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六章 除夕

李唐传奇 第六章 除夕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2:06 来源:笔趣阁

李月回家后,赵绿敏就搬到京城的大哥赵陶家里去了,赵陶住在赵家在京城的旧宅里,还算体面,李月担心赵陶俸禄微薄让赵绿敏受委屈,就把高力士前几天送来的一万两白银的贺礼,分了一半,硬给了赵陶,赵陶无奈只好收下,赵陶已经成婚,现在弘文馆供职,为七品直学士,年俸仅八十石,另有授田五顷,其父亲赵显出身贫寒,且为官清正,也没有什么余钱帮济他,所以赵陶一直生活得很拮据,李月送来的五千两银子,相当于他近十年的收入。虽然他很不好意思,但夫妻俩私下却大喜过望,把妹妹赵绿敏供得跟公主似的。赵绿敏虽然搬到大哥家,但也只回去过一次,她白天就呆在赵王府,晚上也大多是和李影住在一起,害得闻讯来找她的表哥王翰之次次扑空,他还不知道,赵绿敏已经和李月订婚。

李月重新住进了儿时的屋子,赵王妃把自己的贴身丫鬟之一盼月给了李月,盼月今年十六岁,长的清秀可爱,生性活泼,和赵绿敏的贴身丫鬟小荷是好友,也深得赵绿敏的喜欢,也就是这个原因,赵王妃才把她指给了李月做贴身丫鬟。李月从小离家,没有一般官宦子弟的那些坏毛病,无论是即墨还是现在的盼儿(王妃给盼月改名为盼儿)以及赵绿敏的贴身丫鬟小荷,李月都不视他们为仆,以真心待之,所以盼儿很快就喜欢上了李月,尽心尽力地服侍他。

在祭典的第二天一早,也是是除夕,赵王妃带着李月出门了,去的是她的娘家,礼部尚书秦汉的府第。李月的外公礼部尚书秦汉,已经六十多岁,育有二子二女,长子秦邯,现为工部员外郎,次子秦郸任潞州太守,长女早逝,赵王妃秦明月是他的次女。

那门房见赵王妃来,赶紧把她迎入,“禀二小姐,老爷现在正在会客!”

“不妨!我大哥和二哥可在?”

“大少爷和二少爷一早就出门去了。”

赵王妃点点头对李月说道:“月儿,先随我去见外婆吧!”

赵王妃的母亲今年六十多了,身体健朗、满头银发,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李月小时在家时,就是她的心肝宝贝,分别十五年,她见外孙已经长成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心里非常高兴,拉着李月问东问西,李月和赵绿敏的事,她也知道,赵王妃也带赵绿敏见过外婆几次,和太后祖母一样,秦老夫人也非常喜欢赵绿敏,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赵绿敏是她的亲孙媳妇就好了。秦老夫人的长子秦邯,也就是李月的大舅,育有三子一女,除长子秦昭文学文已出仕外,次子和三子皆习武,在均在羽林军中供职,和李月的三哥、四哥相交甚好。交谈一阵后,王妃让李月自己到外面去走走,她还有些体己话要跟母亲说。

李月信步走到客房前,见一人低头匆匆从外面进来,现在已是寒冬,那人却衣裳单薄,冻得脸上发青。李月诧异,堂堂的尚书府内怎会有如此落魄之人?他便问旁边的下人:“刚才过去的是何人?”

“一个读书人,大公子曾赞过他的诗文,可运气不好,屡试不中,要不是大公子怜他收留于府,他早就冻饿死于街头了,这不,刚去把大公子给他的棉衣当了,可能是他娘子也没饭吃了吧!”

“他叫什么名字?”

“好象姓杜,我常听大公子叫他[子美]来着。”

“哦!杜子美,难道是他?”

李月来到刚才那人的门口,敲了敲门,一会儿门开了,一人探头出来,李月见此人约四十岁出头,傧间已见白发,十分地憔悴落魄,他脸有黑灰,看来正在屋内生火,他见李月陌生,诧异地问道:“先生找谁?”

李月拱手施礼道:“我是秦尚书外孙李月,先生可是杜甫杜子美?”

“正是在下!”

“我曾拜读先生的《兵车行》,端是好诗。”

“室内简陋,小友可否愿进来一叙!”

“那就打扰先生了!”

李月进屋,见房内异常简陋、仅一床、一桌、一椅,地上有一个书笼,装满了书,在桌旁的地上放有一火盆,旁边还有一小堆木炭,火还没有点燃,弄的得乱七八糟,看来这杜甫确实是读书之人。见李月看着火盆,杜甫脸一红说道:“贱内不在此,故有些零乱,让小友见笑了。”

李月笑笑,蹲下去帮杜甫生起火来,他在外多年,这些事都一直是自己亲为,所以非常熟练,不一会儿,就把火生起来,把木炭砌好,很快屋内开始有了一点暖意。

杜甫感激地向李月施礼道:“多谢公子了!”他突然象想到什么似的问道:“公子说是秦尚书外孙,那不就是赵王妃的儿子吗?公子难道是李照?不对!李照我见过,公子是?”

“李照是我大哥,我是王妃次子。”李月笑笑回答。

“莫非就是五岁离家的那个?”

“正是!杜先生如何知道?”

“我是听你大舅说的,听说你是在终南山学艺,可曾见过王维王摩诘,他也是隐居终南山,我也是多少年没有见过他了,真让人怀念啊!”

“这个我倒不知,原来王右丞先生竟是和我比邻而居,可惜终南山太大,我竟不知他隐居何处,否则定当拜他为师!”李月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和长虚一直推崇的王维也在终南,不禁感到有点惋惜。

“不妨,他肚子饿时还会出来的!”杜甫幽默说道。

“先生现在还在写诗吗?”李月问道。

闻此言杜甫默然不语,自三次科举不中,他的生活日渐窘迫,新年已到,他竟身无分文,家中已无米下锅,又不好意思再向秦邯开口,只得把棉衣当了,换几文钱送给娘子,自己不忍看孩子们的可怜,为省一口米,自己便躲到秦府混饭。

李月见状长叹一声,他明白杜甫的境遇,除夕之日,连冬衣也要当的人,何谈写诗?他从身上摸出几锭银子,约一百两,他对杜甫说道:“我知先生高义,不愿为五斗米而事权贵,我也奔波于微末,前日方归家,这些银子对我无用,赠与先生,万望勿推却,君子之交,当在于心,若先生不收,那便是矫情了!”

杜甫看着李月,半天方感动地说道:“李兄和我虽初见,却如此知我!好,我杜甫愿交你这个朋友,初五在长安聚仙楼上我和几个朋友聚会,李兄不妨也来!”

“多谢杜兄相邀,届时我一定去!”

除夕之夜自古是全家团聚之夜,不管身在何处,都一定会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赵王府的除夕之夜和往年相比,今年格外热闹,不用说,是因为李月回家,除了赵王的八子二女及媳妇、女婿外,岳父秦尚书全家(早上王妃特意去请来给李月接风的)、赵绿敏的大哥一家以及几个儿子的好友同僚,赵王府今夜竟聚集了一百多人,热闹非常。

众人先按朝礼给太后叩拜恭贺新年(明天太后还要上朝和皇上一起接受群臣的拜年),太后高兴地让大家免礼入座,这是家宴,尽可随意,所有的仆众家人也另开一席,一起吃着团圆饭,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他们在席间窜来窜去,收获着大人们给的押岁钱,李月的两个舅舅却把李月扣住,不停地考较他的诗文。最后由李照率领大家,给太祖母、父母及各位长辈磕头,以祝来年身体康健、家运兴旺,除夕之夜自此到达了**。

就在已尽兴快散席的时候,一名家人匆匆来报:“圣旨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