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四十七章 绝望的三兄弟

一支骆驼的队伍,行走在漫天的黄沙中。

人们带着头巾阻挡风沙灌入口鼻,这样的天气下,人们不用衣物遮挡,恐怕连呼吸都难,更不提野外长时间的行走。

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山坡,人们欣喜若狂,第一时间来到山坡下躲避风沙。

骆驼们被集中到角落,由专门的人看顾,还有人清点骆驼携带的物资,物资是他们的必需品,万万不能马虎大意的。

几名穿着中制装的工作人员,围着摊开的舆图来分辨他们所处的位置。

西部地区太大太大了。

大到让人感到绝望。

如果失去了方向,又没有物资补给,等待的就会是死亡。

这里可不像内地,内地无论往哪个方向走,总会有道路,要不了许久就能遇到村庄或者集市,还有可能碰到城池县城什么的。

辽阔的西部地区,半个月都看不到人烟不足为奇,甚至一些大的无人区,两三个月都碰不到人。

更有令人望而却步的大沙漠,被当地的百姓们称为死亡之地。

工部勘探司的工作人员们,走遍了撒马尔罕、布哈拉、吉扎克、纳沃伊、吉利斯坦、塔什干、卡尔希、库尔干秋别、图尔孙扎德、奴雷克等大小二十几块地区。

根据太子殿下的规划,这些地区将会成为大明主要治理的核心地区,其中又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然后才是各宣慰司,成为这些地方的屏藩。

撒马尔罕靠着先富优势带动周边经济,并且源源不断辐射外围,从各宣慰司汲取财富和生产力,倒逼各宣慰司对外获取利益用来维持自身。

从舆图上看,大沙漠里的平原地区,尽在其中。

后世哈萨克斯坦的南部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的北部和中西地区,土库曼斯坦的中部、中东部地区,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乃至吉尔吉斯坦的天山山脉。

正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原本这样的环境是无法让人生存的,除了这个圆环内少部分的平原地区,更有圆内中点一带的绿洲地带。

简而言之。

正是北至塔什干、南至巴里黑、西至布哈拉,东至阿拉木图,朱高炽规划的,成为大明在西部核心地域的土地。

“有了这些土地,根据国内的技术,理论上可以养活一千万的大明人。”

几年的时间。

像他们这样的队伍有十几支,跑遍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土司地区,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也就是大大小小几十个王国。

对于这些土司,有些内地来的人,习惯性的称呼为大明官职,不过当地的百姓们,仍然称呼为国王,不少内地来的人感到可笑。

这样的土司也能称为国王,那大明境内至少数百个国王,加上南洋的各宣慰司,不得成千上万啊。

不过有些王国的确很大。

例如撒卜匝瓦儿之地的撒儿别苔儿王国、又或者祃拶苔而王国,或者呼罗珊王国等等。

这些原来归顺帖木儿汗国的藩国们,熬过了帖木儿时期,如今又同样归顺大明,最大的保住了自身的王国,他们非常的聪明。

要说他们没有反抗之心那也是不对的,帖木儿汗国可不懂体恤,之所以没有攻破这些王国,除了避免杀鸡取卵,也有这些王国有一定实力的原因,所以允许了这些独立的存在。

“一千万人,咱大明才上亿人呢。”

另外一名学者笑道。

军士们检查骆驼的身体,还有一些当地的向导和军官们沟通,知道此地的位置后,了解周边的形势,几名工作人员被保护起来。

他们不光是勘探部的人,还具备学者的身份。

靠着自身的技术和家传本领,乃至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很多人都获得了学者的身份,虽然大多数都是低级的。

“所以想要彻底消化这块土地,并且发展起来,至少也要二十年之功啊。”

“还得建铁道才行。”

“建造铁道可不容易。”

几名学者的闲聊,吸引了不少士兵们,他们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学者们的对话,常常能让士兵们了解更多的消息。

“如果只是高山河流,无非是铺路搭桥而已,咱汉人最不怕吃苦,山区悬崖上几万里的长城都能建起来,如今别说几万里,十几万里的铁道也敢建造。”

一名学者感叹道:“可这里不一样,这里的沙漠会变化,会流动,就算铁道工程部咬紧牙关,动用所有的力量修建通了铁道,可要不了多少年就被沙子侵袭埋入了沙漠里。”

“把黄沙当做河流一样,修桥,把铁道抬高。”

另外的学者打趣道。

“说得轻巧,这得动用多少人力,光人力不提,只浇铸桥墩用的水泥和钢筋就得消费多少,恐怕举国之力下,都需要至少十几二十年的功夫。”

风沙停了,队伍重新上路。

他们从库利亚布回到了卡尔希。

大明在西部地区施行总督和都督制,总督由文官担任,都督由勋臣武将担任,一城一守备,卡尔希的守备驻扎城中,游击将军带领军队离开了卡尔希。

皇上来了。

要惩戒不服。

胜利者的不被指责,成王败寇。

大明打败了帖木儿,虽然没有全盘收复帖木儿汗国的范围,可是东部的精华之地,全部被大明占据,那些原帖木儿军队除了反正的,哪怕是战场投降的也只留下了活路,并没有被放还自由。

大量的部落被一扫而空,包括当初途径布哈拉的阿姆河一带边,尼古苔里和赫匝来两个部落,也消失了踪迹。

这些与帖木儿汗国千丝万缕关系的势力,要么被迁移到西部更远的地区,要么因为帮助过帖木儿汗国,被明军彻底消灭,最大程度的消弱核心地区的反抗底蕴。

加上撒马尔罕地区修建的佛庙和道观,还有府学,各地推行的王化种种,许多的土司并不服气。

最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在大明的治理下,越来越富裕,源源不断吸收周边的人口。

大量的穷人被大明工局招募,为庄园种地干活。

虽然过得辛苦,可是穷人有了饭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娶不到老婆,没有钱娶什么婆娘,反观那些大明移民来的人口,不光有很高的工钱,还有人有大片的土地。

靠着集中生产的组织力度,大明人成为了当地最富裕的群体。

穷人娶不上老婆。

富人可以娶更多的老婆。

内地不愿意迁移的百姓们,不知道来到边地的百姓们,虽然物质和娱乐上不如他们,但是有些方面,却远远超过内地的百姓们。

就和后世一样。

同样是工人,那些派驻国外的工人,特别是去往经济落后地区的工人们,有些人甚至与当地人生了不少的孩子,拍拍屁股回国的人也不少。

哪怕是这样,他们仍然受当地女性的欢迎。

这就是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的区别,并不是因为什么制度文明,而是人性如此。

撒卜匝瓦儿之撒儿别苔儿朝君主阿里摩诃末。

他很富裕。

整个王国的财富都在他的王宫里,他的王宫里,搜集了全国的美女,每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幸福的人之一。

大明人没有来之前,他归顺了帖木儿汗国。

王国三分之一的财富供应给了帖木儿汗国,帖木儿非常喜欢阿里摩诃末,所以阿里摩诃末在帖木儿的支持下,王位坐的很稳。

可是呢。

撒儿别苔儿王国有部分贵族不满。

送给帖木儿汗国的财富,主要是来自他们,老百姓们能有什么财富呢,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奢靡,所以保持了一定的武力。

而阿里摩诃末以及他的亲信们,常年的堕落,并不知道危险降临了。

他们仍然把国内三分之一的财富交给大明的撒马尔罕都司。

这么好的藩王,撒马尔罕都司的官员们笑的合不拢嘴,比较起来,哪怕是一向自诩为最恭敬上朝的高丽,也比不上阿里摩诃末啊。

反正撒儿别苔儿王国又不在大明的核心区域内,所以撒马尔罕都司的官员们,继续称赞这里的国王。

这样的局势,让阿里摩诃末国王非常的得意。

他认为自己的手段非凡,在他的带领下,王国仍然保住了安宁。

只是呢。

他忽略了用来保住自身荣华富贵的利益,是动了别人的利益的,更加忘记了枪杆子才是一切的基础。

这一天。

名叫厄库尔的贵族,在约定好的日子里,带领自己的军队攻入了都城,获得那些利益受损的贵族们的支持,军队的规模,一度达到了两万多人。

如果历史没有变化,他将会成为帖木儿死后,四分五裂的帖木儿汗国下,与之发起冲突的第一批藩国国王之一,并站在帖木儿汗国的尸体上,崛起的一批王国。

虽然这个王国在中亚西亚地区激烈的战争冲突下,并没有维持多久。

厄库尔获得了大量贵族的拥护,成为了新国王。

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上贡,哪怕明知道大明很强大,这也是厄库尔不能改变的事情,谁让他造反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而支持他的人,都是深受其苦的贵族们。

无论阿里摩诃末国王多么的腐朽,但是万事有利有弊。

虽然他剥削了厄库尔这批贵族的利益,以及让国内百姓们民不聊生,可是撒儿别苔儿王国仍然是当地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王国。

再差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强。

比起那些受到帖木儿汗国兵锋摧毁的王国,撒儿别苔儿王国至少让百姓们没有被屠杀。

人活着才有希望不是么。

撒儿别苔儿王国在花刺子模地区,花刺子模帝国被帖木儿打败,也是帖木儿西征的第一个大目标,与玉龙杰赤宣慰司相隔九百里,与木鹿宣慰司相隔两千里。

这样远的距离,撒马尔罕都司的官员们,其实并不是很在乎。

他们告诉当地,只要继续遵守原来的规矩,他们可以认可新的国王,可是呢,他们没想到新的国王拒绝了,拒绝了还可以谈嘛。

每年的上贡,其实撒马尔罕都司的胃口并没有那么大。

可又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新国王并没有打算谈,他选择自立了。

加上撒儿别苔儿王国的威望和实力,很快成为了反对大明势力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国王与首领们响应撒儿别苔儿王国,有的合流,有的交相呼应。

更重要的是。

撒儿别苔儿王国的位置,让朱能比较棘手。

说远吧,的确很远,可是又没有远到与撒马尔罕地区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这样的地方,加上对手的实力不弱,还有目前积累的周边的反抗势力,朱能不太敢冒险远征。

其实大明当下也不是很在意撒儿别苔儿王国,不承认就不承认吧,反正大明目前的触手也没有要伸到那么远,无非是有枣无枣打那么几竿子,没收获无所谓,有收获更好。

但是撒儿别苔儿王国成为了反抗势力们的大后方,这就让大明很不满意了。

那些反抗势力们与明军们躲猫猫。

然后他们又能从撒儿别苔儿王国获得需要的物资,如此下来,与大明的军队形成了长期的对持,甚至最过分的一次,一支叛军长途偷袭了木鹿地区的居民点。

这样的态势,小打小闹已经无法解决。

与火真率部剿灭阿拉木图叛乱部落的战争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朱棣亲自来了。

并且带来了数万大军。

数年来西部地区的积累,以及内地的供应,大明在撒马尔罕集结了四万大军,土兵五万,和十余万当地土著百姓们组成的民夫队伍。

大军沿途荡平一切部落。

经过数次的交战,最后在盐海东部的阿雷斯湖,用了五天四夜的时间,攻破了朱萨雷都城,这座两万人口的依山修建的城池。

当战争结束时。

这里已经惨不忍睹,到处都是残痕。

然后明军各部沿途扫荡响应叛军王国的势力,不放过任何的部落。

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

帖木儿的三子米兰沙已经病逝于加兹温,他的长子哈里勒继承了汗位,与两位弟弟得知明军的脚步抵达了沿海一带,特别是大明皇帝亲征的消息后,几个晚辈震惊不已。

他们思来想去,决定一边派使者恭祝大明皇帝,一边整理兵备,如果大明来攻打他们的话,他们会誓死反抗。

当年被他们祖父打败的奥斯曼帝国,又死灰复燃了。

他们祖父在西亚做的有多决,造的恶有多深,他们就有多窘迫,恶劣的外部环境,让他们没有退路。

一边是害死他们祖父的大明,一边是要屠光了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三兄弟非常的绝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