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 1192 后续发展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1192 后续发展

作者:白担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0:30:09 来源:笔趣阁

通过议案的原田是高兴坏了,二话不说,没过几日便联系上了孔捷的商队,表示要加大与八路军之间的商贸合作。

当然了,还包括卡在日军与八路军外线接壤区域的蒋军部队。

用原田的话说:“咱们与这些**合作,用一些淘汰的军火和设备,从他们手中换回大量的物资,可以进一步增强这些**的火力。

如此一来,一旦这些**与八路军之间擦枪走火,一定能够对八路形成更大的威胁!”

至于孔捷,则是按照计划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一方面是加大与日军方面的商贸合作,为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需要购进大量的物资和设备。

另一方面,同样也与卡在中央地带的蒋军,晋绥军等部队合作,利用这些队伍就地发展,并同时设下陷阱,为将来伏击日军打好基础。

当然了,至于这些蒋军,晋绥军方面的合作对象,孔捷是有所选择的。

比如原晋绥军57团,也就是当初杨重山率领的队伍。

说到当初的晋绥军57团,由于团长杨重山的精明,一直跟在孔捷的屁股后面,孔捷吃肉他至少也能跟着喝点汤,这些年没少大赚特赚,不但把驻地弄得像模像样,部队也是日益壮大。

包括前些年抗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即便是像楚云飞率领的兵强马壮的晋绥军358团,也在日军的军事封锁之下,根本动弹不得。

杨重山却是和孔捷联合作战,不断挫败日军,在其他的晋绥军艰苦度日,甚至被迫丢失领土的时候,杨重山甚至能够率领57团收复一些偏远的乡镇村庄。

如此比较之下,这晋绥军57团就显得格外出彩了。

再加上杨重山本人的精明,这赚的钵满盆满的同时也不忘孝敬孝敬上级,所以在二战区长官部那边还是颇有几个靠山的。

就这么着,有了出彩的战绩,这驻地和部队又发展的漂亮,还有长官们的人情。

这杨重山不升官简直说不过去。

半年前,二战区长官部决定对晋绥军57团做进一步扩编,由于此时的57团在杨重山的大力发展之下,已经兵强马壮到了相当规模。

全团上下足有帮将近8000兵力,比起5000余人的358团还要夸张。

再加上各式装备,火炮,战车,那是应有尽有。

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团,但是兵力上已经接近一个师。

外加上打日军打出的战绩,接连收复不少失地,那是不少晋绥军一个师都不曾有过的功绩。

就这么着,哪怕是给杨重山升上一级,从团长晋升为旅长,这编制明显也有些不够用了。

最终阎长官也是一咬牙一狠心,得,干脆给个师长的官衔,也好让整个晋绥军的军官们知道知道他老阎那是赏罚分明的,只要跟着他混那是绝对差不了好处的。

于是原本只是个中校军衔的杨重山,就这么摇身一变从团长升到了师长。

就连军衔也被特别提拔,升为了少将衔。

这份殊荣在当时整个晋绥军都是相当罕见的。

同期的团长里面就连最耀眼的358团团长楚云飞,黄埔毕业的嫡系高材生,都被杨重山给比了下去。

为此杨重山得意极了,他越发的感慨着当年的先见之明,如果不是跟着孔捷混,哪会有他的今天?

到了以冈部为首的小鬼子暗中操作,故意让出地盘,将蒋军和晋绥军的队伍引到八路军军事推进的前线领域时。

已经是晋绥军57师师长的杨重山那是相当够意思,竟还提前派人给孔捷打了招呼。

孔捷则是顺水推舟,表示并不介意57师的插入,还特别给杨重山带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所说:

“重山兄,你我是兄弟,共同抗日的友军,收复失地本就不存在什么推辞一说,只要是有能耐的,哪怕是把北平收复了都成。

你我两军共同推进,收复失地,后续还可以进一步联合作战,痛击日寇,还我山河!”

收到信件的杨重山很高兴,再不犹豫,直接下达命令。

不久之后,以晋绥军57师为主的部队便占领了孔捷,李云龙,丁伟率领的铁三角集团军推进的外线区域的一些县城和乡镇,卡在了日军和铁三角集团军之间。

队伍出发的时候,杨重山的参谋长对此表示过忧虑:

“师座,此举我军虽然可以收服不少失地,占领不少地盘,但同样会使我军置于危险之地。

这一面是与我军敌对的日军,另一面是随时有可能与我军生出矛盾和摩擦的八路军。

如果日军和八路军双方同时动手,我军岂不是两线受敌?”

杨重山对此却是不以为意地说道:“你懂什么?如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咱们和八路军是友军,共同对付日寇这才是头等大事,如果都像你这般计较,何时才能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胜利?

再说了,我难道不明白这次的情况?是日军在故意借刀杀人,想借助咱们来遏制八路军的扩张吗?

但是这对于咱们而言,同样是难得的机会,如果不是日军多年受挫,眼看着对付不了八路军了,能有咱们前来轻松收复失地的机会吗?

至于占领这些区域,是长官部的命令,难道长官部的长官们还没有我们考虑的长远吗?”

参谋长被骂了一通,灰头土脸地走掉了。

这位参谋长是二战区长官部空降的长官,美名曰辅佐杨重山,实际上也有监视之嫌,将这参谋长打发走之后,57师副师长,也就是当年的57团三营营长钱守财,这才进了指挥部。

“师座!”

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杨重山,水涨船高,从当初的营长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副师长的钱守财喊了声。

“来了,坐吧!事情都听说了吧?你怎么看?”

钱守财点了点头,道:“都听说了,团座,我与您的想法是一样的,既然长官部已经下了命令,孔捷也并没有反对咱们的进驻。

不管这小鬼子和八路军打的是什么算盘,至少从眼前看来,咱们收复这些失地,占领这些地盘,对于咱们57师的发展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杨重山道:“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他感慨着:“这乱世之中,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本钱?那正是你手底下的部队,手上有了枪杆子,这腰杆子就硬。驻地发展的好,有钱了,这部队就越养越多。

说到底,无论是晋随军还是蒋军,或者是八路军,只要咱们手上有这么一支逐渐壮大的队伍,他们就不可能坐视不理。

这就是咱们在乱世之中待价而沽的不败资本。不管那三七二十一了,先把底盘抢过来,部队壮大起来再说,总之,日本人是要打的,打完了日本人之后,只要咱手头有部队,哪边形势大咱跟着哪边就是了!”

“师座英明!”钱守财一脸佩服道。

而与钱守财基本上是一类人物的许多蒋军,晋绥军方面的军官,也基本上都是这么想的。

不久之后,蒋军政府对此也是大吹特吹,表示在某员长的英明带领之下,蒋军大量的收复失地,击退日军,抗日形势那是一片大好。

接下来的情形,起初的确按照冈部等老鬼子的谋划进行。

由于地盘的接壤,再加上日军的主动后撤,外在环境的稳固,蒋军和晋绥军部队开始与八路军生出间隙,这段时间时不时还有一些摩擦事件发生。

好几次甚至险些交火。

最终基本上是八路军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主动的退让,这才避免了双方的摩擦。

谁曾想,八路军的主动退让,反倒助长了这些蒋军部队的猖狂,尤其是日军的一些间谍暗中推波助澜,双方的矛盾是日益加剧。

直到李云龙提出的吹灯拔蜡的应对战术实施。

年前,老李还迅速的出动了机械化作战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了驻扎在八路军军事实验特二区外线的一支顽军部队。

那真真是不动则已,动如雷霆,石破天惊。

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顽军驻守的几处乡镇便被全部攻破,老李更是一点没有客气,敢与之对阵的敌人,以几乎单方面的屠戮杀了一半,俘虏了一半。

接着,宣传部大力运作起来,这支顽军与日军勾结,暗中受降,已经是实际上的伪军部队的消息迅速的扩散开。

八路军方面声称:“消灭了一批不知死活的二鬼子!”

对此,原本还准备借题发挥的蒋军政府一时也傻了眼,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如此,在李云龙的敲山震虎之下,的确是给那些蒋军和晋绥军狠狠地敲了一记警钟。

他们谁也不敢保证这八路会不会下一个就拿他们开刀。

而他们之间与日军有暗中勾结的可不在少数。

八路军除奸部队又在夜晚潜入,威胁一通过后。

这些投鼠忌器的蒋军军官们再也不敢肆意跋扈了。

局势就这样逐渐平稳下来。

在华北后方,于是就呈现出了日军,蒋军,晋绥军与八路军各方暂时相安无事,有小规模的交火,却极少有大规模交锋的的动态平衡。

日军趁机休整部队,调整兵力部署,以应对逐渐壮大的八路军后续可能发动的军事进攻。

八路军同样是抓紧时间发展。

不久之后,赶赴总部,参与八路军根据地后续建设会议的孔捷,更是提出了“农业、工业、商业与军事多重共同发展”的后续战略方针。

孔捷表示:“随着几场战役的胜利,其他地方咱们不说,至少在华北境内,咱们八路军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形势是一日比一日的好了。

如今,随着日军针对咱们八路军战略的改变,转攻为守,集中兵力防守在重要的县城乡镇和交通线上。

咱们应对日寇的战略也应该做出对应的调整。

眼下时期,盲目的发起攻坚战,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认为当下对于咱们八路军而言,进一步稳固并壮大既有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加强军事建设,提高军工业的产能,提升根据地农业的产量,这才是当务之急。

甚至比小规模的击败日寇取得一些战斗的胜利更加的有成效。

至于咱们进一步的规划,我认为可以以华北方面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稳固发展,进一步带动华东,华南等各方面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以此稳扎稳打,直到整个华中,华南的抗日形势彻底明朗起来,再发动全面军事反攻,赢得最终抗日战争的胜利。”

参与会议的将领们纷纷对此表示认同。

接着话题谈论到要如何大力提高根据地的农业产量。

孔捷的观点非常明确:“这战乱时期最重要的就是粮食,甚至可以说,大量的粮食是解决一切难题的根本。

有了粮食,咱们乡亲才能吃得饱肚子,咱们战士才能有体能去搞训练,咱们的队伍才能迅速的壮大起来,才能有大量的老百姓加入咱们的军事集体。

可到底要怎样才能拥有大量的甚至完全吃不完的粮食呢?

这一方面是通过科学的种植,以及高产粮种的培育,来提高亩产量。

这另一方面,也就是最核心的方面,是如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彻底解放劳动力,大量的提升产能。

这是咱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副总参谋长笑着说道:“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问题孔捷你都提出来了,那你再给大家伙说说你的解决方案吧!”

孔捷笑了笑,接着便拿出了自己一早就准备好的如何提高根据地农业产量的计划书,交给了老总。

老总在浏览之中频频点头,看完之后脸色大喜,接着将计划书交给一旁的副总参谋长。

副总参谋长看完之后,深以为然道:“说的好啊,孔捷呀,不得不说,你在计划书中提出的如何提升农业产能的这些思想,都说到点子上了。

大家听听,其中这一条,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生产权,大规模开垦荒地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