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 653 孔五万(一)(求月票)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653 孔五万(一)(求月票)

作者:白担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10:22:31 来源:笔趣阁

编纂《赤脚医生手册》,孔捷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

这可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穿越者必备神书之一。

上到解决睡觉打呼噜,下到帮助孕妇分娩、中医针灸,西医手术。

从民间草药的辨认、采集、储存、制作、用药,到针对各种常见疾病的实用简单药方。

书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写不到的。

另外,这本书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实用”二字。

有高端的医疗水平,有先进的医疗设施,有专用的特效药,把病治好,似乎谁都可以。

可这本书里边要教你的,是把这些需要在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才能做到的事情,在简陋条件下也能成功实现的办法。

比如,一旦出现必须进行手术的情况,如何进行局部麻醉,如何进行手术作业,如何进行术后护理,以及清洗手术工具的步骤等等。

细节到就像是亲眼带你观看了一遍。

用药、手术的原则,尽量贴合实际,就地取材。

是土方法却能治大病!

这本儿神奇实用的医书手册,做到了能把一个没有任何医护知识和经验的人,在最短时间内培养成一个初步合格的医生。

说是神奇的医学速成教科书,一点都不过分。

只是早些时候条件并不成熟,根据地也没有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编纂赤脚医生手册的事情也就被孔捷暂时放下。

眼下接收、安置的灾民一多,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出些疾病,像《赤脚医生手册》这样实用的医学书籍也能派上大用场了。

老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灾情一发,饥荒遍野,往往也伴随着一些传染性疾病的蔓延。

前些时候,敌工部方面传来消息,在日军占领区的一些村镇,先是闹了旱灾,紧接着天花、伤寒、鼠疫(黑死病)等流行疾病也多有发生。

收到消息的孔捷第一时间警觉起来。

好在独立团根据地,不止是战士们日常的生活中,周边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孔捷一直注重卫生防护这一块儿。

独立团的医务人员们也常常被下派到各个村子,进行一些卫生常识的宣传和教学。

经过战士们大半年时间的努力,再加上村民们的配合。

别的根据地孔捷不敢保证,至少在第一支队根据地内外,民众和战士们早已经养成了一条习惯,这也是孔捷一直倡导的:

“只要有条件,水一定要烧开了再喝!”

孔团长还提倡:

多喝热水!

多喝茶叶水,蒲公英、竹尖茶、金银花等等,多发的季节采摘一些,晒干保存,便是极好的茶叶。

经常喝茶叶水,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实相比于其他根据地的饮水情况,孔捷的第一支队算是相当不错的。

孔捷曾找到过董三,让后勤部专门研制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净水装置,使用活性炭、棉花、砂砾等各类净水过滤材料,将平时直接饮用的河水、湖水经过过滤净化之后,再尽量煮沸饮用。

活性炭的制作、净水的原理、水源的净化,的确让独立团的干部们大开眼界。

战士们纷纷感慨,原来喝个水还这么讲究的,以前大家喝水无非是找到条河流,湖泊,生水打回来直接就饮用。

孔捷则是在卫生常识课中告诉大家,在生水里边含有大量的细菌,这些东西是很容易导致人生病的。

至于什么是细菌,在某一堂卫生课上,孔捷曾这样解释:“你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厕所里蠕动的蛆,不过要缩小成千上万倍,眼睛是不可能看得见的。”

“你要是直接喝冷水的话,就相当于把这些缩小的蛆全部喝进了肚子里,他们会在你的肠胃里蠕动生长,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日子过得可滋润了,要不了多久就能把你病倒。”

“所以,只有把水煮开,才能将这些咱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全部杀死。”

据说当天上课,有几位女同志当时就哇哇的大吐起来。

其他的男同志们回到驻地之后,是打死也不敢乱喝生水了。

简易净水器生产出来之后,孔捷先给旅部和总部各送了几个过去。

旅长和指挥何等智慧,当时便意识到,如果类似的净水装置可以在部队普及下去,在一些没有条件喝热水的部队里,这些净水装置可太实用了。

别的团长听说此事,也纷纷过来要净水装置,孔团长自然又顺势发了笔小财。

……

下午。

孔捷接到总部的命令,赶到总部开会。

自从太行、太岳等地区,八路军与日军默契地达成暂时停战协议,共同应对此次越发严重的旱灾之后。

太行根据地八路军总部方面当即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接下来帮助、安置本地及外来灾民的各项难题。

在会议上,指挥明确提出:“我们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是人民的队伍,百姓们什么时候最需要我们?正是面对眼前这样罕见重灾情的时候。”

“这是一场救灾救民的运动,它的意义不亚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怎么打好这场另类的战役,是接下来咱们太行、太岳以及各级军区共同要解决的难题。”

“原则只有一个:民众至上,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旅长则接着表示道:“同志们,这次咱们的任务相当的严峻,据初步统计,我们最起码要容纳将近20万的灾民。”

“这些灾民该如何合理地分布在咱们各处根据地、各团驻地,不破坏原有的根据地的稳固与发展,甚至可以起到一定的助力,这是此次会议大家需要共同讨论的问题。”

“各位干部要做好准备,提前在根椐地内进行筹措,以随时接收总部调拨的灾民。”

“而对于自己根据地内部的情况,各位团长政委是最了解的,大家都先说说各团的经济状况,以及能够接收的灾民数量。”

指挥和旅长这么一说,各团长、政委们基本上明白是什么情况了。

这是要大家齐心合力,共度难关呢!

读懂了意思的各根据地团长们纷纷自告奋勇地站出来。

新编第五团的冯团长率先开口,从座位上站起来,拍着胸脯道:

“同志们,虽然我新五团组建的时间比较晚,但为了应对此次灾情,我首先代表我们第五团表个态。”

他的话语到了这里,多出几分自豪:

“两千人,我们第五团所在根据地保守了估计,也能安置下两千灾民。”

人数貌似不多。

可你要知道,第五团组建还不到一年,团内的作战部队也不过千余人,这相当于在供养部队之外,冯团长承诺再多养一个团的兵力。

这份底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在会的不少团长就默默地低下头去。

很无奈,自百团大战以来,日军加强了对根据地的封锁,各团驻地内的经济情况并不理想。

通过精兵简政,勉强保住队伍的供给就算不错了,哪有多余的经济去安置灾民?

指挥甚至都开口表扬了冯团长两句,翘着嘴巴的冯团长得意地坐下,看向孔捷的时候,眼神中带有几分感激。

这大半年来,要不是跟着独立团一起发财。

新五团哪来的眼前的底气?

又是装备,又是各项生意路子,冯团长往独立团跑的可以说是最勤快的。

孔捷这边生产的各类商品,冯团长几乎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并代理销售。

孔捷的带兵理念、训练方式、指挥战术上的革新,冯团长也是一点不落地学习着。

第五团甚至可以说是独立团第二。

因此发展的速度相较于同时期组建的团来说,都快了不少。

这不得不说是冯团长善于抓住时机,善于学习,善于投资的大智慧。

接着表态的是第六团的杨团长,杨团长表示,第六团可以安置一千灾民。

然后是老三八六旅,两大主力团之一的七七二团的程团长。

程团长一开口:“五千人!”

说着还带些挑衅的意味儿,瞥了一眼对面的李云龙。

李云龙老脸一咧,毫不客气地骂道:“我说程瞎子,你这是大风吹云彩——飘了,就安置五千灾民,就把你高兴成这样子了?”

“李云龙,你说得轻巧,我倒要看看你新二团能接收多少灾民?”被怼的程团长不甘示弱道。

李云龙嘿嘿一笑,左右手加在一块儿竖起六根手指头,“不好意思,就比你稍微多了那么一千人。”

可你得知道,李云龙的新二团是去年才组建的队伍。

七七二团那可一直都是旅里的老牌主力团之一。

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

输了气势的程团长滴咕道:“李云龙,你可不许瞎吹牛的,六千人,相当于你多养三个独立团了!”

会议室里此时很安静,程团长的话语一字不落地落进李云龙的耳朵里,李云龙乐道:

“得,当年你程瞎子进部队的时候,我教你打枪,现在我还得教教你怎么发展根椐地。”

“灾民多了未必是坏事,只要人数控制好,灾民的劳动力可以合理运用上,你知道啥叫人口红利吗?”

“根据地的经济运作,这是需要用到钞票的,你知道啥叫金融体系的建设吗?”

“你又知道啥叫物价供求关系,啥叫经济生产总值,啥叫恩格尔定律,啥叫通货膨胀,啥叫储蓄效应吗……”

李云龙一通连珠带炮的反问下来。

嘴巴都快收不住了。

这时别说是本就有些不善言辞的程团长懵了。

就连政委,指挥,包括旅长都有些傻眼。

这还是大家熟知的那个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的李云龙吗?

好家伙,这一连串的经济词汇说出来,在座的没有几个是全懂的,却颇有些不明觉厉。

至于在平时的闲聊中给李云龙灌输了这类词汇的始作俑者——孔捷:“……”

一时无语凝噎。

愣了片刻的指挥忍不住反问道:“李云龙,那你小子倒是和大家都解释解释,这些词汇都是什么意思。”

原本还仰着脑袋,和骄傲的大公鸡似的李云龙神情一滞,干咳了两声,回答道:

“指挥,这我哪儿知道去?这您得问老孔呀,都他教我的!”

众人:“……”

再也忍不住的指挥大笑道:“说了半天,你李云龙也就是个滥于充数的货啊!”

话音一落,再也绷不住的干部们哄堂大笑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