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二百零六章 谁有勇气对自己下刀?

治书侍御史韦悰踱过来,淡淡地看着马周。

同为治书侍御史,韦悰为左、马周为右,品秩虽同,权力却稍有区别。

韦悰实际上管着马周,但马周有圣宠。

“马御史之言,范御史莫上心,御史台的事,上有御史大夫、下有我韦悰把关,没有把握不能触碰这命题。”

韦悰轻描淡写地将马周的话否了。

马周的肩膀耸得更厉害,眼底仿佛有幽暗的火苗闪烁:“韦御史,本官只是与范御史讨论,此事是否可行而已。讨论。”

台院的人眼瞅气氛不对,迅速对付两口,各自散去,连唐临都摇头走人。

韦悰慢条斯理地坐下:“你入长安之前,孤身一人,可以肆意狷狂。如今,成家立业了,做事不考虑妻儿的吗?”

马周盖下葫芦塞子,声音低沉:“你威胁我?”

“不,长安韦氏,不需要威胁任何人,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个威胁。”韦悰仿佛在说冷笑话。“你需要顾及伱的妻儿老小,诸同僚一样需要顾自家。”

“排除你打算让范铮出头的想法,本御史再告诉你一个事实。去年,御史台的公廨钱靡费一千八百五十九贯一百文,你这个想法,等于是要从诸位同僚及你自己身上剐肉,把你嘴里的石傲饼换成粗饼。”

“就问你一句,这世上,有多少人,在过得去的时候,有勇气对自己下刀?”

韦悰的话无懈可击,“过得去”三个字,让内侍省的内给使们无语凝噎。

马周颔首:“明白了,本御史就不应该说出口。范御史,抱歉了。”

韦悰压低了声音:“你以为朝堂上就你一个明白人?之前的反复,同样是宰辅们想除积弊,可最终不得不继续,无非是方式变化了而已。”

“因为你,官厨没法办下去的话,你信不信,就连最卑微的掌固,都想冲你亮獠牙?”

马周沉默地叉手不语。

范铮突然开口:“这个问题,核心在于保持各衙的靡费不受损失,同时不能让捉钱令史再延续下去。”

两名治书侍御史同时翻了个白眼。

废话,这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

说白了,没钱。

内帑当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宰辅们也没脸再求助长孙皇后。

民部的财帛、司农寺的粮,除了维持朝廷的运转、赈济,更重要的,是备战!

渭水之耻已雪,但不可放松警惕!

大唐兵马,就应当纵横天下,宇内无敌!

“说白了,就是缺钱闹的。”

高福利是官吏卖力的保障,却也是民部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以部分权利、官职换取这部分利益,在所难免。

“钱财之事,无非四字:开源节流。节流想来绝大多数官吏是不愿意的,包括下官在内,也不愿意每餐的丁丁汤饼它没有肉嘛。”

“开源就格外重要了。贞观四年以后,大唐扬眉吐气,攻伐各国也获利不小,却不足以弥补公廨钱的亏空。”

“方向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那些国度太穷了,百姓太懒惰了。”

范铮发现,自己已经能娴熟地掌握“指鹿为马”的技能了。

没错,穷的原因就是懒惰,哈哈!

马周沉默地点头,韦悰饶有兴趣地看向范铮。

“贞观初年,倭国遣唐使来过长安?”

范铮有点恼火,不知道为什么,他对历史事件的触感比较模糊,能大致知道有什么事,时间、具体经过却渐渐不甚清晰。

韦悰开口:“贞观五年十一月,倭国遣唐使抵达长安,正使:犬上三田耜,副使:药师、惠日。”

马周补了一句:“惠日是倭国在前朝时候的留学僧。”

这个词……

确实,倭国有很多僧侣在中原长期滞留、学习,朝廷对他们没有太大的防范。

大约这也是苏我马子执意要倭国接纳佛教,甚至不惜杀死大舅兄物部守屋的原因之一吧。

韦悰补充:“新州刺史高表仁,哦,也就是前朝宰相高颎(独孤颎)之子,脾气向来大,奉命遣倭招抚,因与倭王争礼,竟不宣诏而还。”

正常,皇帝遣他出使,怕就是看中了他的脾气。

要是派一个软性子的使者,怕不会丢了朝廷颜面哦。

“他们是从倭国西海岸出发,经对马岛,入百济补给,沿百济与大唐共有的渤海抵达莱州,改陆路入长安。”

范铮开口,随意在桌面上比划了几下,大致让二位上官看明白了路线。

韦悰鼻孔里哼了一声:“他们返回,几乎是原程,不过是抵倭之后沿海岸东行到难波津罢了。”

范铮回应:“倭人多自矜,以大话对人,令大唐摸不清他们的底细。”

“不过数州之地,分五十余方国,他们的朝廷并没有足够的权威,只不过是以利诱方国相随。”

“对马岛东北,倭国的石见方国,有银山,可解大唐缺钱之厄。”

话戛然而止,范铮却见韦悰与马周的眼睛赤红,鼻息沉重了许多。

马周急切地问:“可供百年掘取否?”

范铮轻笑:“以现在的开采能力,纵千年亦无妨。”

韦悰手足哆嗦。

这好消息。

这天大的好消息啊!

得知会韦曲,早做准备,朝廷吃大头的时候,指头缝露一点,就够韦曲吃几代了啊!

也就是说,抵达倭国的路线,当初的高表仁,以及护送他的水师是清楚的,难度几乎没有,谁能不心热!

范铮兜面一盆冷水:“没那么容易的。倭国能入百济补给,因为他们是盟友关系,甚至倭国最初引入的比丘僧,还是百济赠送的。”

要没有倭国这外援,百济早就被曾经咄咄逼人的新罗吞并了。

韦悰与马周清醒过来。

没有百济一地为中转,凭现在水师的楼船,是无法应对远洋的,也难以支撑三四千里的航行。

哦,不要说三四千里,就连水行五日即可取的流求,隋朝陈棱征服过,不也没有入大唐的法眼?

打时容易守时难,大唐的船只,航行能力还没法支撑统治流求的需要。

怎么把百济制服了,这才是一个难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