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农妇跳脚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六十六章 农妇跳脚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蝗灾所过,乾坤含疮痍。

雍州倒是基础扎实,搭裢里有阿堵物,加上早有准备、官民一心,倒也没怎么惨烈。

就是同州,之前与华州一道经历过蝗灾,有经验了,也没那么惨,倒是让刺史褚遂良捡了个便宜。

虽麻烦了些,却不是不可度过难关,褚遂良考课时功劳必不可少,再加上有长孙无忌呼应,回朝也就是一二年之事。

这是褚遂良自入仕薛举以来,首次成为地方官,也让他感受到了曾经被他多番求全责备的地方官有多不容易。

抱怨什么的情绪没有,倒不是褚遂良修养多好,纯粹是忙的。

情、理、法,三者间如何权衡,是一个大问题。

户部明确规定,水、旱、虫、霜为害,十损四免租。

现实执行中,损三成九免不免租?

多多少少有官吏将三成九算成四成之损,纠不纠正?

就情理而言,这一点点偏差应该是允许的。

然而,这样的口子一开,三成八的、三成七的,难道不想要同等的待遇?

知道啥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性子刚强的褚遂良,顶着压力把三成九撤了下去,下到冯翊地头却被几个农妇跳脚痛骂了一顿。

农妇骂得很难听,从褚遂良祖宗十八代骂起,还全都不重样。

执刀正欲驱离农妇,褚遂良却叹了口气,摆手示意无妨。

农妇没错,褚遂良也没错,要当宰相,先得养出宰相肚量。

在这一点上,褚遂良不行。

如果骂他的是官吏,早让他们尝尝万里为官的滋味了。

可这是农妇,无知的村妇啊!

别的不说,褚遂良但凡争上一句,都能让朝中衮衮诸公引为笑柄。

大灾之后,黎庶有怨自是难免,想要人人满意,怎么可能?

若平时有人辱骂官员,自是大罪,可这是灾后,不让黎庶发泄一下情绪,是想逼反他们吗?

冯翊令夫蒙西望远远缀在后头,鼻孔里不时发出一声冷哼。

真以为当过宰辅,就了解地方事务,可以鸡子里面挑骨头了?

骂吧,骂吧,反正冯翊县是不会因言罪人的,我夫蒙西望不照样挨过骂?

本来,同州就相对贫瘠,受灾的百姓就指望着官吏高一高手,减一点租,好熬过去,你个使君不设法为黎庶争一点福利,挨骂都是轻的。

真遇上极端的庄户,了无牵挂,喊一声“活不下去了”,昔日陈胜今又来,你又当如何?

当年雷永盛在同州,卖大盐挣了点小家当,惜乎华州人亡政息,好端端的盐坊竟任由湮灭。

华州不差钱,可同州真的穷啊!

急眼了的农妇,就是千刀万剐也要骂了出一口恶气。

这就是因为穷啊!

穷横穷横,不是因为穷了才横么?

反正没有啥好牵挂的,除了一条烂命啥也没有。

“使君,庄户人家就这一点见识,犯不着与她们生气。”夫蒙西望跟上褚遂良,有意无意地上眼药。“使君曾掌中书省,向朝廷要一点赈济,应该不难吧?”

小刀子啊,不停地扎向褚遂良的心头。

牛个啥?

堂堂中书令,这不就被打入凡尘了吗?

赈济,凭褚遂良这德行,户部是不会给颜面的。

褚遂良眼睛眯起,打量着这位胆子很大的冯翊令。

“你也觉得,本官坚守朝廷法度,不合时宜?”夫蒙西望干笑一声:“下官不敢对法度有任何意见。不过,朝廷既然委任我等为地方父母,娃儿受难了,不切实给点好处,一味挥鞭让他不许哭,好像也不合适。”

褚遂良默然。

夫蒙西望的话,与他根深蒂固的理念水火不容,烧得他难受之极。

朝中,关于西爨的任命也出来了。

如范铮所言,一字不差,昆州对半分。

益宁县与晋宁县合为东昆州,治所益宁城,爨东景为刺史;

安宁县与秦臧县合为西昆州,治所安宁县,爨西图为刺史。

治所选安宁县,是因其有盐矿,可谓富甲一方。

至于诸都鬼主、大鬼主、小鬼主,各择其主,悉听尊便。

反正,西爨内部打不起来,就是天大的好事。

分了,又不是以后就没机会合起来。

爨堂郎出乎意料地选了西昆州长史的位置,而不是东昆州。

东昆州这一头,便称平爨;

西昆州那一头,称为山爨。

这个区分,是以平坝、山头来说的。

范铮委实觉得奇怪:“朝集使这个选择,多少有些奇怪,你咋不选东昆州呢?”

“滇池边不好么?想吃金线鲃了,自己垂钓便是。”

爨堂郎笑容带着一丝狡黠:“东昆州的长史位置,有人占了嘛。再说,滇池边上也不是什么好事,时不时涨水,难受。”

这不是在胡说,元朝赛典赤之前,滇池的水域利弊参半,赛典赤大修之后好了许多,但之后仍不时汪水,大雨之后都可以唱“冬季到益宁来看海”。

但主因还是,爨堂郎到了山爨可以更进一步。

谁也不是傻子,真当他图那点盐还是木耳?

范铮眨了眨眼,一声轻笑:“爨长史所图若仅于此,范某都要看不起你。”

爨堂郎嘿嘿一笑:“就知道瞒不过你。到了山爨,身为爨西图的从弟,我天然有继承权。”

“爨西图嘛,是个好人,就是好酒贪色,身体不佳,且无后。”

范铮秒懂。

爨西图哪天酒色过度、魂归极乐了,爨堂郎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山爨大首领。

一没加害,二没刻意,不受任何人指责,也没有心理负担,何其妙哉!

爨堂郎要与金春秋在一起,一定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烧黄纸、斩鸡头,高唱“这一拜”。

两人的思路大致相同,都是好处要拿、恶名不背,馅饼快到碗里来。

“长史有无想过,日后爨族变故当如何?”范铮点了爨堂郎一句。

爨堂郎笑道:“整个爨族,我无能为力,但送一二子嗣入长安国子监、请朝廷委一二佐官,就山爨旧俗与律令融合,每年上交一定税赋,还是可以的。”

倚仗着安宁县的财大气粗,爨堂郎有底气说这话。

送子读书、请委佐官,则是在输诚。

爨族自有一个治理体系,与大唐差异极大,鬼主们未必愿意作出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