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十二章 聚会

李唐传奇 第十二章 聚会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2:06 来源:笔趣阁

在那次密谋后,李郁第二天又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对象是所有的妻妾和儿子,太后因着凉身体不适,留在了宫中静养,没有回到赵王府。在这次会议中,李郁正式宣布李照为王位继承者,为照顾其他儿子和诸妾的情绪,他同时宣布如果将来他去世后,家产可平均分为八份,每个儿子各一份。此言一出,除老二李朗外,其他几个儿子都大喜过望。李朗嫉恨的看了李照一眼,低下了头,这个家里本来论朝中的实权,就算他的工部主事了,还有寿王的支持,本来这个王位很可能就是由他来继承,可是现在父亲做了国子监祭酒,所以就趁热打铁,宣布了王位继承者,他不禁有些怨恨起寿王来,当年答应他的事情,如今根本就做不到,看来应该把宝押到郯王那边才对啊!李郁宣布完后,见大多数儿子都支持,心里顿时一块大石落地,这件事困扰了他很久,今天终于解决,不过还需报宗正寺备案,得到皇上批准后才算最后定论,但根据惯例,皇上一般都会尊重各王爷的自主决定,果然,在过了十五花灯节后,唐玄宗很痛快地批准了李郁的申请,李照正式成为赵王世子。

下午,李月应诏进宫,今天是他给李隆基二次拔毒的日子,经过第一次拔毒后,李隆基身体轻松了很多,其间果然痛了二次,但即时服用了李月的止痛药后,都躲过了发作时剧痛折磨,其实李月的止痛药成分就是后来的鸦片,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在七、八世纪时,罂栗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唐玄宗时罂栗还没有传入,长乐曾随胡商到过波斯,在那里偶然得到一些罂粟果,带回方寸山后李瑶从中提炼出了鸦片,用来入药,后来李瑶发现了鸦片的毒性,便毁掉了所有已种植的罂粟,仅留下少许制成止痛丹丸和麻醉剂,李月在给李隆基止痛时说只剩十丸,其实不然,他还有数瓶近一百丸左右,另外还有不少麻醉剂,这些是他准备将来用在军中的。

经过李月的第二次拔毒,李隆基的双脚由灰色再次淡化成浅灰色,李月告诉他,五日后再拔第三次就可以恢复本色了,其间会再痛三次,不过已经没有那么剧烈,即使不服止痛药也可以挺过。

李隆基心里非常高兴,由于已经和李月说好,武举后在封他官职,所以李隆基便平调李月大哥李照为户部度支郎中,掌管天下租赋(这是因为有御史反映其父为国子监祭酒,父子不可同任类似职务,以避嫌),另外再赐李月银万两,缎五百匹。

大年初五,李月单身一人来到长安聚仙楼,即墨已和卞奇赴终南山取李月的天墨戟去了。聚仙楼位于长安东市,东市和西市一样都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东市的面积约为1400亩。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共有八门。市周墙处大街的东、南、西、北三面均各宽六十丈,这一宽阔街道的效用是便于商业运输和市民入市前车马的停靠。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李月走进聚仙楼,见大堂内人头拥动,热闹非常,大多都是朋友间新年聚会,聚仙楼共有四层,两个大堂,上百间包厢,李月这才想起忘了问杜甫聚会时具体的房号了,还有具体的时辰。李月苦笑一下,正要离去,突然酒楼内有人在叫他,他寻声望去,发现竟是自己的大哥李照在叫他,李照调到户部,手握实权,一班新旧同僚都在打他的秋风,李照因出来小解,正好看见弟弟李月,不容分说就把他拖进了包厢,若不是自己的弟弟,这等肥缺怎可能轮到自己。李月进了包厢,见里面约坐了二十几人,还有两个卖唱的歌女,众人都已经喝得面红耳赤,其中还有赵绿敏的大哥赵陶。李照向众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在大家一片好评声中,李月先被灌下了三杯,就在这时,李月听见隔壁几个人的谈话声,聚仙楼的一般包厢间是用纱或薄板相隔,彼此间很难隔音,况且李月的听力异于常人,他听见有人在叹气地说道:“由这杨国忠选官,那更轮不到我等,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报国,真让人心寒!不如离去。”

“我也准备离开京城,太白兄欲何往?”一名男子说道。

“我也不知,天下之大,总有我容身之处,倒是子美,你的家小众多,很是麻烦啊!”

李月心中一动,他听出其中一人正是杜甫的声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李月忙向众人告辞,又给大哥讲了讲情况,离开包厢,来到隔壁便推门而入,

进了门,见房内坐有三人,皆停下酒杯惊异地看着他,还是杜甫先认出他来,忙上前拉住说道:“小友终于来了,我那天忘告诉你具体房间,还怕你来了找不到呢!来,我先给各位介绍介绍,这是我新交的朋友李月,赵王的小公子,不瞒几位,这次我做东的银子还是李公子周济的呢!”

杜甫的两位朋友忙向李月见礼,杜甫正要向他介绍,李月却笑着对一人说道:“人生何处不相逢,太白兄,我们果然又见面了。”那人正是李白,自天宝五年进京后,虽然名声大噪,在官场上却因戏弄高、杨二权臣,一直不得志,至今依然是白身,他见李月认识他,心中却想不起来,只因初见李月时他尚是少年,且已隔七年,所以李白早已忘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月笑着说道,李白恍然大悟道:“你就是那个小道士!多年不见已经长这么大了,原来还是一名皇家子弟。”

“太白兄,你们认识?”杜甫有点惊讶的问道。

“七年前在蜀道曾有一面之交,颇为投缘。”

“原来是这样,今天可痛饮几杯了。来!来!李月小友,我再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一位就是边塞诗人高适高达夫,你可曾耳闻?”杜甫又向李月介绍另一人。

李月久闻高适大名,此时得见,不禁欣喜非常,他长施一礼说道:“原来是与岑参齐名的高先生,小子久仰大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小友过誉了,不妨也称我为兄。”高适忙回礼说道。

四人又谦让一番,分别入坐后,杜甫给李月满上一杯酒,李月各敬三人一杯。

喝了一会儿后,李月问道:“适才我在隔壁听三位胸中似有不平,好象有离京之意,为何?”

闻此言,三人均沉默了,李月见状忙笑着说道:“小子唐突,自罚一杯。”杜甫苦笑一声说道:“小友说得其实并不差,我等报国无门,均心灰意冷,确有离京之意,但又心不甘!”这时,李白举起一杯酒吟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好一个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适赞道,说完他也击杯吟诗和道:“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吟罢,三人一起投箸大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