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陆夹击

家兄朱由校 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陆夹击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16:05:13 来源:笔趣阁

“定射装填,方向申时两刻五分,试射三轮,定射十五轮,放!”

“嘭嘭嘭——”

腊月三十日,大明齐王朱由检的后宫有了喜事,这件事情如雨后春笋般,从京城吹向了大明各省,但与此同时,西南的围剿战事终究打响。

当貌基聚集了各国三十六万士兵在妙当和洪承畴对峙的时候,黄蜚带领着海军两万余兵马踏浪而来,向阿拉干的吉大港、丹兑,东吁的妙弥亚、沙廉发起了突袭。

三十六万士兵,说白了已经是缅甸地区五个国家的全部兵力,并且这其中还有一半充当民夫的壮丁来滥竽充数。

本就只有五六百万人口的地区,当一下子抽出三十六万男丁的时候,这也就导致了后方将会无比的空虚。

洪承畴和黄蜚抓住了这个缅军全部聚集在前线的时候发动突袭,仅有数千守军的四个港口城池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只在一刻钟的时间里,就被上千门火炮轰垮了城墙。

“哔哔——”

刺耳的木哨声和冲锋号声音响起,手持步枪的三千士卒在两千名刀牌手的掩护下开始登陆码头,向着城池攻去。

对于巷战,明军的士兵早已十分熟练,因为当步枪下发的时候,与之一起下发的还有朱由检所绘制的《阵图》。

《齐王巷阵》一书中,给出的打法是一小旗或一队兵马沿一条街道进行运动,其中一队十二人分为四队,每队占据一栋建筑,并沿建筑的两侧推进。

在行进前,由队正在次要方向留下掩护,由副队正在主要方向上组织突击组,各分组应在每经过一栋建筑后建立有效防御,并等待友军到达附近的大致平行位置。

此类方法主要被用于对目标街道所有建筑均有搜寻必要的时候,若目标街道区域不大,亦或者任务没有特别速度要求时,则较为好用。

这套战术,基本是套用了一战时期的巷战战术,而同样的战术,加上十九世纪中期的装备,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没有任何悬念的,四大港口城池于黄昏时分被彻底攻破。

黄蜚没有下令休息,明军开始连夜向着东边的钦山国、东吁城、汉达瓦底城攻去。

与此同时,当天明时分,伴随着大明各地钟鼓楼响起鞭炮声的时候,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以东的明军开始发起全面的总攻。

“放!”

“砰砰砰(啪啪啪)——”

天启十二年正月初一,当大明百姓都在热热闹闹的庆祝新春的时候,八万明军抵达了大金沙江以东,并开始制作木筏,渡河。

乘坐船只在江面驻防的缅军见到这一幕,纷纷靠近明军,扣动了自己手中火绳枪的扳机。

与缅军一样,明军的步铳手也纷纷扣动扳机,两方开始在大金沙江上和岸边互射。

在火绳枪与燧发枪的互射中,往往火绳枪受到的天气影响会比较少,而今日清晨的大金沙江正好水汽沸腾,因此明军的燧发枪打火率不免有些下降。

但即便如此,仅仅数千缅军想要和八万明军对射,这简直就是飞蛾扑火。

在先锋两万步铳手沿江射击的反击中,上百名缅军士兵被铅弹击中,纷纷落入水中,并且扑腾几下后,染红一片河水。

“轰轰轰——”

关键时刻,明军的火炮开始发威,三万先锋军在木懿的指挥下,一部分制作木筏,一部分持铳反击,剩下的炮手开始了不断炮击。

一千门燕山五斤火炮持续不断的对江面的缅军打出霰弹,飞射的简单如骤雨般扫过江面,一时间试图持枪击伤明军的缅军士卒,落水者不计其数。

看到明军的火炮发威,江面的缅军仓皇逃窜,这让站在妙当城头眺望江面战场的貌基大为恼怒。

“斯祢卑,让水师撤回来,你带三万兵马在江岸布置,我要让明军喋血妙当城下!”

“遵命!”

江岸的数千缅军瞬间死伤一片,短短片刻,竟然死伤超过千人,明军的强大几乎将东吁的将领们吓傻。

他们不是没有听过父辈说过当年缅军和明军交手的事情,但在他们的父辈口中,明军虽然强大,但人数少,总会被他们击败。

可是眼下呢?八万明军屯兵江东,顷刻之间即将渡江,而己方的水师短短片刻便死伤上千。

这还是在明军没有渡河的情况下,若是有明军渡河过来了,他们刚才必然全军覆灭。

斯祢卑是貌基麾下的大将之一,因此貌基选择派他在妙当城外的江滩构筑工事。

不过,虽然斯祢卑应下了,但见过明军火力的他,此刻脸色十分难看。

明军装备十分精锐,他刚才用千里镜看了看明军的步铳手,然后发现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缅军的一个熟练火枪手一分钟才能射击三次,然而明军一分钟能达到一分钟四到六次。

这样的强大火力,远远不是还在使用弓箭为远程攻击手段的缅军能够抵挡的,缅军之中的火绳枪数量太过稀少,如果数量多一些,那或许还有得打。

“江滩明显是守不住的……”

此刻,斯祢卑咬牙下了妙当城,战事还没开打,他就已经觉得自己会失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被明军给收买了……

不过即便他知道守不住,但他还是要守。

在他看来,缅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在本土作战,兵员和粮草辎重都不用担心。

相反,明军耽搁了太长时间,只要缅军撑到二三月,等天气闷热潮湿起来,明军自然会因为疾病而撤退。

想到这里,接手了江岸三万兵马的斯祢卑也开始下令挖掘堑壕、布置拒马、羊角墙、火油和大量火箭。

在斯祢卑的命令下,缅军们开始不断构筑江滩的防御工事,这让用千里镜打量战场的貌基很是满意。

此刻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后方已经被突袭,他还在处心积虑的打造大金沙江防线。

一个时辰的时间,明军就已经制作了数千木筏,而坐镇中军的洪承畴也带着中军的三万人抵达了大金沙江东岸,与木懿会和。

“洞吾已经是举倾国之力来抵抗我天军,不过就这样的军队,不堪重用……”

放下手中千里镜,洪承畴评价着江滩防线的缅军,并赢得了大量明军将领的认可。

缅军说聚集的三十六万大军,说白了只有约十万战兵,剩下二十六万都是穿着藤甲或木甲,手拿简陋长枪的民勇罢了。

对于明军来说,收拾他们比收拾土司反叛还容易。

“木筏有多少了?”

洪承畴穿着一身官员常服,系着披风,是典型的明代统兵文官打扮。

“回经略,约三千左右,可以送一万余人渡江。”

木懿作揖回禀,洪承畴闻言也抚须道:“黄都督应该已经开始收复我大明在麓川的沿海失地了。”

“既然木筏已经足够,那就请木总兵带前军先登吧。”

“末将领命!”得到了自己可以带军先登,木懿十分激动,这主要是源于北方战场不断封爵的缘故。

他木懿虽然不才,但也想在南方征战,捞个伯爵来当当。

“哔哔!”

伴随着哨声响起,中军的军令开始下发,同时明军的士卒也开始减负。

北方和南方不同,布面甲的防护性虽然不错,但在闷热潮湿的南方并不适用,而此次明军对西南作战的十余万兵马,大多身着罩甲和扎甲。

先锋军需要减负的,实际上就是弓箭箭矢和军粮。

这些东西减去,整个人能轻下去十几斤。

“哔哔——”

哨声再次响起,不过这次哨声响起后,明军开始了大队人马渡河的壮举。

明军以一伍为一船,三千多艘木筏将一万六千多人从东岸送向了西岸。

明军的渡河阵地在妙当的东北角,因此江水冲下来的时候,只要斜着船身,船只就会被冲向妙当的江滩。

“哔哔——”

“弓箭手!”

江滩岸边,斯祢卑带着构筑了简易工事的三万缅军开始防备明军渡江。

在江面上,他们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但在岸边,他们可以利用明军阵脚不稳来反复进攻。

守不住和守不住能杀多少敌人是两码事,斯祢卑想要的就是尽可能的杀伤明军。

于是,当明军的大批木筏开始冲向西岸的时候,他立马吹响木哨,一时间江滩阵地上的弓箭手和火枪兵纷纷警戒。

五千缅军弓箭手点燃火箭之后,时刻准备拉弓射箭,而三千多火绳枪士兵则是紧张的握着火绳枪。

在他们旁边,还有一万多刀牌手和一万多身着木甲、藤甲的民勇。

“警戒!”

趴在木筏上,明军无法使用步铳,因为步铳都被他们用油纸包起来了,以免进水。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当明军的木筏靠近了江滩五十步的位置后,斯祢卑果断吹响了木哨。

“哔——”

“啪啪啪……”

火绳枪的白烟缭绕,冲破白烟的不仅有铅弹,还有数千破空而来的箭矢。

明军身着甲胄,根本不惧箭矢,只害怕铅弹,因此整个人基本是趴在木筏上的。

火绳枪的铅弹没有击中几个明军,虽说大部分明军被射成了一个个“刺猬”,但并没有受到重创。

先行的刀牌手跳入水里,抢先登岸,并在河岸边开始结阵。

后续的明军背负裹着油纸的步铳登陆沙滩,躲在了刀牌手的后方,开始迅速撕开油纸,将定装的火药倒入铳管。

“放!”

“啪啪啪——”

缅军依托地利,在明军登陆的起初对明军的刀牌手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不断有明军刀牌手倒下,但很快有人补上。

火绳枪的威力,并不足以在四十步的距离击穿盾牌后,再度击穿三重甲,因此大部分中弹的士卒都只是短暂昏厥,很快被人叫醒,只有少部分人被伤到了皮肉。

只是几分钟的时间,登陆岸边的明军便有数千人之多,木筏在江面几乎连成了片。

伴随着大队明军的抵达,步铳手的列队排枪阵也组织好了。

刀牌手纷纷撤走,一支正面两千人,前后三排的线列排枪部队开始进军。

“哔…哔哔——”

好似一二一的木哨声带给了所有人节奏感,排枪的步铳手开始以排枪进攻缅军。

由于时间太短,加上江滩沙地容易垮塌,因此在明军面前没有太多陷阱,只有一堵堵简陋的羊角墙和一排排拒马。

“放!”

“啪啪啪——”

比缅军零散火绳枪还要密集的弹雨袭来,一时间江滩沙土飞溅,许多弓箭手中弹倒下。

缅军可没有三重甲可以穿,往往中弹即毙命,因此仅是一轮排枪,那些试图冒头的缅军就不断被击毙。

数百人一头栽倒,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扩大。

“象兵!”

斯祢卑看着己方不断出现伤亡,加上明军不断登录,他开始慌张的派出象兵。

由一百五十头战象组成的象兵从堑壕之中起身走出,但不同于莫卧儿那种给战象披甲的土豪战象,缅军的战象只有正面有铁甲。

在它们起身冲向明军的同时,明军也重新搬出了曾经老掉牙的虎蹲炮。

“放!”

“嘭嘭嘭——”

没有十足的火器惊吓训练,缅军的战象在被虎蹲炮打出的三两石弹惊吓到后,便开始自乱阵脚的践踏己方堑壕。

一些战象更是慌不择路的掉入了己方的陷阱中,被木刺刺伤,鲜血淋漓……

“哔哔!”

“啪啪啪——”

明军的线列步兵在高歌猛进,但斯祢卑的阵地却已经死伤一片。

使用大批民勇的恶果在这一刻显现了出来,当身着甲胄的战兵都一个个的不断倒下时,身边只有简陋防护的民勇离开开始动摇了起来。

在这样的战场上,斯祢卑无法做到统兵三万而不乱,也无法以上帝视角来观看战场,因此战场的部分民勇开始溃逃到了后方。

一个点缺少了防御,那就很容易被突破,而木懿此刻也带着渡河的八百骑兵找到了一处缺口。

“随我冲杀!”

身披重甲,木懿根本不畏惧缅军的袭击,带着八百骑兵便冲向了一处溃逃的豁口。

他们跃入堑壕之中,顺着堑壕来回射杀,劈砍缅军,一时间缅军被杀得崩溃,大队民勇裹挟着战兵撤退,貌基等人构建了一个多月的江滩阵地,只在两刻钟都不到的时间内,便全部丢失。

这一幕看的貌基气血上涌,头皮发麻。

“告诉斯祢卑……”

“我王!不好了!我王!”

貌基的命令还没有下达,一名将领便从马道尽头跑来,手里拿着一份加急的军情,送抵了貌基的面前。

“昨日午后,明军自海上而来,阿拉干的吉大港、丹兑,我国的妙弥亚、沙廉纷纷被攻陷。”

“这是给杜摩底(东吁)城送来的加急,海上的明军已经打到榜地和迦基,距离王都给杜摩底城不足一百三十里!”

“你说什么?!”

当将领把加急军情念出,一些将领和土司贵族纷纷不敢置信的质问了起来。

不仅仅是他们,便是貌基都愣了许久,最后才回过神来,死死盯着将领质问:

“怎么会失陷的这么快?南边不是还有三万多军队吗?”

“都被全歼了!”将领欲哭无泪,他怎么知道明军会打的这么快?

“下面的人说,明军用了一种新式的火器,只是眨眼间就能打出一发子弹,我们根本不是对手,南边和西边的明军最少有好几万人,阿拉干已经沦陷了。”

“阿拉干,钦山、钦墩、小婆罗门在孟养的七万军队全部撤退,恐怕孟养很快就要被明军占据了!”

一天一夜,仅仅是一天一夜的时间,拥有几十万人口的阿拉干国居然被彻底沦陷?

明军的迅速,让貌基怀疑阿拉干的那些军阀土司是不是草包?

哪怕没有任何城池阻挡,任由明军行军的话,明军也无法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彻底占领阿拉干才对,怎么就这么快沦陷了?

还有,一眨眼就能打出一发子弹的火器,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会不会是这群家伙为了推脱责任而胡诌出来的产物?

想到这里,貌基再次死死的盯着那名传信的将领,怀疑他说的是假话。

那名将领心里一惊,立刻回答道:

“我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告诉平达力,让他和杜摩底支援给杜摩底城!”貌基现在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不可能弃守妙当。

妙当的地理位置很好,相当于秦国的函谷关,汉唐的潼关。

这样的地方一旦弃守,那后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以明军的骑兵优势,弃守妙当等于把广袤平原丢给明军,东吁全军逃回山区土司的地盘作战。

以山区的实力,怎么可能供给三十几万大军?

因此,貌基只能选择放弃孟乃和清迈,死守作为王都的东吁城。

“嘭嘭嘭——”

军令刚刚下达,不等貌基回过神来,缅军在妙当城外的第二重防线开始发威,为数不多的火炮开始在战场上显威,明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花费了一个多月构筑城外工事,江滩只是第一重防御工事,建立起了石墙的护城河才是第二重防线。

貌基在这里布置了二百多门火炮,这些火炮都是万历年间他们从西班牙、葡萄牙人手中抢来的,或者是和英国人、荷兰人买来的。

总之,这是缅军为数不多的火炮,而它们也确实帮助缅军打出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第一重防线的缅军趁着明军被炮击的时候撤退,涌入了妙当城的石桥,来到了护城河后方的石墙防线。

斯祢卑狼狈的来到了妙当城头,并在见到貌基的时候直接跪下:

“我王,末将无能……”

斯祢卑此刻还不知道后方被袭击的事情,心想自己丢失了妙当的江滩防线,恐怕要被论罪。

“这不怪你,只怪大明人太狡猾。”

对于斯祢卑两刻钟丢失江滩的愚蠢,貌基也确实很生气,但他也清楚,明军确实很强大,这一战他们本来也没有把握,现在又被明军袭击了后方,这是东吁起家以来没有面对过的战术。

海陆夹击……

这种南北夹击的局势让貌基十分无奈,他清楚的知道,明军的入侵不会让整个缅甸地区团结,只会让缅甸地区分裂,因此想打游击,他们也只有可能去山里打。

说白了,尽管明朝已经退出缅甸地区近四十年的时间,但明朝好说歹说也是统治了三宣六慰二百年的存在。

大明朝的信符与金字红牌制度依旧深入人心,缅甸地区虽然不大,却有数百个民族。

按照貌基的推断,一旦北部阿拉干的七万军队撤退,孟养等地的土司就会群起相应明军,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收复孟养。

至于南边的孟乃和清迈,不出意外的话,也不会耽搁明军的脚步。

真正会和东吁一起抵抗大明的,只有四百多万缅族。

貌基的判断没有出错,当他们还在妙当和洪承畴僵持的时候,北方的孟养土司就已经给马祥麟写去了投降的书信,而这封书信也通过马祥麟军中的塘骑,送到了洪承畴的手中。

不仅如此,黄蜚的信鸽也带来了一份份好消息,这让刚刚登陆江滩的洪承畴十分得意。

“经略,眼下洞吾已经失土数万,我们何不趁这个时候大军出击?”

临时搭建的军帐内,秦翼明对洪承畴作揖,秦拱明和木懿也看向了洪承畴,不过洪承畴却笑着收起黄蜚让人送来的信:

“先礼后兵,放几个溃兵告诉他隆王,如果他愿意投降,我大明可以优待他。”

“经略,恐怕他隆王不会投降吧?他还有三十几万军队……”木懿犹豫着开口,但洪承畴却嘲笑道:

“我知他不降,但不这样做,怎么激怒他在大金沙江与我死战呢?”

“放心让人送去,另外派塘骑告诉吾总兵和龙总兵,孟乃和清迈的洞吾兵马一定会撤往东吁城,让他们做好接收孟乃和清迈的准备,别让南边的暹罗得了好处。”

“如果暹罗敢于争抢土地,不必询问,尽数全歼!”

开会搞晚了一些,估计第二更在七八点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