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七十六章 师者应为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七十六章 师者应为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飞骑中郎将铁小壮,其实想来凑一把热闹,却被范铮拦住了。

年轻,飞骑将军樊胜在里头,你再过来,就不怕御史台弹劾你们上下勾结?

不是你们坦荡就行的,瓜田李下,怎么也得避嫌。

没心没肺的铁小壮,掉头找巫亹去耍了。

范铮说的道理他不一定理解,但他知道范铮不会害他,这就足够了。

樊大娘用沙米熬了清粥,甘香平和,倒正解了范铮之腻。

除了陇右之人,少有人纯粹用沙米做膳食,一般是混合麦面什么的,然后做饼、汤饼、糊糊,或者是用沙米浆做凉粉。

纯粹的沙米,稍稍粗糙一些,却正合范铮胃口。

没法,堂官就这德行,到处好吃好喝的供着,肚腩都起来了,倒让杜笙霞取笑怀了几个月。

范铮兀自苦苦争辩,这是雄壮的腰、武将的腰、老熊的腰,不是胖!

这是汉子最后的尊严!

杜笙霞、元鸾、颜氏三个外命妇凑一堆,叽叽喳喳的说得范铮头疼,只能选择坐远些。

然后,一歪头,与樊胜尴尬地对视一眼,步调一致地叹息。

哎,男人!

一把抓住抱娃的甄行,范铮小声地嘀咕。

甄行个人除了应履行的职司,还要成为一百五十三名首届敦化坊学生的主心骨,日后范铮外放什么的,甄行就要负责联络诸人。

并非结党营私,纯粹是乡党加同窗,谁也没话说的。

咋,谁是那天上的仙人,连个亲朋好友都没有?

另外,铁小壮与樊胜之间须注意避嫌,甄行就要成为二人之间的桥梁。

很有一种脱裤子放屁的感觉,偏偏不得不为——万一放屁迸出屎来怎么办?

莫名其妙地,范铮忽然有一种老态龙钟的错觉——可他才三十六啊!

坏了,不会是本命年的问题吧?

问题犊鼻裈已经换成红色的了啊,总不能再系一条红腰带吧?

真要那样,不得赤膊穿坎肩、头上箍个白毛巾,手持腰带扭起来?

范老石因那一场病的拖延,身体终究是差了许多,再无从前的蛮样。

都是自己作出来,早按姜白芷处方来喝药汤,至于么?

偏偏还死犟死犟的,大鼻涕流到嘴里才知道甩。

也就是亲阿耶了,换别人,范铮早上手揍了。

现在的范老石,也就抽空练练拳脚,兵器基本放弃了。

老不以筋骨为能,都快花甲的人了,逞的什么能啊!

“你们兄弟,日后要齐心协力,引领同窗走正道,行事问心无愧。”

“铁小壮基本到顶了,你们还刚刚开始,日后相辅相成。”

范铮觉得自己老了,车轱辘话来回说。

至于说问心无愧,有点求全责备,可范铮身为师长,总不能教他们怎么游走在牢狱的边缘吧。

就连北齐声名狼藉的魏收,对自己弟子的品性要求都严格着呢。

这,才是师者应为。

学生难免会有行差踏错的,这很正常,谁也不是一辈子不食人间烟火。

只要不是太缺德,能帮,范铮一定帮,束苍就是明证。

鸿胪寺,公房内。

长孙涣靠着椅背,双目无神。

丧事办多了,费神。

“怎么,少卿是觉得奔波丧葬劳烦?”范铮忍不住打趣。

抛开长孙氏的背景而言,其实长孙涣不错,份内之事任劳任怨,闲事不理,只是不太喜欢与人交流。

长孙涣回过神来,端正了身子,坐得笔挺,开口道:“下官倒是忘了,堂尊还需学一些凶仪。”

范铮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望着长孙涣。

本官新视事(到任)时,不是说过凶仪之事全交给你了?

长孙涣一声苦笑:“堂尊不知,诏葬大臣,一品由卿护其丧事,二品由少卿护,三品由丞护,皆往司仪。”

范铮扭头看向田达真,田达真苦笑点头。

这是鸿胪寺切切实实的职司,逃不掉。

范铮一屁股坐椅子上,气不打一处来。

啊,要疯,当初为什么不打听清楚职司?

范某最讨厌主持婚丧,麻烦事一大堆!

司仪,司不了一点!

长孙涣为什么主持了琅琊郡公牛进达的丧事?

因为,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户!

范铮被拖到司仪署,生生学了三天凶仪啊!

方相在什么场合该出,配几品官员,甚至连吟唱什么的,范铮都情不自禁地会了两句。

范铮第一次发现,自己在凶仪方面居然是有天赋的,哪怕当年实在没混得起来,替人当孝子哭丧也该能混个肚儿圆。

三天,范铮基本掌握了司仪的技能,整个人都不好了。

要不要带着鸿胪寺上下二百二十四人一起学哭丧?

长孙涣悠悠地戳了一句:“堂尊,鸿胪寺可不止二百二十四人哦。”

即便抛开食手、杂役之类的人员,还有品直!

也就是额外的当值人员,计译语(翻译)二十人,金银作(金银匠人)一人,漆作(漆匠)一人。

莫看是品直,补官补吏的实缺,他们具有优先权的。

范铮呵呵一笑,很快理清了个中关系。

鸿胪寺固然需要译语,量也不需要那么大——全盛时期的番邦也才三百余。

到唐玄宗时期,三百余番邦经历了吞并、战争、自然消亡等因素,也只剩了七十余。

可见,分分合合,总是大趋势。

译语这个位置,之所以设置二十人,且这二十人多出身商贾,那是有原因的。

接触番邦最多的,可不就是商贾了么?

固然粟特商贾遍行天下,可大唐商贾也同样行遍周边,懂番邦语言自不难理解。

商贾最大的一个弊端:难当官。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其实对工还卡得不那么死,要不然将作监那些官算怎么回事?

商就真头疼了,科举都没你的份,名满天下的李白不就是因此,只能靠推荐入仕么?

李白入的还不是职事官,是供奉官,唐玄宗于开元初设立的翰林院,份属帝王的私用秘书,连《唐六典》都不记载的职位。

尖酸刻薄一点说,那叫词臣。

《旧唐书》里记载了李白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之事,结果与后世流传的故事大相径庭:由是斥去。

译语么,不定哪天就因功入流,蹭一个八品、九品小官,足以光宗耀祖,也算打破阶层壁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