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容臣狡辩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一百九十一章 容臣狡辩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犹豫再三,对照《旧唐书》,还是将泉盖苏文改为钱盖苏文,上一章已更正。)

高句丽的律法严峻,很多直接是死刑,于是就路不拾遗了。

原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除了穷到没什么可取之物,还有律法一途啊!

高句丽信奉的神灵,灵星神、日神、可汗神、箕子神。

平壤城东,有大洞,人称“神隧”,每年十月,国主会亲自前往祭祀。

高句丽分五部,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为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早先的王族出自涓奴部,后为桂娄部取而代之。

钱氏一族,背靠顺奴部,也就是俗称的西部,鼻孔朝天的钱盖苏文现今任着西部大人一职,位高权重。

按高句丽传统,钱氏就是要争一争王位,也并非不可。

高桓权行礼:“高句丽诚心侍奉天朝上邦,伏乞天可汗垂怜,赐高句丽苟延残喘。”

李世民嘴角扯了扯,就当是笑过了。

程咬金斜睨高桓权:“诶?不对吧?本官记得,营州大都督张俭,在今秋上表,可是说营州汝罗城又一次打退高句丽入寇。”

仿佛被程咬金唤醒了记忆,牛进达瓮声瓮气道:“本将也记得。”

门下侍中魏征开口:“本官也记忆犹新。很好,大唐没去找高句丽麻烦,高句丽倒先越界了。”

这不是在编故事,大唐营州大都督府,确实承受了来自契丹、奚族、霫族、室韦、高句丽的压力,总算张俭能力了得,才一直保着此地不失。

你说契丹、奚族已经成为羁縻州了?

这不假,可谁说羁縻州它就不会攻击经制州了?

至于高句丽这个宿敌,向来就不老实,当年惹前朝兴兵讨伐,也是因为相似的理由。

“外臣自知高句丽御下无方,愿再贡金器十车赔罪。”

通事舍人来济,将战战兢兢的高桓权领下去后,殿内开始喧哗。

“陛下,臣吴黑闼,请率偏师一支,奔袭高句丽,给狂妄小儿一点教训!”

就连长孙无忌都站了出来:“陛下,臣愿领军打辽东。”

谁觉得长孙无忌是纯文臣,那可大错特错了。

李世民出征,长孙无忌常年跟随征战,玄武门依旧提枪火并,罗艺据豳州而反时,可是命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去平叛的。

别觉得人家胖就一定不能打,信不信一身肥肉坐死人。

问题是罗艺自己废,还没坚持到跟长孙无忌打一场呢,豳州统军杨岌就打败了牛皮哄哄的罗艺。

倒不是罗艺不会打仗,只不过人心思定,没有几个人愿意去造反。

逃跑的罗艺最后被左右割了人头。

罗艺的弟弟罗寿,时任利州都督,因为连坐而死。

嗯,罗艺的妻子,跟秦叔宝也没丝毫关系,人家是孟氏。

“臣倒是觉得,可以缓一缓。”

范铮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热烈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现任高句丽大对卢钱太祚,老而弥坚,做事沉稳,现在打高句丽是没问题,就是代价高了点。”

“朝鲜三国,相互攻伐,故而高句丽世子的朝贡,目的是稳住大唐,他们好放开手脚斗一场。”

“当然,他们之间攻伐了数百年,依旧保持平衡,现在也应该如此。”

“但是,钱太祚老了啊!待年轻气盛的钱盖苏文接任,冲突在所难免。一方面,是荣留王想收回权力;另一方面,锋芒毕露的钱盖苏文会要求得到更多的权力。”

对于五刀将钱盖苏文的性格,朝堂上不少人还是有耳闻的,毕竟也是个重点人物了,要不然李世民调侃也不至于引起共鸣。

李世民微微犹豫:“那就……缓缓?”

不是不能打,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理由,还要安排兵甲、粮草、人马,带谁不带谁。

最后一个问题,指向性很明确,卫国公李靖。

李世民可以傲然宣称,自己的征战能力,可为当世之先,却不能说“唯一”,因为李靖这个花甲老汉确实厉害。

李世民就得考虑,如果自己亲征,李靖要是头脑一热,学起前朝杨玄感来,那不得成大患?

(非黑,不信自己看史书。)

关键是,满朝文武,除了自己,怕没哪个敢拍着胸膛说胜过李靖。

看看,当个臣子也不容易,太废了直接被踢,太平庸了没法出头,风头太盛了又容易招猜忌。

程咬金嘟囔着,多少有点不乐意。

哎,多少年没打仗了,打突厥没我老程,打吐谷浑也没我老程,打高昌还是没我老程!

照这么下去,牛肉都不好意思吃了哇。

“兵部陪戎副尉铁小壮的事,华容开国县男知道否?”李世民轻声问道。

“窜衙的事,非臣能过问。”范铮一推六二五。“虽有授业之谊,但他已自立门户,臣就不好得干涉了。当然,铁小壮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可以问臣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颜师古冷峻的面容终于浮现出一丝暖意:“华容开国县男这话,不错,可否允颜氏摘抄为家训?”

范铮微笑:“那范铮斗胆,再为前辈奉上一句: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颖达抚掌:“妙!此句可入国子监为训!”

他肯定得说妙,对于一个在教育行业浸淫了半生的人来说,此话恰恰挠中痒处。

何况,这句话,隐隐捧的是他家先祖。

“正好当着祭酒的面,臣请辞国子监算学博士一职。”范铮举笏。

李世民怫然不悦:“怎么,你是想敝帚自珍?”

范铮道:“陛下容臣狡辩,不,诡辩,分辩。最近几次,臣去国子监算学,基本只管坐镇,教授与纠正错误,是坊学生巫亹所为。巫亹年纪不大,打算盘也不是同窗中最快的那个,偏偏眼力最好,谁带珠、漂珠他一目了然,正是教授算盘技艺的最佳人选。”

“臣就想着,陛下能否给个将仕郎的出身,算学再给他一个助教头衔,让他取代了臣。”

孔颖达为难:“巫亹被心高气傲的盘长他们称为师兄,本事肯定是有的,可不方便授予博士。国子监六学当中,书学、算学是不设助教的。”

没有这个职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