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八十八章 科学的大门打开了

京城国子监。

自从董德章升任祭酒以来,尊重学者,大肆招揽名人,连马蓬瀛女士也从北平国子监挖了回来。马蓬瀛夫人与家人返回了京城居住,并且在京城国子监授与博士。

博士主要是研究自己的学问,教课为辅,教谕才是主要负责授课的,两者分工不同。

天文学的大家,马蓬瀛夫人的名声自然名声远扬,拜在她门下的弟子并不少,除了一部分离开了国子监外,多数跟随马蓬瀛夫人继续做研究。

国子监地位高,俸禄也高,很少人舍得离开,除非有更好的去处。

天文台上的天文望远镜,马蓬瀛夫人的弟子戴国伟,追踪天文已经好几年,并且因为其恩师的名头,得到了不少的资助,不光去过西部七省,也去过渤尼都司,还去过奴儿干极北之地。

赤道的发现,已经重新定量各地经纬是北平国子监的成就,京城国子监自然不甘落后。

技术报,技术司以及科学大会等密集的交流方式,综合别人的研究成果,戴国伟在导师的帮助下,发表了一篇论文。

“余观天象,测日月之行,深悟天地之大道。行星之行,皆有一定之规律,此规律乃天道之秘诀,非人力所能创。余曰开天文三法则。此法则揭示行星绕日之轨迹半径、运转周期与所掠面积与时辰成比例。无论星体大小、远近如何,皆遵循此律。此乃天地之大道,日月之纲纪也。”

“自梳理此法则后,吾窥探天地之奥秘,尽可预知星辰之运行。此乃吾之骄傲,亦应为天下所瞻仰。愿吾同胞皆能领悟此法则之真谛,共赏天地之美。”

新一代的年轻人,没有老一辈的低调,学校宽松的气氛下,新的学者们显得要张扬一些。

戴国伟的论文发布之后,很快引起了轰动。

有不少的学者表示赞叹,认为张三的发现为天文学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认为戴国伟太自大,说话的语气要收敛一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无法反驳戴国伟创造的三**则,根据他的发明,人们竟然真的可以预测天文轨迹,这项从成果终于越来越被学者们重视起来。

根据三**则,大量的学者以此为判断,通过天文望远镜很早就能看到月亮上的山脉,甚至能提前判断轨迹,观察到了卫星围绕木星运行的现象。

不光脚下的地球有月亮,那些大的行星也有月亮。

进一步的证明了马蓬瀛夫人的天体学说,而且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转,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甚至有人提出,太阳是否也围着未知的存在运转呢。

整个世界不管是漂浮在宇宙,其实一直在运动。

戴国伟与马蓬瀛师徒关系才是正常的,不过也有另类。

当下大明比较出名的青年学者贺虎,他与自己的导师关系就很复杂,甚至敌对,虽然贺虎常常说自己很尊重自己的导师,是他的引路人,但是他的导师最大的成就被弟子推翻了,无疑让两师徒形同陌路。

观众台下,孤单的贺虎听完戴国伟演讲的三**则后,不禁陷入了深思。

他有些初步的想法,如果这三**则现象,可以通过自己提出的引力学理论来解释,那么很多不能解的现象就豁然开朗起来。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演讲结束后第一时间返回了家中。

两层的小楼房,贺虎回到家后,与母亲打了一声招呼,然后上去了二楼,关上了书房的大门。

七妹露出无可奈何的眼神。

年轻的时候担忧儿子不成器,没想到调皮捣蛋的儿子突然开窍了,但是呢,一心追求学问的儿子至今没有成家,七妹又担忧了起来。

儿大不由娘,七妹并不是传统的女性,虽然心里有许多的想法,到底没有强迫自己的儿子。

已经离开北平大剧院的七妹,如今跟着儿子居住,照顾儿子的饮食,已经没有别的诉求,只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儿子成家。

贺虎推出一块干净的黑板,思考了一会,在心中构建一个模型,试图将这三**则联系起来。

经过一番思考和推演,反复的写和涂改,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贺虎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不仅仅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还会引起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板块运动的变化。

而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则会导致磁场强度变化,因为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金属元素产生的。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贺虎尝试举出月球、地球和潮汐的运动关系。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导致了地球上水体的潮汐现象,而潮汐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和磁场强度。”

“这是因为潮汐的产生会导致地球内部物质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板块运动的变化和磁场强度的变化。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和神奇。”

贺虎的论文,引起了学术圈史无前例的轰动。

因为贺虎的观点实在是太让人们震撼了,推翻了所有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三观。

原来洪水,海涛,地震,风雨等等,全部是自然科学现象。

幸运的是大明的宗教并不够强势,反而是文人的地位更高,所以和尚与道士们虽然想办法反对,试图反驳贺虎的学说,但是更多的学者们被贺虎的才华和想象力所折服。

乃至青年学者戴国伟更是激动地表示:“我一直以为我的三**则是无解的谜团,但现在看来,我错了。贺虎的引力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的奥秘。”

科学方法论已经是大明学术界的共识,在这一准则下,贺虎的学说实在是太过完美,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人们无法推翻。

整个宇宙的奥妙,在人们的眼前被打开了。

原来是这样。

竟然是这样。

贺虎的老师主动说道,“我不如自己的弟子。”师徒关系的和解,更是成为了美谈。

自此以后,贺虎的名字在学术界广为传播,从出名学者变为了学术界泰山,而此时的贺虎还不到三十岁。

他的引力学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引用和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前沿领域,而贺虎本人也在这个领域不断深入探索,希望能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探索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的大门被打开了,从此以后是科学的世界。”

技术报上的头版头条,让和尚与道士们头疼,他们甚至不敢去骚扰贺虎。

几千年来的迷信彻底被科学打败,哪怕俗世间仍然信奉迷信。

很快,戴国伟又在新的公式下,推算出了彗星的回归日期,这颗彗星被命名为戴国伟彗星,虽然学者们知道,他们活不到那天,但是后人可以证明这伟大的发现。

如果那一天后人证实了这件事,那么科学的地位将再也无可动摇。

人们把这一年称为行星大发现之年。

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凿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照射下,一个倒立的人影就呈现在屋内对应的墙上。

《墨经》中解释道:“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意思是说光穿过小孔如同射箭一样,是直线进行的,人的头部遮住了上面来的光,成影在下边,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来的光,成影在上边,于是便形成了倒影。

这是几千年前古人的实验。

自然科学家陶鏴前年在自己的演讲上提出的例子之一,通过报纸的传播,成为了许多人熟知的故事。

“光是有颜色的。”

这个发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光学现象。

它背后隐藏的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光与影的奥秘。贺虎在引力学的道路上达到了瓶颈,很快转移了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更多的学科研究,最后相辅相成。

最近几年出名的研究成果,贺虎最终选择了陶鏴的成果之一。于是,他开始致力于光学的研究,试图揭示更多的光与影的秘密。

用简易的设备进行了多次实验,不断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他发现,光通过小孔产生的倒影,其形状、大小和位置都与光源、小孔和接收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与先人不一样,如今的学者们习惯了研究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学理论已经被更多的人开始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贺虎与他们利用墨子的研究为基础,试图推导出其中的理论来解释许多的自然现象,以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虽然古人的实验已经被证明,但是贺虎并未满足于此。

他深知当下光学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目前的研究成果,还有许多可以继续深挖的方向,于是,他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与工匠们试图研制出更先进的光学仪器。

他要求的光学仪器虽然没有制造出来,工匠们却意外的制造出了显微镜。

显微镜成为了贺虎的发明之一,学术界再一次被贺虎震撼,人们都在讨论贺虎,以及为显微镜的功能说震惊,唯独贺虎不满意。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那间黑暗的小屋和那个凿开的小孔,来自于墨子。

“迷信是真的还是假的。”

与许多出名学者一样,贺虎因为各方面实验的瓶颈,仿佛找不到出路的老鼠,不禁动摇了起来,几千年前古人都能发现的现象,犹如一个圈一般,不光是别的学者回到了原点,贺虎也深感自己回到了圆点。

就像天上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摆弄渺小的人类。

贺虎发明了很多理论,可是每一样的理论在深入下去的时候,皆回到了原点。

“子不语怪力乱神。”

贺虎喃喃的念道。

这又是一个圆点,是不是先贤们早已经发现了呢。

“轰隆隆。”

“哗啦。”

天空一声巨响,雷电从天上落下击打在钟塔的避雷鹤上,建筑的人完好无损,只留下焦黑的仙鹤。

贺虎披头散发的在阳台上打量这一景象。

唐代《炙毂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

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而早在以前,中国已经有了避雷针,一般以龙头为装饰,龙嘴里有避雷针头。

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1688年所著的《中国新事》一书中记有:中国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刻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睛行至地底,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

“能量守恒定律。”

贺虎脑海里突然浮现这个词语。

能量守恒定律是贺虎在王玉功的王气说推导出来的假设,那么这巨大的能量转移到了哪里去呢。

世界仿佛一团迷雾。

看起来哪里都可以走,可处处都是壁垒。

贺虎试图往不同的方向一一走过去,希望能走到尽头,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科学还诱人的了。

从小丰衣足食,受人照顾的贺虎经历了许多的事情,如今更是受人尊重的学者,普通百姓的爱好吸引不了贺虎,他仿佛虔诚的教徒一般。

国子监就像一个半封闭的社会。

贺虎追求他的学问。

而大明之外。

狗奴国的大内义弘死了,倭国的局势紧张起来。

缅甸宣慰司与暹罗藩属国和素可泰都司小规模战争不断,西部七省也不平静,高丽藩属国又发生了一次民变,金帐汗国的属国发生了叛乱,奥斯曼与帖木儿的子孙们发起了战争

大明内部因为改土归流,有些地方上也逐渐不稳。

缓和了多年的思想之争又开始冒出了矛头。

随着大明疆域的扩张,越来越复杂的局势,朱高炽只有一个要求,一切的前提保持稳定。

当太孙从北方回京后,没有几个月太孙成婚了,朱高炽的长女也嫁了人。

朱棣生病了。

第二次从南洋回来的朱棣,身体一直不大好,经过长时间的调养反反复复,熬过了冬天却不见好转,让朱高炽的心里盖上了一层阴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