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二章 收徒

李唐传奇 第二章 收徒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4:13 来源:笔趣阁

兴庆宫内,一位身着黄袍的中年男子负手卓立,正在察看挂在墙上的大唐江山图,只见这男子生得相貌堂堂,不愁而成,双目冷酷而有一种透视人心的魔力,给人以精明却又城府深沉的感觉,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典型。外貌看来年过四十,可是岁月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衰老,反而增添了成熟的魅力和威严,他正是大唐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看着墙上的万里山河,心里感慨万分,自己18岁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及其党羽,拥父王睿宗李旦复位,父皇即位两年尚未来得及立太子就突然中风昏迷,自己被百官推为监国,半年后父皇再度昏迷,那宰相崔湜在太平公主的教唆下居然呼吁百官立皇兄李宪之子李郁为帝,无非想持幼临朝罢了,哼!自己虽非嫡生,又岂是李郁那小儿所能及,自古强者为王,要不是自己率羽林军灭了崔湜满门,囚禁太平公主,恐怕朝中那帮家伙还站不定方向吧!算皇后识相,主动下旨让自己即位,否则.…..,李隆基不由捏紧了拳头。这时,李隆基心中突然感到一阵疲意,自去年罢张九龄相后,这种疲意就常常袭上心头,难道朕真的老了吗?也罢!虽然这次太后康复未能如自己愿,谅那孤儿寡母又有何持能翻盘,朕的天下就是那么好动的吗?

想到这,李隆基转身说道:“传朕旨意,贺太后康复,免襄阳府三年赋税,赵王李郁伺太后一年,即赴金陵主编东晋史。”(注:孝端皇太后正是襄阳人氏。)

停一下,他又对身旁的太监说道:“让皇后代朕去探望太后,从今天起太后俸养加倍”。

且说三个月后,长虚道长如约再来赵王府,赵王李郁喜出望外,亲自去大门迎接长虚道长,书房里只留下脸色苍白的王妃,她怔怔地看着丈夫空着的座椅,脑海里又浮现出三个月前的那一幕,在密室里,那个道长竟然说百年前星空的异相居然是应在自己幼子月儿身上,那道人见太后尚有疑虑,说三个月后再来,随即告辞而去。

当夜自己的丈夫竟然一夜未眠,在书房里疯狂的翻阅各种史书典籍,第二天还赶到太史馆,以编书为名,翻阅各部贞观史录,最后竟然在放置绝密文档的宗人阁里找到了太宗起居录副本,偷偷摘录下其中一段:“中秋夜,天有异象,帝召司天监问质,深为惊之”

想到这里,王妃心中一阵疼痛,那道士竟然要收月儿为徒,带到终南山去授艺15年,而看到太宗起居录后的太后居然立下决断,让月儿去终南山,根本就不考虑自己的感受,难道在太后眼中,那个位子就那么重要吗?可怜的月儿才五岁啊!虽然在丈夫的劝说下自己终于答应让月儿离家,虽然自己也明白儿子在外成长会比在家有出息,可是做母亲的心,谁又能理解呢?这三个月来自己夜夜都搂着月儿睡觉,多少次在梦中惊醒,摸着娇儿圆润小脸,止不住的潸然泪下,可是这一天,终于来了。

王妃拭了拭眼角的泪水,突然想起一事,得告诉王爷,学艺可以,不能出家。

李郁匆匆地朝大门走去,心绪大乱,三个月前的一次密谈,居然让自己知道还有希望,如果那道人虚言,那太宗起居录上的那段话做何解释?而那道人确实医好了祖母的病,并拒绝了自己三万两银的酬谢,最后分文不要、飘然而去,说明这道人决非骗子,且祖母自从见了太宗起居录那段话后身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转。

这三个月来,自己度日如年,真担心那道人从此不再来,难道真如那道人所说,自己的心愿要在月儿身上应验?李郁突然想到刚才王妃悲哀的神情,心中也一阵歉然,但又转念一想,成大事者,怎能顾及那么多儿女私情,自己以后好好补偿王妃就是了,自己将来若能登大宝,这皇后之位还能逃出她的手吗?又想到那道人已经二百一十二岁,不禁心中一热,快步向大门走去。

赵王府大门外静静的立着两位道士,前面一位身着补丁道袍,鹤发童颜,正是道长长虚,身后站着另一位中年道士,穿着一袭黄色道袍,身形雄伟,脸膛紫红,不怒自威。

看着被家人簇拥而来的赵王李郁,长虚微微一笑道:“无量佛,王爷别来无恙!”

李郁快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长虚双手,“多谢仙长救命之恩!”

“王爷不必多谢,也是太后福缘深厚”。

李郁看见长虚身后还有一人,不禁问道:“这位是?”

“这是师侄青阳真人,现任终南铁剑门掌门”

青阳真人向李郁嵇首一礼:“师叔年迈,贫道故陪同前来”。

李郁见青阳真人气势非凡,又是名派掌门,不由更加敬佩几分,李郁将长虚二人让入正厅,此时太后和王妃均已在大厅等候,长虚坐下后就直接进入主题,问道:“不知上次之事考虑如何?”

不待李郁回答,太后断然说道:“月儿之事哀家答应,但有三事不明欲请教仙长”

“太后但说无妨”

“一是不知月儿何时学艺归来?二是上次道长夜里所言之事何时可以验证?三是我儿李郁寿有几何?恳请仙长明示!”

长虚微微一笑,说道:“前两个疑问可一并解之,15年后元旦前,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抱歉!天机不可露,不过太后谨记,多行善事,天道必公”。

太后点点头道:“哀家明白了”说完转头对李郁说:“王爷可有疑问请教仙长?”

李郁低头想了一下,抬头对长虚说道:“犬子颇多,仙长可否代为一观?”

长虚答应。

“来人!传各位公子到正厅”

不一会儿,喧杂声由远而近,八位大小不等的公子鱼贯进入大厅,大家发现太祖母、父王、王妃均在,便立刻安静下来,走在最前面的长子李照瞥见有两位道士也坐在一旁,其中一位正是上次赠玉的老道,心中不禁一怔,长虚也冲他微微一笑。

王妃向走在最后的李月招招手,李月犹豫一下,还是走过去,靠在母亲身旁,王妃爱怜地抚摸着娇儿的头,眼睛一红,泪水险些落下,长虚看到王妃的神情,心中暗暗叹息。

长虚向各位公子略略打量后向王爷点点头,王爷吩咐道:“李照和李月留下,其余孩儿退下”

“是!父王”其余六人齐施一礼,转身离去。

这时坐在长虚后面的青阳真人突然发现次子李朗和四子李晴在转身的一瞬间,眼中同时闪过一丝嫉恨,青阳心下一惊。

待六人退下后,长虚对王爷说道:“恭喜王爷,公子皆才俊之士。”

听到长虚的夸奖,王爷不免有些得意道:“仙长过奖了,照儿过来,你是长子,又是月儿亲兄,你太祖母的病多亏这位仙长所救,你替父王和母妃谢谢仙长。”

李照闻言,立刻向长虚双膝跪下,“多谢仙长大恩!”

“啊!使不得,小王爷快快请起”

王爷这时转头对李月说道:“月儿,你不是曾给父王说过想学仙道吗?这位仙长愿意收你为徒,还不赶快拜师!”

李月虽年少,但自幼有奇气,半岁能言,二岁时就常有惊人之语,4岁时已阅遍父亲书房藏书,且过目不忘,诸子百家中独喜老庄,只是不好与儿童群,沉默寡言,最敬其兄李照。

只见他上前对长虚长施一礼道:“仙长可愿教我定国安邦之术?”

原来李月只知道长虚道长擅长医术,虽然治好了太祖母的病,可要拜他为师,心中确实有些踌躇,于是上前试探长虚。

长虚微微一楞,随即赞许的点点头说道:“贫道师尊广谷上人博大精深,贫道愚笨,只学到师尊一、二皮毛,师尊虽已百年前仙化,但贫道不才,愿替师尊收公子为徒”

王爷大惊,他知长虚道人的深浅,连忙说到:“小子无知,仙长莫怪”

然后沉下脸对李月说道:“月儿胆敢再胡闹,还不快拜师!”

这时长虚转身向听得目瞪口呆的青阳真人说道:“把铁剑拿来”

回过神来的青阳真人手忙脚乱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打开后,取出一枚制作极其精美的小铁剑递与长虚。

长虚把铁剑拿在手中对李月说道:“这是先师遗物,你愿拜师的话,可冲此剑三叩首。”

李月望着那柄小小的铁剑,突然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他似乎看见了一位慈爱的老人,双膝不由一软,跪了下去,慢慢地朝那铁剑磕了三个头。

长虚长叹一声说道:“果然是天意啊!先师百年前那夜就曾对贫道说过,这将是他的最后一个弟子,本来贫道还不信,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天意!天意!”说罢,他轻轻地摸了摸李月的头,沙哑着嗓子道:“好了,起来吧!孩子,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先到你母亲那里去吧!”

王妃拉过李月,泪水再也止不住,象掉线珍珠一般落下,早已看明缘由的李照也忍不住,他上前向长虚道人跪下说道:“求仙长留在府内修道”

长虚道人看了看王妃说道:“非我不愿,天意难为,不过王妃放心,李月虽学道但不出家,且八年后你们母子就有再见之期”

王妃忍住泪水,另一手拉起李照:“照儿,让弟弟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