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四十五章 初治

李唐传奇 第四十五章 初治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4:13 来源:笔趣阁

李月到苏州后无心游玩,只让即墨和王元楷护着赵绿敏几人出外游历,自己立刻命韦黄裳和韩滉二人来见他,他和韩滉襄阳一别,已经近五年,此时再相逢,两人也暂无心叙旧,直接与韦黄裳一起谈论起江南百姓的民生来,李月便把路上所见告诉了他俩,最后说道:“杜工部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就在短短的数十年间,便衰败若斯,实在令人痛心,现在从上到下,无官不贪,连个小小的守城兵丁都要刮一层油,可见官场的黑暗与**了,别的地方我管不了,可这江南十五州必须按我的想法来办,二位大人可有什么好的见解?”

韩滉首先说道:“大将军替百姓着想,这是百姓的福气,我久在扬州,扬州其实也和江南一样,苛捐杂税层出不穷,说句对太上皇不敬的话,主要就是用兵太多所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万业待兴,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若步伐过大,不说朝廷,就是地方财政也承受不了,依我看,可先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杂费,比如,流民的迁移费、船费、马费、婚丧嫁娶费等等,让百姓喘口气,更重要是控制一些隐性的收费,比如取消城门守军,就等于取消了进城费一样,需要从根源上采取措施。”

李月听了连连点头,他又问韦黄裳道:“韦大人以为呢?”

“下官觉得韩大人之言非常有理,下官还有一点补充,就是如何安置北方移民,以前土地都被官府控制,北方移民开垦出来的土地,都算做官府的储备,或直接剥夺,或课以重租,使得北方移民并没有积极性开垦新田,使得他们迟迟无法融入江南,造成社会的动荡,如果我们采取措施,承认他们对新开恳田的所有,一方面增加税赋来源,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生存下去,大人看这样可好?”

李月点头说道:“我看李璘留下的库藏颇为充盈,不如这样,可拨付一半给朝廷,另外一半用于江南的财政,我自己再捐出一百万银子,这样在三年之内,暂免人头税和各种杂费。北方移民开垦出来新土地,在头两年可免征租、庸,后三年按正常的租、庸再加征一成,五年后土地可算做自己的永业田,桑、麻林也同样处理,但永业田的规模要按我朝制度来办。”

韩、韦二人听李月要捐出一百万两银子,都不由暗暗心惊,难怪他父亲被称为本朝第一富王,果然是有道理的,但嘴上却连连称赞李月一心为民,另外韦黄裳还担心朝廷异议,主张先报朝廷同意后再施行,李月却一笑置之。

三日后,李月颁布第一道命令:“一、在江南十五道内废除除租庸、人头税、商税、盐税以外的其他所有税费,天宝十四年以后的北方移民人头税暂免三年。二、北方移民需向官府重新登记,得民引后,可在江南道内开垦土地,由官府免费提供种子,租借耕牛,头两年可免征租、庸,后三年按正常的租、庸再加征一成,五年后土地可算做自己的永业田,桑、麻林也同样,但每丁永业田不能超过四十亩;每女桑、麻不得超过各二十亩。

紧接着李月颁布了第二道命令:“各州县均不得有军队参与管理地方事务,原则上每州有驻军两千人,直接归节度使调度,原军队事务改由衙役操作。”

此数条命令一出,不仅是江南百姓沸腾了,连朝廷和全国其他地方也大为震动,弹劾李月越权的奏折如雪片般向朝廷飞来,但此时的李亨却无暇顾及李月。

上元元年十一月,太上皇李隆基崩,赐庙号玄宗,一个多月的忙碌,使得李亨也终于挺不住,病倒了。此时包括江南在内的南方各地运来了大量的钱、粮、绢、麻,终于使得朝廷的财政状况得到了好转,各地官员也以各种形式替皇上祈福。

退仕在家的原丞相崔涣,也乘新年之际,命全国各地掌要权的崔家族人、门生齐聚京城,商量崔家的今后发展之计,包括现任左相崔圆、中书舍人崔漪、吏部尚书崔光远、御史中丞崔器、长沙刺史崔寓、武威刺史崔称、楚州刺史崔铣等族人以及鸿胪卿管崇嗣、大学士张翰、安州刺史来瑱等崔党骨干齐聚崔府,共商大计。

自幼子崔昌被处斩后,崔涣顿时象老了十岁一般,连正常的走路也要丫鬟搀扶。

“老爷,崔铣求见!”一名家人在书房门口向崔涣禀报。

“让他进来。”崔铣是崔涣之侄,自幼父亡,现任楚州刺史,官声极好,是崔家的后起之秀,和长沙刺史崔寓一起,被视同崔家的接班人,今年仅三十二岁,为天宝十年的进士科探花。

崔铣进屋后,向崔涣跪下请安,崔涣让崔铣坐下说话。

“侄儿长年在外为官,也不能在叔父跟前尽孝,前几个月得一枝极品人参,便想着给叔父养养身子。”

说完,崔铣取出一个长型盒子,放在崔涣面前的桌上,崔涣随手拿起把玩了一下,笑笑说道:“贤侄孝心,为叔领了,你在楚州,可知江南动静?”

“如何不知!那李月在江南擅自减税,原本来楚州的流民十之**都跑到江南去了,人人都将他供为活菩萨,不知皇上是怎么想的,竟然不闻不问!叔父也是老臣,如何不给皇上提提意见?”

崔涣淡淡一笑说道:“提意见!你看张镐提了吗?你看裴冕提了吗?你看苗晋卿提了吗?贤侄,你还年轻,尚还不知道,有些事可做,有些事不可做。皇上如何不明白,李月平川中、平江南,皇上不但没有奖励,反而趁机把他在川中、荆宛之权都一一削掉,李月却毫无怨言,这说明他们之间是有交易的。所以各地的奏折皇上都全不理会,现在只要李月在江南不动,皇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侄儿还是不明白,皇上为何希望李月在江南不动?”

崔涣阴阴一笑,眼里闪过一丝精光,这和他衰老的外形决不相称,崔铣突然一楞,他猛然意识到,这个叔父的衰老态,竟是装出来的。

“裴冕已投靠李豫,当老夫不知道吗?还有李辅国也向李豫效忠了,韦党、裴党、翰林院以及中官都以为李豫必然登位,可他们忘了,皇上的态度才是最关键啊!我已经看出来了,皇上是一定要废李豫的,当年立李豫,不过是从权之策,自古以来有那个皇帝不立自己的亲儿子为储的。”

“但侄儿也确实不看好李系,我们这样一心支持他,若真让李豫坐了大位,我崔家岂不是自绝后路吗?”

“贤侄,我们几个老人都十分看重你和崔寓,你们才是我崔家的希望,有些话,我也就不瞒你了,这次我将崔党骨干聚来,其实就是给李豫看的。”

“给太子看?”

“是!别以为我们现在反对他,将来就不会有好结果,政治是没有人情的,有的只是利用和合作,所谓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我是了解李豫这个人的,其城府和手腕都要胜过李系百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若即位,一定还会重用我崔家,自古帝王讲究的是平衡之术,没有我崔家,韦党岂不是一家独大了吗?关键是要把握好分寸和时机,我请退就是想告诉李豫,我们崔家已经放弃了李系,我相信他是会明白的。”

崔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道:“三叔也让我搞一点名堂出来,我不太明白,还请二叔明示一下。”

“你三叔的意思是让你在楚州弄出一些事来,取悦太子,比如找些孝子、天应之类的事,他刚刚被封为监国,确实是很需要点天兆的,这其实就是我们变相向他效忠,这就是刚才我说的时机和分寸。”

“我明白了,真是巧了!最近有人向我报告,道姑真如得道飞升后留有上古之宝物,我尚未向朝廷汇报,可否就以此来作为天兆之相?”

“是什么上古的宝物?”

“据说是宝玉,共十三枚”其实这玉在两月前就发现了,崔铣打算据为己有,现叔父这一说,他倒不敢私藏了。

“哦!宝玉,真是天助我也!你即刻回楚州,向今上献玉!还有,走之前,把今天我们的谈话都原原本本告诉光远。”

“为何?”

“不要问了,你就原原本本告诉他,他会明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