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九十二章 贞观十七年, 黔之驴

霜起。

元日才过,理应在假宁之中,范铮却着一身常服,撅着腚在麦田中观测麦苗长势。

沃垄也没敢瞒范铮,将困境说了出来,范铮直接从京苑东面监调了那些枯草过来焚烧,额外从敦化坊兽炭作坊调了些石炭末子来,以防万一。

沃垄挠头,只是想拍个马屁而已,怎么就成这模样了?

范铮倒没有责怪沃垄的意思,怎么说人家也是一片好意,你怪罪于他,日后谁能与你亲近?

那些说“公生明、廉生威”的,口号喊喊就行了,别全部当真。

公、廉当然是必要的,但在一定尺度范围,你不关照亲近伱的人,不是自找疏离吗?

明明白白地说,如果沃垄、凤矗的成绩与能力相当,拔擢的时候,范铮必然先考虑沃垄。

考虑凤矗的人,公则公矣,日后有人愿意为你效力不?

在公正的尺度内,关照愿意向自己靠拢的人,这才是官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总监,下官……”

沃垄如鲠在喉,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丘神勣的弹劾他也有所耳闻,扪心自问,如果换成他,早将卖秸秆的责任推卸了。

哪怕范铮当时将他推出来,他也无话可说,毕竟当时真的没征求过范铮的意见。

但范铮寸步不让,一个人把事情全部挡了,补交一车三文的秸秆钱,还硬生生把丘神勣堵了回去。

得此上官,夫复何求!

范铮微笑:“无论如何,你是在为本官做事,即便是错了也自有本官处置。少想那些有的没的,侍弄好这片地,你有功劳,我有颜面。”

沃垄吞吞吐吐:“上官……这点野草与石炭末,恐怕还不够。”

范铮挑眉:“不是说今日霜降,明日就没了吗?”

“上官,凤矗精通历法、气候,可至今却与下官平起平坐,是因为他习惯说话只说一半。”沃垄无奈地解释。“他是说了倒春寒,可他没说什么时候倒春寒,也没说倒春寒有几次啊!”

范铮表示无语了。

说话说半截,比不说还可恨,活该他一辈子混不上六品。

“本官会让人送来兽炭。”

长安南三千一百九十三里,黔州下都督府,黔州治所彭水县,有山名玉山。

玉山不产玉,产盐,有濮人(苗民)发现了流于地表的玉山伏牛山盐泉而闻名。

到明朝景泰年间,因避讳,玉山更名郁山。

彭水县四面环山,山高坡陡,水流湍急,平地不多,养牛、羊、猪、鸡,偏生很不养驴,于是后来的柳宗元就写了《黔之驴》,“黔无驴”这一句是写实。

身子摇摇晃晃的庶人李承乾,骑在驴背上,面色枯槁。

一个风病患者,三千里远行,车、船、驴来回折腾,还活着就是个奇迹了。

路窄、坡急,驴车都得弃了,驴子都骑废了几头,只能天天吃驴肉羹了。

在驴背上颠簸得想吐的李承乾,终于明白他以前想“策马奔腾”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从长安出来,李承乾便一言不发,即便与苏氏、李厥、李象也保持距离。

成王败寇,李承乾落到眼下这地步,倒也不冤,就是可怜李厥、李象,小小年纪跟着跑这山旮旯里受罪。

苏氏宠辱不惊,每日歇脚时,依旧拿出随身书籍,教导李厥、李象识字,充分展示了武功苏氏的良好教养。

玉山脚下,宅院不阔,开门见山,护卫终日守护这一家子。

事实上,全无必要,就李承乾走路先画圈圈的模样,凭他再怎地,也走不出彭水县的大山,倒是有可能栽进河水中。

不知道什么原因,入住宅院之后,李承乾仅存的几头驴子次第死亡,倒让他好生消化了驴肉。

即便是贬为庶人,也不可能让李承乾扛犁去耕田,一应日用俱由黔州都督府承担,生活也有人照应,只是档次降低了。

所以,莫看戏落泪,为古人担忧,人家再落难,也比绝大多数人家强。

当然,心理落差肯定是巨大,李承乾每天眺望着遥远的山头,目光落在一处山坡上。

“皇子,这是何意?”护卫首领、行军都督马炟,面现不解。

马炟等十八人,负责护送、看押李承乾,且多有防响马之意。

即便李承乾再如何贬为庶人,金玉之器还是不少的。

当然,苏氏携带的书籍更多。

马炟面容凶恶,心地却不坏,何况李承乾的身份也不是他惹得起的。

事实上,马炟心里,颇为忐忑,看押废太子的活儿,轻不得、重不得,只能每日恭恭敬敬,跟在长安时侍候太子一样。

一个涉嫌造反的太子,还能活着离开长安,自然说明其在贞观天子心中颇有份量。

不说复登东宫,哪怕是重封为王,也足够捏死一些对他不敬的人。

李承乾口齿不清:“此地,风水极好,吾当葬此。”

马炟骤然觉得,浑身汗毛倒竖。

“皇子,请多想想两位皇孙!”

李承乾竟然生出死意,他们这些护卫能逃得了干系吗?

李承乾笑容微微扭曲:“一路相随,委屈了。只是,李承乾本来就命不久矣,死后劳烦相葬,背对长安即可。”

别人死后要面向故乡,李承乾特意叮嘱背对长安,这是死也不肯低头。

让马炟惊惧的是,三日之后,即便有黔州都督府的医学博士与黔州土医在侧,李承乾依旧撒手人寰,手指却固执地指向南方。

马炟将李承乾的遗言说与苏氏之后,苏氏眼中无泪,请黔州都督府将李承乾葬于玉山,面向南方。

马炟带着护卫,趁着葬礼举办,匆匆向西北逃遁,进入山南道忠州丰都县,到玉龙天坑的溶洞藏身,只趁月夜出来大潭洗澡。

因为马炟面容凶恶,能止小儿夜啼,大人常以马炟唬娃儿入睡。

后来,马炟洗澡之处被命名马炟洞,当地人甚至为马炟建了一座马炟庙,到后世,此地因马炟曾任的官职,命名为都督乡。

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罢朝三日,葬以国公之礼。

到李承乾之孙、李象之子李适之为相时,请求将祖、父归葬昭陵,玉山徒留衣冠冢。

李适之酒鬼,是与李白齐名的酒中八仙,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旧唐书》记载,李承乾的死亡时间有十八年十二月、十九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