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季汉彰武 > 第五章 问封赏

季汉彰武 第五章 问封赏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9:39:49 来源:笔趣阁

陈冲推门入堂,先闻见一股油香,而后见一盏鹰鱼青铜灯立在门前,一盏宫女捧杯灯在堂中,两灯灯火交错,照见左案边一个茕茕独坐的人影。

光暗变化,令陈冲稍有恍惚,案边那人却反应过来,他背着烛光打量陈冲,很快又站了出来,趋步走到鹰鱼灯前,露出自己清瘦的相貌,正是董昭。董昭对陈冲缓缓行礼说:“见过明公。”

陈冲自然也识得董昭。上旬,姚贡已与他说过安排董昭入府事宜,陈冲也因此与董昭见过一面。那时陈冲对董昭没有过问太多,一是为信任姚贡,二是诸事繁忙,也没有精力纠结此处。

此时左右无人,陈冲才得闲好好审视这名新僚佐:董昭此时身穿士服长袍,头裹纶巾,脚下仅着布袜而已,并非寻常官员打扮。加之董昭面容削瘦,身形高阔,本来颇为肃穆,但他眼神破天荒有几分稚气,因此颇显有几分道家神采。

陈冲将他扶起后,缓缓问他:“如今还未到卯时,公仁怎么来得这般早?还是昨夜就待在府里?莫非有许多公务?”

董昭直视陈冲,微笑回应说:“昭新入府中,哪有这么多忙事?只是自学些事务罢了。”他确实整夜待在司隶府中,不过这是由于初来乍到,姚贡也就令他帮忙核算春耕耗资,其余时间就在官署里翻阅以往案牍,借之熟稔府务,不料昨夜竟待了一整夜。

陈冲随他步入堂中,见他桌案上堆满案牍,随手抽出几册翻阅,竟有去年换币的账册,调粮的账册。陈冲便问董昭从中有何可得。董昭沉吟少许,便谈及陈冲新政之用,说及新政前后岁入与物用,以论述国家财政数年转变以及未来规划,竟大多都符合陈冲心意。

但最令陈冲印象深刻的,不是董昭谈吐不凡,思虑周密,而是他侃侃而谈时谈及帐册记录,竟毫不翻阅,可见账册数目他已烂熟于心,可见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如今的司隶府内,能有如此智慧的,恐怕也只有杨修一人,但毕竟年轻稚嫩,为人处事远不如董昭。

陈冲在心底对董昭大加赞叹,心中不禁考虑是否要把他调出治中属,作为自己副手。但又考虑到董昭资历不足难以服众,不由有几分为难。但他心思转念间,忽而想到董昭出身冀州州府,便问董昭道:“公仁如何看乌桓之事?”

董昭问道:“还请明公细谈。”

陈冲便将最近幽州的形势变化,与自己思量的对策合盘托出,询问董昭的意见。董昭低首斟酌,缓缓摇首说:“明公派人安抚啊,那用处恐怕不大。”

“怎么说?”

董昭答道:“间隙已成,已不是安抚能够解决的了。”

他接着与陈冲详细阐释:蹋顿其人反复无常,先随朝廷抵抗鲜卑,王师败绩,便又拥护逆贼张纯,与公孙瓒攻伐数年。等民生凋敝,国力不支,他又不顾旧情,杀张纯反正。至今再次举反旗,叛降多达三次,朝廷威信已然丧尽了。且这次反叛,是公孙瓒有错在先。若朝廷派人安抚,蹋顿势必提出去职公孙瓒,若去职,朝中能以何人镇幽州?若不能去职,即使蹋顿一时安抚,但也不过是休战数月,秋冬再战罢了。

这一席分析可谓切中要害,与陈冲忧虑无二。陈冲当即问说:“那以公仁之见,可有其它计策?”

董昭将身体微微后倾,稍稍手捻胡须,便说道:“啧,既然安抚不成,明公不如当机立断,使出霹雳手段,重立天威!”

“重立天威?”

“蛮夷自古就畏威而不怀德,明公可以明面上依旧派人安抚蹋顿,私底下选几个勇武义士,藏身于使节之中。等到至蹋顿王庭,可让这几个义士选定时机,暴起发难,将蹋顿斩级于汗帐之内。蹋顿一死,使节便可以因势利导,将乌桓化大为小,扶持一部,灭其顽愚。其叛乱也就速平了。”

陈冲瞑目片刻,评价道:“太险。”

董昭目中露出讶异之色,显然未想到陈冲会如此评价,不禁解释说:“此计看似弄险,但明公在外广有仁名,派人刺杀,蹋顿必不怀疑,实际上是上上之策啊!”

陈冲没有接话,如今他身在朝中,没有辅政遗诏,却实为宰相,又推行改革,至今还没有引起大乱,靠的就是自身的信义。虽然旁人会诟病他爱惜羽毛,但也会因他有贤良方正的声名,不愿妄自生事。董昭此计固然能够平乱,但却容易引起朝中各方猜忌,利在一时,弊端却在长久。但这却不是陈冲能对董昭明言的。

不过董昭提出此计,倒让陈冲想起他在魏郡的传闻。三年前公孙瓒拥立韩馥之子韩纯南下,魏郡中多有试图响应者。据说这位董公仁自画书信,假称收获密报,以叛敌罪名在郡中大肆收捕,不审即杀,前后屠灭十六族,令全郡惶恐,而后他又称只抓首恶,余者不究,以此一一安抚,终将魏郡平定。所用计策,与今日建策一般无二。言行乃心表,其心性可见并非纯良。

一念及此,陈冲又询问董昭其家人近况,在河北有何好友知交。董昭答说,家人一直安排在兖州,由其弟董访照顾,而自己虽在河北身居多年,但并无多少知交。

这言语让陈冲顿生反感,董昭出身济阴豪族,将家人安排在此倒没什么问题。但他自举孝廉以来,任职河北也有数载,身边名士豪杰无数,便无知己,也总当有几个好友才是。

如今董昭口中说无,无非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身在州府,确实从不交友,二是他为图以后前程,恐惧河北旧事成为负担,故而不敢坦诚。无论出自何意,都足以见其凉薄。谈话至此,陈冲已然打消了拔擢董昭的想法。

交谈也由此接近尾声,正当陈冲打算结束话语离去时,董昭忽然说道:“我心中有一疑问已久,今日得遇明公,不吐不快,可否请明公为我解惑?”

陈冲见他突发疑问,一时间也有些意外,毕竟看他模样,并不似会打扰主君的人物。不过此时左右无人旁听,他也好奇董昭会提出何问,便将这场本该结束的谈话又延续了片刻,回说道:“公仁有何问?”

谈及心中要事,董昭也不禁有几分紧张,他轻声地吸了几口气,缓缓问:“明公辅佐天子,当知晓朝中之事,最难莫过于封赏。少之则失人心,滥之则则易生乱。如今大将军数次东征,收复数州,斩级已达十余万,至今尚未封赏。然既立功劳,便不能不赏,否则难免受后人指责,想必明公也不会如此行事,只是我却不知,大将军已然位极人臣,明公如何封赏,才能令人心服呢?”

话音落罢,两人对视无言,屋中唯有烛火静静燃烧的噼啪声。陈冲不用看董昭的反应,也知道如今自己面色极为难看。他未曾想过,如此敏感的问题,第一个提及的,竟会是一个初入司隶府的东人。

毕竟此事不止涉及到自己,更涉及到天子、玄德、晋阳霸府、乃至朝野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政局走向。故而无论朝野上下,都对此事避而不谈,打算待天下平复后,再从长计议。

陈冲自己也是这个态度,故而他沉默片刻,注视着董昭,将心绪缓缓平复,继而不动声色地问道:“公仁为何会有此想?封赏本是天子的事情,这本就不是臣子应该过问的。”

他的态度已然表明了,不料董昭却不放弃,仍旧上前低声道:“可明公非乃寻常臣子,大将军更是帝室宗亲,事关百年社稷,绝不是一句不能过问便能解决的。”

董昭语气稍顿,又继续道:“若说不能过问,天子已然元服,明公为何仍旧一人独揽三职,不向天子归政呢?”

他不顾陈冲冷眼相看,做诚恳状,字句说道:“我观明公用兵,动若雷击,势若火发。可见明公早就明白,做事首要便是从速,何况此事还是要害之要害,封赏若不早定,名分便不能定,天下人则望之生疑,乱事自然就接踵而至啊!”

这一番话却是全无错处,而且正中大多数人所想,但这却非陈冲的想法。他重新审视董昭,第一次正式回应他的疑问:“公仁想得不无道理,但如今国家大病未弥,事事自私,反而会错疮暴疾。当务之急,还是稳住朝局,令天子与我、与大将军相知相携,便不会生乱。故而封赏只是小事。”

董昭摇首说:“这非是常理。”

陈冲微微一笑,起身道:“治理国家,本就是非常之事。规划社稷,自然也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理。当年商鞅立木,秦人也心中生疑,但只需言而有信,便能变法改制,易弱为强,与我今日之事无异。”

说罢,他推门而出,只留董昭一人在屋内。

天已大亮了,屋中的灯火显得有些多余,董昭起身将两灯吹灭,而后坐回席位上遥望晨光。片刻的沉思后,董昭看着桌案上的账册,颇为无奈地摇首自笑,又自言自语道:“陈庭坚才华是有的,但这般不懂人心,恐怕是不能成事了。”

“此方不成,那就只能试探那两人的态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