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二十七章 劝商

李唐传奇 第二十七章 劝商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4:13 来源:笔趣阁

江南东道在限田令发布二十日后,又发布了一条‘劝商令’,这回是向全民发布的,在各县州内的主要地段皆贴有通告。内容主要如下:

一、江南东道放开一切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金陵府将在浏河港设立浏河巡检司,统一管理海外贸易,从陆路出境的贸易也归浏河巡检司管理。

二、鼓励大户从商,对大户从商者凡在江南东道主动退出土地的给予商税上的减免,凡有偿退出一顷土地的则给予一年商税减半,而无偿退出一顷土地的则给予一年商税全免,以此类推,但最多不超过五年。

三、金陵勤政院将拟定禁商和限商物品名册,凡不在名册中的物品皆可任民间随意买卖。

四、市舶监负责国内贸易的管理,资本在一千贯钱以上的商家无论新旧,只要有店铺在江南东道的,皆需到金陵市舶监进行登记。

五、各级官吏及直系家人严禁从商。

六、取消官府各种匠户的限制,各匠户在完成官府的定货后,皆可自由将其产品上市买卖。

七、金陵勤政院已经将从商细则发到各县,欲从商者可到各县衙索取。

和限田令相比,劝商令可谓波谰不惊,除了那些需要重新去金陵登记一番的大贾们咕哝一句外,就是升斗小民们的热论了,这几个月来,所有的人都绷紧了神经,任何从金陵府传来的消息都异常让人注目。

丹阳县是临近润州的一个望县,土地稠密,人口也突破了五万户,县令张千严约四十岁,是原门下侍郎张倚之子,因生来较愚钝,屡考不上功名,最后受了父荫,得了个从七品的司农寺苑副监的闲职,三年前升做丹阳县县令,几年的政绩乏善可陈,都因占一条‘恪勤匪懈,之善,均得了中中考,保住了丹阳县县令之职。张千严本人的永业田在老家,在丹阳也有职分田六十亩,限田令一出,他是第一批将土地上缴的三十名官员之一,反正家境宽裕,也不在乎这几个田租,这一来倒给他拿到一条‘清慎明著’之善,这个意外之喜让张千严乐得几夜都睡不好觉。

张千严有个爱好,就是喜欢泡茶馆,听书或聊天,每日公务稍闲便往茶馆里一坐,泡壶好茶、点几碟细点,美其名曰:“善听民意”,往往有人寻他时,手下只消说一声大人‘善听民意’去了,大家自然就知道了他的去处,他常去的茶馆叫“日曜日”(唐朝以七日为一周,分别命名为月火水木金土日,现在在日本尚存这种历法),是全县最大的一家,因他是常客,又是一县之令,所以茶馆一直给他留了个靠窗的雅座,张千严在茶馆里倒是从不摆官架子的,和寻常茶客一样,落个清闲自在。

这天和往常一样,上午处理完几件公案后,张千严心又开始痒痒,便和县丞打了个招呼,径直便来到‘日曜日‘茶馆,早有小二眉开眼笑的替他引上了二楼,张千严突然瞥见自己常坐的雅座对面已坐了一人,他正要问小二,小二却抢先说道:“那位爷说是老爷的旧识,所以掌柜就让他坐了。”

张千严一怔,绕到那人的面前,果然是有些面熟,却又想不起是何处见过的,他知道自己愚钝,忘记熟人是常事,便笑着一拱手说道:“这位先生,我们好象见过。”

那名中年文士微微一笑说道:

“我们自然见过,是在长安,在下姓白,与张大人曾有一面之缘,张大人可有印象?”

张千严想了半天,也没想起自己见过的人中还有姓白的,只得抱歉地笑笑,推说自己忙于公务,把此事给忘了。

“白先生请坐,本来你坐的这个位子是早有人预定的,既然白先生是旧识,就不管他了,在这里不用叫我大人,称我先生即可。我想问一句,白先生可是从长安来?”

“去年初还在长安,后来便来到了江南?张大人,不!张先生何有此问?”

“现在应是长安的‘曲江流饮’文会正酣之时,真是很想念啊!我虽然文才不高,却十分喜欢此会,家父在世时,年年带我去参加,白先生莫怪,听到长安旧人,故有些失态。”

“不妨,我也是时常怀念长安,但江南客老,也让我不舍离去。江南现在在全国颇为有名,张先生可知为何?”

“自然是限田令一事,天下谁人不知?”

“张先生是怎么看此事的?”

“我有什么可说,上司有令自然遵从,先生为何问此事?”张千严虽然愚钝,但也是久在官场,他突然对这个姓白的故人起了疑心,正再问之时,突然从旁边走过来几个老茶友,将张千严团团围住。

“我们正担心张大人最近不来呢!张大人,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张千严见到他们,头不由大了几分,他们都是丹阳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平时也爱到这茶馆一聚,若摆官架子不理吧!又都是平时常见的熟人,不好不睬。

“王掌柜,你福星酒楼一向生意兴隆,又会有什么冤屈之事?还有陈大官人、李大官人、赵大官人,你们又会有什么须要我做主的事?”

只见那个王掌柜首先说道:“张大人,我们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可这个限田令一出,可真就要了我们的老命,这不明摆着要抢我们的家产吗?我虽在县城里有个酒楼,但老家还有几顷地,按规定都要交出去,只留给我十亩地,我以后这可怎么活啊!”

“还有我,我在县里没有产业,平时就靠老家的几块地收租过活,可这一下子全没了,只给我和儿子一共三十亩地,老天啊!这还有没有公理王法!”

白先生在一旁十分有兴趣地看着,他倒要看看,这个县令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还有我,张大人,我和王掌柜的情况一样,虽有个米铺,但那是最后要交给儿子的,我就指望靠乡下的那几亩田来养老,这下子可怎么办?张大人一定要替我们做主。”

“那你呢?赵大官人,你是没多少田的,怎么也有劳骚?”

“张大人,你知道我是开当铺的,虽然我没有田,但我手上有不少田地的当票,这一下子禁止土地买卖,我这些当票岂不是全赔了吗?我也算看透了,最近打算收拾家产,迁到别处去。”

张千严看看这,又看看那,最后叹一口气说道:“我说几位,你们都是丹阳县有名的士绅,全县都在看着你们呢!你们怎么把自己的事全推到我这里来。其实我看问题也没有这么严重,就说你王掌柜吧!你去年不是捐粮得了个云骑尉的勋爵吗?你就把酒店交给儿子打理,自己算个丁户,也有一顷半的土地啊!虽然损失一点,但也有补偿啊!你说是不是?再说陈大官人,我知道你是全县第一地主,拥有田不下五百顷,象你的情况完全可以从商啊!交出去土地,换来五年免税,我要是你就做米生意,以后江南的粮价一定低,贩到北方去,完全可以赚大钱。李大官人也是一样,完全可以从商;至于赵大官人,你就别给我打小九九了,你手上的地完全可以交给官府拿补偿,以你的刻薄,拿到补偿绝对大于你所当出的价钱,至少一钱不损,我说得可对?你们几位说是不是这个理?再说我也会给诸位宽限到最后期限的。”

“可是祖传的土地,怎么能轻易放弃,我死后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白先生见张千严人虽有点愚笨,可在此事上却毫不含糊,说得十分透彻,可见此人也有另外一面。他见几人还是一脸沮丧,缠住张千严不放,便笑着出来打圆场道:

“我听说获勋者也可多获土地,各位为何不争取获勋?”

“这位是我的一个朋友,白先生,也是那个、那个生意人,消息十分灵通。”

“这位白先生,怎么能获勋?我只听说去年捐粮可获勋,后来便再没有消息?”王掌柜急忙追问道。

“我有一个朋友在金陵勤政院,我听他说马上就有授勋的标准出来,如办义学、施孤寡、捐粮米,总之只要做善事就能获勋,但这次授勋却不是终身的,需按期评考,也就是说,你的善事得常做。”

打发走众人后,张千严突然紧盯着这个白先生厉声问道:

“你究竟是何人?怎么可能知道未发之令!”

白先生用茶水在桌上写下“白志贞”三字,便笑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径直去了。

后面只留下张千严跌坐在椅子上,脸上不停地流着冷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