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五十九章 太子监国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五十九章 太子监国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02:15 来源:笔趣阁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御驾临河南道怀州。

朝中由太子李承乾监国,诸宰辅相佐。

李承乾的性子虽然有些拗,但能力是不差的,毕竟从小李世民就让他听政,稍大一些还让他决断部分事物,君臣的评价是“颇识大体”。

对一个储君而言,识大体就足够了。

再英明神武,你是想让陛下当太上皇么?

十八岁的李承乾,除了身为人夫,还身为人父。

庶长子李象,都已经七岁了,不得不叹服他们早熟。

想想十一岁,我们在干什么,撅着屁股打玻珠、与女生划三八线啊!

这个还真不是黑,《册府元龟》里有时间记载的。

嫡长子,现在还在太子妃苏氏怀中,毕竟李承乾贞观九年才娶的秘书丞苏亶之女为妃。

太子已经成年了,有一定的诉求,只要不是影响到大局,宰辅们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倒是东宫的属官会言辞激烈。

给一个杂户脱籍为良,虽然处理手法有些稚气,能交待了也就行。

世上很多事,就是给个交待完事的,你以为什么都能深究?

贵人腚上的糊糊,也是你贱民能看的?

只有将原太常寺太乐署乐人称心除籍、并授太子左春坊从九品下主事一职,让宰辅们叨叨了两句。

哪怕你将他放为良人吧,马上就给个官职,是不是太突兀了?

李承乾表示,左春坊太子司议郎,职责里有那么一项,记录伶官改变音律、曲调,其佐官主事给称心当很合适嘛。

啥,为什么不安置去管礼乐的太子率更寺?

太子率更寺,那地方虽然不太出名,率更令也是老好人欧阳询,可那地方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漏刻,不能随意变动,称心也没能耐呆着。

气氛老压抑了。

有部分职司,就比照朝廷的刑部、大理寺啊!

东宫少詹事、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对此极力劝谏:“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

直白的一句话就是:太子你胡来!

(史实是劝游畋废学的话。)

民间有句话:师傅多墙歪。

用在李承乾身上就再合适不过了,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魏征、李百药、房玄龄、刘洎、岑文本、马周,或为太子师,或为东宫属官,每一個都满腹经纶、满脑主意,祈使句一个使得比一个凶。

偏偏,各自有各自的立场,教出来的东西也就大相径庭,你让李承乾学哪个?

顺了哥意失嫂意。

于是,厌恶、疏离甚至是仇视的情绪,难免在李承乾身上出现了。

刚刚成年的人,是极度讨厌别人在耳边说教的,尤其是那种罗家英式的说教,哪怕这说教本身是为他好。

于是,趁着夜色初上,李承乾指使奴仆(内给使),用马鞭抽打张玄素,差点把张玄素打死。

(《旧唐书》所载。)

有后世坏学生毕业了打老师的既视感没?

先生也成了一个涉危职业啊!

东宫的属官,自然又是一阵闹腾,誓要为张玄素讨一个公道。

讨什么公道?

李承乾的态度无比激烈,太子可以不当,绝不低头。

哪怕矛盾激化到这地步,李世民也不将张玄素调离东宫,其中的意味就让人深思了。

李承乾的性子是真的暴,甚至还令招揽的门客纥干承基刺杀张玄素。

前面就说过了,封师进、纥干承基的刺客职业,是个二把刀的兼职,结果跟踪张玄素的纥干承基又被巡街的武候打了一顿,鞋都跑掉了。

只是,东宫的人开始奇怪,陪在太子身边的新宠称心,似乎隔一段时间,隐约有点不同。

……

延康坊,魏王府。

正堂的主位,是压得圈椅微晃的魏王、雍州刺史、左候卫大将军、相州都督、鄜州大都督李泰。

客位捧茶碗的,是勋国公、相州都督府长史张亮,面容不出奇,除去官服的话像个老农,眸子里闪耀着底层百姓熟悉的狡黠。

值得一提的是,张亮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真正的农民出身,因李泰这位都督只是遥领相州都督府,他才去担任了长史之位。

理论上,张亮真是李泰的下属。

这一位,也是很出奇的人物,打仗从来不行,功劳从来不少。

不黑,张亮的功劳,多数是联系各地势力归降而得,可知张亮对江湖这一套很熟络。

联络江湖嘛,义子、义兄、义弟之类的关系不少,可有几个能当真的?

倒是不少人,当年随张亮当响马,子嗣靠张亮吃饭,叫一声义父也不为过。

有那么多义子,张亮才能够“潜遣左右伺察善恶”。

就连李世民都知道张亮的义子多,可这事吧,用你的时候是功劳,不用的时候是罪过。

是非只在上位者一念间。

“下官带了一点内黄县的大枣,权且当都督的零食,给世子尝尝相州的土特产。”

(注:真实时间,是贞观十七年,内黄县才从黎州改属相州。)

土特产没错,土里结出来嘛。

相州内黄县肉厚、弹性好、酸甜可口,在贞观年间也是贡品。

李泰指着张亮手里那一小袋,示意武能收下,吩咐上阳羡紫笋茶汤。

阳羡紫笋,在此时可是顶尖的茶。

李泰轻笑:“长史送礼,居然只送那么小袋,忒小气了。”

别的不说,相州安阳的玉雕,也是有名的。

张亮苦哈哈地笑了,拉开官袍一角,露出洗得发白的里衣。

李泰大惊:“就是郑国公、门下侍中魏征,也没穷到这地步吧?”

张亮苦笑:“义子是那么好养的?”

没办法,这就是一个文不能治国、武不能治军的功臣,最大的窘境。

张亮的立身,靠的是江湖。

打探消息要人,勾连各方势力同样要人,朝廷给的权柄,能养的数量是有限度的。

于公于私,张亮都得让义子们有条生路。

顺便说一句,张亮也是少有的弃妻另娶之人,头上的幞头绿油油的,亲儿子张慎微劝谏不听。

张亮还极喜欢听术士之言,术士程公颖颇得信任。

所以,这是一个复杂到一言难尽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