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后记(二十)隆武新年

家兄朱由校 后记(二十)隆武新年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1 09:49:09 来源:笔趣阁

“一二三……好了!”

清晨,当相机声在一个繁忙港口响起,取景框背后的十几名青年男女也纷纷松懈了下来。

他们一股脑围了上来,想看看自己在相机中长什么样子。

确定相片没问题后,他们欢声笑语的上了车,而客车则是启动带着他们离开了这个港口,而港口入港的左右,则是两尊高大的铜像。

两座高达百米的铜像分别是一个中年模样,身着天子冕服,表情庄严,手握腰间长剑的天子像。

与之对立的,是一个青年模样,身着甲胄披风,不苟言笑,对着天子像作揖的将军像。

望着海港上的两座雕像,车上那群身着圆领袍、马面裙的青年男女不免询问:

“曹教习,为什么文王像要作揖?”

“是啊!文王凭什么要给武帝作揖?”

“书上不是说,是文王帮武帝治理的天下吗?两人应该平起平坐才是啊?”

车上,这群来自齐国的学子十分不满,而不等教习开口,车上的司机就笑道:

“文王殿下是很了不起,但那毕竟是臣子,给武帝作揖也算正常。”

司机的话一说出来,车上的许多青年男女就有些不自然了,而教习也尴尬笑道:

“这……虽然文王殿下有功,但他也是武帝的弟弟,给哥哥作揖倒也没什么。”

显然,教习不太满意司机所谓“君君臣臣”的说法,因此给出了一个“长兄如父”的说法。

不过即便如此,车上的齐国学子还是不满意,而司机也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

他加速开车驶离了海港,而道路的一端则是粉刷着“庆贺隆武十五年”的字样。

如今是隆武十五年,距离曾经的武狩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八年。

这批齐国学子,则是被学校安排前来大明,完成中学毕业旅行的。

很快汽车抵达了一处景区并停下,车上的齐国学子也纷纷下车,来到了景区门口的一块石碑面前。

过往旅客并不少,来来往往的,都穿着圆领袍,亦或者曳撒,只有少部分人穿着比较前卫,穿着“齐式”的长裤窄衣。

一名景区的导游在这里为来往的行人讲解这块石碑的历史,齐国教习也带着齐国学子在这里安静听着。

“这块石碑是武狩十五年为战死安葬在这里的齐国远征军立下的,武狩二十年齐宪王访问国朝后,玄宗又加以修缮。”

“到绍武十七年,哲宗皇帝又将方圆二十余里划给了陵区,重新修葺了这里的烈士陵墓。”

“此后的平宗、康宗也在在位期间多加修缮,因此现在国内像这样保存完好的烈士陵园有大小十七座。”

导游的讲解,告诉了齐国学子们这座景区的历史,而齐国学子也带着庄重的态度走进了景区,为陵园内的一百多位远征军烈士奉上了一杯杯来自家乡的酒。

从景区走出,他们乘车前往了天津府的轻轨站。

相比较到处都是合院的齐国,大明多了一些浮躁,城市中依稀可以见到不少高楼。

教习在轻轨上为学子们讲述大明的历史,从明太祖高皇帝讲到世祖武皇帝,然后又讲到了玄宗孝皇帝。

自从武狩之变平叛结束后,齐国远征军按照约定,从松江府登船返回齐国,而被庙号“玄宗”的武狩帝则是搬回了北京城。

此时的大明百废待兴,但武狩帝由于长子的被判而不信任任何人,甚至对于太子朱简炡也多加怀疑。

对于朱简炡监国所颁布的新政,他都要反复查阅,生怕自己的这个儿子也会像大儿子一样对自己不利。

这样的怀疑,一直持续到了武狩三十年,这位皇帝才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卒于乾清宫,庙号玄宗,谥号孝皇帝。

对于他的去世,许多百姓并不难过,因为他与他儿子的斗争,大明伤亡了三千余万人。

“天启、乾圣、永昌、咸嘉、绍庆”等五代帝王积攒的数亿两国库和数十亿石粮食被消耗殆尽。

秦岭淮河以北的工厂,仅有陕西、陕西和河西、安西三省幸存,华北和齐鲁、东北大地被打成了一片废墟。

在大明内战的期间,普鲁士王国崛起,吞并了丹麦及神圣罗马帝国的西里西亚地区。

他在位的后期,普鲁士王国在腓特烈的改革下,爱国情绪高涨,多次挫败了蒙古国和定国的入侵。

直到义兴元年(1782),明哲宗朱简炡即位,大明才开始扶持定国、蒙古国对普鲁士王国开始打击。

之后,哲宗又派大军征灭瑞典,设欧洲监察使司,这才让欧洲老实几十年。

期间,哲宗任命刘墉为首辅,大力恢复经济,同时将军备院内大量有利于民生、军事的装备展现出来。

尽管这些都是天启、乾圣、永昌、咸嘉年间的科技产物,但还是让大明及整个宗藩体系的生产力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他的开明,以至于在义兴三十三年他驾崩之后,海内诸王无不入京哭丧,朝鲜国王李祘甚至哭诉要与之殉葬。

当然,他在任期间最值得称赞的,还是他作为皇帝,放弃了大量权力,同时加强了皇帝的监察权力和军事权力。

在文治上,他依靠内阁治理天下,但同时也紧紧把握着锦衣卫、都察院和后来设立的监察院。

它们的权力,就是在上交一系列官员贪污证据后,无须大理寺及刑部审判,即可带人入京,由皇帝、太子审判。

在这套制度出现之初,难免会有一些冤假错案,但随着制度越来越完善,大量贪官污吏也开始无处遁形。

之后,平宗朱靖垚即位,年号弘光,他即便维持了哲宗年间的政策,只是由于其迷恋山水,以至于怠政数年,致使官员权力没有得到及时的限制。

同时,因为他的怠政,欧洲诸国在弘光年间结成“欧洲互助联盟”,让大明对欧洲的优势削减了几分。

好在弘光二十年,太子朱迪鋁成年监国后做的不错。

他在政治上任命林则徐为首辅,拉拢葡萄牙、英国进入大明宗藩体系,及时遏制住了欧盟的崛起。

弘光三十五年,首辅林则徐病逝,靖江郡国反叛时,朱迪鋁又代天子出征,平定靖江郡国叛乱。

弘光四十年,朱迪鋁又空悬首辅、次辅之位,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林启荣入阁共争首辅、次辅之位,引发江南派与西南派争端。

弘光四十三年内廷票拟中,眼看江南派即将获胜,朱迪鋁当即将诸藩加入票拟,同时扩大票拟规模。

在京内外正三品以上官员、勋贵及诸藩皆能票拟。

这次改革,直接将票拟的投票人数增加到了五百余人。

诸藩之中,齐王朱靖塍将手中票投给了西南派的杨秀清。

齐藩算是诸藩之中的风向标,因此当齐藩投票,诸藩二百五十六票便都投给了杨秀清。

如此一来,西南派取得胜利,杨秀清被选为首辅。

为了平衡两方,朱迪鋁又选左宗棠为次辅。

弘光四十四年,朱迪鋁在两派争权白热化时,又下令蠲免同年天下赋税,同时使用锦衣卫、都察院、监察院厘清南方赋税,查抓贪官污吏二十七万六千余名,全家流放欧洲监察使司,两派实力大减。

弘光四十五年,弘光帝朱靖垚病逝,庙号“平宗”、谥号“匡皇帝”,四十五岁的太子朱迪鋁即皇帝位,年号“武宁”,并颁布新政。

武宁元年(1861),武宁新政颁布,大量《文王手札》中的社会福利政策被颁布。

同年,大明人口突破十四亿,财政收入三十二亿两,齐国人口突破七亿,财政收入十八亿两。

在武宁年间,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社会教育占财政占比的55%以上,剩余则是由军事、行政系统平分。

武宁年间,高铁、地铁、客运飞机和高速公路等新科技、新建设前仆后继的出现。

至武宁三十二年(1892),大明人均寿命七十八岁,家庭年中等收入为二百两,家庭最低年收入为一百二十五两,国家工农总值四万六千亿,年财政收入达四百七十六亿两。

与之相比,齐国人均寿命同样七十八岁,家庭年中等收入三百四十两,家庭最低年收入二百两,国家工农总值两万八千亿两,年财政收入二百二十五亿两。

在两国之后排名第三的是唐国,其次是吉国、淮国、陈国、隋国、永国、定国和周国。

武宁三十五年,八十岁的朱迪鋁驾崩于燕山大定宫,庙号康宗,谥号元皇帝,太子朱先瀚继位,并于第二年改元“隆武”。

如今是隆武十五年(1910),不管是大明还是齐国,高铁和飞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网络和手机也成为了人们联系沟通的主要方式。

“又没网了……”

望着手里上面显示的5G,齐国学子之中的一名学子皱了皱眉头。

他长得很是英俊,身材也比旁边人高大许多。

在男性人均五尺六寸(179.2)的大明,青年依然高出了旁边人小半个头,恐怕身高不下六尺(192)。

四周不乏在看他的人,其中有男有女。

“朱观楼,你看旁边的人都在看你。”

学子之中,青年旁边的一个青年笑着与他交流,朱观楼听后却无奈一笑。

“好了,到北京了,可以下车了。”

在朱观楼笑之余,教习开始号召他们下车,朱观楼跟随同窗们下了车,车上的人这才恋恋不舍的收回停留在朱观楼身上的目光。

在下车后,朱观楼他们换乘了前去昌平天寿山的高铁。

在高铁上,旁边的青年不免羡慕的对朱观楼说道:

“唉,还是你们好,有宗室身份,可以去紫禁城里闲逛。”

“哪有这么夸张,没出五服的才行。”朱观楼哭笑不得,并解释道:

“况且,紫禁城每年不是对外开放一百八十天嘛,你大学毕业以后再来不就行了?”

“得了吧,我可不来,大明生活压力太大了,你没见网上他们自己人的吐槽?”青年摇了摇头,说着拿出了手机,刷出一个网站示意朱观楼查看。

在一个视频的评论里,不少人都在抱怨着大明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其中还有人向往齐国,说齐国多么多么好。

然而朱观楼看后却嗤笑道:“这群人以为去了齐国就好了,却不知道齐国的压力也很大。”

“那倒是……”青年本想收起手机,但是他往下一刷,刷到了一条很有趣的视频。

“那么到底是齐文王帮助了世祖武皇帝,还是世祖武皇帝给了齐文王展现能力的舞台呢?我认为是世祖武皇帝慧眼识珠……”

听着视频传出的声音,朱观楼皱了皱眉,不由偏过头去看了看:“说什么呢?”

“这家伙自嗨呢。”青年撇了撇嘴,说着把手机递过去,让朱观楼看评论区。

【净胡说,以齐文王的实力,只要他想,从天启十二年开始他就能自己做皇帝了。】

【呵呵……还舞台,没齐文王扶着他即位,他说不定都被李选侍那泼妇弄死了。】

【兄友弟恭?兄友弟恭的把人封去海对岸?】

【齐国给国朝擦了多少屁股了,多少国债被人家握在手里,分不清大小王?】

【评论区真是搞笑,任凭你们怎么说也没用,有本事让天津港的文王铜像直起腰板啊】

【网络用事实证明了,这个时代出不了齐文王这样的人。】

“无聊……”看着视频评论区人的争吵,朱观楼把手机还给了旁边的青年,但青年却忍不住说道:

“当年要是文王做皇帝,哪里会发生武狩内战和后来唐藩拥核威胁世界的事情?”

唐藩拥核,青年口中的这个事件是六十年前的事情。

当时齐国率先研制出了核弹,之后与大明互换技术,大明紧接着也拥有了核弹。

原本这并没有什么,然而一直扮猪吃老虎的唐藩却在两国宣布拥核十五年后突然宣布拥核,并认为宗藩应该捣灭欧洲。

此时,欧洲之中汉人占比已经达到了25%,因此还在监国的武宁帝并不同意,他认为长期下去,大明宗藩体系不用战争就能占领整个欧洲。

然而唐藩却执意要发射核弹,最后被齐国的导弹提前拦截。

为了妥协,还是监国的武宁帝决定将唐藩提升为宗人府的右宗人,这才让唐藩老实了许久。

现实中,事实也正如武宁帝所想的一样,欧洲很快被大明所同化。

到如今,汉人占据欧洲50%的人口比例,欧盟之中有近六成官员都是汉人。

尽管他们不是宗藩体系的一员,但和大明的关系也和宗藩差不了多少。

虽然不是事件的经历者,但朱观楼他们都在齐国时期参观过当时的许多修建防空洞,这些防空洞一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加固和修缮。

“说到底都是资源不够导致的,现在全球四十五亿人口,光大明就有二十二亿,齐国八亿,诸藩和欧洲十五亿。”

“虽说前段时间宗藩航空局的‘天启号’已经登陆荧惑星(火星),但想要在荧惑星上面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我估计未来三十年都不一定能成功。”

朱观楼说着前段时间“大明宗藩航空局”送人登陆火星的事情,但他对人类开发火星还是保守态度的。

“按照去年的联合研究所公报里显示,眼下全球富裕的生活只能维持到六十亿人口,一旦超过就会出现极大的国家贫富问题。”

“人口突破六十亿听着很久远,但顶多也就二十年左右罢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观楼他们乘坐的高铁已经停下。

下车时,青年抱怨了一句:“还是我们的磁悬浮高铁快一些,国朝的高铁终究太慢,四百多里路走了两刻钟。”

“国朝也在推进时速一千里的磁悬浮高铁了,估计用不了几年就能追上我们,下次来你也能在这边坐到磁悬浮高铁了。”朱观楼笑着调侃了一下。

随后,他们下车乘坐观光车,一刻钟后抵达了天寿山皇陵。

来这里的旅客有很多,世界各国的都有,但是无一例外都是说着大明的江淮官话。

朱观楼是齐藩三服,因此免去了买门票的手续,就静静地呆在景区里等着同窗们排队。

大明对于宗室的态度和改革,从弘光年间发生变化,所有出了五服的宗室子弟都被删出玉碟,但即便如此享受着宗室福利的五服子弟依旧有三十余万。

好在宗室子弟的福利来源于各国国王的内帑,加上各国国王早就开始放开治理权,因此民众对于宗室子弟倒也算不上仇视。

或许就连这套制度的创始人朱由检也不曾想到,宗藩体系居然能凭借放开治理权和科技带来的生产力,以此存在到这个时代。

治理权的放开,让百姓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内阁和六部身上,皇帝成为了一个拥有监察权的民众代表,不同的是,这个代表手里还有着军权。

这么多年来,想要推翻这套制度的人不在少数,但都被朝廷的科技和军事实力所碾压。

除非军队出乱子,不然很难推翻这个体系。

只是随着人口增加,人均资源变少,分配问题会被日渐放大。

日后的世界还能不能和如今一样稳定,这就让人不得而知了。

想到这里,朱观楼抬头看向了一座皇陵。

在那座皇陵的旁边,还存在着一座小一圈的皇陵。

望着那座小一圈的皇陵,朱观楼也忍不住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文王殿下,您要是看到今天这局面,您会怎么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