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九十三章 一人赏一个大嘴巴子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九十三章 一人赏一个大嘴巴子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范铮在尚乘局折腾完,打算复命交差,新的圣命又来了。

啊!

崩溃!

居然在大唐找到了福报的感觉!

查太子仆寺?

范铮估计,凭自己与东宫的关系,进去得脱层皮。

一身阜(布)绢甲的张阿难站到范铮身后,一言不发,却让范铮迅速稳了下来。

张阿难除了一个内谒者监的差使,还是汶江县侯、左监门将军。

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牛,张阿难比他更牛。

阜绢甲的出场极少,是因为这种甲是布料所制,纯粹的样子货,就是在朝堂穿,充个仪仗。

要不然,以太极宫的热度,武将们穿其他甲容易中暑。

从张阿难嘴里,范铮撬出了一些重要消息。

太子仆寺,你可以参照朝廷太仆寺的微缩规模来对比。

太仆寺除了管马,还管皇帝的马车,五辂车,且五种辂车都有副车,这是效仿秦始皇故事了。

太子仆寺管太子的车舆、骑乘、仪仗及其政令,并负责丧葬之物及车舆的保存。

太子的车舆有三种:金辂车、轺车、四望车。

四马并驱的金辂车外饰金色,黄缯车盖,车上描绘有巨大鸟兽图案,车辕是伏着的小鹿图案,车上凭扶的轼上是龙车与金凤的图案,一般是祭祀、元日及冬日大朝会、纳妃才乘用。

一车驱动的四望车,丝网、各部件末端饰为金色,紫油色的幔和里色,吊唁大臣丧葬专用。

轺车与四望车相比,独独少了一个丝网,是太子日常乘坐的马车,车厢没有遮挡,速度也轻快。

(车制的翻译不知道有没有错。)

太子仆寺还有一个下辖单位,厩牧署。

太子仆寺管车,他们管马,以及车驾的使用,使用完毕要归还太仆寺。

张阿难轻描淡写地说出让范铮肝疼的话:“对了,陇右牧群,有好些归厩牧署管。”

范铮站在皇城安上门街,连走动的力气都没有了。

别说福报,就是零零七都没那么玩人的。

开玩笑,跑了鄜州跑壁州,结果还要我跑陇右,你们是逮着一只羊可劲的薅毛呐!

张阿难笑了:“陇右那边,朝廷会另外遣人去。”

这还差不多!

万幸,太子仆寺等机构,一样在皇城里头,不用看到那个妖艳的卫君子。

三种马车整齐地摆于庭院中,范铮仔细检查舆、轮、辕、马、槽、伞盖。

范老石就开着范氏木器作坊,范铮虽然手艺不行,眼光还是过得去的,至少哪个部件是什么作用的,他一目了然。

拿棍细木棍轻轻敲打各处,范铮终于站直了身子。

“将军,金辂车与四望车没有问题,唯独轺车,这是多久没换伏兔了?都有裂隙了,到时候车速一快,伏兔突然崩了……”

范铮棍子一指舆下两块状如伏身兔子的物件。

这东西,连接车舆底板与车轴,保持轺车的稳定,用后世的话形容就是“减震”。

坐过车子的人都知道减震坏了是个什么滋味。

轺车最大的优势是四面不挡视线,可优势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变身劣势。

张阿难一挥手,几名左监门卫翊卫上前,放过太子仆,捉住了寺丞。

因为,从四品上太子仆是掌总的,也是务虚的,太子仆寺的日常事务是寺丞管理,但凡车舆、仪仗有缺失,需要及时移交有司修缮。

问题就来了,范铮都能发现的问题,你个寺丞为什么没有发现?

到底是何居心?

……

延康坊,魏王府。

李泰气息乱了,心也乱了,手中的《括地志》第一卷都拿反了,兀自不曾察觉。

这就是好阿耶啊!

两兄弟,一人赏一个大嘴巴子,且安静!

真要让我与兄长争储,伱不应该是坐看吗?

正四品上门下省黄门侍郎韦挺安慰道:“大王勿忧,区区从七品上寺丞,没了就没了,于大局无碍,优势在我。杜荷的直长之位,不也没了吗?那可是杜如晦之子。”

李泰放下《括地志》,深呼吸,平缓了一下心情:“本王没事。图穷匕见,可惜没能制造一点动静。让他夺我鄜州都督!”

双方打了个有来有回,总的来说,李泰兑子更占优势,谁让他拥趸众多呢?

只可惜,明确支持李泰的高官有限,除了杜楚客是正三品工部尚书,其余人多为中下官员,十六卫更不愿介入夺嫡这种糊糊事。

记室参军蒋亚卿忽然开口:“大王注意到,事情是监察御史范铮查获的吗?”

范铮不能算李泰一系的官员,却也渊源颇深,为什么会出手对付李泰的棋子呢?

李泰微微摇头:“这事,是阿耶的主意,范铮只是他拨动的棋子,只看看他身后的张阿难就知道了。”

从五品上秘书省著作郎萧德言赞道:“大王心胸宽广,果然是……之选。”

这些人,之所以明目张胆地出现在魏王府,是因为奉了圣命,协助李泰编撰《括地志》。

东宫的曲室里,收到消息的李承乾大发雷霆。

杜荷那个妄人,别说是免了直长,就是拉去绞了,李承乾也不会心疼半点。

李承乾怒的是,太子仆寺丞,竟然是青雀的人,轺车的伏兔竟然有如此大的隐患!

无法想像,当轺车疾驰时,伏兔崩坏,自己会不会摔出轺车!

一股怒气充斥了太子全身,他忍不住抓起身边楚楚可怜的人儿,鞭笞之。

宫城之北,玄武门外,有一着软脚幞头、圆领袍的汉子,自称是魏王府典签,声称要上奏请求为魏王加官进封。

不合规格的“奏书”,小半天才抵达李世民手中,在紫微殿中静坐品茗的皇帝,眉眼冷峻地打开。

什么请封,这上面,书写了魏王各种罪状,多达二十余条,然而多为红口白牙地诬陷。

魏王在长安,欲夺虾蟆陵为王庄,还有比这更荒唐可笑的事吗?

李泰被赐芙蓉园,地盘已经极大,看得上区区虾蟆陵?

身为雍州刺史的李泰,至少在雍州范围是极注重名声的,干不出与民争利的事来。

“满口胡柴!令千牛卫将人拿了,下狱严查!”

然而,千牛卫的回禀是,人已不知所踪,口音也非关中人氏。

报一下成绩,在书友的支持下,均订已经过了五百。

因为今天上午实际上还处于上架24小时内,承诺的强制加更放到明天。

叉手,多谢各位的支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