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三百四十八章 改制国子监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第三百四十八章 改制国子监

作者:河蟹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0:05:59 来源:笔趣阁

沈灌见皇帝松口,心中暗喜,成了。

“陛下,陛下刚才已经允许在各布政司修建图书馆,光这一项就花费甚多。所以臣等想着还是一切从简,不如类同城西武备学堂一般,可将国子监进行扩建。

并且严禁捐资入监,采取跟武备学堂一般的考试入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可以夹杂算术等科,但要以中华文化为正统,严格要求学生,推崇讲学。”

沈灌这么一说,整个冬暖阁都安静异常,大多被这个大胆的想法惊到了,朱由校更是如此。

他万万没想到这是一个明朝古人提出来的观点,居然允许国子监不只是讲儒家经典,还可以上算术等科。不过他细想了下也可以理解,这还不是被徐光启等人上赶着逼的,所以才想发展算术等科目,对抗西学。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也略微沉思起来,众人见皇帝沉默不语的思考,也都默然不做声,唯恐打扰到朱由校。

明代自建国以来,一直都很重视国子监。特别是洪武、永乐时期,曾特别下令,命品官子弟及民俊秀通文义者,并充学生,人数众多。

特别是永乐年间,随着迁都北京,建立起一种两京制的官学模式,先后建立了南京国子监和北京国子监,亦称南,北雍。

那个时候国子监也发展到了极致,南京国子监达一万人左右,盛况空前。

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但此种盛景为时不久,正德以后,日渐衰退。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钱了。因此后期为了财政甚至可以捐资入监,这也让国子监的生源质量直线下滑,到现在里面虽然仍有努力学习的人才,但更多的还是想过来混一个功名而已。

因此朱由校也不是很重视国子监,只是没想到沈灌居然拿出这个来做文章,想要大改国子监。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望向刘一燝、孙承宗、叶向高等人,好奇的问道。

“那诸位爱卿的意见呢?”

刘一燝也早就猜到了皇帝定会反向询问他们的意见,于是互望了一眼,叶向高首先拱手站出来。

“陛下,臣等也觉得改制国子监自无不可。朝廷历来对国子监重视异常,只是其后略有荒废而已,现在改制尚来得及。并且臣等思之,此事百利而无一害,光是可以招纳英才为朝廷收用这一条就已经足够。

并且现在各地私塾学院甚多,讲学之风盛行,但朝廷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可以兼容纳生的学府,如此这般下去,恐怕极为不妥。”

这么一说,朱由校也点点头表示赞成。叶向高这个观点明显地看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大明虽然“言论自由”,但太自由也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导致思想混乱,乱象丛生。并且从后世来的朱由校也知道明末一些思想家的理论,他们的有些言论在现在人看来甚是惊世骇俗。

“陛下,叶阁老的想法也是我等的想法。现在朝廷修建武备学堂、翻译西洋著作的偏重甚大,所以现在外面很多士子觉得陛下有些太过于厚爱于西学。

正因如此,如果改制国子监,大兴教育,选任贤才,不仅可培养贤才,还能彰显陛下重视文教之心,如此非议必定平息。”

朱国祯闻言也立刻附和起叶向高来,但朱由校听到他这么说心中甚是不爽。

什么士子非议自己太偏颇西学,什么只有改制国子监才能够证明自己重视文教。这分明是摆着法儿威胁自己,如果不这么做那就等着被文人雅士口诛笔伐吧。

想到这里他就越发不爽了,于是也不管叶向高等人,反而扭头望向徐光启。

“徐爱卿,你怎么看?”

见皇帝突然问起了徐光启,众人目光也似箭羽般投向了他,特别是刘一燝、叶向高等人,此时的心情很复杂。

他们其实对西教不排斥,甚至之前与利玛窦等人还交谈甚欢。因此今日他们笃定沈灌会过来找他们商议,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沈灌提出了这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提议。

改制国子监,类比武备学堂,严格要求学生,推崇讲学。

这种振兴文教的事情,在现在皇帝大兴武备、还引进西洋文化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他们敢拒绝,士人定会觉得他们的趋炎附会,必遭连番抨击。

所以这种事情他们断然不敢拒绝,只能陪着沈灌来到皇帝面前请求此事,心里也对徐光启道一声歉意了。

“陛下,微臣觉得诸位阁老说的很有道理,国子监本就是朝廷的最高学府,如果改制让更多学子入学岂不更好。

再说正如叶阁老所言,天下学院众多,如果朝廷改制国子监,填充名师,鼓励讲学,岂不是更彰显朝廷海纳百川,包容并济之心。”

徐光启也是士人,自然也知道改制国子监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因此他也不敢轻易阻挡。

见徐光启这么说,朱由校也冷静了下来。内心忍不住暗叹,自然也明了文教在众人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了。

他也知道,刚才朱国祯那一番话虽然逆耳,但也道出了如今的国情实况。

以前是文官一家独大,现在他可以扶持勋贵跟武官,还有拉拢西学派,让传教士在京翻译著作。这些文官心中定会不爽,还是安抚下比较好,就如同刚才说的那样,不能厚此薄彼。

“嗯,你们的意见朕知道了。说实话,朕原本以为沈阁老会反对汤若望等人参与编撰历法的。没想到你居然没有反对,让朕很是欣慰。

现在伱们又提出了改制国子监这个法子,朕想了下确实可行。只是国子监自国朝初年就有了,如今积弊已深,如果贸然改制恐怕很是麻烦。”

沈灌听到皇帝应允点头,心中顿时一喜,不过听完皇帝后面的话又面露迟疑,连忙拱手问道:

“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