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六十三章 隐士

李唐传奇 第六十三章 隐士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2:06 来源:笔趣阁

数日后,朝廷旨意下到:“高晖投敌与李月无关,不予追究,但坑杀党项降卒,违反大唐例制,有失天子仁德,故免去李月兵部尚书一职,初战告捷,收复凤州,赐李月银万两,绢千匹。李日越阻击偷袭长安的吐蕃军有功,封潼关守备将军、领正四品衔。另准李月之奏请,原赦宦官高力士流放之罪,准其回乡养老。”

看到高力士被赦,李月不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的这块心病终于了结了。吐蕃军依旧在凤翔按兵不出,不知其意,唐军则利用这个空挡期,努力的训练,以提高士卒的战力和体能。

这日李月闲来无事,便去咸阳名胜五陵原游玩,这里有众多秦汉古迹,历代名人墨客皆到此思古忆今,李月在王元楷和李即墨的护卫下一路游玩过来,慢慢地李月他们远离了主道,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山凹处,转过一道山岗后,面前景色豁然开朗,只见绿水环绕、青山如黛,在山岗清幽之处,有一片竹林,林中隐隐结有数间茅屋,远远可闻鸡犬之声,但茅屋结构皆暗合反五行排列,可见主人并非凡人。李月不由有了兴趣,信步向竹林走去,刚到门口,有一小童拦住去路:“对不起,请问你是游玩还是找我家主人有事?”

“你家主人是谁?”

“我家主人姓萧,公子是找他吗?”

“烦请告诉你家主人,我是对这个茅屋的布置有点兴趣,想和他一叙。”

“呵呵!原来有人也看出来了,不知是那位高人?”竹门一开,一名约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笑着出来说道。

他和李月一对面,不禁失声叫道:“大将军!”

李月一怔,细看之下,也依稀有一点映象,但却想不起了。

“抱歉!我看先生面熟,却想不起了。”

“我曾在河南做个一小官,见过大将军!贱名不提也罢!”

李月想到刚才小童说他姓萧,又闻他在河南做过官,猛然想起来:“你可是河南府参军萧茂挺,不对,你不是在三年前死了吗?”

这个萧茂挺叫萧颖士,字茂挺,常州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殿试第一名,时年十九岁,被李隆基誉为“少年天才”,补为秘书正字,因得罪李林甫,被贬到广陵参军事,后调任河南府参军,安史之乱起后,弃官流落民间,因和李月父李郁交好,李郁常常提到他,后传闻他前几年病死于汝南,今日见他,竟发现他尚在人间。

萧颖士见李月将自己认出,不由苦笑一声说道:“老夫百死余生,大将军请屋内坐。”

李月随他进屋,见屋内布置异常简洁,一床、一桌、一椅,旁边一个书架,桌上是一架琴,收拾得一尘不染,十分清幽,淡淡的菊花香从窗外飘来,让人心旷神怡。

“大将军是在咸阳对阵吐蕃吧!今天怎么会有时间到蜗居?”小童奉上香茶,又搬来一椅,双方分宾主落坐后,萧颖士笑着问道。

“这几日战事平静,故出来闲游。”

“大将军可知吐蕃为何按兵不动?”

李月心中一动,他蓦然发现这个平淡悠闲的隐士背后,似乎藏着一颗并不平静的心。

“我确实不知,请先生教我。”

“尚结息已非当年播仙的将军,他现在是吐蕃大相,以文职领兵更重的是政治目的,大将军可知他们这次侵唐要的是什么?”

“先生请直言。”

“从地势上说,吐蕃人久居高原,地广人稀,物资短缺,所以吐蕃人历来重物资而轻土地,吐蕃贵族中也有不少亲唐的人,再加上吐蕃和大唐的良好关系久远,尚结息和现在的吐蕃赞普都是极有政治眼光的人,知道即使占领的长安,也难统治,所以这次他们出兵的目的应是想好好教训大唐,再缔结一个完全有利自己的条约,从他们在凤翔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就可以窥探一、二。有了这个前提,尚结息所做的,就是在用小火慢慢文烤唐军,他是在等。”

“等什么?”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尚结息一定得到了什么情报,或许是朝内的,或许是朝外的,他应在等一件不利于大唐的事件发生,应该就在最近了,大将军需布置应急之策才行。”

李月突然想到李豫数次催战,不禁也有些担忧的说道:“我现在不怕等,就怕朝廷没有耐心,那样,正是吐蕃军所期盼的。”

萧颖士笑着摇摇头转个话题说道:“大将军可知我大唐现在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吗?”

李月闻言想了想说道:“可是各地节度使割据地方,导致政令不畅。”

“不错,但节度使割据地方由来已久,远至汉朝的光复,光武帝就是在各地方豪强的支持下,方才光复汉朝,后来汉朝末年地方群雄割据,最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晋统一中原后,本可以在魏武帝的基础上消灭割据局面,但后汉的长期积弱,使得北胡南蛮慢慢壮大,使晋失去了时间,随后出现五胡乱华,反而加速了地方豪强的壮大。隋建立后,朝廷开始大规模改革前弊,触动了这些地方豪强的利益,加上炀帝好大喜功,致使一些地方百姓造反,这些地方豪强趁机而反,致使短暂的隋朝最终分崩离析。我大唐继承了隋朝的遗产,虽有我太宗皇帝的神武、则天皇帝的励精图治,改革兵制、善行租税,使我大唐进入开元盛世,但一些矛盾和危机都是被盛世的光环掩盖住了,首先就是异族的壮大,我大唐一直便以屈辱的和亲、怀柔手段安抚,但虎再温顺,其食人本质不变,玄宗皇帝也深知这一点,不断设置节度使以御外辱,企图借大唐的实力改变百年的耻辱,但用人不当,又屡屡出现决策失误,使得节度使慢慢不受控制,最终爆发安史之乱,这也是早晚的事,就算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张禄山、王禄山出现。安史之乱后期,先皇为防止大军阀再现,将节度使细化,虽不至于再有象安使之乱危害之烈的全国性叛乱发生,但历史延续的地方豪强势力和这些掌兵的藩镇结盟后,使得藩镇割据渐成定局,皇上也想着慢慢再收拾残局,从来王真被赐死、同华节度使李怀让自杀便可看出一点端倪。但我担心的是皇上操之过急,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处理这个积沉千年的弊端,触犯到这些地方诸侯的根本利益时,会再有军乱发生。我大唐已赢弱之极,是再经不起兵乱的折腾了。另外,我朝也有宦官之祸,这也和皇上与外藩乃至朝廷的权力集团斗争有关,自先帝起开始已不信任外人,逐渐以宗室为外藩,以宦官掌军权,这些便是暂时无法恢复府兵制之前的临时性措施,但用不好的话,更会反受其害。”

一席话,听得李月陷入了长长的沉思,萧颖士说得非常对,现在大哥越来越宠信宦官,从黄门监李辅国、神策军统领鱼朝恩、监军程振元、市舶使吕太一、盐铁使骆奉先,大唐的政治、军事、经济都被宦官渗入,看来藩镇割据确实与宦官专权是相附相成,同气连枝的啊!

李月想了想又直接问道:“先生以为我的处境如何?”

萧颖士笑了笑说道:“如果让我来选一个能中兴大唐的人,我必选大将军,只可惜这只是一个设想,已不可能再成为现实。”

“为何?”

“大将军现在看似风光,手握兵权、又是皇上亲弟,但其实并非如此,大将军现在其实已危机重重,只是你身在其中,看不到罢了。”

“恳请先生详述。”

“从洛阳光复后,大将军的使命其实就已经完成,应该象郭老令公那样功成身退了,怎奈大将军手中有一支不听皇上调度的军队,两次宫廷政变,都有它的身影,皇上非不想削你军权,只是他投鼠忌器啊!否则何需你去回纥出使,那不过是调开你的一个借口罢了,让皇上好从容布局,先后削除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军权,要不是正巧吐蕃犯境,大将军现在应该在府内颐养天年吧!”

李月闻言心中震惊不已,他仍不相信的摇摇头说道:“不可能,那是我亲大哥。”

萧颖士淡淡的说道:“自古皇帝是最孤独的,他没有亲人,考虑的只有怎样保皇位和让谁继承皇位。从今上只推辞一次就即了位,便可知道他对这个位子向往之强烈。凡有威胁到他皇位之人,不管是谁,都不会放过,连太宗皇帝都不能免俗,何况今上。大将军如果不信的话,我来问你,这次凌烟阁之事谁最反对激烈?”

“是御史房琯。”

“没错,就是他,大将军对他有恩吧!当年平李琮之乱后,是大将军亲自将他请出来主政,以大将军对平乱之功,总还不如一个左伯玉吧!天下谁不知道,房琯有必要这样强烈反对吗?大将军可想过其中的玄奥?”

“先生的意思是,房琯竟是被我大哥主使的?”

“正是!”

“大哥为何如此对我,我已经和他讲好,我将来必离京城回江南的。”

“也不能怪皇上,他也是有点身不由己,他为了迎合主流统治集团的利益,为保皇位,有时只能牺牲你了,大将军知不知道,你现在最大的危机就是我大唐的主流统治集团已视你为眼中之钉,从当年杀崔众的一个小集团已慢慢演变成整个统治集团,所以我说这只是一个设想,不可能了。”

“为什么,就因为我擅杀宗室、大臣吗?”

“非也,真正的原因是大将军年初在江南的改革太急了,已经触动到他们的根本利益。”

“什么根本利益?”

“土地!”二个字从萧颖士口中轻轻吐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