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 507 全歼 搭枪卡的妙用(求月票)

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507 全歼 搭枪卡的妙用(求月票)

作者:白担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0:20:06 来源:笔趣阁

炮兵阵地是绝对不能丢的,这一点三岛信义和村井秀夫心知肚明。

原本想一鼓作气,趁着烟雾、火炮的掩护,一举拿下前方阻击的八路军阵地的三岛信义大队的进攻被击退,尾部又遭到八路军骑兵连的突袭。

一时之间,无可奈何的村井秀夫和三岛信义,也只能指挥着队伍转攻为守,准备先挡住从背侧突袭过来的骑兵再说。

日军背侧,骑兵连冲锋队战士们的喊杀声还在继续着,迅速拉扯开的骑兵线,在平缓的平原地带上驰骋。

全速爆发的骑兵冲锋队,带有震撼人心的冲击力。

在队尾负责守卫的日军部队,也不免有些发怵,连忙展开火力阻击,万不敢让八路军的骑兵部队接近,否则防御阵型肯定会被冲散,这是可以预料的。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王牌部队,骑兵即便是在现在这样的热武器时代,近距离发起猝不及防的突袭时,依旧让人敬畏。

可惜,冲锋队并非是单独作战的队伍,在冲锋队的两翼还有一同跟进掩护的钳制队。

仅仅以单薄的轻骑兵,直接进攻日军严正以待的工事,正面迎击火力打击,这在独立团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鬼子后卫部队的机枪、掷弹筒刚刚摆好,紧接着便遭到钳制队骑兵战士们的火力压制。

那是由十几门五零小炮,外加上十几挺轻机枪组成的火力压制。

而就在火力压制的转瞬间,炮弹的硝烟还没有被冷风吹散,不过两三百米的距离而已,骑兵连战士们一个冲锋便抵达眼前。

训练有素的冲锋队骑兵战士们,在快速奔驰的战马上举起步马枪,射出的子弹依旧具有极高的命中率。。

那子弹的速度似乎又叠加上了骑兵爆发时的冲击,射在鬼子士兵的身上,直接将小鬼子的整个身躯都掀飞出去。

风驰电掣之中,骑兵战士们与日军的后卫部队已经不到五十米。

而在冲锋队中,还有十几位战士是手持晋造冲锋枪的。

这种轻型自动火力同样属于轻装骑兵的配置,却能在短距离内爆发出强有力的火力打击。

一片密集的冲锋枪子弹像是雨点般砸落过来,后卫部队的两百多号鬼子,完全没有办法躲避,转瞬间便被扫倒一排接着一排。

冲锋队的骑兵并没有直接冲进日军阵营。

这不是冷兵器时代,不需要战士们举着大刀冲锋陷阵。

骑兵战士们在抵近射击,以爆发的火力对日军迅速造成较大的创伤之后,接着一勒马缰绳,策马从日军后卫部队的左右翼,闪电般迂回到侧翼。

后卫部队就交给钳制队好了,冲锋队的目标是直奔着鬼子的炮兵阵地去的。

此时此刻,八十骑骑兵在这片平原地带上,展开了无与伦比的攻势,只是转瞬间的冲锋,便直接冲破了日军后卫部队的防御,致使鬼子的后部阵脚大乱。

处在队形中后部的日军,在仓促之中调转枪口作战。

另一边,冲锋队发起进攻的后脚,早就潜伏在平原左右两侧山谷的火力组骑兵,同时向日伪军部队的左右翼发起了冲锋。

这两支火力部队,各有兵力一百人左右。

这是独立团的骑兵连与摩托化部队融合之后的结果。

骑兵连原本就有一百六十多号战士,再加上摩托化部队的兵力,眼前新组成的半机械化骑兵连部队共有将近四百人。

火力组的作战乘具有战马、三轮摩托、改造马车等等。

若不是此次地形受到限制,独立团缴获修整后的几辆轻型装甲车,也同样能够派上用场。

至于武器配置方面,有上马的轻机枪,还有架设在马车上的重机枪,架设在三轮摩托副座上的机枪,随同跟进的五零小炮、掷弹筒、枪榴弹等等。

火力组的机动性并不差,速度方面是远大于步兵部队的。

这片平原地带又是近似于一个长方形,长度很长,宽度却并不算辽阔,两侧火力部队的冲击距离也只有四百米左右,当冲进到一半时,火力便可以提前宣泄出去。

这时,双方原本投掷的烟雾弹所散发的烟雾,也已经被冷风彻底吹散。

视野重新变得清晰开阔起来。

三岛信义大队发起的进攻才被击退,尾部的守卫部队已经被独立连的冲锋部队攻破。

日军有些手忙脚乱地调转枪口,两面作战,一面对付其前方阵地的独立团一营和二营,另一面对付后方进攻的骑兵冲锋队和钳制队。

伪军还是老样子,充当打酱油的角色,先前从日军与八路军夹击的区域,逃窜到两侧之后,装模作样地跟着日军,有一下没一下地开着枪。

当骑兵连的两方火力部队分别从日伪军阵型的左右翼冲击出来的时候,日军这才意识到情况的危急。

前后的夹击原来还不是八路军的全部手段。

眼下这样子,八路竟是从四面将整支帝国与皇协军部队围困了起来。

这些土八路,好猖狂的打法。

紧接着,两侧迅速突进的火力组战士们,开始了火力的宣泄。

有架在马鞍上的轻机枪,一边策马奔驰的战士,一边熟练地操纵着机枪,骑在马背上,居高临下之中朝着日伪军所在区域进行长点射。

轻机枪也就罢了,鬼子和伪军接着甚至听到了重机枪的咆哮。

惊骇欲绝的日伪军闻声望去。

那是八路军的骑兵部队,由并驾齐驱的两匹战马和马车、机枪共同组成的火力小组。

两匹战马并驾齐驱,缰绳拉着身后快速跟进的四轮马车,这马车貌似也就是一些农用的板车改造而成。

车头上坐着一位战士,负责掌控马车的行进,每个马车上还蹲着两位战士,一名重机枪手,一名弹药手。

重机枪的前方架着厚实的防护盾,盾牌的中间留下一条较长的缝隙,架着重机枪的枪管,重机枪手同时通过缝隙提供的敌军视野进行射击。

如此设计,完全可以想象,只有被重机枪扫射的日伪军,将子弹射进那只有几根指头宽的缝隙,且正好击中机枪手,才能将八路军方的重机手打掉。

可又是高速运动中的马车和机枪。

想要打中八路军方重机枪手的难度,大大提升。

这正是独立团骑兵连,经过与摩托化部队的融合之后,研究出来的马载机枪战术。

曾经,俄军也曾用马匹拉着农用的大车,在马车上提前安置重机枪,然后堆积上干草,途中遇到目标,掀开稻草就可以直接开火,打击过目标之后,马缰绳一拽,利用马车的机动性,随时能打能走,曾让对手吃尽苦头。

他们将这种战术称为搭枪卡战术。

孔捷对于这种畜力化作战工具在骑兵连的妙用,算是对这种搭枪卡战术的活灵活用。

这是为了弥补独立团的半机械化重装部队,在坦克和装甲车方面的严重不足。

以使重机枪那样笨重的家伙也可以具有高速的机动性。

再加上修械所的改进,重机枪架设在四轮马车之上,固定轴上加设一定的物理装置,还可以以一定的角度转动,在马车快速的运动时,既能有效规避日军的火炮突袭,又能以密集的火力对敌军造成杀伤。

实在打不过还能跑,枪口调转到马车的尾部,那就是最好的阻击火力。

此时在左右两侧的火力组,各有五辆这样的马车。

一共十辆荷载了重机枪的马车,在这辽阔的平原地形上,顺着日军的左右两翼拉开战线,重机枪疯狂咆哮,此刻展现出来的杀戮力量,甚至不亚于一辆日式坦克。

那么此时此刻就相当于,在日伪军的左右翼,共有十辆坦克正在疯狂进攻。

再加上协同作战的三轮摩托的副座上架设的机枪,甚至架设在马鞍上的轻机枪。

此刻的日伪军被彻底包围在中部,像是一群待宰的绵羊儿,在这群绵羊的四面八方,都是伺机就会撕上一口的饿狼。

对战局的把握相当精准的一营长王雷虎和二营长沈泉,在烟雾弹的烟雾刚消散的同一时间,为了策应骑兵连的三面突袭,两位营长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原本的进攻方此刻成了防守方,原本的防守方此刻成了进攻方,角色迅速调转。

一营和二营的战士们展开总攻之后,态度决然,压根儿不留什么余地。

在后方五零小炮的全力轰击掩护下,朝着日军部队发起猛攻。

四方部队,没有任何一方留有余手。

一切的进攻都来得如同闪电。

……

在独立团的干部特别战士培训课上,孔捷曾提出过这样一条军事思想。

“凡事谋而后定,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思想,只有做足了战前的准备,战时才能游刃有余。”

“这样的思想同样契合于咱们的军事作战指挥。”

“什么意思呢?简单点说,战斗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慢,这个慢不一定是时间上的慢,而是要尽量的详细周全,尽量地查漏补缺,算无遗策。”

“准备工作认真周全地完成之后,接下来的进攻要快,战术动作要快,扩大战果要快,追击残敌的进攻要快。”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四快一慢。”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孔捷当时是这么说的。

……

眼前的四方进攻便是如此。

迅速跟进的三路骑兵部队,外加上发起总攻的八路军部队,在炮弹的轰击、重机枪的火力压制下,被围困在中央的日伪军一时之间也被打懵了。

这一切都来得太快,聚集在一堆的日伪军甚至难以展开梯次的防御布置。

两侧的日军尝试以火力阻击骑兵连火力组的重机枪,但子弹打在那厚厚的重机枪防护盾上,顶多就是听了個响。

重机枪的每一声咆哮,总能带起一连串的血花。

再也坐不住的鬼子大队长三岛信义和村井秀夫同样慌了,在有些骇然之中,怒吼着下达命令,企图收拢队伍,将主要的防御放在前部八路军主力的进攻上。

两个鬼子大队长认为,从三个方向突袭过来的骑兵部队,火力虽然凶猛,但由于骑兵的限制,兵力的限制,他们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直接覆灭帝国部队。

倒是从前部发起总攻的两支八路军主力部队,一旦让他们突破阵地,那才是覆灭的源头。

村井秀夫和三岛信义下令,让部队在阻击八路军主力的进攻时,缓缓后退至炮兵阵地的区域。

企图利用那十几门火炮,对发起总攻的八路军主力进行火力覆盖。

可惜计划却没有得逞。

从左右翼还有背侧进攻的骑兵战士们,本来就是冲着鬼子的机枪阵地去的。

骑兵连全体发起进攻之后,连长孙德胜更是策马扬鞭,随同战士们一同发起进攻,同时怒吼着招呼战士们,朝着鬼子的炮兵阵地冲击。

猛烈的火力不断的倾泻下,鬼子那十几门才组装好的火炮周边,鬼子炮兵的尸体倒了一堆,一时间根本没有士兵能靠近。

也就是这耽搁的工夫,发起总攻的一营和二营的战士们,已经突进到离了日军前部不足百米。

鬼子纵然再想动用火炮,已然有些来不及了。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

被彻底围困,火炮又难以发挥威力,八路军主力眼见着就要突破阵地。

三岛信义和村井秀夫终于有些绝望,绝望之后,又目露决然与疯狂,两人准备率领鬼子们进行最后的疯狂作战,玉碎以报效天皇。

正在后部率领战士们冲杀的骑兵连指导员陈大连,冲着孙德胜大吼道:“老孙,差不多了,咱们得进行第二阶段的作战了!”

听到吼声的孙得胜点了点头,招呼着身旁的两位通讯兵战士,两位通讯兵战士立马取出红色的旗子,来回的招展。

其他的骑兵战士们迅速收到信号。

原本从尾部阻击日伪军的钳制队,连忙调转方向,向左右两侧迂回。

竟是直接将后方门户大开。

这下子,原本被四面围困的日伪军的背侧,突然出现了活口。

正萌发死志,准备进行最后的疯狂抵抗的日军士兵们,望见活口,求生的念头爆发,立马朝着后侧大开门户的方向突围。

三岛信义和村井秀夫察觉到变化,也连忙断了死战的念头,下令保持阵型后撤。

求生的念头让这两位鬼子大队长变得有些不太理智了。

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在这宽敞的平原地形上,两条腿是不可能跑得过四条腿和车轮的。

孙德胜和陈大连之所以下令放开背侧的阻击,就是为了让鬼子看到活命的机会,从而丧失最后的斗志。

这就是军事中常用的围三缺一。

包围三面,敞开一面,迫使敌军出逃,最后,利用骑兵的优势机动性,将日伪军彻底歼灭在运动之中。

至于村井秀夫和三岛信义指望的,在后撤过程中,日军还可以保持阵型。

根本痴心妄想。

若日军对阵的只是八路军的步兵,这自然不算困难。

军事素养过人的日军部队也一向如此,即使不敌八路军部队也能有序后撤,而让追击的八路也无可奈何。

但眼下,在骑兵连战士们的不断冲击之下,排成一条长形的日伪军部队,很快就在有些盲目地后撤过程中,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所谓的后撤防御阵型,转瞬间土崩瓦解。

真正的死亡来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