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后记(十五)绍庆盛世

家兄朱由校 后记(十五)绍庆盛世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1 09:49:09 来源:笔趣阁

五月,当重机枪与装甲卡车亮相陇川,叛军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在接下来的麓川之战、恒河之战中,二十台装甲卡车如入无人之境。

只要叛军的火炮阵地被打掉,装甲卡车就会以近乎无敌的姿态碾压整个战场。

即便有叛军试图用手榴弹丢到装甲车底部来炸毁卡车,但它们的作用顶多就是换几个轮胎罢了,下一场战争,装甲车依旧会出现在战场上。

六月十七,岳钟琪率军攻克恒河孟加拉城,叛军首领摩三论拔剑自刎。

七月十二日,明军收复天竺四省,叛军被彻底消灭。

这件事情,被当时的国史官员记载为“摩刘之乱”,而这场叛乱导致的,便是两党官员在政治上的大片失利,以及麓川、山南等五省五十余万人口流离失所。

两党的失败,并不是他们愚蠢,而是因为两党不得人心所致。

眼看新政无法阻挡,许多曾经的两党官员纷纷改换立场,支持起了他们曾反对的“绍庆新政”。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与蒋鼎、秦渠义牵连过深的官员被缉拿入狱。

绍庆四年正月,经刑部、吏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四方统计,仅过去的一年中,被捕官员就达到了十二万三千人。

此外,被罢免的官员数量也多达二十四万。

曾经积攒的七万储官,以及去年恩科选上的五万储官纷纷任职,一大批平民官员走上官场。

这些还仅仅是官场上发生的事情,除了正常的官场外,军中和民间也掀起了三场运动。

军队之中的三正运动彻底开展,参与考核的五千七百余名军官将领,有两千九百余人无法通过,转业考核极其不合格。

绍庆皇帝抽查过几张不合格的卷子后,甚至生气的说出“这些人在用士兵的性命做自己经验的垫脚石”的这种话。

五月初五,绍庆皇帝设立“五军监察院”,任命李子任为都御史,着其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军官彻底调查,将其及其背后之人查出,并查抄其家产,流放单于行省劳改十年。

同月,户部成立工商监察局,重点监察国营、民营工厂是否遵行“绍庆新政”之中的政策。

六月,绍庆皇帝裁撤皇店,将皇店麾下店铺、工厂按门类划分。

七月,绍庆皇帝与内阁商议后,决定设立国家钢铁、国家织造、国家盐业、国家石油等三十六家商行。

这样的做法,极大削弱了国营工厂官员的权力,限制了他们滥用能滥用权力的范围,提高了贪腐成本。

至于民间,绍庆皇帝根据天启年间齐文王留下的《五年计划(二十四)》之中的政策,从中选出了“补贴”政策。

乡镇皇店改为“大明供销社”,其中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品都由国家补贴三分之一价格。

例如眼下化肥一袋五十斤的价格是一百五十文,成本价是一百二十文,那朝廷补贴二十文,将价格降低到一百文出售。

这样一来,农民种植一亩土地能少投入四十文左右的成本。

四十文看上去不多,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有效果的话,朝廷还会在后续跟进。

朱伯海这一系列的改革政策,都极大缓解了大明内部的阶级矛盾和生活压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进行“绍庆新政”的时候,欧洲那边却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

绍庆元年,英国海军在日常巡逻中看到了齐国的蒸汽机船,至此揭开大明宗藩体系的神秘一角。

与此同时,北方同盟为了不在定国的下次战争中遭遇灭国,因此将多次北方战争的经过编写成书,不断在欧洲发行。

通过这些书籍,许多国家了解到了大明的军事情况,继而开始向着后装枪进行研究。

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丹麦等国相继成立维也纳、柏林、马德里、里本斯等大学,着重研究后装枪械,及蒸汽机。

此时,英国早已拥有了蒸汽提水机和常压蒸汽机,因此他们任命发明提水机和常压蒸汽机的萨弗里、纽卡门研究蒸汽机,并每个月发放三百英镑作为他们的工资。

似乎是因为担心和惧怕大明及齐国的军事实力,欧洲在这之后的几年异常消停,各国都在避免战争。

由于英国的前车之鉴,各国也不敢发行纸币,而是继续采用银币。

当北方联盟的前装膛线枪和米尼弹开始传播后,各国争先恐后的效仿生产。

在大明爆发“摩刘之乱”时,他们也在积极的从各藩国挖掘人才。

对于大明来说,中学毕业的学子只是普通人,但对于各国来说,大明及其藩国中学学子却是了不起的科研人员。

绍庆四年五月,英国的纽卡门、萨弗里,以及外籍学士冯乘等二十七人团队成功研制出分离式冷凝器,这让英国在蒸汽机的研究上更进一步。

同时,当这则消息传开后,大明驻欧洲锦衣卫获得情报,当即把消息传回国内。

七月,大明下发“禁止国民出入除大明宗藩体系外各国”的政策,并勒令要求所有在欧洲的百姓返回大明,违者剔除籍贯。

在这则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大明学子返回大明。

据牛顿统计,七月以前在英国的大明人数量多达七百四十七人,七月以后却下降到了五十四人,并且还在持续下降。

为了留住这些“科研人员”,各国纷纷开出高价把他们留下来。

其中为英国研究出分离式冷凝器的冯乘,更是被开出了每个月五百两银子的天价。

要知道,此时的英国财政不过五百七十余万两,而冯乘一人的全年俸禄就高达六千两银子,占据英国全年收入的千分之一。

除了冯乘,其它人也被开出了一百到三百不等的天价俸禄。

在这些俸禄面前,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大明百姓,而是专心致志的带着家人留在了当地。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英国,还存在于欧洲各国。

得知消息,大明正准备对各国进行制裁,却不想两场灾难打破了大明的准备。

绍庆五年五月,齐国楚丘省(智利)爆发8.7级大地震,三十余万人受灾。

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在一个月后抵达了大明瀛洲行省,导致瀛洲当地六万沿海居民受灾。

不等灾情过去,八月十九日巳刻,顺天府发生了强烈的地震。

在地震之前,忽然狂风暴雨大起,接着发生地震,掀动了桌椅,打碎了器皿,紫禁城内房屋倒坍严重,内廷、外廷均有损坏,皇极殿的一角也倾颓。

由于此时北京已经是两百万人的巨型人口城市,因此受灾人数达到了五万之巨。

绍庆皇帝朱伯海与在京文武官员都住进了长安门广场上临时搭起的帐篷中,没敢回家理政和休息。

这场地震造成的恐慌,甚至引起出兵在外的大小官员的忧虑,刑部尚书朱铖甚至上疏,以天启年间的地震,与此次地震为由,建议迁都返回南京。

对此,绍庆皇帝朱伯海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没有决定迁都。

之后十日,北京余震不断,但终究没有出现什么伤亡。

八月三十日,在地震过去之后,绍庆皇帝随即下旨安抚灾民,凡有屋宇倾圯者,均派工匠为其修缮,并严禁官员工匠向百姓索要费用。

十月,绍庆皇帝下旨,将留在欧洲及奥斯曼等诸国的百姓剔除籍贯。

绍庆六年三月,神圣罗马帝国与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签署维也纳互助条约。

五月,西京城电车线路铺设完毕,电车开始运行。

九月,大明户部尚书孙嘉淦上疏,言天竺四省及麓川已经恢复“摩刘之乱”前的情况。

腊月,齐国“齐水发电站”竣工,年发电量一千五百万千瓦时,可供西京城四万盏路灯点亮全年,并维持西京城电车线路全年运行。

绍庆七年正月,漠东、北山遭遇大暴雪,牲畜冻死三万余头,内阁拨银十五万两抚慰。

四月,大明军备院马尚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的转机,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因此,绍庆皇帝朱伯海是第一个拥有彩色照片的大明皇帝。

七月,齐国成山中尉朱怡铖以学士身份进入科学院。

九月,朱怡铖研制出留声机,并亲自录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唱片,尽管他五音不全……

腊月二十五,明太孙朱简焕驾车撞毁了一处民居的院墙,尽管他自称自己是太孙,但居民与衙役并不相信他的身份,将其带至宛平衙门拘留,秦国公李辅明为其交了修葺院墙的五百文钱。

绍庆八年三月,大明推行《货币法案》,并开始回收市面流通的大额银币,只保留一文到十文的铜币。

七月,定国联合蒙古国发动第五次西征,动用军队六万。

得知消息,瑞典与沙俄向丹麦、神圣罗马帝国求援,两国出兵十二万支援北方联盟。

九月,东欧爆发大暴雪,定蒙联军撤退。

冬月,瀛洲地区流传“天皇子嗣尚在”的消息,但很快被锦衣卫侦破,并将传播消息的三百余人捉拿流放。

绍庆九年二月,齐国将西京地铁更换成为电力火车。

五月,大明户部尚书周栋上疏,阐述了齐国与大明的工业情况。

其中,大明生铁产量两千五百万吨,钢产量一千六百万吨,煤产量五亿三千万吨,粮食产量三亿五千万吨,电力九千六百万度。

齐国生铁产量一千二百万吨,钢铁六百万吨,煤炭两亿吨,粮食九千八百万吨,电力七千四百万千瓦时。

如果算上人口和人均收入,齐国国力大约是大明的六成左右。

但即便如此,国朝对齐国的移民通道却从未有过限制。

据户部的统计,国朝在绍庆七年向齐国移民一百五十七万,数量庞大,等于一些郡国的全国人口。

周栋认为,齐国的国力既然已经那么强大,那国朝可以暂停对齐国的移民通道,加大对其它土民占比过高藩国的移民力度。

他的这份上疏引起了庙堂之上群臣的关注,而绍庆皇帝朱伯海则是将事情暂时搁置,并下旨召见齐世子朱伯沐,试图与朱伯沐详谈此事。

六月中旬,朱伯沐奉旨抵达京城,与朱伯海在云台门洽谈此事。

六月二十七,朱伯沐返回齐国,大明宣布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暂停对齐移民通道。

此事公开后,当期的《大明报》销售量达到两亿八千六百余万份,海内外都对此事十分上心。

七月,大明引进齐国电车,并准备在北京、南京、开封、洛阳、武昌、成都、昆明、西安、杭州、广州等城新建电车线路。

十月,户部上奏印度厮当、昆仑、中东等诸藩人口数量,其中以印度厮当诸藩为最,诸藩国合计一亿六千万人。

其次是昆仑诸藩国,合计七千四百余万人。

最后是中东四藩,合计两千四百余万人。

户部尚书周栋认为,中东四藩常有叛乱,全因国内百姓近九成五皆为土民,因此要加大对四藩的移民力度。

同月,绍庆皇帝朱伯海朱批奏疏,对四国移民政策不设限制。

腊月十七,刑部尚书朱铖上疏,汇报了对于反抗绍庆新政,“两党”官员现状。

经过四年的查案,两党牵扯出的官员多达三十二万四千余人,遍布军、政、民三界,算上其亲眷,牵连人数多达二百余万。

腊月二十日,绍庆皇帝朱伯海下旨,将这二百余万人全部流放中东四藩。

绍庆九年正月初一的正旦大朝会上,户部尚书周栋上疏,称拆分皇店后,国营工厂、商会利润提升明显。

绍庆八年全年,国朝仅对国营商会就收到了七千四百万两的纯利润,全年岁入一亿七千七百余万,较之新政前提升二千三百余万两财政收入。

七月,云南大学医学学士高铨在车里府发现罂粟,并从中提炼得到药品吗啡。

九月,高铨又从云南当地的金鸡纳树及其同属植物的树皮中提取出奎宁,这是一种用于治疗与预防疟疾且可治疗焦虫症的药物。

这两种药物都对大明的医学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绍庆皇帝册封高铨为开化伯。

十月,齐国科学院在南极建立人类第一个南极科研站,该站点主要负责记录天文,以及南极冰川情况。

腊月,大明电力学士詹谦匀将自己对电磁的研究,以论文《谦匀力线》发布。

绍庆十年(1735)三月,詹谦匀又发表《论物理的力线》论文。

五月,齐国电力学家南谦益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并对前人和他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综合概括,将电磁场理论用简洁、对称、完美的数学形式表达了出来。

六月,南谦益与詹谦匀在北州府交流所相识,并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共同研究,并在绍庆二十年联合编写了成为经典电动力学主要基础的“南詹方程组”。

七月,齐国全年发电量突破三亿千瓦时,电力与电灯开始走进齐国百姓的家中。

电力的出现,让齐国百姓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腊月,定国再次发动西征,这是定国立国以来的第六次西征,但此时欧洲各国已经签订互助条约,因此这一次西征并没有让定国得到什么利益。

绍庆十一年三月,蒙古国顺宁王洪阔尔卒于哈拉和林(基辅)。

洪阔尔在生前将自己的长子蒙阔尔立为世子,但其余三个儿子不服。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古国发生内乱,一分为四。

得知消息的绍庆皇帝派遣年羹尧带军平叛,并于当年七月平叛结束。

这场权力之争被国史官称为“四子夺嫡”,而它导致了大量蒙古贵族牺牲,汉人官员逐渐在蒙古国庙堂上占据高位。

九月,朝鲜国王李昑进京偈拜绍庆皇帝,并希望能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太孙朱简焕作为侧妃,被拒。

绍庆十二年五月,齐国科学院学士冯德用一台小蒸汽机驱动压缩系,使氨受到反复的压缩和蒸发,产生制冷作用,并用氟为制冷剂。

六月,冯德设计制造了一台工业用冰箱,供科学院的所有学士使用。

这项科技得到了科学院院长王徽的关注,并让冯德单独成立一个研究团队,专门研究制冷冰箱。

九月,冯德将工业用冰箱加以改进,使之小型化。

十月,冯德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的家用冰箱。

这种冰箱得到了监国朱伯沐的夸奖,并于来年正月设厂十座。

同年七月,大明军备院学士王乾民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

八月,军备院在太原设厂,年产大约三万台。

绍庆十三年四月,大明发电量突破五亿千瓦时,绍庆皇帝下旨在各县建立供电所,并开放电力名额,至此电力走向大明民间。

与齐国百姓一开始一样,大明百姓对于明亮的电灯和电风扇等产物都十分好奇,兴趣浓郁。

五月,齐国户部侍郎夏之彦上书,称过去五年对国民出售了九万七千余辆汽车,五十六万辆两轮摩托车,八十万辆三轮摩托车,汽车与摩托车已经走进大量百姓家中,但监国朱伯沐并不满意。

十月,大明农业司侍郎华继康上疏,称国朝粮食亩产已经提升到平均三百八十五斤,已经提无可提。

冬月初七,大明首辅田文镜卒于任上,享年七十六岁,谥号文忠。

其死后,绍庆皇帝任命次辅张廷玉为首辅,阁臣李绂为次辅。

在二人治理期间,庙堂上的两党余孽不断遭受打击,官员俸禄、工人工价、军人军饷得到提高,民间风气开放,百姓生活压力骤减。

绍庆十四年正旦朝会,户部尚书毕居易上疏,大明人口突破七亿五千万,后世人将这个阶段称为“绍庆盛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