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 676 王麻子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676 王麻子

作者:白担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0:20:06 来源:笔趣阁

……这天,中条山中段的青山村来了一些陌生的客人,看身份、穿着,据说是从鬼子占领区逃难过来的难民。

这段时间,随着独立四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在大树村、青山村、古河村初步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之后。

消息传开,的确有一些敌占区的百姓,因为在县城里生活难以为继,所以跑到乡下求口饭吃。

眼前的情况倒是也不算稀奇。

青山村的村长向村内的民兵队长说了此事之后,两人一合计。

队长表示:“老村长,咱们核实一下这些难民的身份,如果真的是逃难过来的民众的话,按照咱们八路军同志的意思,肯定是能帮助就帮助的。”

老村长没有二话,两人便赶到村口,见到了那十几位难民。

核实身份的方式很简单,老村长是土生土长的中条山一带的村民,对于本地的方言、习俗、各方面的习惯等都很了解。

与这些难民们稍微接触接触,随便聊上一会儿话,就能摸个一清二楚。

经过一番交谈之后,这些难民们对答方面没有任何破绽,说起本地的一些事情也都能说出些道道,语言方面同样看不出什么问题。

最终老村长表示,“应该不会有问题,的确像是难民。”

就这样,青山村收留了这十几位逃难过来的民众。

难民里边有个个子相对较矮的,稍微有点罗圈腿,脸上带些麻子,自称王六,是济县的人。

因为父母死的早,县城里又找不到活计,所以就想着来乡下种点田,混口饭吃。

“大家平时都叫我王麻子,村长,你们也叫我王麻子得了!”

一句绰号,无形间就拉近了王麻子与村民们之间的距离。

丢在难民群中并不算起眼的王六,口齿倒是伶俐,每次与村民们闲聊,总能三两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再之后,留在青山村居住的王麻子,可要比其他的难民们表现的勤快多了,在村子里经常帮一些家里没有男丁的妇女老人们干活儿。

因此,青山村的民众们对于这王六的印象倒是不错。

“王麻子,你今年得有三十了吧?”

“哪有,赵叔,那你可把我给想老了,我今年才二十八呢!”

“二十八,那可不小了,想讨老婆不想?”赵叔笑着开了句玩笑。

王麻子憨憨地挠了挠脑袋,“赵叔,你就别拿我开玩笑了,就我这粗笨模样,又没有什么家财,哪个姑娘愿意嫁给我哟!”

一片哄笑声中,王麻子与青山村的乡亲们相处的是越发融洽。

有一次务农的时候,累得满头大汗的王麻子像是不经意间问了一句:

“赵叔,那小鬼子自从侵占了咱们晋南之后,没少在县城里干一些丧尽天良的坏事,咱们青山村离鬼子占领区也不算太远,大家在这里生活,我看着像是挺安乐的样子,小鬼子就不会来骚扰吗?”

王麻子来青山村也有些天了,赵叔没有多想,笑着回答道:“放心,咱们这地方可不是小鬼子想来就来的,真要是有鬼子来了,他们能不能回得去还是个问题嘞!”

“还有这事?”王麻子似乎一脸惊讶。

这次赵叔压低了声音说道:“怕什么,咱们背后有专打鬼子的八路军撑腰呢!你从县城里过来,难道没有听说过八路军的名号?”

王麻子想了想,点了点头:“倒是听说过,只是一直没有见过。在我们民众心理,这些八路可都是打鬼子的英雄嘞,叔,他们真有这么厉害?”

赵叔擦了一把额头上的热汗,重重地点了点头:“那可不,咱们八路同志个个都是好身手,飞檐走壁不在话下,要不是我这一大把年纪了,也想跟着一起打鬼子呢!”

貌似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王麻子笑着回了一句:“赵叔,我年龄不大,你说我要是去投八路,人家要不要?”

赵叔愣了愣,看了王麻子几秒,随即大笑道:“麻子,你小子倒是有志气,可惜了,像你这样直接跑过去,人家八路军肯定是不收的。”

“这是为啥?”

“嘘,这些话可不能乱传,八路的同志特别交代过,小鬼子的耳目广着呢,万一让鬼子汉奸渗透进来,对咱们八路同志可不好。”

“为啥?因为八路是咱们百姓自己的队伍,人家不想咱们这些扛着锄头的,转头就拿着枪上战场送死。”

“所以,你要想当八路,首先得在村子里面,经过考核,达到标准,加入咱们村子的民兵小队,等到训练得差不多了,才有可能加入八路军的主力作战部队。”

王麻子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又问了一句:“叔,那咱们村子里有民兵吗?”

这次赵叔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高深莫测地反问道:“你说呢?哈哈哈哈——”

……

某天上午,青山村的老村长正在屋子里纳凉避暑。

一个半大的孩子忽然跑进屋子的生,在老村长的耳边说了几句,老村长听罢脸色大变,猛地从长板凳上坐起来,问道:“二娃子,你确定没有看错?”

孩子点了点头,认真道:“肯定没看错,村长,俺从门缝儿里看得好清楚的,李大柱就是把没吃完的饭菜给偷偷倒掉了。”

老村长一把年纪了,大风大浪见过不少,为人并不缺少智慧。

他前后一想,立马意识到情况不妙。

“不好,真要是逃难过来的,绝不可能浪费粮食,搞不好是鬼子派来的汉奸混进来了!”

“村长,那俺们可咋办?”二娃子有些焦急地问道。

“别急,这些人混进来肯定不是为了对付咱们,而是想对付咱们八路军同志,你去把你爹给我叫过来。”

“诶!”

很快,二娃子把他爹叫到村长家之后,村长和张大山两人躲在屋子里,悄悄合计着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只是因为倒饭,万一给弄错了可咋整?村长,我觉得咱还得试探试探。”

老村长赞同地点了点头,“这事儿是得慎重些,这样,大山你再想办法去试探几次,发现情况之后,咱们立刻想办法告诉王团长他们。”

“好!”张大山转身离开,去做准备。

却说那李大柱是当时和王麻子等十几位难民一起逃难到青山村来的,经过村长等人考验过身份之后,也就留在了青山村。

后来,村长和刘大娘沟通过后,刘大娘把家里的一间土屋腾出来给李大柱居住。

因此,刘大娘与李大柱两人接触的也比较多。

这李大柱为人倒也实在,干活不偷懒,所以刘大娘还是比较照顾的。

晚饭的时候,张大山不动声色地找到了刘大娘,也没有告诉刘大娘事情的原委,而是请刘大娘做了一锅用野菜加一些面疙瘩熬制的稠饭,请李大柱吃饭。

平时刘大娘和李大柱住在一个屋檐下。

眼下战乱时期,不讲究那么多。

所以一起搭锅吃饭倒是也很平常的事情。

务农回来的李大柱对此并没有任何的怀疑。

倒是刘大娘有些奇怪,之前做饭的时候,大山非要交代自己故意把饭给做糊了,做的难吃一些。

饭菜端上来之后,闻着飘来的糊味儿,看着泛着焦黑色的野菜稠饭,李大柱的鼻子抽了抽。

刘大娘倒是一点儿也不介意地端起碗就吃了起来,乡下人珍惜粮食,眼下到处在打仗,能有口吃的就算不错了。

平时连吃的都没有的时候,那树皮草根比这难吃了不知道多少倍,照样得闭着眼睛下咽。

张大山自然也在,借口是正好经过,所以留下吃了半碗。

三人围着一张缺了腿,拿石头垫着的老八仙桌,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一边闲聊着天。

“大柱,看你这样子吃的不香啊,怎么,今天大娘做的不好吃?”张大山笑着开了句玩笑。

李大柱连忙摇了摇头,鼻子里哼哼道:“好吃咧!”

说着,端起碗就往嘴巴里扒拉。

张大山大笑道:“大柱,你这样吃稠饭可不对喽,你得拿筷子竖起来,紧贴着碗的边缘,一点一点的给揽起来,再慢慢的吃,这才够意思嘛!”

李大柱傻笑了笑,点了点头,按照张大山所说的,尝试着吃了起来。

李大柱的这碗饭是张大山盛的,满满实实的一碗,分量很足。

吃到后面的小半碗的时候,李大柱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

张大山貌似是吃着自己碗里的饭,却偷偷地拿眼睛斜视着一旁扒拉稠饭的李大柱。

一碗饭见底,张大山拿筷子细致地将碗里的每一丢面,每一根碎掉的野菜,都给扒进嘴里,直到碗里干净的像是被狗舔过似的。

一旁的李大柱也吃完了,把碗放在了桌子上,筷子担在碗上。

只是他那碗里明显还有些面疙瘩和野菜。

张大山将自己狗舔过似的饭碗砰的一声放在桌上,李大柱望见那碗里的情况,似乎愣了一下,又连忙抱起自己吃过的碗底,把里边剩下的野菜、面糊糊扒进嘴巴里。

入夜。

老村长家,张大山悄悄赶来。

“村长,错不了了,这小子连稠饭都不会吃的,饭不过就是糊了一点,吃的时候皱了好几次眉头。”

“是不是汉奸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难民,饥饿的滋味儿咱们太了解了,哪怕一粒粮食也不可能舍得去浪费的。”

老村长点了点头,脸色凝重道:“这样,通知咱们民兵小队,先把人控制起来再说,然后交给八路同志,是真是假后面再看就是。”

“先抓了再说,万一是小鬼子混进来的汉奸,那可就坏了事儿。”

“诶!”

另一边,正准备睡下的王麻子,柴房的木窗突然响起了轻轻的敲击声,那声音富有节奏,咚,咚,咚咚——

在万籁俱寂的黑夜里悄悄传开。

正轻闭着眼睛,保持警惕地休息中的王麻子,闻声,麻溜儿地从床上翻身起来,紧接着走到柴房,也就是厨房堆放木柴的灶台处,将耳朵贴在木窗边。

王麻子借住在赵叔家,赵叔住在里屋,王麻子则住在紧贴着厨房的偏房。

两边屋子离得较远,此刻这微小的动静并没有惊动赵叔。

“黑部君……”

窗户外面传来刻意压低的声音,说的赫然是日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