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七章 唐宫

李唐传奇 第七章 唐宫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4:13 来源:笔趣阁

就在李月初见杜甫的同一时间,大明宫后宫便殿内,唐玄宗李隆基正闭着眼静静地半卧在龙榻之上听宗正卿濮阳王李彻的汇报,昨天太庙祭祖,他没有参加,唐玄宗已经六十八岁,年青时的英武和中年时的雄才大略已经在他身上荡然无存,他此时的身体异常虚弱,就象一个衰落的老人,在风烛残年中苦苦挣扎。这一个多月来,他生了一种怪病,双脚和双耳已渐渐透明呈玉质,且在不断蔓延,太医们已会诊过多次,除了给他开点强身的方子外,再无他法。唐玄宗早已多年不理朝政,从前是宠爱杨玉环无心朝政,而现在是身体病重而无力朝政。

贵妃杨玉环正跪坐在旁边给皇上轻轻的捶着腰,旁边高力士则站立着,随时听候皇上的吩咐,他心中暗恨这个李彻不识时务,怎么在除夕日来汇报,若惹恼皇上,大家都没好果子吃。其实濮阳王李彻也是有苦难言,他何尝想在除夕日来汇报,但那郯王李琮却不依不饶,硬逼着他今日来向皇上禀报,摆明了是不想让李郁过好这个除夕。

李彻汇报完祭祖的事后,见上面没有反应,心里有点发慌,他的汇报里漏洞百出,很多地方都自相矛盾,难圆其说,因为毕竟是李琮占位在先,他只盼皇上一时发昏,大发雷霆处罚了李郁父子了事,可等了半天,皇上都没动静,难道皇上发现漏洞了?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皇上发话了: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李彻心里揣揣不安地退了下去。

又过了半晌,唐玄宗对杨贵妃说道:“朕有点困了,想睡一下,玉环先回宫去吧!今天是除夕,朕可能不能多陪你们了,你们几个姐妹就自己先去准备一下吧!”

“是!皇上好好休息吧!臣妾告退。”

待杨贵妃走了之后,唐玄宗淡淡地对高力士说道:“你知道朕为何把玉环遣开吗?”

高力士上前回道:“奴才实不知。”

“她若不走,只怕现在朕说的话,晚上就传到琮儿的耳中去了。”

高力士心惊,不敢回答。

“琮儿在外面的所为,以为朕不知道吗?这件事必定是他先惹事在先,李郁是大哥的儿子,一向处事低调,从不多事。唉!朕也老了,过去的事也忘了,这些年也难为他了,不知朕见了大哥,他能不能原谅朕!”唐玄宗躺在榻上,望着房顶,自言自语地说道。

“万岁身子骨还健朗得很,倒是奴才恐怕百年之后不能陪万岁爷去钓鱼了。”

“你倒是会说话,你以前的那个病就是李郁的儿子治好的吧!”唐玄宗似笑非笑地看着高力士说道。

高力士背上一凉,冷汗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他忙跪倒连连磕头。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奴才也是前几天才知道当年医我的道士竟是赵王的公子李月,我当这是小事,所以就没告诉皇上,皇上恕罪!”

“这确实是小事,朕也知道你是刚知道此事,朕赏你的那匹赤血魔,你也给了他吧!”

“是!臣见他与赤血魔有缘,就送给了他。”

“朕记得那赤血魔性子很野,禁军之中无人能降伏,他倒可以,可见不简单啊!当年李郁告诉朕,太后的病需要家中一子出家为道十五年,送出去的就是他的嫡子李月,十五年过得真快啊!这个李月是什么样的人,给朕讲讲。”

“奴才初见到他的时候,是在太原,他当时穿着道袍,医术精湛。前几日他回家,奴才又去见他一次,当真是好人品。”

“哦!那朕的病他能否医治?”

“奴才不敢担保,不过奴才当时的病也是寻遍了名医不治,最后才被他治好的!”

“那朕也让他来看看吧!过两天再召见吧!今天就别败了太后的兴头。”

就在当晚,唐玄宗多喝了两杯,足下大痛,传御医诊治,但众御医均束手无策,情急之下,唐玄想到了李月,宣李月立即进宫。

李郁此时已经有点微熏,突然听到圣旨到,心中一凉,他最担心的事终于来了,那李琮果然不肯放过他,太后此时已经回宫准备明天的庆典,女眷们都回避了,李郁忙吩咐下人准备香案,然后率儿子们跪下接旨,不知皇上要给他什么样的处罚。

“奉天呈运,皇帝诏曰:李郁八子李月医术精湛,特宣入宫为朕医治,即刻入宫。钦此!”

“臣李郁领旨,谢主龙恩!”

那宣旨太监宣完旨后,笑嘻嘻地向李郁一躬身,“恭喜王爷啊!这是皇上新年的第一道旨意。”

李郁忙命人取五百两银子,塞给那太监,那太监立刻眉飞色舞地说道:“高公公让我转告王爷,一切有他担着,请王爷放心!”

李郁见不是太庙之事,这才放心下来,回头叮嘱李月几句后,便让李月随太监去了。

作为皇权的象征和皇帝的居所,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宫城的修建,也无不仇视敌朝的宫殿,如项羽焚阿房宫、杨坚平六朝宫殿、朱元章毁元朝宫殿等等。但唐朝本质上是一种是对隋朝的继承,加上开国皇帝李渊的软弱,所以李氏王朝也就同样继承了隋朝的宫殿。

唐朝的宫殿主要分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三大建筑群。太极宫是都城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加上东宫尚有殿阁宫院二十多所,整个构成都城长安一组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其中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等。除主要政殿太极殿、两仪殿之外,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代即较有名,它与东宫邻接,隋文帝废太子勇为庶人即在此殿宣诏,唐初李渊赐李世民居承乾殿后,又赐李元吉居武德殿,这更方便了他与太子李建成的勾通往来。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之初,还曾在此殿听政,可见地位也不一般。凌烟阁因功臣图形于其中而有名,它是功臣的画像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曾为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等二十四人图形,表彰其政绩以及辅弼之功。这就是所谓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大明宫是唐朝初期新建的一处宫殿区。贞观八年(634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为备太上皇“清暑”,由百官献赀助役,开始营建。“太宗贞观八年七月,上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上皇以隋文帝终于彼,恶之。冬十月,营大明宫,以为上皇清暑之所”。但是,宫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在大安宫了。大明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

大明宫在唐朝三大内中规模最大,建筑布局以丹风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门为南北轴线,官厅、别殿、亭阁与楼观等四五十所分布于东西两侧。大明宫的南半部为朝政建筑区,其中三大殿又构成前、中、后三个空间,前为“大朝”,以高大雄伟的含元殿为主体,面朝宽阔的丹凤门广场,国家盛大的庆典多在此举行。中为“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朝廷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殿中内省、御史台、门下省、弘文馆、史馆等均设在其左右,为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后为“内朝”,以紫宸殿为主体,紫宸殿是紧连后宫的便殿,官员召入此殿朝见亦称“入阁”,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兴庆宫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与兄弟五人在隆庆坊的藩第。开元三年(715)始建,因位于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之南,故称‘南内‘。开元十四年(726)又合并周围的邸宅,重加扩建,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兴庆宫听政,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宫邸,但唐玄宗在晚年时又搬回了大明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