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没有眼色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二百六十九章 没有眼色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玄武门北,京苑总监丞沃垄双手握着犁梢,任由一头细牛牵引前行。

以往坚实的黄土在犁铧面前松软了许多,调一下犁评就能带动犁箭,然后控制犁铧耕耘的深浅。

一圈之后,沃垄将曲辕犁交给蕃户,自己蹲下去查看耕耘的深度。

以前想来极难的六寸深度,在曲辕犁面前不叫事,轻轻松松就破开了。

较以前使用的直辕犁,曲辕犁省力、省牛、轻便、转向灵活,实在畜力不足时,两名成丁在前面带动耕索,照样能拉动。

事实上,曲辕犁的定型是在唐朝,但汉之后各朝代并没停止过对直辕犁的改进,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也是一种尝试。

翻开的土块里,除了往常难清理的白茅根,还有芝麻大小的虫卵,验证了范铮之前的预言。

“咦,总监看上去不是太精通农事,却对这些关键之处了如指掌。”

深耕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更多的人力,将略为板结的土坷垃敲碎,将白茅根须捡出去曝晒。

至于虫卵,在烈日的曝晒下,是存活不了多久的。

这些细节,还是比较耗工时的,却比用直辕犁耕耘要省事许多。

世人只闻稻麦香,谁知农户佝腰忙。

“监丞,今年的秸秆,还是烧了还田吗?”一名监史在旁边问道。

叫什么监丞?

不知道这职司,听上去像“奸臣”么?

你丫就不能直接叫一声上官?

活该你三十有五,还在流外官打转转!

“愚蠢!不知道总监开了纸坊,需要大量秸秆么?真要肥田,太极宫里多少金汁,不够你用?没有眼色,一辈子就是个流外官!”

沃垄轻斥一句。

这些只知道闷头做事、不知道逢迎上官的铁憨憨啊,虽然不讨喜,可论做事,那是一等一的实在。

听说,一些衙门,已经没了这种铁憨憨的活路?

沃垄不是什么好人、坏人可以简单定义的官员,好事他干过,坏事也同样干过,是个善恶纠葛的凡人。

即便是沃垄也知道,哪怕是空口说白话的官想过得好,底下也得有几个铁憨憨做实事吧?

全部换一堆张嘴大牛皮、正事不干的官吏,这个衙门好得了?

所以,对监史不喜归不喜,沃垄也不会去刻意整治,顶天骂两句了事。

监史嘟囔了两句,对奉承上官表示极度的鄙视。

这世上,难免有那么几个道德洁癖的存在,一直固执地认为人心不古。

鄙视归鄙视,沃垄的作为,又没实质上损害到京苑总监及其官吏的利益,自然不了了之。

“咕哝个啥?伱不知道,这曲辕犁都是总监制出来的?”

沃垄踢了监史屁股一脚,话多。

监史瞬间瞪大了眼睛,所有牢骚咽了下去。

哈哈,原来总监也是个内行人,那就没事了,秸秆而已,屁大的事。

手上有技艺的人,最服气的就是比自己技艺更强的人。

“喳喳。”

一只大喜鹊盘旋而下,落到翻开的土坷垃上,惬意地啄食着虫卵与草籽、草根,不时叫上两声,当是宴请陆续飞来的亲朋好友了。

翻开的土地,就是鸟雀类的大餐桌,仓皇爬行的蜈蚣什么的,就是它们的美味佳肴。

很快,龙首原附近的鸟类都享受了这一场饕餮盛宴。

范铮所谓的循序渐进方案成了空,沃垄除了在指定的区域还在用旧犁,其他地方早换曲辕犁了。

就是上官再有打算,也不能阻止下属使用改良工具不是?

不止是京苑总监如此,在京苑南面监、京苑西面监、京苑北面监,曲辕犁同样在快速地替代直辕犁。

工部屯田司终于如梦初醒,在将作监见到了崭新的曲辕犁,却被告知,那是司农寺为诸屯监定制的。

想要?一年以后!

屯田司表示,受不了这种委屈,直接在太极殿内闹腾起来。

范铮对此爱莫能助,李纬得意洋洋地开口:“这曲辕犁,本就是我司农寺京苑总监范铮所创,由司农寺向将作监提交定制,若让其他衙门占了先机,才叫咄咄怪事吧?”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对诸司之间的争执并不感兴趣,对曲辕犁却隐约生了兴趣。

“此犁,较旧犁如何?”

范铮出班:“回仆射,此犁只须一牛即可,耕耘深度可调节,转弯更灵巧,畜力不足时,人力也能胜任。”

连李世民都来了兴趣,带着臣工到玄武门外京苑总监的地头,看监丞沃垄吆喝着蕃户犁地。

唐朝的皇帝并非不事农桑的。

隋于启夏门外置地千亩,为地坛,孟春吉亥祭先农,以后稷配,牲用太牢。

皇帝服衮冕,备法驾,乘耕根车,祀三献讫,因耕。

司农授犁,皇帝三推,执事以授应耕者,各以班五推、九推,司农率其属终亩,这叫天子亲籍田。

唐朝完全沿袭了这种制度,天子的一推,是一垡地。

不管怎样,耕三垡地还是能勉强体会一下小民的辛劳,免得何不食肉糜。

对李世民这种体力强横的天子来说,小事尔。

到了天元二十三年正月,奉承拍马的官员上书李隆基,改一步为一推,亲籍田制度才沦为笑话。

这是连表面文章都不愿意做了。

李世民叫过沃垄,亲执曲辕犁梢,调节了犁评,掌固牵着关中细黄牛缓缓而行。

“可以再快一点。”

觉得没什么阻力,李世民开口吩咐。

黄牛加快了一点速度,坚实的土壤在犁铧前如浪翻涌,盘根错节的草茎被无情割断,大块的土坷垃迅速被跟上的蕃户敲碎,草根被拾到撮箕里。

一个华丽的转弯,李世民大笑:“较旧犁省力逾倍!将作监当全力制作此犁,并广行州县!”

曲辕犁的推广,必然使粮食产量增加,更让本就缺乏畜力的大唐稍稍松了口气。

哎,即便是突厥、吐谷浑、党项羌等地的黄牛,能够从小穿鼻环,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大唐,依旧是杯水车薪,谁让大唐幅员辽阔呢?

即便是曲辕犁的推行,依旧无法尽数弥补畜力的缺口,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