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冷场国公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一百五十三章 冷场国公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又或者,真珠毗伽可汗认为,大度设、突利失二位可汗,没有能力稳定薛延陀?”

李义府的本性,露底流露出来了。

李猫,貌似猫,实则是毒舌(蛇)!

这句诛心之言,乙失统特勒无论如何都接不下。

即便这两位小可汗是亲侄儿,他也不敢随意说话。

大度设还好一些,突利失乙失曳莽,脾气可是很暴的。

不,论脾气恶劣,乙失夷男的嫡子乙失拔灼,才首屈一指。

老实说,监察御史这个位置,办案要有理有据,委实限制李义府的发挥了。

若是不用顾忌后果,李义府自信,能与程咬金在口舌上分个高下。

程咬金大笑,身上的阜绢甲直颤:“第一次觉得,李义府这后辈说话中听。”

李义府根本没弄明白,他为什么一向不招待见。

大臣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尤其是程咬金更是奸似鬼,他遮遮掩掩地收敛本性,反倒让人看不起,还不如坦坦荡荡地当个恶人。

程咬金平时净瞎胡闹,可在重要时刻,他的开口,基本代表了武将的态度。

新任工部尚书、勋国公张亮出班:“臣以为,此议可行。”

太极殿瞬间冷场。

张亮是正经庄户人家出身,连个豪强都不是,文不能治理一地,武不能率军征战,坐到现在这位置,靠的是联络各方势力。

即便是出身瓦岗,张亮也是天然被人排斥的,这一点刚好与他四下勾连豪强的举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仅是程咬金、牛进达、吴黑闼疏远他,就连他的老上司李世勣都不与他来往。

不是徐世勣或者李勣吗?

武德二年,徐世勣因为替李密守住他所弃之地,直到收到李密之命才降唐,为高祖所赞赏,封莱国公,改曹国公,赐姓李,所以叫李世勣。

省一个字,则是在永徽年(唐高宗李治)中,避李世民之讳而为。

除了张亮好打探**之外,他弃妻再娶也格外不招待见,偏偏后妻李氏还是个“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人物,在相州看中一个卖笔、善歌舞的俊俏后生,托言他是张亮的私生子,让张亮收为假子,更名张慎几。

即便张亮之前到处奔波,也没到过相州,有没有那么一个私生子,他心里没数?

即便真有私生子,年龄能对得上?

然后,假母假子“我欲成仙,快乐齐天”,还不避外人,偏偏张亮还愿意当活乌龟,亲娃张慎微苦苦相劝,依旧置之不理。

李氏还好巫蛊之事,所到之处,男觋女巫聚集,更令人忌惮。

这样飘逸十里的名声,当然是能离他多远走多远。

要不然,以张亮三品大员、国公的身份,需要对李泰屈身相向吗?

至于说张亮义子五百,倒无足轻重,李世民当初倚重张亮,不正是因为这一点吗?

许久,中书令杨师道出班,打破了沉寂:“臣以为,可!”

李世民鼻孔里哼了一声:“召监察御史范铮入殿,听听他的见解。如果没见解,让他去高昌为侯君集收尾。”

殿外的范铮身子一震。

这个皇帝,他花活太多了喂!

“监察御史臣范铮,启奏陛下,对于李义府的话,臣是赞同的。”

李世民不耐烦地挥袖:“吏部司,准备旨授范铮为……”

范铮赶紧开口:“臣唯有一点补充,中原之地,素缺牛马等大牲畜,耕种委实耗费人力。薛延陀如诚意求娶公主,当以牛马为聘礼,而非阿堵物。”

李世民浑身一震。

好主意!

实用、不俗!

程咬金哈哈大笑:“老程喜欢这话!”

右武卫将军吴黑闼呸道:“你是喜欢吃牛肉!”

满殿的庄严瞬间打破,古怪的笑声充斥殿堂,殿中侍御史们无奈地翻白眼。

累了,这种日常坏规矩的事,连张行成都没精力去管了。

都是一帮滚刀肉,罚俸不痛不痒的,甚至人程咬金还以被罚俸为荣,有意思吗?

乙失统居然真的思索起可行性来。

聘礼改为牛马,虽然麻烦得多,却也不是无解,无非是往同罗、拔野古、回纥诸部征集一些嘛。

李义府开的条件,退回漠北、释放人口这两条是不可能的,可以考虑以牛马驴骡弥补嘛。

到长安迎亲是不可能,要是到灵州迎亲呢?

不同意,加牛马!

乙失统对范铮多了一丝感谢,牛马这主意真是太棒了!

薛延陀别的不多,就牛马多!

诶,这两句话,好像哪里不对?

哪天,等乙失统知道,李义府的恶毒话,是出自范铮的怂恿,不知该怎么想。

……

回到察院,范铮意外地看到万年令亓官植。

“咦,察院没请你来吃茶吧?”范铮玩笑道。

察院的茶,已经成了官场的一大禁忌,谁也不想没事来吃茶,兆头不好。

亓官植奉上文牒,眼里闪过一丝恼火:“县尉司马玄景,执掌民曹,万年县的收支出现严重的异常。本来,水至清则无鱼,本官也不能苛求下属清廉如水,可做事也得有分寸!”

“廖腾累迁从九品下录事,司户佐、司户史不是本官的亲信,查不出账目问题,可谁又是瞎子!”

“刺史让本官来察院找人,本官第一个想到了你。”

亓官植找上范铮,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查办过程中有波及他的,可以给他缓冲的余地。

抛除贪不贪的问题不说,只要做事,一定会犯错,错的大小与弥补程度,也是上官是否追究的考量之一。

廖腾终于入流了,倒是多年媳妇熬成婆,该去讹他一顿。

“账目么,来来回回无非是那几种手段。要么傻到数字上动手脚,要么就是价钱上抬一抬,中贾定价抬为上贾。”

范铮接过刘谙递来的茶汤,浅浅地啜了一口。

亓官植眨眼:“所以,本官要找心腹,去抄录东市一年间物件的上贾、中贾、下贾变动数目?”

这么做,当然也并非十全十美,三贾均市也只是个参考。

比方说,一只鸡,中贾三十文,上贾五十文,司马玄景在账目上记载三十五文,伱也最多让他退差价,连退赃都算不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