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三十八章 隐士

李唐传奇 第三十八章 隐士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4:13 来源:笔趣阁

两人离开三指峰后,很快就来到了崆峒山的前山,这一带寺庙道观众多,平凉虽有吐蕃军过境,但吐蕃人尊重信仰,也就没有为难这些庙观。

这时长乐对李月说道:“还记得青城山那个无方吗?他后来随玄清来了崆峒山,我们当初救他一次,也不知道近况如何?我们去看看他吧!”李月点头答应。二人来到一座宏大的道观前,“无量佛!两位道友从何处来?”站在道观大门处迎客的道士施礼问道。

“我二人是从终南山来,想找玄清仙长,不知他是在何处修行?”

“玄清仙长就在本观修行,不过他上月已经进京给皇上讲道去了。”

“那道长可知道一位从青城山来的无方道长?”

“啊!二位原来是找主持,他在,请稍等片刻,我去通报。”

不一会儿,一名老道带着几个道士出来,他一眼认出了长乐,赶忙迎上去,一把握住长乐的手,

“长乐仙长,多年不见,你可好?青城山的大恩,无方至今不忘。”

“哪里,我们出家之人不必牵挂过多的事,不利修行。”

“道长说的是,无方受教了,这位是?”他看了看李月问道。

“无方道长不认识我了,在青城山石室,你还想用木棒打我呢!”

“啊!是李月小友,我都认不出来了,好人材啊!来,二位快快请进!”

在贵客室里,无方给二人上了茶,向他们讲述离开青城山后的情形。青城真妙观庆典结束后的第二天,无方就带着一百多名弟子随玄清来到了崆峒山法兰观。过了两年,这崆峒法兰观和青城真妙观几乎同时推出了《一切道经音义》的注释卷本,在这场《一切道经音义》注释权的争夺战中,玄清凭借他在道界的崇高威望和在皇室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无方他们对道经原本的深刻理解,一举战胜了真妙观,完全夺走了《一切道经音义》的注释权,由于无方对法兰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前任法兰观主持病逝后,无方就被观内道士一致推选为新主持。

这时,一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见屋内有人,便冲长乐二人笑笑,然后对主持说道:“玄忘主持,我明日就要离去,现特来告别。”

“和李先生相处两月,玄忘受益非浅,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长乐仙长、这是李月道友,曾在青城山对我有恩。”

说完又对长乐二人介绍道:“这是我玄清师兄好友李泌先生,明日将返回长安。”

见李泌行礼,长乐二人忙站起来向他回礼,这时,长乐问道:“无方大师怎么改名了?”

“我想忘掉青城,所以师兄替我改名玄忘”玄忘回答道。

“只是这样一来,主持真的就忘不了青城了”李月淡淡地说道。

“李月道友果然说得妙。”那李泌鼓掌说道,“我早就给玄清师兄说过,名字只是一个记号,和过去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不在意过去,自然就会慢慢淡忘。”

李泌说得性起,索性坐了下来。

“就如李月道友道号李月一样,名字只是称呼,并不代表什么。”

“那倒不是,其实我并非真正的道人。”

“哦!不知两位仙长在何处修行?”

“我们在终南山修道,先生可曾来过?”长乐笑了笑回答道。

“未曾!听说那终南山有个铁剑观,以武闻名,仅一个下院就轰动长安,二位可是在铁剑观修道?”

“不是!李先生也知道长安的武林排行榜大会?”

“整个大唐人人皆晓,我如何不知!”

“那李先生是怎么看待长安的武林排行榜大会的?”长乐试探地问道。

“本来朝廷倡导习武,在四邻不靖的今天未必不是件好事,但现在搞的这些排行、名次则过于花哨,倒象个娱乐形式,夺世人之宠哗,于国于民不是好事,我闻那吐蕃也有比武盛会,形式也差不多,但效果却大相径庭,何也?这就是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大唐的比武只是为博世人一娱、取皇室欢悦,然后自己得一个排行的虚名;而吐蕃的比武却是在挑选沙场的勇士,以武立国,但我们大唐却相反,以文取士,以文立国。”

“那李先生是否觉得以文立国并不妥当?”这次是李月问道。

“非也,国以民为本,治民需制度,而制度却要文人来订,由文人去执行,这是历朝历代的共同准则,以武制国者,其位决不会超过三代。只是武乃文之辅,没有武防就好比家有恶邻,却建个没有院墙的花园一般,安能不坏?所以文武相济方才是正道。”

“我们大唐屯兵百万,十倍于吐蕃,不可谓不重武,为何却屡败于吐蕃?这一点,李先生可有高见?”坐在一旁的玄忘也忍不住插口问道。

李泌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李月说道:“这个问题我们大唐每一个读书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李月小友见识精妙,不妨也来说说。”

见李泌用一种非常热切和期望的目光看着自己,李月笑笑说道:“正如李先生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就把我的一点想法略述一、二。古人说治国如烹小鲜,此话不假,制着一道美食,其火候、程序应掌握在主厨手里,若任烧火的去掌勺、洗菜的去配料,那如何能烧得了一道好菜?

自古以来,分封诸侯而失其国、文人掌兵而失其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我却以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我大唐至贞观以来,历代君主励精图治、逐渐积累才得以成就我朝的开元盛世,但天宝以来仅十数年,国势就迅速衰退,何也?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是今上贪图享受、李林甫弄权误国所至,其实这只是表象,国家的财富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几个水灾地震是伤不了大唐的元气,那财富都到哪里去了呢?假若大家随便看看一个朝臣的家业就会明白,少数人家米黍霉烂、酒肉发臭,而广大的百姓却家无存粮、流离失所,这样百姓无地无力继续创造财富,国家空耗前朝的积累,这才是我大唐衰败的根源,也是历朝历代灭亡的真正原因。”

一席话说得众人膛目结舌,过了半天,李泌方幽幽问道:“那有什么办法改变它呢?”

李月闻言叹息道:“方法其实很简单,把权力给了百姓,自然就人人富足,可这又怎么做得到呢?有哪个利益集团甘愿把手中的权力拱手相让,就是圣人也做不到!所以我辈只求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百姓,如此而已。”

李泌起身躬身谢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李泌受教了,明日启程去长安,就为天下百姓尽我一点微薄之力吧!李月小友心怀天下,也为苍生尽一点力吧!”

“他会的!只是还不到时候。”长乐微笑着说道。

“好!我李泌就在庙堂等着李月小友的到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