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 903 李云龙的惊人演讲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903 李云龙的惊人演讲

作者:白担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0:20:06 来源:笔趣阁

孔捷的这番话,的确把李云龙还有丁为惊讶的不轻。

对于孔捷所具备的长远的见识,和洞若观火的军事嗅觉,李云龙和丁伟的认知早就不再停留在几年前,那个老实却不失勇勐的孔二愣子身上了。

这一年多来。

就连李云龙这个向来提起笔杆子比上战场杀鬼子还费劲儿的泥腿子,因为受到孔捷的刺激,都开始主动跟着赵刚学习文化知识。

孔捷的见解和分析,李云龙和丁伟是相重视的。

特别是李云龙,要说把新二团打造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另外自己也向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的指挥员的方向上发的目标。

说实在话,还是人家孔捷建议的。

当时,孔捷对于八路军急需要一支这样的快速反应部队的见解和分析,直接戳中了李云龙的内心。

再加上孔杰对于李云龙打造快速反应部队这事儿的确是鼎力支持,甚至就连机械化作战营营长王守成都给李云龙送了过来。

因为这事儿,表面上虽然照样是大大咧咧的,但李云龙心里头那可是记着人情的。

要不你以为李云龙近来见了孔捷,为啥一口一个老孔叫的亲切?

像“孔二愣子”这样的字眼,更是好久没从他嘴巴里听到过了。

这人心都有一杆称。

别人的尊重,很多的时候都是来自于个人的能力。

你以为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云龙,为什么唯独怕旅长?

除了老旅长资历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旅长各个方面的军事能力几乎强的离谱,让李云龙那是心服口服。

至于孔捷对李云龙的全力支持,一个的确是出于老战友的情谊。

另一个,都是为了壮大八路军,抗击日寇而努力。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嘛:随着一支队的壮大,孔捷现在忙的是不可开交,根本无法像李云龙一样,单独去专注于某个作战领域。

所以,指挥快速反应部队作战,这种方式适合李云龙,却并不适合孔捷。

……接着,三位老战友就着孔捷提出的方向,如何将李云龙即将打造的这支机械化作战部队,在未来向大规模战役,甚至是战略方引用、发展,而讨论起来。

随着讨论,李云龙的眼睛是越来越亮,心里头的兴奋劲儿也是愈演愈烈。

原本就围绕着快速反应部队而定下的宏伟的军事理想和目标,也因此越发的清晰,有了方向。

最终,围绕着如何发展八路军的快速反应部队,一口气讨论了将近大半个小时。

孔捷,李云龙和丁伟三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这次借助旅长,还有各团长们前来新二团参观的机会,引导着大家召开的,对八路军未来的机械化作战部队讨论的作战会议,应该是颠覆性的!”

“老李,你这儿有毛笔,墨水,还有大张的白纸吗?”

谈论到兴奋之处,孔捷忍不住问道。

李云龙点了点头。

虽然这拿毛笔练字的事情,他李云龙向来是不沾边的。

但是政委赵刚有这个爱好,所以这些东西倒是不缺。

警卫员虎子把消息带过去之后,赵刚亲自带着毛笔,墨水和大张的白纸赶到。

孔捷让李云龙把一米多长,三四十厘米宽的纸张摊开。

李云龙和丁伟一左一右,代替镇尺的功用,将整个纸张平平的压在一张较大的八仙桌的桌面上。

赵刚一脸的好奇,不知道这三位老弟兄准备干什么。

拿着毛笔的孔捷正对着宣纸站好,紧接着深吸了一口气,把气势拿捏到位之后,直接粘起毛笔,蘸上赵刚亲自调好摆过来的墨汁。

紧接着,两腿叉开,做出的却不是上战场砍鬼子的蓄力的姿势,而是握笔狂书的气势,就已经蘸好了墨汁的笔头,完全不做停滞,在纸张上迅速地挥动起来。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直到最后一笔纾然而落。

孔捷提笔,重新站立。

嘴巴里吐出一口浊气:“成了!”

三双眼睛似乎还残余着对孔捷方才那气势的震撼,目光随之汇聚而去,只见白纸上从右到左写着“兵者国之大事也”,完全未加标点的七个斗大的墨字。

丁伟愣了片刻,似乎这才是从震撼中回神,紧接着,从嘴巴里吐出一行字来:“老孔,你这手字写的那真是……不咋地!”

李云龙:“确实!”

赵刚沉默。

孔捷看向自己所说的七个大字——厚重,朴实无华,力透纸,背仿佛还夹杂着铁血大将的金戈铁马之势。

只是抛却这些气势不讨,从书法的角度来看……的确有些拿不出手。

换个形象的话说,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学了几天书法,然后用毛笔重重的涂出来的一行字。

当然,大体上也还可以啦!

毕竟这里是部队,文化人统共都没几个,就孔捷这手字,还是前世业务积攒的点儿书法底子。

脸皮子抖了抖,孔捷笑骂道:

“重要的是气势,还有这话里的意思!”

他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老李,这就算是我提前送给你的新年的礼物了,好好的挂在你这团部的墙面上,每回我过来,可必须要看到它!”

李云龙:“……”

丁伟连忙凑了过来:“老李,这都是老战友,这老孔都留了墨宝了,我也必须留一副!”

李云龙当即黑着老脸骂道:“去你的,老丁,就你那两下子,估计还不如我呢!”

至于老孔……看在给自己帮了这么多门忙的份上,忍了!

说着,屋子里的四人都忍不住哄笑了起来。

接着,原本李云龙,丁伟和赵刚三人,又加上一个新来的赵刚,四个人一起思索着。

等到旅长和各团长们赶到之后,如何借助这次的参观,达到几人最终商议的目的。

……

将近傍晚时分。

旅长一行终于赶到。

说来也是巧了,旅长一行刚刚赶到,三八五旅那边的干部们,也后脚赶到。

“哈哈,胖子,你可来晚了!”

旅长和三八五旅的陈旅长向来亲厚,眼见陈旅长到来,笑着迎了上去。

紧接着,旅长展现出了李云龙,丁伟等团长们少见的一面,他愣是拉着陈旅长,跑到自己的小汽车面前,紧接着拍了拍车身,大笑道:“胖子,看看,这可是咱的专用私人小汽车,跟蒋校长做的估计都不差什么,怎么样,够气派吧?”

对此,陈旅长还能说什么,只能相当憨厚的点了点头。

李云龙,赵刚,丁伟,孔捷这边听到旅长等人的声音,连忙迎了出来。

望见几人,旅长笑道:“我就知道,这孔捷和丁伟肯定一大早就过来了,只是你们仨一旦遇到一块儿,总少不了憋什么坏水,该不会已经提前憋好好了吧?”

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云龙,这会儿乖巧的像是个好孩子:“老旅长,瞧您这话说的,哪儿呢!”

接着,李云龙作为东道主,自然连忙招呼着旅长,团长们进屋。

等到两位旅长,还有各团长政委们掀开帘子,进了内屋,往里边一瞧,继而浮现在脸上的惊讶,和孔捷、丁伟进屋的时候如出一辙。

此时,这间屋子里,比先前李云龙在里边的时候还要骚包。

首先是墙上的一副大字:“兵者,国之大事也”。

旅长憋着笑,字他认出来了,那是孔捷写的。

紧接着则是满墙大小不一的的军事地图。

在靠近屋子中央部分还有打造的一个中型的军事模拟沙盘。

墙边是供暖的热炕,炕上放着小方桌,小方桌上左边放着一把羽扇,右边放着一沓子书,从上向下扫去,总共有五六本。

《论持久战》、《战争艺术概论》、《孙子兵法》……

这几本是从侧面的书能可以看到书名的,还有几本则是完全看不到书名,所以不知道是什么书。

右边床头挂着几把左指挥刀,一个望远镜。

屋子里短暂的沉默之后。

还是旅长率先开口问了一句:“李云龙,我不是走错地方了吧?”

“哈哈,哪儿能呢?”李云龙连忙从一旁快步走了出来,故作谦虚的说道:“对不住,实在是让大家看笑话了,咱老李这段时间在搞学习呢,这屋子里的兵书啊,地图什么的,就没来得及收拾……”

“了不得呀,我记得当年让你李云龙学点文化和要你命似的,这会儿竟然主动钻研起兵书来了?”

陈旅长笑了起来,接着像是有意考较李云龙:“李云龙,那我倒是要问问你,最近都读了哪些兵书?

学的是哪些方面的兵法?

可有什么读书的心得没有?”

陈旅长也是当年四方面军的老干部,同样是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他们几个老战友的老领导。

眼见老领导发问,李云龙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老领导,这兵书咱这段时间可是看了不少,现代的兵法咱读,古代的一些兵法咱也了解了一些。

要说这读书心得嘛……”

李云龙顿了顿,紧接着,脸上几乎快要笑出一朵皱菊来:“当然也有,比如我最近研究的这个蒙宋战争史。

要说这蒙古人的部队,他的确是厉害。

但主要是在进攻方面比较强悍,而当时与着蒙古人对阵的大宋,其实部队的战斗力也不算太差,尤其是他们拥有很多易守难攻的稳固的古城墙。

按理来说,这场战斗他们不至于输得这么惨才对。

结果呢,大宋把国家都给丢了,还让人家蒙古人建立了大元朝。

我仔细研究了这其中的原因。

后来发现,为什么这蒙古能打败宋朝呢?”

李云龙这个设问倒是有意思极了。

此话一出,果然吊起了在场的干部们的好奇心,就连大家期待着的参观重炮的事宜,都暂时拖后了。

“有点意思,继续说!”旅长催促了一句。

李云龙说道:“原因很简单,这蒙古的部队有一个最强的法宝,那就是他们的骑兵的力量异常的强悍。

而且人家蒙古的骑兵部队作战的战术相当的大胆。

人家玩的是什么呢?

玩的是大范围的穿插迂回战术。

任凭你大宋国城墙坚固,沟壑壁垒众多,可终究是处在被动之中,自然就只能处在挨打的局面。

老话说的好,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只能被迫防守的大宋,就算是城墙再多,那总有城墙守不住的地方,延伸不过去的地界。

人家蒙古的骑兵就找到了这些破绽,进行大胆的大范围的穿插,甚至是从他大宋的边界进行迂回穿插,从山西,从陕西,从四川,甚至是从云南,是见缝就插。

最后怎么样?

这骑马的,进攻的,果然就打败了用两只脚被迫进行防守的。”

李云龙此话一出,在会的那可都是八路军的精英指挥员,没有谁是傻子,大家的脑筋转的飞快。

最终,武团长笑着说了一句:“老李,你这是话里有话呀!”

李云龙正色道:“同志们,咱老李还想在这里问一句,你们今天来我新二团,是为了什么?”

“废话,那当然是来你老李这儿参观你缴获的重型火炮的!”性格耿直的武团长脱口而出道。

对于武团长,李云龙还是相当尊重的,不止是因为武团长资历老,能力强。

另外还有一点,人家武团长是经历过长征时期的,少有外国革命同志——朝鲜人。

对于这样的一位全心全意的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外国革命战友,整个八路军上下自然没有不敬重的。

李云龙笑着回答道:“老武,那你可就想错了,虽然这次咱老李从鬼子的火炮试验场缴获回来的重型的火炮的确是宝贝。

可咱们同志这次过来,其实还应该看到我新二团比这些重炮更要珍贵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的珍宝才对!”

这话一出,当时就把干部们给整懵了。

旅长笑骂道:“李云龙,你小子少卖关子,有屁快放!”

“是!”

李云龙应了一声,紧接着郑重的说道:“这些重型的火炮虽然珍贵,可是能够奇袭鬼子的火炮实验场,并成功缴获这些火炮的我新二团的机械化作战部队,不是更加珍贵吗?

这些重炮若是放到咱们的总部炮兵团,未来可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新二团打造的这支快速反应部队,如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将来能够在咱们晋西北,在咱们太行根据地,甚至是在整个华北,能够发挥的军事作用,

难道不比这些重炮更加的重要吗?”

连续两个反问,一改平常大家向来熟悉的脾气火爆,总喜欢骂骂咧咧的李云龙的形象。

倒是把在场的干部们都给问住了。

紧接着,李云龙像是自问自答:

“同志们,其实先前咱老李说这利用骑兵的优势,打败了大宋的蒙古,这两支部队的交锋,换个角度来说,和日军与咱们八路军对阵的情况,难道就没有相似之处吗?

当然有。

眼下小鬼子占据了主要的县城乡镇,他们有坚固的高高拔起的古城墙,他们有优势的空中增援,炮兵优势和机动性优势。

而咱们呢?

只有这广阔的郊区和山区,作为咱们根据地的基础,然后借助这些区域和小鬼子打游击战。

真要是说起来,咱们几乎没有任何优势,顶多是小鬼子对敌后掀起大扫荡的时候,咱们可以利用广阔的山区,还有足够的纵深和小鬼子打游击,周旋罢了!”

李龙的声音格外的加重了几份:“同志们,这样是不对的。

就像先前我分析蒙古和大宋的这场战争。

这总是被动的挨打可不是回事儿。

小鬼子有城墙优势,有装备优势,有机动性优势,甚至还有飞机的增援。

可咱们拥有的优势却很少,不管是围绕着山区的游击战,还是大力支持咱们的民众基础,这些的确是根本,却无法迅速的从大面上扭转战局。

所以咱们总是需要点什么。

需要什么呢?

正是需要打造出咱们八路军部队,对阵日军的最大的优势所在。”

“那是什么呢?”

李云龙掷地有声道:“当然就是打造属于咱们八路军部队的快速反应部队,然后将咱们八路军部队的游击战和机动性作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甚至利用这支快速反应部队,就像是蒙古的骑兵一样,可以以大范围的穿插战术,对付借助坚固的城墙、深深的堑壕,钢铁的壁垒进行防守的小鬼子。”

“如此一来,还愁这场抗日战争,咱们会打不赢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