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四十九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

家兄朱由校 第五百四十九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16:05:13 来源:笔趣阁

“唏律律……”

当时间进入腊月,一场大雪开始覆盖大明北方。

从高空俯瞰,在茫茫雪域高原,映入眼帘的是洁白的一片,偶尔露出褐色的地皮,让人还能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人间。

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时节中,人固有的印象中,这个时候,往往都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人们多在家里烤火的时候。

然而,在马匹的喘息声中,一支身着布面甲的队伍却反常的出现在了雪地中。

他们顺着已经结冰的斡难河向西赶路,身上那火红的鸳鸯战袄就好似雪原里的一朵烈焰,在不停燃烧,缓缓移动……

“都小心点马蹄脚下,万一踩到一些老鼠洞,连人带马的栽倒,冻死在雪地里,那可怪不得旁人!”

千户官的声音响起,这让被拱卫在骑兵队伍最中心的年轻士卒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李定国!看好你的兵!”

“是!”

千户官策马经过了一年轻将领身边,并喊出了他的名字。

面对千户官的提醒,身着布面甲的李定国也用稚嫩的声音回应了对方。

他打马走出了队伍之中,扫视了自己的兵,虽然脸颊寒冷,但心却无比滚烫。

这里是单于行省的安北府,而眼下的李定国他们,则是作为换防兵马前往被更名为安北县的忽兰忽失温。

冬季的漠北虽然寒冷,但很少有这么大的雪。

可以说,李定国他们来的很不凑巧,这次的大雪让他们的换防之路变得异常艰辛。

马背上的李定国眺望北方,延绵的不儿罕山已经被皑皑白雪覆盖,抬眼望去,遍野都是厚厚的积雪。

“百户,您说狼居胥山是这里吗?”

李定国这支队伍都是燕山兵家学府毕业的新生,作为有文化的士卒,所有人都知道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所有大家都很想知道,不儿罕山是不是就是狼居胥山。

对此,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已经难以考证,但李定国听过自家殿下解释过,狼居胥山在每个时代的名字都不一样,但如果说真的要找出狼居胥山真正的位置,那它应该就隐藏在不儿罕山之中。

“应该就是这里,只是不知道是里面的哪一座山。”

李定国回应了那名小旗官,同时也调转马头跟随兵马向西行去。

顺着斡难河一路向西,他们将很快抵达大明在漠北之地最西的一座城池,安北县。

单于行省,作为大明继承大唐单于都护府的证明,这个充满了异族名字的行省名称并不会让人不舒服,反而会让他们时刻记住,这块地方是大明自古以来的领土。

带领骁骑卫换防的,是赶到京城后都没休息就准备出发的曹变蛟。

此刻的他短须上尽是冰渣,但作为一名武将,他并不在意这苦寒的天气。

说到底,再冷也比朵甘那种高原气候好多了。

蒙古高原虽然也是高原,但比起青藏高原还是小巫见大巫,因此曹变蛟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

他带着骁骑卫一路向西,队伍在雪地里拉得老长。

一片银白的前方,似乎在暗示众人这条路没有终点一般。

只是这样的暗示在那逐渐显眼的城池面前,显得十分微不足道。

部队像一条火红的赤龙,在白茫茫的世界里往灰褐色的城池赶去。

随着他们的靠近,城头的士卒也发现了他们,城门被打开,那尚未完工的石桥被人用木头支着,下方是冰冻的护城河,如同铁板一样坚硬。

似乎是太久没有见到其它人,驻扎在这里的天策卫士卒们一股脑的从安北县内涌出,与骁骑卫的士卒们抱在了一起。

他们有的接过兵器,有的帮忙拍雪,还有的则是帮忙拿包裹,总之一时间安北县外无比热闹,而两军统帅也在此刻见面。

“曹家小子,怎么样?尝到这漠北苦寒的苦头了吧!”

“比起乌斯藏,这不算什么!”

孙守法策马冲上去,大笑着和曹变蛟打起了招呼,曹变蛟也笑着回应对方,毕竟孙守法是和自己叔父一辈的人物。

“走!先进城,让你看看我督建的这安北城!”

孙守法给曹变蛟丢了一壶暖身用的热酒,曹变蛟也没有矫情,打开便是大口灌入。

明代百姓并不喜欢喝后世所谓的白酒,更多人喜欢的都是黄酒和米酒,果酒。

黄酒冷时喝下十分难受,但只要稍微加热,入口便让人觉得痛快,不自觉想饮第二杯。

曹变蛟顺了口气,随后翻身下马,对身后喊道:“叫李定国随队!”

说罢,他与孙守法笑着走进城里。

正在安排本部兵马的李定国得到了传唤,也身着甲胄一路小跑跟上了二人。

由于漠北资源匮乏,因此安北城整体使用水泥、石块建造。

虽然称为安北城,可它却是单于行省的省治,安北府的府治,因此整座城池分为内外两城,周长十二里。

作为漠北第一重镇,朱由检亲自设计该城,其城高四丈,炮台四十八座,城楼八座,外形是一大圆,城周有护城河。

城池四面有八个瓮城,形似龟的肩足,占地面积约八千余亩,建成过后可容纳十万百姓生活居住。

由于沿着斡难河,因此城周有从斡难河引入的护城河,宽约三丈,深约七尺,因位于狼居胥山以南而又称为狼城。

城内、有总兵府,布政司等官衙一条街,也有百姓生活商贸的东西两条长街,还有二十几个用于居住的坊市。

整个城池的地下不仅有下水道,还有蒸汽机催动的自来水系统,以及冬季负责供暖的供暖院。

当然,这些都是未来规划的一部分,目前这座城池拿下时间太短,许多东西还没有建设好,就连建设都得靠士卒和部分居民。

“城里现在有一千六百名移民而来的百姓,四周的集镇有四个,村庄十六个,和地图上画的一样。”

城墙上,孙守法介绍着单于省和安北府的情况:

“安北府周围的四镇十六个村中,有迁移而来的一万三千多百姓。”

“他们大多是今年迁移而来的,因此整个安北府就只有之前北虏开垦出的耕地。”

“这漠北之地现在有两府八县,百姓十二万四千多人,七万多亩耕地,因此能养的兵马并不算多。”

“你换防的这安北府只有两万三千多亩耕地,拖拉机暂时都给了东边的瀚海府,他们那边比较安全。”

“明年开春后朝廷会送一千台拖拉机过来安北府,不过这些事情有文官处理,不用伱管。”

“另外你这安北府只有一万五千名百姓,其中有一万人是牧民,种地的就五千多人,耕地也都基本都发给了他们。”

“按照这鬼地方的情况,就算每年送一千台拖拉机,恐怕也需要好几年才能自给自足,所以驻扎的兵马只有一卫,粮食需要靠漠东省转运。”

“西边的北虏不敢入侵,并且已经西迁到了金山脚下的科布多,距离此地一千八百多里。”

“总之在这里就是练练兵、守守土,别搞什么远征,也别去烧荒,粮食不够吃,远征的军队很容易断粮。”

孙守法将单于省和安北府的情况告诉了曹变蛟,曹变蛟一直都听着,并且让人把孙守法所说的东西都记了下来。

在孙守法说完后,曹变蛟也转头看向了队伍末尾的李定国,打趣般问话道:

“李定国,你觉得这地方适合安稳吗?”

“回总兵……”李定国似乎料到了曹变蛟会问话,因此早就做好了准备,因此作揖回答道:

“以国朝的力量来看,只要朝廷需要,后年就能以此地为基,发动上万人铁骑远征札萨克图虏。”

“后年?”

“这孩子说笑了吧?”

“把战事想的过于儿戏了……”

李定国的话让许多将领纷纷摇头打趣,甚至曹变蛟和孙守法都觉得李定国这话有些张口就来的味道。

从安北府的安北城远征和林、小海(贝加尔湖),并且还要出动上万骑兵。

单单说这距离和动员兵马来说,这种战役最少需要十万石粮草,并且需要不少于两万民夫驾车转运。

以漠北的粮食亩产来说,十万石粮食最少需要十六七万亩耕地才能收获。

这么看,似乎不多,但问题在于眼下的单于行省有军民十四万余人,他们加上军马、骡马、挽马所吃的粮食就最少得有六七十万石。

眼下漠东省无法自给自足,关外粮食全靠关内供应。

想把六七十万石从三千多里外的北直隶运到此地,那出发时就最少需要带四百万石粮食。

军民的基本需求都需要四百万石米麦支出,更别提远征了。

因此十万石粮食看似不多,但对于单于省军民来说,可谓不可承受之重。

“以国朝的拖拉机产量来说,只要殿下愿意,完全可以调上万台拖拉机供给安北府,如此一年之内便能开垦十几万亩耕地。”

“这些耕地算上安北府本身的耕地,别说出兵一万,便是两万也绰绰有余。”

李定国不卑不亢的说着,这让不了解大明国力的诸多武将为之愕然。

他们虽然知道拖拉机对农业生产帮助很大,但他们完全不了解大明拖拉机的产量。

现在经过李定国那么一说,他们这才知道朱由检并没有把太大精力放在单于省。

“按你这么说,只要殿下想,那国朝不用等铁路修抵安北,我等便能收复云中、燕然二府了?”

孙守法和李定国最为相熟,知道他了解许多自己都不知道的消息,所以不免好奇打听了起来。

面对打听,李定国倒是没有说话,只是作揖表示了回应。

经过一年的讨论,眼下单于行省被细分为四个府,分别是安北、燕然、瀚海、云中四府。

只是按照行政规划,眼下只有安北、瀚海两个府属于明军,漠北西部、札萨克图部驻地的燕然府,以及北边贝加尔湖一带的云中府尚未收复。

没能收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明眼下调不出那么多资源来向北、向西开拓。

且不提大明内部此刻正在遭遇大面积的旱情,单说在内陆作战的成本就让大明难以负担。

要知道内陆用兵的成本是沿海用兵成本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尽管大明只需要一万骑兵就能横扫漠北,收复两府,顺带西征西域,收复唐代的安西、北庭、濛池等地,但这些属于无效扩张。

只有移民实边,在当地留下汉文化,建立长久统治,行政班子来收税,才能稳定这些地方。

虽说大明可以效仿清朝,每年靠投入数百万两来稳定蒙古和新疆,但是以儒生们说丢就丢的性子,如果当地无法产出,那他们也会像当年劝说明宣宗丢交趾一样,劝后世君王丢弃这大片疆土。

因此,即便有力量去收复西域和漠北残存地方,朱由检也迟迟没有下令出兵,而是在消化一些还没消化好的地盘。

“漠北铁路修建的如何了?”

这个位面的曹变蛟毕竟也是学习过朱由检所编撰的《燕山经济》学和《疆土文化》等书籍,因此当他了解了朱由检有力量而不去做的时候,他立马就想到了朱由检挂在嘴上的“有效拓土”这四个字。

知道朱由检在等什么后,他便询问起了身后的千户官,此人闻言也连忙回应道:

“上个月刚刚动工,眼下要从张家口修建到开平府,继而北上至单于省的瀚海府室韦县,随后一分为二。”

“一条路线向东,沿着黑水河与漠东省瀚海城的辽漠铁路连接。”

“一条向西,修抵至安北府的安北城,铁路合计共长四千里,工部那边报了十五年通车,如果工人足够,能提前到十年。”

“十年?”听着千户官的话,曹变蛟皱了皱眉。

十年后是什么时候,天启二十六年以后了,那时候齐王或许早就就藩了。

人言“人亡政息”,齐王一走,大明还能对外开拓吗?

曹变蛟脸色阴晴不定,四周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唯有李定国早就知道了燕山派的“龌龊”。

所以在联想到曹变蛟也曾是燕山学子后,为了避免曹变蛟多想,李定国不得不站出来说道:

“殿下应该会在天启二十年左右发动西征和收复漠北全境之役。”

李定国忽的开口,让所有人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面对众人的注目,十六岁的李定国并不胆怯,而是大大方方的解释:

“火车无须修抵安北城,只要修抵瀚海城,然后走水路斡难河就能运送物资前来安北府。”

“漠东至瀚海府的地形平整,与平原类似,想来三年时间应该能修通。”

“至于西域,京嘉铁路的通车时间也是在天启二十年,所以这前后都能对上。”

李定国的大方梳理让众将对他刮目相看,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曹变蛟。

曹变蛟并不觉得这是李定国眼光卓越,而是觉得李定国掌握的情报足够做出分析。

朱由检所著写的《燕山战略学典》中写过一段话,让曹变蛟记忆深刻。

“情报对于所有行动是成败的关键,对于国家、军队的决策而言,军事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点,在大明与建虏的作战中显得十分亮眼。

在两方交战初期,努尔哈赤就是凭借辽东百姓的情报,才得以不断击败明军,得知明军的薄弱点,甚至让少年时期的朱由检吃了大亏,以至于复辽之役被努尔哈赤抢占先机。

也就是朱由检攒足了骑兵和火炮,一战斩首建虏过半精锐,然后填入关内移民进入辽东,从军事和情报都瓦解了金军的攻势,不然按照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明军初期很难与之抗衡。

曹变蛟记得很清楚,齐王说过一句话,那就是:

“军事上我的对手是老奴,政治上我的对手是黄台吉,之所以能战胜他们,主要靠着瓦解他们的情报,培育国朝自己的情报,然后利用情报来寻找战机,获取胜利。”

尽管曹变蛟觉得这两人当不得齐王这样的评价,但这句话说的是很对的。

在将领、军队、国力都不相上下的时候,一份情报足以改变整个战场局势。

或许在以前,情报对于战争的占比还不算大,但随着大明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尤其是武器装备的不断更迭,情报对于战争的占比就很大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李定国手里的情报,是曹变蛟拍马所不能及的。

想到这里,曹变蛟心里对李定国的安排大概有了数,不过在这之前他还得考校考校李定国。

“依你之见,对付北虏需要出兵万骑吗?”

曹变蛟询问李定国,众将也纷纷将目光放在他身上,而对此的李定国则是不卑不亢作揖回答道:

“若是只收复漠北,只需出铁骑三千,遣使者一名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若是要加上收复西域,那应该派出两万余骑兵,以河西、单于为南北两路,一路走南疆,一路走北疆,如此方可定西域。”

“若是要围歼虎墩兔,则是南路先行,收复南疆后北上碎叶包围,而后北路骑兵远征围剿,南路截击。”

李定国的办法也就是包口袋,但这个战术的前提是西域必须是分裂的,不然南路军刚刚收复哈密和吐鲁番,林丹汗就一溜烟跑掉了。

“若是虎兔墩在天启二十年统一了西域呢?”曹变蛟询问,但李定国却斩钉截铁的摇头:“这不可能!”

“为何?”瞧着李定国那笃定的模样,孙守法来了兴趣。

“虎兔墩志大才疏,虽长于军戎,却短谋略。”

“眼下,西虏结成联盟,北方又有瓦剌虎视眈眈,而虎兔墩却不知死活的还在推广红教,必定使其内部离心离德,于西虏对抗不利。”

“日后若是我大军出塞,只需发布檄文,不再追求喀喇沁、车臣等部的过往,两部兵马必然来投。”

“离了这两部兵马,虎兔墩亦不过十余万部众,三四万兵马,如何抵挡天兵神威?”

李定国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能熟练的把政治运用到军事上了。

一个宗教之争,他就能抓住机会来分化林丹汗麾下部众。

除非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林丹汗突然宣布不再推广红教,改回信仰黄教,不然他的这个缺点就一直存在。

就这一条手段来说,诸将都认为如今还是百户的李定国日后最少也是个总兵,乃至一军都督。

“我欲调你去西陲的燕然城,你觉得如何?”

曹变蛟一开口,就把李定国送往了安北府最西边的燕然城。

那里是日后燕然府的府治,但眼下只是安北府的一个县。

虽说距离札萨克图部的驻地尚有一千二百余里,但如果札萨克图部的蒙古人为了物资铤而走险对大明打草谷,那李定国就处于第一线了。

让十六岁的少年郎带兵驻守燕然城,这消息送回京城,恐怕会引起非议。

“末将必不辱使命!”

李定国没有犹豫就应下了,见状的曹变蛟也微微颌首:

“今日起,你就是燕然城的代千户了,不过虽然是代千户,但你只有守土之权,而无进攻之权。”

“是!”李定国低头应下,曹变蛟见状也不再言语,而是继续和孙守法逛起了安北城。

倒是李定国,在应下后,他按照军中流程去接管了本该派往燕然城的骁骑卫甲字千户。

许多百户在看到李定国一跃成为代千户的时候还在发懵,但李定国却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兵马扎营了。

按照计划,他们需要在安北城驻扎三天,然后再赶赴燕然城换防驻守。

对于李定国突然升任代千户,许多不了解他底细的百户官们都有些不满,但对于骁骑卫之中的许多千户来说,他们可是对李定国知根知底。

别说李定国成了代千户,就算明天就转正,他们也不觉得奇怪。

毕竟,这是齐王一手带大的人物啊……

下午得开会,更新估计还是六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