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九十八章 最大的盛宴

永乐十九年春。

倭国京都。

幕府名下的庭园里,周围居住都都是达官贵人。

几名家臣盘腿坐在席子上。

其余的武士们一丝不苟的坐在庭院之中。

屋内的气氛很凝重。

三十七岁的足利义持低着头,干净的编制竹席上放着手札,手札已经被摊开,其余的家臣皆皱眉苦思,负责主持秩序的家老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随着一声叹息,被惊动的足利义持终于说话了,语气平静,努力制造出威严的氛围,“德水公,今日天气晴朗,我们好久没有聚在一起,今日正好适合我们谈谈心。”

“将军,您说得对。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放下私心,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足利义持的亲信细川胜元,担任管领一职,负责处理政务,此人以智谋著称,年轻的足利义持能逐渐掌握权柄,离不开此人的协助。

管领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宰相,辅佐幕府将军处理政务的官职。

但是中国古代的宰相是从文官中选拔而出来,而倭国幕府的管领则由斯波、细川、畠山三个家族轮流世袭,与后世的某绝症相似,只能通过**、血液、母婴传播。

细川胜元虽然笑着说话,眼神却盯着在场的某人。

同时,山名时中和斯波义敏也在看着那人。

那人思考了一会,然后才抬起头直接说道:“将军想要开诚布公,那么应该善待我主。”

“咳。”

“哼。”

在场众人发出不一的声音,告诉别人他们的不满。

而那人面不改色。

足利义持忍住不快。

对于自己的父亲,足利义持内心很复杂。

他既崇拜又怨恨自己的父亲。

父亲结束了倭国的内乱,统一了倭国,可是父亲又留下了太多的隐患。

历史上也是如此,足利义满虽然平定了应永之乱,可是他刚死没多久倭国就乱了起来,为日后的永仁之乱埋下了伏笔。

由于足利义满与正室日野业子和继室日野康子都没有生下儿子,因此将足利义持立为嗣子,并让日野康子收他为养子。

多年前,足利义满把将军之位让给了只有九岁的义持,足利义满转任太政大臣仍掌握实权,室町幕府的所有评定都在义满居住的北山第举行。

重要的是义持并没有参与政务的权力。

倭国的政局与大明有很大的区别。

幕府将军让出将军的职位给自己的继承人并不是为了放权,而是转向控制全国的政权,不再束缚于幕府将军的单一职能。

看起来很多此一举,其实也就是名分大义。

而就在足利义持就任将军的这一年,足利义满的次子足利义嗣出生。

足利义满非常宠爱义嗣,由于偏爱的原故,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持关系不好。

足利义满在死去之前曾经向后小松天皇引见自己的爱子足利义嗣,试图让足利义嗣获得天皇支持,此时的足利义持则将足利义满赶出府邸,负责京都的警卫事务。

足利义满死后,足利义持掌握了实权,足利义嗣一派的势力受到打压。

历史上足利义持顾忌同父异母弟弟足利义嗣的威胁,最后派人杀死了他,如今因为大明的异军突起,不光幕府的威望大为消减,也让足利义持不敢乱来。

所以现在的足利义嗣不光还活着,他的势力也没有衰减,与异母哥哥分庭抗礼。

也是多年来,狗奴国的新国王烂泥扶不上墙,立国不到十年,却越来越颓势,而倭国没有发起攻击的原因,除了外部大明的挟制,幕府内部也充满了不稳。

足利义持毕竟不是傻子,从小担任将军学习统治多年,善于压下自己的愤怒,露出微笑着回应,“无论是我还是弟弟义嗣,我们兄弟都是在为倭国的和平与繁荣而努力。我想听听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那人思考片刻后回道,“当前的局势确实复杂。”

各地的领主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偌大的倭国一分为三,本土大片土地控制在幕府手里,南方却分裂出去成为了狗奴国。

至于南方海外的九州岛、四国岛皆被大明吞了下去,而北方海外的虾夷人得到大明人的支持又开始闹事,已经压不下去。

倭国已经到了亡国的危机时刻,大家唇亡齿寒,互相抱团才是上策,否则只会被逐一击破,自己既然来了,到底是为了合作,不是为了分清楚谁对谁错。

“高丽的南北铁道已经通车,以大明侵略成性的风格,这些年之所以对我国减少了袭扰,不过是在等这条铁道,如今铁道已经大成,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我与主上认为,大明不会浪费时间,今年就会对我们有大动作,开春之后不光是叛军调动频繁,北部的虾夷人也很活跃,背后必然是大明人的手笔,为接下来攻打我们做准备。”

“如果将军不能放下成见,仍然敌视我主,想要杀害我主,那么一切责任都在将军,倭国的兴亡在将军的一念之间。”

足利义持抬起手止住手下们的怒骂。

“你回去后告诉他,先一起合作打败大明人吧,否则他和我二人有何颜面去见先人。”

“合作对抗大明?”

足利义嗣挑起眉梢,“那需要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你认为我大哥有这个决心吗?”

“如今的局面,数千年来未有之变革,为了倭国的存续,幕府将军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那人继续说道:“所有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他不能投降。”

足利义嗣听到大臣的言语无法反驳。

想到要与大哥结盟,足利义嗣忍不住轻笑一声,实在是太可笑了,几年前大哥还派了无数的人来刺杀自己,当初自己还求到过大明。

“我与大哥结盟为盟友,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盟友,就算我和他一起合作打败了大明,恐怕接下来他就要对我动手。”

“主上说得没错,”那人点点头,“但是现在有了共同的目标,达成了合作的基础,而且主上与将军毕竟是血亲,如今主上和大明没有了共同的目标了。”

是啊。

当初大明想要分裂的倭国,所以帮助自己,如今呢,大明的胃口越来越大,要彻底吞并倭国,那么自己也是挡路者了。

想到这里,足利义嗣心情很低落。

大明太强大了。

如果不是因为没有退路,他实在是不想与大明敌对,可要他放弃自己所有的权利和土地,他是不甘心的,如果大明的胃口但凡想小一点他都愿意答应。

“军队,财力,物力。”

“与大明打仗,必然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战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既然大哥要和我结盟,我亲自去一趟京都吧,这样我们兄弟齐心让天下人看到,方能提高士气,稳定人心。”

既然没有了选择,足利义嗣不再犹豫。

听到主上的安排,那人满意的点点头,到了这一步,相信足利义持也知道轻重,不会为难主上。

倭国与高丽不同。

大明同样借助高丽的内斗,相对于而言轻易的控制了高丽,而倭国除了孤悬海外的原因,还有大明对待倭国的高压手段。

数十年来的阉工贸易,为倭国带去了不可弥补的创伤。

谈起大明的时候倭国人是又怕又恨。

可是恨的厉害了,倭国人见到大明反而越发的恭顺,大明人说什么倭国人就做什么。

万事有利有弊。

数十年来倭国的人口减少,反而让人均资源增加,四国和九州岛,以及本土南部因为常年的战乱导致生产力没有恢复,当地流民无数,千里无人烟。

而北方平原多,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的原因,所以军队人数和粮食并不缺少。

又因为大明商人的贸易,虽然倭国百姓们的利益受损,上层的利益反而跟着增加,不光仿制了大明的火铳和大炮,也编练了一支人数在九千人的新军。

不是不想编练更多的新军,而是幕府的能力只能维持这个规模。

就算是九千新军,日常的训练中也不如大明军队的火器消耗,至于手榴弹这样的奢侈品,只有武士们才能配发,足轻们是没有的。

还有就是蒸汽机火车和铁道,倭国只有京都才有一段不到十里的铁道,因为无法维持和扩张,铁道沦为了玩物,没有发挥出效果。

听说大明国内修建了十几二十万里的铁道,倭国人至今都不可思议。

大明工局总部大厦。

高珍从内阁会议回来后,亲自召开了内部会议,参与人不光众多,连高长芳也返回参加会议,整个高层都在,以及徐宁等也参与大明工局的高层会议。

“根据太子殿下的旨意,倭国野心勃勃,大有侵吞狗奴国的动向,并且长期奴役虾夷人,虾夷人已经向我大明从称臣,是我大明的土民,不能任由倭国迫害。”

海外土官治理的百姓称之为土民,不同于有大明籍的百姓。

“为了防备倭国的侵略,朝廷会增加在狗奴国的驻军,并且加强虾夷人军队的兵备,如果形势到了最后一步,大明军队不会袖手旁观。”

“打仗是第一步,治理是第二步。”

“大明工局体系全体成员,要为筑紫都司,四国岛,以及倭国战事结束后做好善后。”

“从今日起,工民联合部一切登记的人口暂停发往其余地方,接下来由朝廷统一规划,未来全部迁移到筑紫都司、四国岛、倭国、狗奴国,计划十年内迁移至少五百万的人口。”

“嘶。”

第一次听到这个要求的掌柜倒吸一口凉气。

以前的倭国整个人口推算才一千几百万,数十年下来经过不停的消减,虽然已经不足一千万,却仍然是庞大的数字。

而朝廷竟然要迁移至少五百万口过去,以海外平均至少一百多亩土地的分配,等于整个肥沃的土地都要分配给大明人。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哪怕是大明工局的体量也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物资。

人口不是通过轮船送到倭国就可以的。

首先是要稳定当地,剿清地方上的势力,然后分配土地、下发粮种、耕牛、农具、帮忙搭建房屋、从吃到穿方方面面都要照顾。

满足五百万人的需求,不是三五日,也不是三五月,而是至少一两年。

大明工局又不是印粮票的机器。

而且光粮票也没用啊,需要的是物资。

“经过多方的讨论,大明工局暂停在高丽、南洋、塞北地区,除了奴儿干都司的铁道修建计划外,以维持目前态势为主,各项发展计划暂时延缓,全力以赴达成五百万移民大计。”

徐宁听到后愣了愣。

这可不是好主意。

大明工局看起来很庞大,其实面对的竞争也很激烈。

国内有合记、合众等商行竞争,海外有大明商行的竞争。国内还好,背靠朝廷好乘凉,还能维持稳定,高丽那边就是因为大明工局的臃肿,最后还是靠着朝廷才能吃到高丽的利益。

但是别人又不是傻子,吃了亏就会想办法应对,所以兴起了股行,一个个商人开始抱团,也学会了打造商帮圈。

一个商人好对付,那么一百个商人以及他们背后千丝万缕的关系,就不是大明工局可以轻易借助朝廷关系打压的对象了。

你有关系,人家也有关系。

如今大明军工放缓在海外发展的脚步,别人可不会跟着放缓速度。

虽然想到了这个道理,徐宁却没有提出来。

他虽然还不老,可是已经半退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么大的政策问世,背后必然涉及了无数的人,乱说话会得罪人的。

倭国不是小国。

对于倭国的战事,市井的百姓们并不清楚,他们只看到报纸上关于倭国的消息变得多了些,至于上层的精英们已经开始了竞争。

谁都希望能在这场盛宴中瓜分到不比别人小的一块饼。

大明工局这些年来在海外的扩张,成于朝廷政策的支持,可是数十年的安逸下来,面对抱团的商圈竞争,更加灵活的方式,大明工局应对的逐渐吃力。

所以这一次大明工局打定了主意集中力量和资源,要彻底吞并攻打下倭国的战后利益,只要达到了垄断的目的,这份大饼让大明工局至少可以吃数十年。

虎视眈眈的不光是大明工局,包括高丽的联记商圈也盯上了倭国。

资本的发展最后是高度的集中。

高丽多家的商行通过汉城的股行最终集资到了联记,许多商人都在联记有股份,他们都希望联记能多挣一些,联记成立的时间最短,可是融合的速度却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