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 861 保卫存粮的游击战术!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861 保卫存粮的游击战术!

作者:白担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10:22:31 来源:笔趣阁

二十七日。

寿阳、阳泉、谭县等日伪军守军,在收到日军司令部的命令之后,为了应对三城从外线被八路军一支队围困,粮仓和物资库又被焚毁,后勤短缺的困境,迅速展开行动。

以阳泉为例。

县城内大量宪兵队的鬼子,还有伪军警备队的二鬼子,包括一些汉奸,分成多支小组迅速出动。

目标直奔县城内的住户。

按照鬼子司令部传达的意思,这些小鬼子准备的是相当的充分。

鬼子也是狡猾,担心提前走露消息,那些中国百姓会提前把粮食和物资给藏起来,不好搜寻。

所以日伪军搞起了“突袭战”。

为城内守军筹集粮食的告示,并没有提前张贴。

而是由那些铁杆汉奸、伪军们打先锋,带着一支支临时组成的征粮队伍,直接挨家挨户的闯进百姓的家里。

某户。

“老总,你们这是干什么?”

说话的中年男人是这户住宅的主人,算得上是这一片的大户,平时为了在城内立足,也没少讨好巴结日本人和伪军。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到了关键时候,鬼子说抢起粮食来,那是谁也不放过。

“钱老爷,情况是这么回事,眼下八路围困咱们阳泉县城,又趁机派队伍烧毁了咱们县城内,原本为咱们百姓囤积的粮食和物资。

导致皇军后勤供应困难,所以想找咱们百姓借点粮食。”

“不过请你放心,太君说了,这些粮食是太君借的,可不是抢你们的。

太君是愿意打欠条的,等到后续增援的粮食送过来了,征收你们的这些军粮还是会还给你们的!”

“吆西!”随同征粮的鬼子中尉点了点头。

“不是,太君,您不认识我了?我是钱三儿啊!平常我也没少给咱皇军送粮食,您不能做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情啊!”

钱三懵了,他可不傻。

这什么打欠条征粮,这粮食要是被小鬼子给拿去了,哪还有还回来的道理?

再三推诿之下,那鬼子中尉怒了,“八嘎!”

他一脚将钱三踹翻在地,喝道:“通通的交粮,不给粮食,死啦死啦的干活!”

就这么着,一行日伪军强行从钱三家抢走了几百斤粮食。

这下子鬼子可是尝到了甜头。

好家伙,这一户就抢了几百斤的粮食,这整个阳泉县仅仅是县城中心区域,就有上万户的人家,那得抢上多少粮食?

如此说起来,整个阳泉守军粮食短缺的问题,岂不是一下子就解决了?

从钱三家里离开之后,这支由日伪军组成的征粮队伍,继续挨家挨户地向下一户搜去。

只是接下来的行动似乎并没有小鬼子想象的那么顺利。

钱三那样的大户另当别论。

寻常的人家,房门一推开,屋内似乎是家徒四壁,连家具都看不着几件,这小鬼子和伪军还没有动手,屋里的主人便已经哭天嚎地地诉苦了起来:

“征粮?太君啊,平常咱征收的税务就不少,我们可是一笔都不差的交上去了,今年又遇到荒年,家里哪还有什么存粮呢?早就揭不开锅了!

我们还等着皇军能够接济接济我们民众,给发点救济粮呢!”

带头的老大娘哭的那叫一个热泪盈眶,悲怆入情。

突如其来的一幕,倒是把那鬼子中尉都给整不会了。

那伪军班长带着人在破落的屋子里来回搜了几圈,半点粮食没搜到,只得苦着脸返回,在那鬼子中尉的耳边说道:“太君,咱还是换下一家吧?

这家人忒穷,没粮食!”

鬼子中尉点了点头,下令离开。

待日伪军离开之后,老大娘连忙将外门彻底插死,生怕小鬼子和伪军们再卷土重来。

日伪军征粮小队则是继续征收粮食。

只是接下来一连进了七八户人家,让鬼子和伪军傻眼的是,竟一如那老大娘一般,家里是家徒四壁,屋子里愣是没搜出多少粮食。

所谓征收军粮,七八户人家征收下来,仅仅是多了不到半斤的黑豆,除此之外啥也没有。

鬼子傻眼了。

“混蛋,怎么会这样?”

伪军班长在一旁宽慰道:“太君,这也怪不得他们,这好多老百姓本来就穷,今年不是刚好又碰见旱灾吗?他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

鬼子中尉骂骂咧咧了一通,只得耐着性子,继续挨家挨户地搜下去。

但他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征粮的行动中,这每家每户的百姓,竟像是被穷病给传染了似的。

家家户户都接不开锅了!

个个都穷得叮当响!

一上午进了上百户的人家征收军粮,最终只有一些平时与鬼子走的较近的那些亲日的富商、大户家里搜出来一些粮食。

除此之外,普通的住户家里基本上没有征收到什么粮食。

由这日军中尉带队,外加上一个班的伪军组成的第一征粮小队,就这么铩羽而归。

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仅仅是征集到了不到2000斤粮食。

待鬼子中尉返回,向上级汇报征粮的情况。

这才发现,其他各路负责征粮的日军军官们,一个个也都是愁眉苦脸。

汇报的情况与他这第一路似乎差不多。

“长官,除了一些大户人家之外,普通的百姓生活都很穷困,我们强行搜过几遍,的确是没有发现多余的粮食!”

负责征粮的日军军官一一汇报道。

统一负责此次征粮的鬼子宪兵队队长南部利雄,听完各路征粮小队汇报的情况,感慨道:“我竟不知,我们阳泉的百姓们都已经穷困至此了吗?”

有鬼子军官脑子转的倒是很快,“长官,我怀疑是不是这些刁民故意把家里的粮食给藏了起来,不愿意交给皇军?”

南部利雄恍然大悟,紧接着面色一冷,下令道:“这样,把便衣队给我派出去,把家家户户给我盯紧了。

特别是中午,他们的烟丛里冒出炊烟的时候,直接给我闯进屋子里,我倒是要看看,这些刁民究竟有没有吃的?”

“嗨!”

正午时分,有不少户人家如同往常一样,烟囱上升起鸟鸟炊烟。

一早就潜伏在暗中的日伪军便衣队,当即奔着升起炊烟的人家过去,接着强行撞开房门,便闯了进去。

“老总,老总,你们这是干什么?”

“少他娘废话,好你个张老三,上午来的时候,你和太君说家里没粮食,这会儿烟囱里倒是冒出炊烟来了,我倒是要看看,你小子是有多大的胆子,敢哄骗皇军!”

一行日伪军便衣队不由分说,直接闯进了灶房。

原以为这些刁民是把粮食藏了起来,自己偷偷做着吃。

结果鬼子和伪军闯进灶房里,定睛一看,锅里哪有什么他们以为的香喷喷的食物?

只有黑乎乎的小半锅湖湖,里面似乎还时不时的翻滚出酸菜和野菜的杂味儿。

“这,这是什么东西?这他娘是人吃的吗?”

回话的老汉一脸的苦涩:“老总,皇军各种杂税收的多,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们这些寻常老百姓哪还有什么粮食?

有些黑豆,就着些野菜、树叶子熬成粥,能对付几天不饿死就不错了!”

原来锅里只是少量的黑豆,外加上一些野菜和能吃的树叶子,放在一起熬成的一锅乱粥。

这种东西在鬼子和伪军看来,给猪猪都不一定吃。

鬼子和伪军也只能扫兴而归。

而其他各路的探查也基本如此,原以为升起的炊烟下,是这些狡猾的刁民们在偷偷的吃好东西。

结果多是一些黑豆,麸皮,野菜,树叶之类。

突击检查无功而返。

消息传回宪兵队之后,原本认为是这些阳泉县城内的刁民故意藏匿了粮食的鬼子军官,也不说话了。

南部利雄也是无奈,此次原本按照司令官阁下给出的妙计,如果能够从这些老百姓手头征收到足够的粮食,肯定能够解除守军粮食短缺的难题。

可谁能想到,这阳泉的老百姓竟然已经穷到了这种地步。

不指望他们皇军接济就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粮食?

最终是没法子了,破罐子破摔的南部利雄定了定神,下令道:“能凑合一点是一点吧!

明日继续征收军粮,普通老百姓太穷,能征收多少是多少,把目标放在那些大户,富商的身上。”

由鬼子军官对此表示迟疑:“只是……长官,这些大户大多都是与皇军亲近的,如此一来,岂不是把他们全部得罪了?”

南部利雄冷哼了一声:“特殊时期,管不了这么多了,大不了先给他们打个欠条!”

“嗨!”

“另外,把告示给我张贴出去,要把所有的罪过都给我推到土八路的头上。

在告示里给我写清楚了,是因为他们八路军烧毁了皇军为百姓们囤积的粮食,皇军这才不得不向百姓征收军粮,保卫县城,保卫百姓们生活的土地。”

“嗨!”

最终,由鬼子司令部提出,在寿阳,阳泉和谭县三城浩浩荡荡展开的征粮行动,征收到的粮食却是大多来自于那些亲日派。

普通的老百姓们倒是没有受到太大的灾祸。

夜幕很快降临下来……

大概是在凌晨十二点左右,整个阳泉县城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寒流在暗中涌动着。

被大雪覆盖的整片大地上,似乎了无生机。

屋子里突然传出些窸窸窣窣的声响,老大娘趁着夜,熟练地从破旧的抽屉里摸出一根火柴,紧接着划上,微弱的火光驱散周围的黑暗,将老大娘面前点出一片亮光,她将桌脚旁的一盏煤油灯点亮。

“他爷,叫娃子们起来,准备开小灶了!”

“诶!”

老汉应了一声,一骨碌从床铺上爬起来,快速的穿好衣服,紧接着又到偏房把孙子和孙女叫醒。

一家人借着一盏煤油灯带出的微弱光亮,悄悄地摸到并没有窗户的灶房,将灶火点燃。

大雪冰封的黑夜里,炊烟从烟囱上缓缓升起。

大娘将藏在地窖里的粮食取出了半瓢的小米,紧接着给熬了些小米粥,就着些咸菜,让孩子们重新填饱肚子。

喝着小米粥的时候,老汉在感慨:“老婆子,得亏八路军同志们提前把消息告诉咱了,要不咱这一年到头好不容易存了点粮食,恐怕全都被小鬼子给抢走了!”

大娘附和道:“就是,这些黑心的小鬼子,他们没粮食吃了,就来抢俺们的!

俺白天去集市的时候,看见那巷子里到处贴着告示呢!

有认得字的先生读了,俺倒是也听了些话,小鬼子把脏水都泼到了八路军头上嘞!

说都怪人家八路军烧毁了他们小鬼子在粮仓里为咱们百姓存的粮食,他们这才向咱们老百姓要粮食。

他爷,你听听,这像是人话吗?

小鬼子放在仓库里的粮食,啥时候轮得到俺们老百姓去吃了?”

“就是,小鬼子在忽悠傻子嘞!

鬼才信!

不说这个了,抓紧时间吃饱了肚子,咱们好回床上睡觉去。明天继续把黑豆还有烂红薯拿出来,在锅里煮煮,忽悠小鬼子,可不能让鬼子知道咱们还有粮食!”

原来,小鬼子强征军粮的行动终究是慢了一步。

提前猜测到鬼子狗急跳墙,可能会抢夺百姓家中存粮的孔捷,让潜伏在寿阳,阳泉,还有谭县的同志们,暗中将消息传递给了民众。

还给了老百姓们应对小鬼子的“游击”战术:

提前把家里的粮食物资全部藏到最隐蔽的地方。

有隐蔽地窖的藏地窖,实在不行的院子里挖个土坑上埋上也成。

鬼子伪军来了,就和他们叫穷,什么揭不开锅了,穷的叮当响了……越惨越好。

家里少留一点粮食,让鬼子伪军抢了去,再跟他们闹,跟他们嚎!

鬼子伪军没抢到粮食,离开之后多半还会有怀疑。

所以中午的时候再弄点野菜,树叶树根之类的,湖弄着小鬼子,让小鬼子彻底相信,家里是没有多余的粮食了。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鬼子没了提防,百姓们再把粮食偷偷的拿出来吃。

所以这个夜深人静时分,在老大娘家里发生的事情,只是整个寿阳、阳泉和谭县,成千上万户的普通百姓的一个缩影。

用这种特别的游击战术,老百姓们成功的保住了家里珍贵的存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