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七章 政制

李唐传奇 第七章 政制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4:13 来源:笔趣阁

李月在初定了军队后,立刻回到吴王府,召集文官开会商议政务结构的草案,按李豫和王、苗两位相国定下原则,吴王府与唐初时的秦、齐二府同制,即在府内可设属官,基本和朝廷的机能相符,也就是李月的一切官职设定都只能在吴王府的范围内进行,且品阶需降中央一级,这在当时的亲王体制下也是正常,各亲王府都或多或少地设置了职能官,只是大多为闲职虚官,而李月的吴王府却是实缺。

“殿下,根据殿下定下的从简原则,老臣和几位大人商议了几个方案,基本达成了一个政务框架,现在请殿下过目。”萧隐取出一封折子,上呈给李月。

“萧大人就念念吧!大家都听听!”

“老臣遵命!我大唐实行的是三省六部九卿五监之制,现已经非常完善,根据朝廷的意思,吴王府的官职也必须要按这个构架来设置,且不得簪越,所以老臣和韩大人、韦大人等众人商议后,决定在吴王府内设长史、东、西阁祭酒和少仆四职,其中少仆是内府官,负责吴王内府总务;长史、东、西阁祭酒则是外职,其中东阁祭酒相当于朝廷中的中书省;西阁祭酒相当于门下省;由于尚书省在朝廷内实际已被架空,所以我们这里也不考虑对应,倒是恢复了则天皇帝时的秘书省,也就是长史;这样长史、东、西阁祭酒就形成了一个最上层的政务结构,每人再各设副手二人,称为常侍;然后再在第二级设兵、骑、法、户、士、功等六曹事对应六部,每曹设司马一人为主、员外郎二人为副;再在各曹下设署,每署设主簿一人、舍人及从事若干,形成第三级,这便是我们吴王府职能官的主干。

然后六曹分由东、西阁祭酒分别掌管;而长史下再设记室参军事、录室参军事和谘议参军事三职,品同六曹。至于朝廷的九卿和五监等职能都分散在六曹之中,不必另设。倒是在六曹之外,又设有监察室、市舶监、盐铁监以及浏河巡检使四职,直接向吴王负责,品阶低长史、祭酒半级。

另外,按照朝廷的意思和旧制,长史、东、西阁祭酒和少仆的品阶为正三品;六曹、四监、参军事的品阶为正四品下;主簿为从五品下;其余各级的副手则相应降半级。而舍人、从事皆为正七品到从九品下不止,各官的俸养皆同朝廷。以上便是我等商议的草案,请殿下过目。”说完便将折子呈给了李月。

李月看了看,又笑着说道:“考虑倒也周详,可以按这个架构设立,以后再慢慢完善,萧大人就直接上报给朝廷备案吧!职能分工只是形,还得定下各种规矩为神,神、形兼备方才可发挥最大的作用。另外我还有几点要告诉大家:

一、以后办公地点就暂用原节度使府,等新吴王外府修好后,大家再迁过去。二、议事规则分外堂议事和内堂议事两种,外堂议事资格为员外郎以上,司马以上者有座,皆不行叩拜礼,以长躬礼为准,外堂议事按每旬一次;内堂议事主要由我、长史、东、西阁祭酒和少仆、吴王府大将军、金陵大都督七人参与,为隔日的下午。

三、以后上递的折子最高级别称“书”;而下发的批文或指示最高级别称为“文”,我直接发出的则称“令”,以免朝廷多心。

四、各位吴王府职官除正常的品阶俸养外,我另设有津贴和司笔二项费用,津贴可以养家,但司笔费只能公干,且司笔费每月需报内府审核。

总之,一切规矩大家都要小心和朝廷保持低一级的原则,不要被人抓了小辫子,若真是因为大意导致,后果也自然由我来承担,大家只要做好份内的事就行了。大家看看还有什么事?”

“殿下!还有就是主要官员的指定和一些细节的职能设置,请殿下早日定夺。”萧隐最后补充说道。

“我知道了,官员的指定我再考虑考虑!细节的职能设置则就麻烦萧大人再费心了。三天后便是各州刺史、县令聚会的日子,要在大会上宣布的,之前谁也不准说出去,大家明白吗?”

李月见大家都点头答应,又转头对金陵刺史也是他的岳父赵显说道:“赵大人,接待刺史、县令的事宜就麻烦你多劳心了。”

赵显连忙回道:“殿下放心,一切早已办妥!”

金陵由于没有受到安史之乱的破坏,再加上大量逃难而来的北方富户涌入,这几年变得更加繁华,人口也突破了五十万,但以秦淮河为界,东西贫富分居的格局倒没有大变,只是在西区靠近秦淮河一线形成了一大片有一定家产但无权势、地位的中等人家,大多为逃难而来,在数年的安史之乱后,北方来的富户有的爱上了这六朝风liu之地,有的则在金陵有了一定的产业,再加上政治安定、民风淳厚,最后返回北方的也只有二、三成而已,大都在金陵定居了下来。

周莳是在三天前赶到金陵的,他虽然是一县之长,但因出身贫寒,俸禄微薄,虽支了二十贯公务费,来之前还悄悄的塞了十贯给娘子补贴家用,所以当他来金陵报到后,便领了五日的食宿补贴在秦淮河一带左觅右寻,好容易找到一家高升客栈,食宿便宜也十分干净,周莳便在这里安顿下来。这天傍晚,他从外面闲逛回来,随来的小童早准备了热水给他烫脚,就在周莳闭目享用之时,突然听见隔壁传来一阵吵嚷之声。

“周平,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哎!”

小童出去了片刻后回来禀报道:“老爷!隔壁好象也来了一个县令,掌柜正在赶客人让房呢!”

“哦!怎么这样不讲理,是哪里的县令?”

“好象是太仓那边的。”

“啊!难道是刘原?快拿鞋给我,我去看看!”

周莳拖着鞋跑到隔壁,只见原房客已经被换到别房,门边站着一男子,正是太仓县县令刘原,眼前他正指挥着两名随从放置行李,突然若有所感,他回头一看,正好和周莳打了个照面。

“你也住这?”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言罢,两人上前握住手皆哈哈大笑起来。

“我是昨日方到,刘兄怎么今日才来?”

“我其实十几天前就来了,只是今天才换个住处?”

“为何?来!来!来!先到我房里一叙。”

小童给周莳和刘原各上了一杯茶后便拉上门出去了。

“刘兄家境殷实,父亲又在朝中为官,为何也住到这等普通的客栈里来?”

“说来话长,周兄与我是旧时同窗,虽比我早两年中进士,但现在又在同州下为僚,关系非同寻常,所以我就不瞒周兄了,也是我大意,我是年初方才知道我娘子竟曾是吴王妃的贴身丫鬟,也曾经服侍过当今太后,你说这等天大的事,我怎么今天才知道,是不是糊涂之极。”

“你确实糊涂,不过这和你住客栈有什么关系?”

刘原神秘地一笑说道:“我既然知道了这层关系,怎么不好好利用,所以我这次借来金陵之机,十几天前就陪着娘子来见旧主人了,娘子住在吴王府,我就在外间找了一上好的旅店,昨日我娘子来看我,偷偷告诉我,吴王不喜欢手下奢侈,所以我就换到这里来了?”

“好一个狡猾的家伙,不过为何你非要住隔壁?比它好的房间多的是啊!”周莳不舍的追问到。

刘原脸一红,连连摆手说道:“此事不好说!不好说!周兄就别问了。”

周莳见他不肯说,也只得罢了,正要端起茶杯,他猛然想到一事,便急急问道:“我曾听说太仓粮库中有一万石陈粮的头寸,不知现在还在否?”

“在是在!不知周兄想做什么?”

“是这样!我无锡县有近二万多流民现在已揭不开锅了,大家都以野菜为食,刘兄能不能把这些陈粮给我救救急?”

“唉!如果我能做主,我早就卖掉了,这一万石头寸,上面都有帐,若给了你,上面查下来,我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不过只要上面肯松口,我一定给你!”

“那不知要找谁?”

“以前需户部同意,宰相批准才行,现在估计不要了,只要吴王府西阁祭酒同意就可以了。”

听说不用上京城,周莳这才放心下来。突然,他醒到了刘原话中的玄机,急忙追问道:“什么西阁祭酒?”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