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八十七章 渔阳

李唐传奇 第八十七章 渔阳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0:14:26 来源:笔趣阁

天宝十四年春,李隆基返回长安,有报河南、淮南春旱,各地多有民变,李隆基遂命翰林学士裴士淹为事中,巡抚河北、河南、淮南等道,又调山南道节度副使韩滉为淮南道节度使,和淮南道节度使陈少游对换。

四月,安禄山遣子入京,却在朱雀大街被杨国忠族弟杨右琪所辱,安庆绪当街怒杀杨右琪,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终于爆发,杨国忠上表李隆基,历数安禄山十大罪状,要求李隆基削藩。安禄山惶恐,遂上表李隆基,要求辞职返乡,李隆基却没有表态,将安禄山上表留中不发。

这日,李月急匆匆找到其父李郁。

“父亲,赶快命令各地商号储存粮食吧!河北可能有变。”

“出了什么事了?”

“我接到密报,安禄山已开始调集军队,幽州城也开始戒严,气氛非常紧张。”

“那皇上身体情况如何?”

“还是不好!自陈希烈罢相以来,皇上一天内一半都处于糊涂状态,愈发依赖杨国忠。”

“月儿,你看现在的情况如何?我们家要如何应对?”

“父亲,现在的情形是李琮已经完全得势,几乎控制了朝政,现在风云四起,我朝必然大乱,当务之急是要先把家眷先送到扬州去,我已经和韩滉打过了招呼,这样我才无后顾之忧。”

“这样也好,那什么时候出发?”

“即刻就走,我命即墨带五百亲兵护送,就暂驻留扬州,再命风平他们沿途秘密保护。”

“这样最好!事不宜迟,我这就给你母亲去说。”

就在李月安排后事的同一时候,河北幽州,安禄山府的密室内,安禄山正和其手下幕僚高尚、严庄在密谈。

“大帅,不要再犹豫了,你和杨国忠已势同水火,若郯王李琮得位,他岂能容你?我听说李隆基的病情已经恶化,朝廷内讧眼看一触即发,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现在天下大灾,民变频频,我军若举义旗,必然各处响应,若此时不取,悔之晚矣!”高尚极力劝说着安禄山。

“大帅,高先生所言极是,就算我们出兵不利,尚可退回河北自保,和现在的情形有何区别?你看各藩镇大将也都各有异心,我若起兵,他们也一定各自取地,汉末之势成矣!现在李隆基已经不相信你,早晚会削你军权,如果大帅实在下不了决心,可再等等朝廷的反应,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过几天一定有旨来命你回朝述职,但那绝不是述职,其实是诱大帅回朝杀之,雷宁之事可记否?”严庄也同样的劝说着。

“好吧!我再等几天,如果真命我回朝述职,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命令全军做好准备,从现在开始谁也不准请假!”

李月离开赵王府,赶到了东宫六率府大军驻地,他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先通报了目前的情况,然后说道:“辛将军,各种物资要准备充足,尤其是新式火药,要全部调来,所有士兵军官没有我的命令,皆不准离营。”

“是!”

“段将军,从今天开始每天的训练量加大一倍,尤其要训练肉搏战。这次我们将要面对的可能是和我们用同样兵器的唐军了。”

“是!”

“元楷和莫言,你们率领我的一千亲兵,悄悄驻到我赵王府别府去,如果京中生变,你们的任务就是保护我的家人。”

“是!”

“各位将军,大唐的乱世即将到来!我无力去阻止它,但我们可以去平定它。乱世!正是我们军人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们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保护黎民,各位将军,让我们一起改变大唐的历史吧!”

说到这里,李月站了起来,他激动地看着手下诸将,众将也被李月的情绪所感染,一齐单膝跪下大声说道:“效忠大将军!效忠大唐!”

长安,大明宫,杨国忠来到后殿,他悄悄地问一名太监。

“皇上睡了吗?”

“回相国,皇上还没睡。”

“那请替我禀报皇上,说我有紧急事情要见皇上。”

“好!相国稍等!”

过了一会儿,那名太监出来喊道:“皇上有旨,召杨国忠觐见!”

“爱卿,有何紧急事要报朕!你是相国,你去办就是了,何必来烦朕!”

“回禀皇上,此事重大,臣不敢擅专,特来禀报皇上。”

“什么事?”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欲反,请皇上定夺!”

“你总是说他反,朕看你是有点过敏了。”

“这次确实属实,臣有他的证据!”

“什么证据?”

“臣已得到确切消息,安禄山在四处调兵,幽州已经戒严了。”

“哦!还有这事,那你看怎么办?”

“臣以为还是把他调回京来杀之,以绝后患。”

“好!就让他回京来吧!朕要亲自问问他,还有什么事?”

李隆基打了个哈欠,疲倦地问道。

“还有就是长安城门一些士兵聚赌的事”

“这些小事你就看着办吧!还有什么事吗?”

“没有了!”

“朕给你说过,朕身体不好,一些事情你就自己看着办,别总烦朕,你是相国,实在不决,可以和太子、郯王他们商量。”

“微臣遵旨!”

“那你去吧!对了,你让李月进宫,朕身体有点不舒服。”

“微臣告退!”

几天后,高尚和严庄正在军营整理文书,突然有军士跑来报告:“大帅府有急事,通知二位先生赶快过去。”

高尚和严庄对望一眼,知道必有重大事情发生了。他俩便放下手文书,一齐赶往安禄山府邸,路上,严庄忍不住问高严道:“我不知道大帅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并不想举事吗?高先生是如何看的?”

高尚冷笑一声说道:“大帅为此已经准备了那么多年,箭已在弦上,不容他不发,大帅现在所虑的,只不过是缺一借口罢了!”

“如果真是缺一借口的话,看我说来。”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便来到节度使府,一进门却发现安禄山怔怔地坐在那里发呆,“大帅,出什么事了?”

安禄山看看他俩,长叹一声说道:“果然被你们说中了,刚才朝廷来旨,命我回京述职。”

高尚突然问道:“不知大人所接诏书,是中书省的‘黄麻’还是翰林院的‘白麻’”

“是黄麻!高先生的意思是?”

“我想这必是杨国忠的意思了,按理诏大人回京应用白麻才是,但掌握白麻的翰林院和杨国忠是死对头,正因为不是皇上的亲自口谕,杨国忠才请不动白麻,改用黄麻诏书了。大人,这是杨国忠让你回京,他必藏祸心!”

“高先生说的有理,不杀此贼,我难平此气!可是我若起兵,用什么借口才好呢?“

这时旁边的严庄笑着说道:“大帅忘了西汉削藩之变吗?”

“严先生的意思是说‘清君侧’?”

“正是!杨国忠数大人十大罪状,可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人也效他反数他百大罪状,这样不是出师有名了吗?等占领了长安,毒杀李隆基,立一幼儿为帝,待大人根基牢后,再取而代之也不迟,什么江山姓李,原来还不是姓杨吗?大人即位后再多邀民心,千秋大业可定矣!”

安禄山大喜说道:“若我登帝位一定封你二人为左右相国。”

此时他再无疑虑,大声喝令道:“命史思明、蔡希德、田乾真、崔佑乾、田承嗣、安守忠、李归仁、孙孝哲、牛庭介以及少帅安庆绪火速到我府上来”。

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杀杨国忠”之名从范阳起兵,共率藩、汉兵十四万,分两路浩浩荡荡杀奔中原而来。

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