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 第二百四十二章:‘破虏-122’

天蒙蒙亮江澈便被曾老派来的车接到了机场,和曾老等人汇合后简单的客套几句后,几人便搭乘早已准备好的直升机向着坐落在太行山脉深处的‘122项目"组驻地而去。

当直升机到达基地的上空,开始盘旋准备降落时,江澈便看到一架涂装着银白色喷漆的战斗机停在场地中央,因为距离的原因看的不是太清楚。

和曾老确认下面这台便是‘122无人歼击机"的试验机后,江澈便迫切的想看看它的模样。

待直升机刚刚着陆还没停稳,江澈便激动的跳下直升机直奔银色战机而去。

‘122无人歼击机"和国产的‘歼"系列师出同门,目测尺寸与‘歼-6"相当。

外形的气动设计与正在研制的‘歼-8"极其相似,某些地方还能看到日后威名远扬‘歼-10"的些许影子,估计着是宋总工参照‘歼-10"的模型机所作。

“现在在您面前的便是‘122无人歼击机",暂定代号:‘破虏-122"!”

“‘破虏-122"是在‘歼-6"基础上研发设计。”

“整架无人机的机翼为全金属,1/4弦线后掠角55°。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操纵联动。机身半硬壳式结构。头部有进气道,为圆截面形,尾部转变为椭圆型。尾翼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起落架为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7机轮。”

“2台涡喷-6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25.5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31.87千牛(3250公斤)。”

“‘破虏-122"翼展9.0米,全长14.64米,载弹量5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1490千米/小时(高度9000米);航程1690公里(带副油箱2200公里),。”

“‘破虏-122"推重比达0.988,可以在1分03秒内爬升到10000米高度!”

“翼下可挂4枚K-5或PL-2/PL-5空对空导弹,另配备3x30毫米机炮。”

“由于取消了人员配备,‘破虏-122"着重加强了雷达测距器等其他必要设备。”

江澈围着‘破虏-122"观看时,一旁的技术员及时上前给他讲解着各项数据。

看了一圈,江澈这才意犹未尽的随着曾老等人一起上了观景台。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按钮,跑道上的‘破虏-122"喷着一条长长的火舌带着破风之声,眨眼之间破空而去,直插云霄。

站在观景台上的江澈接过警卫员递来的望远镜,远远地看到‘破虏-122"在空中做着各种各样的技巧飞行。

与之前只能直线飞行,拐个弯都容易走丢的痴呆版本相比,现在的‘破虏-122"就像是一只灵活的大鹏,恣意的翱翔在碧蓝的天空之中。

尽管现在还做不到‘眼镜蛇机动"、‘锤头机动"这些高难度动作,但是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操作员的训练时间足够多,这些经典动作早晚有一天会出现在‘无人机"身上。

看到‘破虏-122"做出贴地飞行这种高难度动作后,江澈十分好奇,实验基地可是在太行山脉深处,操作员是如何观察地形再做出相应的动作。

在和曾老请示过后,江澈从观景台走下来,来到了操作间。

当江澈进入操作间后震撼了,后世那种小巧的手柄 手机就能够灵活操作无人机相比较,操作间里间里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各种用途的监控器。

“一个那么小巧的装置,居然整的跟发射‘蘑菇蛋"似得,至于嘛。”

“战场瞬息万变,敌人能给时间容许搭建这种大家伙?”

操作员则是坐在类似于飞机座舱的装置前,通过面前显示器中的画面,结合其他屏幕中的各项数据,边上的技术人员给出各种指令,操作员针对这些指令再按下相对应的按键,一番错综复杂的操作下看得江澈有些眼花缭乱。

刚才还认为贴地飞行这个动作还算可以,现在看到操作员这么错综复杂的操作,这哪里是可以,这是相当可以!

最后,在曾老的圈定下,‘破虏-122"向着他指定的地点投下了一枚爆破弹。

试验再次完美结束。

“江澈同志,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达到你心里的预期?”

待所有表演结束,众人回到会议室,曾老现在的模样,像是显摆自己有了新玩具的小孩一般。

在宋总工等人殷切的目光中,江澈反倒没有着急发表自己的观点。

先给在座的众人散了一圈烟,重重的吸入两口后,这才开口说道:“研发速度比我想象的快,但是操作方式有些固化,操作设备太过繁杂。”

“哦?说说你的想法。”

在加入‘122项目"之时,曾老便隐晦的和他们说过某地可能会出现战争情况。

因此,在项目刚开始这群研究员便以搏命的工作态度搞研发,赶进度。

特别是当东南亚次大陆发生的事情,都在一一验证,他们知道战争不可避免!

因此,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所有研究员都撇家舍业吃住在项目基地,他们如此废寝忘食的目的就是想早一天将‘122项目"落地。

为什么这么拼命这么赶时间,难道他们不知道舒服,不知道安逸?!

作为从战争时代走过来的科研人员,他们比普通大众更懂得战争的残酷性。

他们就是想用无人机代替军人去执行那些危险系数极高的任务,他们就是想用无人机减少前线军人的伤亡。

所有人都围绕着这个项目去拼命、努力,将近两年时间,好不容易打造出最完美的成果,江澈却如此评价。

不过也还好是江澈的评价,若是外人别说宋总工这些组长不会同意,曾老都得问问他这么说安的什么心。

能有‘122项目",全都得益于江澈的那篇‘无人机"论文。

‘122项目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设计出‘破虏-122",江澈不仅出人、出钱,就连许许多多买不到的设备都是江澈千辛万苦从国外购买。

包括一些极其关键的技术,都是江澈从国外寻得。

而与‘122项目"深度绑定的‘331项目"也是在江澈种种的帮助下得以快速升空,否则他们的进度再快,没有天上那颗卫星的辅助,只能算是一堆会飞的废铁。

‘122项目"可以缺少在座的任何一位,但唯独不能缺少江澈。

因此,在听到江澈如此评价‘破虏-122",宋组长等人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一个个都正襟危坐,有几位还煞有其事的掏出笔记本。

“首先,操作操作方式有些固化。”

“谁说无人机的操作台必须就得和飞机驾驶舱一样?为什么不能简化?”

“比如设计成手柄的模样。”

“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具体是否符合使用标准,还需要各位专家更改。”

江澈起身,在黑板上画出了后世常见的无人机操控手柄。

众人一看,确实很简洁,整个手柄上除了两个万象柄杆,再就是剩下几个按钮。

为了能加清晰明了,江澈还贴心的在上面写下上升摇杆、前后遥感、启动键、攻击键等等。

“操其次,操作设备太过繁杂。”

“刚才我在操作室看到操作员操控无人机,边上还有四个技术人员辅助他的工作。”

“人的反应永远是有时间限制的,战场瞬息万变,等到我们计算好了需要调整的角度再去更改操控,战机早就过去了。”

“一台无人机配置一个驾驶员以及四位辅助人员,如果发生战争,需要大量无人机介入的时候我们需要准备多少辅助人员?”

“这么多辅助人员的参与,是不是无形中增添了许许多多不必要的学习成本、人工成本、后勤成本?”

“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入计算机系统,将现在苛杂的操作设备化繁为简?”

“刚才无人机在最后投弹的时候,还得需要技术人员在旁边给计算需要在多少速度的情况下,以何种角度投下炮弹。”

“可即便是配置了4位技术人员在一旁辅助操作员操控,炮弹最终落点与靶心偏差了15米!”

“如果我们接入计算机系统,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都预设好,在条件到达的时候,计算机给出提示可以投弹。”

“如果将所有与飞行相关的数据都存储到计算机,在操作员操作无人机时,计算机作为辅助,是不是操控性会更加稳定,操控难度是不是更加简单?”

“计算机的介入,我们无需再实时计算风阻、地面高度等等这些条件,计算机完全可以代替,许多不必要的显示器都可以取消掉。”

“再者,现在操控系统如此庞大,一旦发生战争,我们能够迅速的将设备转移到需要它的地方么?”

“转移到地方后,能不能无需再度调试,第一时间就投入战斗?!”

“无人机是什么?”

“第一、便捷性!”

“第二,操控性必须简单!”

“第三,机动性强!”

“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只能说我们现有的无人机还是不成熟的产品。”

“我知道以咱们现有的技术,能做到这么大小已经实属不易。”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看着现有的技术,比如国外现在已经兴起的半导体集成化技术,如果能够大量运用在操作台上,可以极大的减小现有的尺寸及规模。”

“再一个,早在1973年8月,我国首台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计算机‘150机"诞生。”

“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接入进‘无人机项目"之中。”

江澈很想跟他们描述后世的无人机模样,可受制于当今的半导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江澈说了也只是白说。

倒不如说点实际的如何将半导体小型化集成化,以及加速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进程。

现在江澈却急的要命,别看他刚才在讨论会上对‘150机"那么的推崇,可即便说的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这台‘150机"也只有130K内存,每秒运算速度只有100万次。

早在1976年,阿美的克雷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台运算速度达每秒2.5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而1978年我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用的还是运算速度仅百万次的计算机(150机)。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一个泱泱大国如果再不具备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比高低的巨型计算机,那不仅是一个可悲的现实,而且还会带来一个可悲的将来,这对立志于中华腾飞的新一代***和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在现实中,由于国家没有巨型计算机,防汛部门就无法对复杂的气候进行中长期预报。

所以,有几次洪峰突然袭来,事先没有准备,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同样也是由于没有巨型计算机,石油部门每年要将勘探出来的大量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用飞机送到国外去作三维处理,不仅花费昂贵,而且国家的资源情况首先被外国人掌握。

“国家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

正因为如此,我国在今年的3月份才确定要设计生产属于我们自己的亿次巨型机。

直到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星城研制成功。

不说以后,单说眼下。

‘破虏-122"的性能虽然不能和后世的‘彩虹"系列等国产无人战斗机相提并论,可放到现在绝对是最先进甚至可以媲美阿美‘B-2隐身轰炸机"的存在。

别看刚才操作员又是表演低空飞行,又是表演那些花里胡哨的技能,可在江澈看来,这连‘破虏-122"一半的功效都没有发挥出来。

若是能够接入计算机系统,给它配备足够的内存和运算,‘破虏-122"绝对会是战场中的王者。

江澈都恨不得从物流园里整一台电脑出来,帮助国家在半导体产业领域里跨等级的提升。可是没用,后世的电脑都不知道经过多少次迭代,早已变得它妈都不认得它,怎么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