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 827 还有没有王法了?(求月票)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827 还有没有王法了?(求月票)

作者:白担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0:20:06 来源:笔趣阁

三晋属于华夏内陆中纬度地带,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拥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很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晋西北独立抗日第一支队在军事上取得逐步的稳固之后,在经济上,除了对外的各种商品贸易之外,更多的重心自然是放在基础农业之上。

对一支队根据地农业发展的规划中,在指挥部召开的农业发展会议上,孔捷当时一共提出了三个方面:

第一,动员民众和百姓在根据地上下级,包括较为周围的稳固游击区,大量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并鼓励百姓、灾民和部队本身,投入到自耕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之中。

将土地分配到户,并尝试性在一支队周边率先施行承包责任制。

百姓们在付出汗水之后,会得到相应的更多的粮食作为奖励,以合理的应用土地,将百姓们种植土地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

至于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纵然是极好的制度,但是在眼下时期未必适合,孔捷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

目前,抗战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在敌后,对敌环境复杂的环境下,八路军军民更应该同仇敌忾。

此时的战士们,包括百姓们,还是相当纯粹的。

大家种地,更多的是想将力量使在一处,能使国家富强、振兴、独立。

是为了信仰和自由而努力。

再加上百姓们对八路军部队的拥戴和支持。

孔捷并不担心大量开垦出来的荒地,没有乡亲们帮忙种植的问题。

军民相濡以沫,互帮互助。

种出来的粮食,共同保证百姓以及部队的吃饭问题。

第二,孔捷特别提出了对土地和作物进行科学种植、管理的耕种方式。

“所谓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到底是啥意思呢?

简单点讲,一个是合理的将土地的利用达到最大化,这一亩地,你总不能只种半亩的土豆,剩下的半亩地全给荒废了吧?

还有不少作物是可以套种的,比如咱们种黄豆的时候,它就不耽搁咱们再种点红薯,只需要将两种作物分行隔开,他们不但不会影响到彼此,甚至还可以促进两种作物的共同生长。

咱们要考虑到土壤的贫瘠与肥沃与否,考虑到让土地也有一个缓冲的修养的时间……”

“另一个就是育种的问题,大家也知道那些优良的种子,同样是一亩地,最终的产量,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甚至是想要快速发展咱们根据地农业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

与其咱们在地里头瞎折腾,不如把这优良的种子培育出来。

比如咱们根据地的高产土豆,亩产数千斤,如果能把咱们的玉米高粱,花生,大豆,红薯等等全部培育出类似的高产品种。

一个人种地甚至能管上几十个,几百个人吃。

咱们还愁粮食不够吃吗?”

当然,这农业的科学种植管理与育种等等。

仅凭孔捷在会议上的这一番话,尽管说的参与会议的不少相关农业干部们是热血沸腾,但效果终究有限。

所以孔捷倒是通过系统弄了一本《常见农作物的科学种植与管理》的相关指导书籍。

其中包含的在农业上的各种科学种植经验和技巧,那可是相当丰富的。

除此之外,为了促进一支队根据地农业的快速发展。

孔捷还在支队成立了独立的农业部。

并任命周爱农为一支队农业部部长,总领整个一支队根据地上下农业的发展。

另外,又从根据地上下吸收了不少种地经验丰富的农民,集中起来,由农业部的干部们通过科学种植与管理的相关书籍指导,进行特别的教学。

“至于最后一条,那自然是如何保卫咱们丰收果实的问题。”

孔团长的话语说的明确:

“这些年大家也都知道,咱们军民处在敌后,本来耕地就不多,每年种的作物到了快要秋收的时候,小鬼子还总会派人来抢粮食,搞破坏。”

“咱们军民辛辛苦苦这么久种植出来的粮食,这总不能到了快收获的时候,却被别人窃取了丰收的果实。”

“种的庄稼要是保护不了,那和没种又有什么区别?反倒是变相的滋养了敌人!”

“所以,咱们军民种的每一块儿地,咱们军民种下的每一粒粮食,必须要保证丰收的时候不被小鬼子抢走一分一毫。”

最后,他的话语变得异常犀利:

“这场秋收保卫战,咱们只许胜,不许败!”

……

……

时间一晃也就到了九月下旬。

秋收时分,一支队上下大量开垦的荒地种植的各式农作物,有不少已经接近成熟,甚至是已经成熟。

比如今年作为重点种植作物的高产土豆,在八月份左右种下的秋土豆。

到今年十月至十一月期间就可以正式收获了。

至此,孔捷也已经不清楚,眼下一支队上下拥有的高产土豆,所拥有的数量到底有多么庞大了。

反正在最初的几轮种植、扩种、播种之后,那些高产土豆已经多达数百万斤。

在加上农业部新研究的对于高产土豆种子的脱毒处理。

可以确保这些高产土豆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种植之后,亩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当初那批只有几十斤的种子,作为燎原之火的高产土豆。

如今早已经遍布整个太行太岳,甚至是冀中、冀南根据地的角角落落。

伴随着这高产土豆一同传播出去的,还有孔捷的大名。

但凡传言,总会逐渐变得离谱。

有的说就是孔团长培育的这种高产土豆。

还有的说是孔团长机缘巧合之下,不知道从哪儿弄到的高产土豆。

渐渐的,孔捷也就被传言成这些高产土豆之父。

据说,甚至有一些部队称呼这种高产土豆为“老孔土豆”,以此感谢孔捷为大家带来的这些养活了成千上万军民的高产土豆。

八路军总部方面,甚至将该高产土豆大量的囤积,作为战备粮。

……

除了这些土豆之外,比如谷子,也就是小米,在今年六月中旬种植,到九月下旬差不多也该收获了。

再有七月份种植的玉米、高粱、花生、大豆、红薯等等。

这些都是秋收的作物。

一支队指挥部。

在参谋部内墙的墙面上,此时正挂着一张相较于平时的军事作战地图来说,格外特殊的地图。

上面用红笔标注了大量的红点,毫无规律的散布在整张地图上。

像是洒落在地图上的芝麻粒,有的大量簇集在一起,还有的是三三两两地分布着。

一支队农业部部长周爱农,此刻正就着眼前这张地图,向孔捷、徐国安和李文杰三人介绍着具体的情况。

“团长、政委、参谋长,你们看,我已经将整张地图上所有的点用红笔标注了出来。”

“这是眼下咱们根据地上下,所有面积较大、超过十亩以上的集中管理的农田,在咱们根据地具体分布的位置。”

“包括乡亲们种的一些农田,还有咱们部队自己开垦种植,甚至是乡亲们和咱们战士共同负责种植的农田。都全部标注在了地图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没有特别标出来的,则是耕地面积较小,分布在外围游击区,包括一些村庄周边的,较为分散的小块农田。”

孔捷点了点头,还笑着开了个玩笑:

“颇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这些地图上开的红花,看着就让人心里头高兴啊!”

周爱农应道:“谁说不是的,团长,在咱们根据地大量开垦荒地之前。

原本的耕地面积,如果用红点标注在这些地图上,可能只有现在的1/10不到。

但是您瞧瞧,这一年多时间不到,在咱们支队大力进行开垦荒地,农耕自救的宣传以来。

仅仅是咱们独立二团一个团,周边的荒地就开垦了将近五万亩。”

接着,周爱农的话语满是感慨:

“另外,团长,一说起这事儿,我对您呢,只有两个字——佩服。”

“中原的旱灾还没有大肆蔓延之前,您就要求咱们根据地周边,除了开垦荒地之外,还要大量的修建水渠,引用灌既水。”

“确保咱们农作物的用水。”

“后来,中原的灾情逐渐蔓延到其他各省,甚至波及到咱们一支队根据地来。团长,您让咱们提前挖的这些水渠,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要不是得益于咱们提前修建的大量水渠,在旱灾蔓延过来之后,咱们的农田受到灌既水缺乏的影响,今年的收成肯定不能有这么好。”

“另外,最让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们佩服的,是团长您的奇思妙想。”

“您说这旱灾逐渐严重以来,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们,面对用水逐渐紧张的情况,那打破了脑袋都想不出来的办法。

怎么到了团长您这儿,三两句话就给解决了呢?”

“用打通的竹子做水管,再打上眼,对作物进行滴水灌既,节约用水的同时,又能保证每一滴水都送到作物最需要的根部。

团长,您这法子简直绝了!”

咳咳咳——

尽管脸皮够厚,孔捷还是忍不住干咳了几声。

这小子,夸两句得了,还没完没了。

你这么夸我,我可扛不住。

至于这滴水灌既在农业上的应用,那自然得益于孔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见识。

“……行了,你小子就别一个劲儿的拍马屁了,说正事儿!”

孔捷打断了周爱农似乎一点也不准备停歇的话语。

“是!”

周爱农应了一声,这才转入正题说道:“团长请看,根据用红点标注出来的咱们的主要农田的分布区域。

咱们此次的秋收保卫战主要集中在这十二大块。”

说着,周外农在地图上作业起来,他用铅笔画出了十二个近似圆的圈圈。

果然,在这十二个圈圈包裹之下。

流露在圆圈外围的红点,就没剩下多少了,大多是稀疏的分散着。

“所以,这次咱们的秋收保卫战,主要就集中在这十二块区域,只要能把这十二块区域的农作物全部抢收下来,其余的就算是全部丢失,对于咱们来说损失也不大。”

孔捷点了点头,但紧锁着的眉头并没有疏松。

别看周爱农说的轻松。

孔捷、徐国安、李文杰三人却知道,想要保卫这十二块农田区域的艰难。

一直以来,八路军在敌后的作战,主要模式往往都是日军进攻,八路军以游击战进行防守。

鬼子对敌后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

八路军则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扫荡。

日军对八路军的进攻,最头疼的就是根本没有固定的进攻目标,只能被八路军在漫山遍野牵着鼻子走,导致最终的大扫荡无功而返。

而眼下的秋收保卫战,日军方面肯定也探查到了消息。

这十二块区域,或许此刻就画在鬼子指挥部的地图上。

一支队就是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将固定的土地给转移走。

如此一来,此次的作战,日军就有了固定的进攻目标。

这些根本无法移动的农田对于一支队来说,再要进行防守的话,难度其实就大的多了。

“近来各县灾情严重,鬼子的敌占区受到的波及比咱们根据地更大。”

“再加上不久前咱们多次截取了日军的运输军粮。”

“这批秋收粮食不仅对于咱们重要,对于小鬼子来说同样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些作物成熟之前,到目前为止,鬼子都没有对咱们根据地的农田进行过任何袭扰的原因。”

“小鬼子也指望着抢了咱们的秋收粮食好过年呢!”

孔捷继续分析道:“所以,咱们完全可以想象,围绕着这些农田展开的秋收保卫战,鬼子动用的兵力绝对不会少。”

“在目标既定的情况下,鬼子的步兵,坦克部队,包括飞机、大炮都有可能动用。”

“所以这场秋收保卫战,同志们……”孔捷的话语顿了顿,“战斗的规模多半小不了呀!”

在一片沉默中,大家就着地图各自思索着。

半晌,参谋长徐国安开口说道:“老孔,这次小鬼子有了明确的进攻目标,一旦战斗开始,咱们将遭受的必定是鬼子的勐烈进攻。

咱们可得做好万全的预先筹备。

我建议接下来对根据地的军事防御部署做出一定的调整,将防御重心逐渐转移到这十二块农田区域。”

周爱农听得频频点头,支队上下军民努力了这么久,种出来的秋收粮食,那可不然让狗娘养的小鬼子给糟蹋了。

孔捷没有立刻回复,沉默了片刻之后说了一句:“老徐,你说在咱们一支队,战士们常说的,最好的防守是什么?”

徐国安瞬间便明白了孔捷的意思,愕然道:

“我说老孔,你该不会是还想着进攻吧?”

“为啥不行?”

“鬼子选择进攻,时间、地点、兵力、火力对于咱们而言一概不知。

而小鬼子对于要进攻的农田目标却是一清二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咱们的防守做得再好,也终究会陷入被动。

被动挨打可不是咱一支队的风格。

所以我就在想,与其等着小鬼子主动过来攻打咱们,不如咱们以攻为守,反过来率先朝小鬼子发起进攻。”

孔捷掷地有声地说道。

“老孔,那你想怎么打?”徐国安问道,所谓“一丘之貉”,他的眸子里也泛起了精光。

能主动进攻,谁他娘愿意被动挨打?

孔捷笑了,笑的异常灿烂,“老徐,这你就湖涂了不是。

这眼见着秋收时节了,咱农田里的作物成熟了,那小鬼子农田里的作物不是也同样成熟了吗?

怎么,就允许他鬼子抢咱的,还不允许咱抢他小鬼子的?

还有没有王法了?”

徐国安:“……”

李文杰:“……”

周爱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