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三十章 奇功

李唐传奇 第三十章 奇功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2:06 来源:笔趣阁

阿布思率一万人马,回到夜袭杨国嗣的战场,见依旧是横尸遍野,引来许多的野兽,好在天气还较凉,尸体都还没有腐烂,果然粮草辎重都在,阿布思命取了粮草和辎重,正要拔营北行时,这时探马突然来报,朔州已失,城楼上的帅旗上是一“程”字,另有将旗为“石”字,约有军一万人。

阿布思大惊,北路被断,这如何是好,手下众将纷纷要求夺回城池,阿布思摇摇头说道:“我知程千里的前锋必是他的爱将石玉,现在看来果然是他,此人长于守城,一时未必能攻下,我真正担心的是程千里的主力去攻云州,若云州一失,我们真无退路了!”

这时,手下众将纷纷问道:“大帅,现在怎么办?”

阿布思想想说道:“既然程千里的主力去了北面断我的退路,我们当赶快北上,现在先去真源县休整一天,等斥候回来后再决定走哪条路。”

这自然是李月之计,取了朔州城后,他立刻通知张巡把真源县所有的民众都迁来,在朔州城内,李月意外地发现了被囚禁得奄奄一息的郢王李瑛,不用问,李月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将李瑛放出,按辈分,李瑛是他的叔叔。但李瑛此时已经万念皆灰,自己的一念之差,竟送了十万唐军的命,还有无数平民被屠杀,他谢过李月,就把自己关进屋子,不再出来。

张巡来后,李月命他暂领朔州刺史,率七千军守城,并布一万疑军,打上程千里的旗号,这时李月他们召集到的残兵败勇已近一万,并在朔州城内得到了大量物资。李月和荔非元礼率五千骑兵去真源县附近埋伏去了。

阿布思率军来到真源县,见所有的老百姓都已跑光,只剩一座空城,而且一颗粮食也没留下,不过阿布思并不在意,他已经从杨国嗣的军中获得大量粮草。

“报大帅!城内的水井都已被填死,只找到三口水井。”

“验后可有毒?”

“无毒!”

“好!命令埋锅做饭,歇息一夜后,明日出发。”

“是!”

夜里,李月和荔非元礼率五千骑兵藏在几里外的一片树林里,荔非元礼看着远处的县城紧张地问李月道:“李月,你没有真下毒吧!”

李月笑笑说道:“放心!只是强力****,可让人昏迷一日一夜。”原来荔非元礼可怜叛军同是朔方军,多次求李月手下留情!李月一直没答应,直到昨天见阿布思军队并没有象契丹那样屠朔州城,而且可以说是秋毫不范,这才答应了荔非元礼的要求。

后半夜,李月领五千军悄悄入城,见城门处的守军已经横七竖八躺了一地,都晕了过去,荔非元礼大喜,对李月说道:“看来真的有效!”

李月不吭声,命令全城搜索,最后士兵把已经晕过去的阿布思,紧缚着抬来,一万余军队,全部药倒,李月点点头,下令不准妄杀一人,擅取一物,违令者,斩!

至此,阿布思的二万叛军全军覆没。李月以一千老弱军,不伤一人,竟先后歼灭阿布思一万三千余人,这场战役,真正奠定了李月在军方的崇高威信,被各军视为战争中的神话。

李隆基心中很是烦恼,本来太原连连告急,满朝文武都担心北都沦陷,但程千里临行前却献计,先取云州,逐契丹,断阿布思后路,再关门打狗,自己竟同意了这个方案,打云州刚开始顺利,但契丹却向突厥求救,突厥突然出兵,云州便成了僵局,也不知道那阿布思有没有攻下太原,如果攻下,自己的罪就大了,真的无颜去见太祖太宗。

他案头上是一份议和的文书,突厥同意让契丹退兵,但要求云州为两不管之地,不属于突厥,也不属于大唐。否则,它就要大举进犯,大唐一直为突厥所制,从高祖开始就向突厥借兵,一直看着突厥的脸色,就算每年大量送礼和亲,但突厥依旧时不时范境,抢掠一把后再走,当年大唐最强盛时都拿突厥无奈,何况现在。李隆基叹了一口气,终于在那份和约上签了字,突厥问题解决了,可太原怎么办呢?程千里暂时还不能动,得盯住突厥和契丹。

一连两天,李隆基寝食不安,眼巴巴的等着太原方面的消息,虽然程千里已分兵一万,但他依旧没有信心,只盼望奇迹能出现。

“报!太原大捷,阿布思全军覆没!”

太原来的几十名快马从长安城大门一直喊到了金銮殿,整个长安为之震动,人们纷纷额首相庆,到处可闻炮竹的响声。

李隆基迫不急待的打开了裴宽的奏章:“臣惟恐城陷,辱及高祖,率五千师战敌于北墙,箭矢如雨、血腥飞洒,以身躯堵刀枪者有之,抱敌投城者有之,敌攻五日未果,乃退。然布衣将军李月率一千老弱之师,焚其粮、歼敌援、取其城……最后于真源未伤一兵一卒全歼万余贼军,创千古未有之奇功,大唐能有此俊杰,盖皇上之大幸也!”

裴宽轻描淡写的讲述了守城的经过后,不遗笔墨的详细描述了李月传奇般的战斗经过,看得李隆基连连拍案叫好。看完后,他对高力士兴奋地说道:“大哥有此孙儿,可以足慰平生了。”

“这也是皇上慧眼识人,李月才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传旨,封太原尹裴宽为镇军大将军,加太子少傅,赐绢五百匹,银万两;赏国子监祭酒赵王李郁绢五百匹,享受宗庙头名祭祀资格。”

但裴宽因这次太原保卫战中受了箭伤,一直未愈,一年后终不治身亡,朝廷追封他为颖国公。

三日后,李月率军返回京师长安,在城外将散军和叛军交割给兵部,自己领一千黑旗军雄赳赳气昂昂踏入长安朱雀大街,受到长安城老百姓的热烈夹道欢迎,李月骑着高骏的赤血魔,外貌英武硕壮,引得无数的长安女子为其倾心,一时间李月成了大唐的传奇人物。太子李亨亲自来皇城朱雀门处迎接李月的凯旋,牵着李月走进大明宫含元殿。

大殿之上,李隆基高高坐在龙椅之上,数百名大臣分两列而立,气氛热烈,李月走上大殿,叩首说道:“布衣李月,拉练归来,侥幸获胜,现特来覆命!”他很聪明,必须先讨武状元的封赏。李国臣也在回程之中,距长安约还有两日的路程。

“虽回程有变,但你领先李国臣五日先抵九原,朕判你为胜,你们都是大唐的好男儿,国家有难,却抛弃个人荣辱,值得表彰。朕就点你为今科武状元,封你为东宫左右卫将军,领正四品。另外李国臣、荔非元礼、李抱玉各官升一级。”

“臣谢主隆恩!”

以武状元之名封四品将军,封官之高,这在大唐却从来没有过,众大臣均知道,这是皇上有酬谢治病的私心,所以没有人敢反对,郯王李琮因上次碰了个钉子,心中虽恨极却不敢再出言反对,只拼命向杨国忠施眼色。而杨国忠此时的心情却很复杂,他固然因李月杀了他的侄子而深恨李月,同时也看到了李琮的眼色。但这次他却承了李月的人情,他安插在鲜于仲通军中的族人亲信,有一半都被李月所救,而且李月把他私下给阿布思和郢王李瑛的信也捡出来悄悄派人还给了他。这信若被公开,那阿布思叛乱的真相也就暴露了,这就是李月的高明之处,知道难动杨国忠,索性送他个人情,不结强敌。所以杨国忠也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李隆基见无人反对,满意的点点头,又说道:“李月这次立如此奇功,以一千老弱军不伤一人而全歼叛军,朕也带过兵,这可是极了不起的成就啊!说吧!你想要朕如何封赏于你。”

李隆基也明白,官是不能再封了,索性多给点别的好处吧!

“为臣侥幸,也是依赖了皇上的洪福,军人卫国乃分内之事,不敢有所求!”

“为上位者当赏罚分明,前次兵败,朕免了右相的兵部尚书一职,若不赏你,岂不是说朕处事不公?尽管说来,朕一定满足于你。”

“那臣就斗胆提三个要求”

“说!”李隆基的脸色微微一变。

“一是我和那一千军朝夕相处,有了很深的感情,实不愿分开。”

“好!朕就把这一千军赐作你的亲兵,你可自任军官,送兵部备案。”

“谢皇上!第二是真源县令张巡这次立了大功,臣保举他为朔州刺史。”

“这张巡是何出身,为官如何?”

“禀皇上,张巡与臣为同为开元末年进士,原在清河县为县令,为当地百姓誉为清河清县令。”

李隆基见是京兆少尹崔光远,便问吏部:“崔爱卿所言可属实?”

吏部侍郎郑怼出班应曰:“属实!”

李隆基点点头说道:“同科之人都做到了京兆少尹,况且还是名清官,准!”

“多谢皇上,臣的第三个要求是请皇上饶过叛军中的普通士兵,他们也是身不由已,况且在朔州也并无扰民之举。”

“好吧!传朕旨意,阿布思叛国,罪大恶极,斩之于朱雀街,都尉以上军官者皆斩!其余士兵解散为民。”

“谢主隆恩,臣就是这三个要求。”

“好!再传朕旨意,阿布思之乱已平,于跃龙殿门大宴众卿,赐李月绢一千五百疋,彩罗三百疋,彩绫五百疋,银五万两,赐左、右相各绢三百疋,彩罗绫各五十疋;余三品八十疋,四品五品六十疋,六品七品四十疋。”

“谢主隆恩!”众臣谢恩于大殿之内。

散朝后,李月密奏帝,郢王李瑛早被阿布思所囚,并未随之造反,现已在五台山出家为僧,望帝怜之,帝叹息一阵后便不再追究。

一月以后,契丹兵退,云州遂为无属之地。契丹兵退途中被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伏击,伤亡惨重,安禄山随即求功于京,索超授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帝无奈,准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