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 997 我们八路军绝不是那样式的…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997 我们八路军绝不是那样式的…

作者:白担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0:20:06 来源:笔趣阁

一场波及晋、冀、鲁、豫、内蒙,乃至京地,涉及双方的武装力量,包括以八路军、日军为主,晋绥军,地方**,蒋军部队为辅的规模性战役,至此逐渐落下帷幕。岉

八路军成了当之无愧的大赢家。

日军威严尽失,三军士气由此衰弱不少。

战役结束之后,日军就像是受伤的猛兽,哪怕依旧有着余威,也只是顾着舔拭伤口。

人力物力的损失,处处需要填补。

各治安区的稳定动荡不已,准治安区更是岌岌可危。

日军暂时没有心思,也没有那份精力采取较大军事行动对付八路军部队。

对于大胜过后的八路军各方部队而言,则是结束战斗,部队进行修整、补充、学习,并在战争中迅速的成长,通过战后的总结和学习迅速崛起的绝佳时间段。岉

各片根据地趁机打通相互之间的联系,彻底破除日军的封锁防线。

进一步在局部的斗争中扩大此次战役的影响和战果。

另一边,还有些人则是忧喜参半。

比如咱们的委员长阁下,随着日军与八路军双方此次规模性的交锋,实打实的扳过手腕之后。

当战役落下帷幕,八路军成了胜利的一方。

咱委员长的心底颇有些复杂。

一方面是高兴,八路军再次挫败日军,而且还是以如此规模性的,由多场战斗叠加的胜利,这势必会在敌后对日军形成更大的牵制,导致日军无法将重心转移到正面战场上。岉

这会大大的减小他蒋军部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压力。

一方面则是郁闷,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他蒋军在正面战场上,多少爱国官兵殊死奋战,与日寇拼命厮杀,结果依旧是屡战屡败,最终沦丧了半壁山河。

对此,委员长阁下大可以将这些归咎于日军工业实力的强悍,日军部队的装备精良,战斗力惊人。

可就是如此令正面战场的蒋军部队闻虎色变的日军,在敌后却败给了那些区区的八路军部队。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随着这场战役的落幕,随着多省波及的战斗中,出现了八路军英勇抗日并痛击日寇的形象,各省各地在宣传的扩散之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们,对于八路军抗日的英勇行为愈发拥护,简直民心所向。

于是郁闷很快就变作了担忧和忌惮。岉

委员长阁下很担心啊!他担心这实力越发壮大的八路军部队,迟早有一天会威胁到他的绝对地位。

随着民心的转移,再这么下去,整个中华大地上抗日的武装,百姓们怕是只知道八路军,而不知道他蒋军了!

那要怎么办呢?

“打!”

在蒋军军事委员会会议中,委员长狠狠地拍着桌子,十分明确的表示道:“娘希匹,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我们已经全面对日宣战,日军两线甚至多线在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华的日军的质量明显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下滑。

眼下,连敌后的这些区区的八路军都可以把日军搅得天翻地覆了。岉

诸位都是黄埔的精英,久经沙场的大将。

难道八路军能够打胜仗,我们中央军却只能一败再败吗?”

越说越来气的委员长看看自己眼前一个个目光有些躲闪,甚至低着脑袋的将领,再想想人家八路军部队的所作所为。

那传回来的李云龙,孔捷,仅仅团长和支队长,就能打出的诺大的胜仗。

他越发的觉得可惜,那么多虎将,能打仗的精英,怎么都跑到八路军的阵营里去了?

当然了,**里边倒是也有长脸的。

比如35路军的指挥官傅司令,此次趁着八路军与日军交战,一举奇袭了驻蒙军的大本营包头,打了不小的胜仗。岉

委员长对此自然是大夸特夸。

只是这些战绩比起八路军所打的这一场场胜仗,就有些不够看了,光芒全部被遮住了。

“娘希匹,打!乘机在正面战场发起主动进攻,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向来自以为是军事行家的委员长,在火冒三丈中下达了命令。

于是……或许是被八路军打的一场场胜仗给馋红了眼,正面战场的中央军向日军的防区发起了进攻。

于是……小鬼子高兴极了,原本因为惨败于八路军手中,颜面尽失,正想打几场胜仗重新巩固帝国的军威呢!这中央军就来了,当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于是……前后不过三日,统共三处战场,六次战役,中央军先后动用超过三个师的兵力,结果惨败而归,战损3000有余。岉

于是……屡战屡败的蒋军,这下子被打老实了。

很明显,哪怕是日军已经是瘦死的骆驼,也不是他们能够欺负的。

作为遮羞布的宣传,倒是散布的很快:

美名曰:

为了配合敌后的八路军的作战,我中央军部队于正面战场向日军发起主动进攻,全体官兵奋勇作战,殊死相搏,激战三日有余,迫使日军全面加强正面防线,牵制了大量日军,导致其后方兵力空虚,大大的策应了敌后战场的推进。

听这话的意思,就差说八路军能够在敌后打胜仗,全靠着我们中央军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了。

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岉

当副总参谋长将蒋军方面发行的报道缓缓读出之后,干部们一时竟无言以对。

大家还能说些什么呢?

人家蒋军说正面战场发起的进攻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掩护了敌后战场的作战,那就也算人家一份功劳呗!

……

“娘希匹!!!”

多方进攻惨败之后,委员长骂得很凶,被现实的骨感打脸的他也终于意识到,八路军能够打胜仗似乎并不是因为日军太弱。

至少他们眼前面对的日军,依旧强的让他们无从下手。岉

如此看来,这正面攻势是行不通了,只能另想办法法。

什么办法呢?很快就有人向委员长进言:

“百团大战结束之后,日军就已经将很大一部分重心转到针对敌后的八路军部队的战场之中。

只是日军虽然开始重视起对付八路军,却依旧没有把全部的重心都转移过去,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他们依旧没有放弃。

此次日军惨败在八路军的手中,他们应该彻彻底底的醒悟,眼下对于他们日军部队而言,威胁最大的已经不是处在正面战场上的我中央军部队,而是那些处在敌后的越发壮大的八路军。

为此,委员长,我们不妨再添一把火!”

“什么火?”岉

“捧杀!”

“帮助宣传八路军此次大败日军的英勇战绩,特别宣传八路军部队的飞速发展,装备的精良,战斗力的强悍,进一步承认甚至公开表示,八路军是对抗日军的一支不可磨灭的中坚力量。

我们甚至可以将国际方面的记者全部都安排过去,通过进一步的采访,将八路军越来越多隐藏的实力暴露出去,以引起日军方面越发的忌惮。

如此一来,日军迟早会把全部的重心都放在八路军的身上!”

委员长沉思之中摸了摸由于忧心国事,宵衣干食,而逐渐光光的脑袋,阴郁了好几日的脸色终于转出一缕笑容。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岉

此时,随着蒋军方面主动向日军进攻的闹剧落下帷幕。

八路军与日军规模性的作战已经全部结束,只有局部的一些交火依旧没有停歇。

至此,由孔捷率领的晋西北抗日独立第一支队率先掀起的这场冬季大反攻,已经彻底进入收尾阶段。

作为此次整场战役上最为耀眼的主角。

打孔捷主意的记者不在少数,幸好孔捷脑子转的快,找到沈记者帮忙发了一篇报道,刻意强调此次机械化作战部队奇袭大同之后,长距离穿插,甚至打穿整个鲁中地区的作战。

是在英明的老旅长的统一指挥下,由新一团,新二团,一支队,曾经的铁三角齐心协力之下,又在总指挥部的全盘布局之下,这才赢得的胜利。

不管是谁的功劳,总归是领导的功劳,这是绝对没错的!岉

事实也是如此,此次不管是孔捷和李云龙提出的以快速反应部队奇袭大同的作战计划,还是后续兵分两路在鲁中会师的穿插作战计划。

如果没有英明的八路军总部指挥员们的果决判断和大力支持,以及全盘的安排配合,是绝不可能打出最终的战果的。

这就叫上下一心!

接着,通过沈记者在记者圈的一些各国记者朋友帮忙,接待那些国际方面的记者的时候。

孔捷面不改色,几乎是拍着胸膛,再三表示道: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这是赤落落的污蔑,作为侵略者的日寇绝对没安好心。

哪有日军说的那么夸张?岉

我们顶多是打死了几个大队长,动静闹得是挺大,实际上打死的鬼子没有多少,小鬼子是故意喊惨,虚报了战损。

哪有什么战果,日军跑得太快了,物资装备什么的一早就走了,大同是日军主动放弃防守的,我们攻城的时候,鬼子都没见着几个。

这是当然的,这么多年了,谁不知道我们八路军处在敌后,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压根就没有援军,政府方面更是在多年前就断了我们的军饷。

日子过得苦着呢,有的时候连草根都没得吃。

一到冬天,冻死冻伤的战士远比打仗的伤亡多得多。

我们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为主。

根据地的土壤贫瘠,连饭都吃不饱,军工基础更是一点都没有。岉

绝对没有能力跟日军进行大规模交战,绝对不可能像鬼子说的那样有大量的汽车,坦克,装甲车,还有重炮。

是的,我们八路军绝对不是那样式的!!!

这次能打赢这场战斗,全靠着我们全体八路军将士们舍生忘死,团结一心而已,都拿命换来的。

俗话说得好,愣的怕不要命的,我们八路军就是这种为了民族而不要命的队伍。

……分明是日军在为他们的无能找借口罢了!”

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

孔捷生怕这些记者们不相信,紧接着就带着记者们到129师的一些新编旅的驻扎地以及根据地转了几圈,实地进行采访。岉

待亲眼看到这些八路军部队的艰苦,连军服都无法统一,手上使用的也都是落后的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时候。

记者们对于**以及日军方面近日来的传闻果然怀疑起来。

对此,新编旅的赵旅长却是委屈的不行,找到老总告状:

“老总啊,您瞧瞧,孔捷那小子把我们旅当成什么地方了!专门拿出去忽悠那些记者的贫困户吗?”

对此,老总轻咳了两声,表示:“亏不了你的,孔捷表示,可以给你们旅送一批物资过去。”

“哈哈,老总啊,要不大家都说老孔实在呢,自己阔起来了,也不忘了咱们这些老战友们!”得了如此保证的赵旅长欢天喜地的离开了,巴不得孔捷带着记者们再多来几趟。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一些根据地的老百姓。岉

百姓们更是将八路军部队的生活如何如何艰苦,有时候甚至还靠着百姓接济才能勉强度日的苦难,绘声绘色的说了不少。

至此,记者们对于孔捷的话语是深信不疑。

另外沈记者和孔捷配合,磨了一篇特别的报道。

在这篇报道中,两人以特别的视角从信仰对于一个人,对于一支军队,甚至对于一个党派所拥有的巨大的影响力出发。

旁征博引,不断论证,并由抗日战争以来,中日双方多次爆发的一场场战役作为材料和总结。

最终得出必胜的信念、坚定的信仰,才是最终制胜的法宝,才是反侵略作战最重要的核心的结论。岉

而八路军部队身处在严峻与艰苦之中,之所以可以在披荆斩棘之中走出最终的制胜之路。

凭借的就是这样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篇报道发出之后,再加上八路军宣传部门的助力。

很快,便成功的将各方势力的着重关注点,从八路军部队的装备发展和实力增强方面,转移到对八路军绝对信仰与意志力的剖析和关注上。

彻底宣传开之后,反倒成为了八路军宣传自己的信仰,进一步扩大在全国,乃至国际方面影响力的绝佳舞台。

可怜委员长得知此事之后,意识到自己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愣是气的直骂娘希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