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七十章 何以见德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七十章 何以见德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大德之议,自是在太极殿中。

太真观两名坤道之议,再桀骜不驯的大臣也老实闭嘴。

长孙无忌的眸子里,难得地带上一丝真诚的笑意。

兕子,她平安长大了啊!

长孙无忌曾亲自到太真观上香,与隐隐有出尘之意的凤真交谈,看过她的状态,询问过悟真观主,终于确认,外甥女已经平安度过劫难。

哎,就是太冷清了,与小时候那个甜甜地叫“舅父”的兕子差异太大。

不管怎样,阿妹的血脉在世间安然,长孙无忌就觉得欢喜。

大德,必须有兕子一份,就是皇帝也不能阻止,我长孙无忌说的!

玄谟禅师、悟崐寺主、陈矩年观主诸人,俱是声名远扬、德行无亏之辈。

出家人当然并不全部都是六根清净,藏污纳垢之辈也不少,但推出为大德者,必须洁白无瑕。

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它全靠淤泥里的根供给养分呢。

所以,看古书的时候啊,多想想。

一个无阙的君子,有时候比有阙的人更可怕。

许久,侍御史丘神勣出声询问:“何以不见大兴善寺标杆禅师之名?”

可见,让标杆出现在名册上,竟涉及了多方的博弈。

范铮出班:“此人原身为长安令杜善贤,标杆之名乃先帝御赐,因为官不辨善恶而命其出家。”

“本官身为雍州长史时,从未听说标杆有何善行,道佛辩经亦未见其有何建树,何故竟荐为大德?”

何以见德?

长孙无忌的嘴咧了咧,没出声。

几年未出声,有人以为某吃斋念佛了呢,某当年亲手打下去的标杆,都敢抬到眼前来戳一戳了。

沃鯌腆着肚腩出班:“既然有纷争,何妨召标杆禅师上殿,考校一番佛经、询问一番功德?”

这个瓜怂,坏得很!

祠部司掌天下观寺,不敢说对长安城数以千计的比丘了如指掌,起码知名人物的状况是了解的。

标杆禅师身为比丘,能背经文不过三篇,连《毗尼日用切要》都背得恍恍惚惚,若不是因为奉旨出家,早追回度牒了。

大德?

嘿嘿,缺德吧!

想送标杆上大德之位,其实是想打脸太宗、打脸长孙无忌;

至于范铮,那是被殃及的池鱼。

不好意思,即便范铮现在是九卿之一,依旧未能成为某些人眼中的对手,份量不足。

让标杆上殿背经文,那些拼命支持的人势必出丑,甚至可能因此失去朝廷、皇帝的信任。

倒不是说标杆没文化,可他从来就无心向佛!

功德……对于标杆更是一种奢侈,他于大兴善寺度日如年,功课都勉强,谈何功德。

李世民、长孙无忌这两郎舅坏得很,让他出家为僧,却不给期限。

这是让他一辈子吃斋呢。

侍御史邹久酒出来打圆场:“丘御史不过是随口一问,并无较真之意,不必如此费心。”

范铮冷笑一声,正欲乘胜追击,却见御史大夫李乾祐微微摇头,獬豸冠在轻晃。

正了正头上的三梁冠,范铮垂下了眼皮。

不看僧面看佛面,人活于世间,总有些人情要顾,老堂官李乾祐曾经也颇关照范铮,情面不能不给。

范铮不是水浒那个没面目焦挺。没面目一词,一是不讲情面,二是如焦挺一般丢脸。

长孙无忌眼皮抬了抬,扫向看热闹的司徒李元景。

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准确答案,幸好某胖胖也从来不是需要答案之人。

有些事情,只要心头有方向就足够了。

大德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束缚。

永徽天子手持名册,斟酌了许久,才持御笔亲批。

然而,范铮不经意地看到,永徽天子眼中掠过一丝不满。

他究竟不满什么?

范铮虽不是一味揣摩上意之人,却多少心头打了个问号。

礼部尚书之位,由房玄龄长子房遗直接任。

房遗直履历虽略短,却承梁国公之嗣,之前也一直在礼部司为官,勉强也补得了。

逢赦而归的薛万彻,在空旷的府邸中,迷迷糊糊地灌着虾蟆陵郎官清酒。

府中人员稀少,除了几个部曲,只有身为县侯之子独存,其余子嗣渐渐散于诸地为小官。

《旧唐书》上,明确记录,薛万彻于贞观十五年随李世勣大破薛延陀,以功别封一子为县侯。

按这文字,说明薛万彻不止一子。

薛万彻尚丹阳长公主,是在贞观十八年,显然是长公主为续弦了。

“万彻蠢甚,公主羞,不与同席者数月”,看上去有点纯情小狼狗的样子,但是可能么?

估计是当时的薛万彻自惭形秽,隐约有自卑感所致。

丹阳长公主也没陪伴薛万彻几年,还是薨了。

若有她相约束,薛万彻断不至于走向不归路。

房遗爱不知何时坐到了薛万彻身旁,一钵喷香的牛肉,一坛西市腔酒,饮得有滋有味,不时与薛万彻碰一下坛子。

薛万彻欣赏房遗爱,只是欣赏他的力气,不是欣赏他的武艺。

“怎地,堂堂太府卿,竟肯纡尊降贵,来看我这不中用的庶人?”

薛万彻狂笑。

其实,薛万彻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是庶人,他身上的武安郡公爵位可未曾削呢。

只是,这一趟回长安,物是人非,唯阿弟薛万备仍存。

两唐书唯《旧唐书》提及薛万备卒于薛万彻前,偏偏葬于长安高阳原的薛万备墓志提到受牵连流至交州。

史料打架了,唯有以墓志为准。

至于《资治通鉴》提到流交州,算了吧,这本书不能当史料看。

查不到的情况下,以史书为准(窃笑,机智得一匹)。

薛万彻却有意疏远阿弟,唯恐连累了他。

但是,血脉相通,又怎是他说不牵连就真不牵连的?

房遗爱苦涩一笑:“想我房二郎大好男子,不去上阵搏一个万世流芳,却身处太府寺,为朝廷守着那些财物,犹如看门狗。”

这就是典型的志大才疏,房遗爱若上阵啊,连赵括都不如。

说话一向尖酸刻薄的薛万彻却顾不上打击房遗爱,一口饮尽坛中酒,坛子向外一掷,落于假山石上,砸了个粉碎。

“薛某为大唐征讨仇寇,纵未曾攻下泊灼城,亦斩了所夫孙。竟因小人诽谤,去职流象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