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一百零八章 消遣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一百零八章 消遣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紫微殿才是李世民自己的寝宫,北临南海。

不是外海的南海,是太极宫里的南海。

紫微的名头太大,给哪个嫔妃也没胆子住下。

这里是李世民私人的小天地,啥时候要保养腰子了,就得往紫微殿几天。

同时,一些隐秘的事情,也在这里酝酿。

殿外富丽堂皇,殿内的风格迥异,除了没有设幕(帐篷),其实与他当年为天策上将时,在军营的陈设差不多。

那张比较舒适的大床例外。

在这里,侍候的内给使都是经过内谒者监精挑细选的,敌国出身不要,罪人之后不要,基本是当年饥荒、不得已噶一刀的可怜人。

整个紫微殿没有宫女,一个都没有。

虚射了一把三石强弓,李世民叹道:“难怪蜀汉刘先主感慨髀肉复生,朕才多久没出征?触感都消失大半了。”

张阿难轻笑:“十二年了,陛下除了秋猎,都没怎么动弓,要不然莒国公哪有机会战野猪?也正好证明大唐国力鼎盛,无须劳动陛下亲征。”

这说的是贞观五年,李世民带唐俭在洛阳打猎的旧事,五头野猪,李世民箭射四头,幸存的一头唐俭拔剑而战,李世民缓过手来,一剑斩杀。

要没这情义,唐俭要受的惩治,可不是免实职那么简单。

至于御驾亲征,李世民还是想的,只不过这些年基本在恢复国力、人口,缓缓吧。

李世民突然想到有趣的事,忍不住乐了:“张阿难,你说,有一天范铮的阿娘,与莒国夫人元氏会面,会是怎样的场面?”

元鸾家与元氏家,多少有些渊源,是不是源自鲜卑拓跋氏那一支就不得而知了。

元姓是个多源头姓氏,有源自商朝元铣的,有出自周朝姬氏的,也有鲜卑拓跋改汉姓的,后面还有避讳改姓的。

张阿难轻笑,并不接话。

一辆四马拉着的赤质金饰安车,静静地停在紫微殿大门处。

内宫内仆局驾士控马,内仆令居左,内仆丞居右,六名内谒者监寺人按刀护持。

安车,是皇后六车之一,临幸而供。

所以,皇后来这里的原因,是一清二楚了。

李世民大笑出殿,自安车上托着皇后腿弯抱下:“观音婢可来了!”

长孙皇后面色如粉,轻轻哼了一声:“二郎,轻一点呦。”

张阿难挥袖,内给使依序退下,张阿难最后出来,贴心地掩上殿门。

一番恩爱之后,李世民进入贤者模式,斟字酌句地开口:“朕欲让豫章下嫁唐善识,观音婢以为如何?”

豫章公主并非长孙皇后所生,但生母下嫔早逝,一直是长孙皇后抚养,所以才需要问过长孙皇后。

当然,李世民如果不问,也能强制将豫章嫁了,与长孙皇后的夫妻情分就难免受影响了。

长孙皇后妩媚地哼了一声:“唐俭性子倔强,唐善识倒还老实,将就吧。倒是城阳,才多大岁数,你就要她下嫁杜荷那个性子乖张的,还是不是亲阿耶了?让文安县主下嫁不就得了?”

文安县主是李元吉的六个女儿之一,倒是得了活命,不过是幽禁于掖庭之中。

身为阿娘,长孙皇后多为亲生的妹娃子着想,纵然有点偏颇,也在情理之中。

李世民的笑容凝滞:“朕知道杜荷狂妄,并非良配,可朕需要安抚自克明薨后、隐隐觉得不安的杜曲,联姻势在必行。文安,呵呵,份量不足,就连其他庶女都不行啊!”

李世民还有话没说,自从皇妹永嘉长公主与外甥杨豫之……之后,公主之名,渐渐遭人嫌弃,要不然杜荷敢蓄意闹事,以求拒婚?

朕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

“另外,你让李乾祐关照范铮,本意是好的,就是容易让人胡乱猜测,以后我们不这样了啊。”

长孙皇后嘟起了嘴:“坏二郎,不理伱了!”

李世民自然能轻易抹平发妻的小脾气,小声地开口:“记得去敦化坊吃的荷叶鸡吗?嘿,她的娃儿,据说使得一手好算盘,震惊了民部与御史台。”

长孙皇后扭了扭身子:“不会吧?她家娃儿,没有十岁吧?”

李世民笑道:“九岁。据说,那一手算盘,是范铮教的。”

长孙皇后翻身,在李世民肩头咬了一口,鼻孔里哼哼:“坏二郎,肯定又打范铮的主意了。”

“还有一个你想不到的事,朕新从新丰折冲府调至左骁卫的翊府中郎将樊胜,居然是那樊大娘失散多年的阿弟!”

“呀,还真是喜事临门呢!”

……

敦化坊,坊学内。

载誉而归的甄邦,在同窗羡慕的眼神中,眉飞色舞地讲起了一些趣闻。

涉及重要人物、皇城布局、翊卫值守,范铮事先交待过他,只字不提。

但是,像吓死一名主事这种牛皮,可以吹上一年!

“哇,居然把坏人吓死了,厉害!”

反正,娃儿们的心思就那么单纯,坏人都该死。

还是甄行给甄邦降了温:“这是郦先生在这段时间的讲义,你赶紧学学,这几天补上吧。”

甄邦瞬间如霜打的昆仑紫瓜,蔫了。

这世间,为什么要有补功课这种破事啊!

坊学里响起快活的笑声,同窗们被甄邦的巨大转折逗乐了。

凭你再大本事,依旧逃不了功课。

他们却不知道,未来,已经因为甄邦出的这次风头而改变了。

……

御史台。

公房内,掌固烹茶,李乾祐陪着同样着紫袍公服的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叙话。

孔颖达面容端正,眉骨略突,五柳须,温文尔雅,待人谦恭,言谈极有分寸。

偏偏这个性格的孔颖达,对上叛逆的太子李承乾,劝谏却越来越激烈。

范铮敬陪末座,接过茶汤,眼带疑惑:“祭酒日理万机,掌控六学,拨冗见下官,所为何事?”

祭酒是国子监最高官员,相当于大唐主要官方学校的校长,六学相当于下面的各系。

之所以用“主要”二字,是因为除了地方上的州学、县学,还有东宫的崇文馆可纳二十名学生,门下省弘文馆纳学生三十人。

但这两个馆,学生都是显贵之后,或者是皇亲国戚。

孔颖达有些歉意:“本祭酒是想请你检校算学博士。”

范铮难以置信地指着自己鼻子:“祭酒莫不是在消遣下官?下官非科举出身,也没正经读过多少书,当博士能服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