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二十九章 铁血

李唐传奇 第二十九章 铁血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4:13 来源:笔趣阁

李月随大军进入成都,这时李琮父子已被唐军抓住,捆绑着推到了李月的面前,李琮一见李月,立刻大嚷起来:“李月,你若放过我,我可将帝位让于你,父皇也曾说过,你也可继承皇位。”

李月冷冷一笑,手一罢,立刻上来几名亲兵将李琮父子的嘴堵住,这时前面的士兵纷纷让开一条路,即墨背着李隆基过来了,李月立刻叫来一辆马车,和高力士一起将李隆基放入车内躺好,然后跪下说道:“东宫六率府大将军李月前来躬迎太上皇回京。”

后面的士兵也随同跪到,齐声说道:“躬迎太上皇回京!”

李隆基微微一笑,点点头说道:“李月,很好!几年不见了,朕没有想到,有一天竟被大哥的孙子所救,看来朕确实没有看错人,大将军请起!”

说完又向即墨和方剑招招手,两人上前跪倒。“即墨将军、方剑将军,没有你们,朕就没命了,尤其是即墨将军,你宁可自己死也要保护朕,朕十分感动,你二人可有什么愿望?”

“这些都是为臣应该做的,不敢居功。”

“这是朕的心意,你们不必拒绝。”

这时李月上前说道:“即墨无姓,陛下就赐他一个姓吧!方剑将军是至孝之人,其母早逝,陛下可给其母一个品阶。”

“好!即墨将军,朕就赐你为李,从此你便叫李即墨。”

“谢太上皇陛下!”

“方剑将军,朕赐你母亲为五品诰命。”

“微臣多谢陛下!”

“另外,朕再封你二人为郎将。”说到这李隆基突然笑了笑说道:“李即墨,朕在你的背上真的很舒服啊!”

即墨连忙叩首道:“情况紧急,臣是个粗人,不懂礼仪,请太上皇陛下恕罪!”

李隆基苦笑说道:“朕说的是实话,一直躺着,偶然换个姿势,确实感觉不错!”话语里透出几分凄凉与失落。

李月见状,连忙转移话题,指着李琮父子说道:“不知陛下想如何处置他们?”

李隆基看了看他俩,寒着脸说道:“这种无君无父之人,朕看着都恶心。不必说什么了,以国法论处!”

李琮苦于说不出话来,连连磕头求饶,李月一挥手,十几名士兵便将李琮父子拖下去斩首,自此,李琮父子终于死在了成都。

“瑁儿呢?怎么不见他?”

“父皇!孩儿不孝啊!”李瑁连哭带喊跪爬着出来。

“算了,你虽然也有罪,但朕知道你曾劝阻过李琮,又听即墨将军说,你善待蜀中百姓,又临阵起义,所以朕打算就不追究你了,你皇兄那边,你自己去解释吧!”

“多谢父皇!儿臣日日为父皇担忧,却不能在身边尽孝。”

李隆基看着他衰老的容颜,突然又想起了武惠妃,心里也有点酸楚,便摸摸他的头说道:“瑁儿,你就随朕一起回京吧!”

乾元元年十一月,李月攻克成都,救出李隆基,诛杀了李琮父子,宣布各州废除一切苛捐杂税,被抓的百姓全部放回。随即开始用铁血手段大规模整顿成都的乱局,首先便是挨家挨户搜查,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抓捕,然后命成都的里保一一辨认素日的流氓地痞及无业游荡者,各乡邻五户以上作保,凡平时尊纪守法,有固定职业的良民皆被放回,然后又将逃兵和普通的地痞分隔开来,先命逃兵各自检举,将确无参与抢劫的士兵释放还乡,最后,还剩二千多名曾参与抢劫的流氓、地痞与败兵,李月命令召集成都的苦主逐一反复辨认,最终确定了曾参与杀人与奸淫的一千余人。其余无重罪的人犯,在重打一百军棍,没收全部家产后给予释放。

李月命在城内各处贴出通告,三日后,犯有杀人、奸淫的一千多人犯将押到岷江江边斩首。这一日,数十万成都百姓闻风而动,纷纷来到江边看唐军行刑,只见二百名军法兵一字排开,手中拿着寒光闪闪的鬼头大刀,每人身边各跪有五名人犯,被五名士兵押解着,随着一阵惊心动魄的鼓声响起,二百名军法兵手起刀落,二百名人犯人头落地,引来围观人群一阵惊呼之声,虽然成都也发生过战争,但这种集体屠杀的恐怖画面,百姓们还是第一次看到,不少人都忍不住弯下腰剧烈呕吐起来,此时李月头戴金盔,骑马立在高处,被数百名亲卫护卫着,他冷冷地看着军法兵行刑,接着又是一阵密集的鼓声,数十万双眼睛“刷”地全部投到了李月的身上,只见李月冷冷地一挥手,又是二百人人头落地,紧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一个时辰后,一千多名犯有杀人与奸淫的人犯都全部被斩杀,鲜血染红了江边的土地,直到多少年以后,江边还隐隐可闻到血腥之气。

紧接着,李月在蜀中各处张贴告示,命凡任过伪官从七品以上之人,十日内到当地军管衙门自首,过期不到者则格杀无论,慑于李月的铁血手段,只到第五天上,数百名逃匿的伪官纷纷站了出来,到各处自首,无一人漏下。李月命人糊数百口纸箱,立在各州城门处,让百姓对这些官员进行评议,由此得到一百多名风评上佳的官员,李月便任他们为各处官吏,恢复川中的秩序。对几十名大恶官员,也毫不姑息,全部斩首抄家,所得财物皆充公,连事先投降的达奚珣也因民愤太大而被处斩。

这样一个月后,川中秩序渐渐恢复,逃亡百姓也纷纷返乡,这时朝廷圣旨降到,先表彰李月大功,加封其为蜀王,领剑南节度使、川东节度使,卸东宫六率府大将军一职,川中三品以下官员皆由其任命,交户部备案,赏银、绢各五万,手下诸将皆官升一级,又重赏了士兵。但在表彰李月之余同时斥责其在成都杀人太过血腥,有失天子仁德,罚俸半年;又封高适为剑南节度副使兼益州刺史,姚州刺史李白兼任姚州都督;青州刺史尚衡调任川东节度副使兼巴州刺史;光禄寺卿王巨调任利州刺史;原梓州长史段子璋升任梓州刺史;又封大将荔非元礼为江州刺史;封吴昊为东宫六率府大将军;川中百姓受李琮荼毒,免税赋三年;李琮罪大恶极,灭满门,家产充公,李瑁赦死罪,夺其王位,贬为庶民。随后,李亨派右相韦见素、吏部尚书崔光远、礼部尚书韦陟、户部侍郎裴遵庆、中官李辅国赴川中迎太上皇李隆基回京,李月派段秀实率五千人护送。

乾元二年二月,李隆基终于回到了长安,李亨率百官出城十里迎接,李亨见到父皇,抱着父皇的脚哭拜在地,李隆基笑着抚摩他的头说道:“我儿有如此威望,更让我感到荣耀百倍,我既已返回,就想好好的颐养天年,李月给我说过,若我安心静养,尚有十年之寿,以后我儿就不要再来打扰我了。”

李亨遂将李隆基接入大明宫奉养,高力士封为齐国公,赏三百户,依旧伺候在先皇左右,后李瑁又向李亨献钱八千万,请求李亨答应让他去高陵县替母守墓三年,李亨遂封他为郑国公,准其请求,自此,李亨后患已解,朝中党派之争也趋于平衡,朝廷的目光开始集中转向东方。

这次吏部尚书之争可谓一波三折,先是郭子仪、李光弼先后上书辞去文职,然后是崔涣和裴冕联名推荐京兆尹崔光远任户部尚书,韦见素则反对,提名凤翔尹李齐物任户部尚书,这自然是李豫的方案,自他和李月会晤后,裴冕已经秘密向他表示效忠,他遂让裴冕不露声色,鉴于李齐物曾有护驾之功,李亨也想将李齐物调入京城,但崔涣则指出李齐物资历不够,在各方的较量之下,终于达成了妥协方案:升裴冕为门下侍中,迁左相,御史台一职重新起用老臣房琯担任;京兆尹崔光远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凤翔尹李齐物调任吏部侍郎兼京兆尹,南阳王李鼎接任凤翔尹;刑部侍郎张镐接任刑部尚书兼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工部侍郎苗晋卿升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见素让出礼部尚书,由黄门侍郎韦陟兼任;崔涣让出户部尚书,由兵部侍郎杜鸿渐接任,杜鸿渐在婉拒崔家的联姻后,和韦见素结下了亲家之仪,已算作韦党,而苗晋卿尚无党派色彩,曾是天宝六年的进士科第一名,时年仅四十岁,可算中间势力,深得李亨器重。这样朝中势力看似三党平衡,但其实却是李豫大获全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