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很深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很深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李元景被范铮蛮不讲理的一顿泼,连犊鼻裈都是湿的,想说什么都只能闭嘴。

哀牢古国所化的百濮部,许多地方炎热之极,放个鸡子在石板上都能烫熟了,当然是泼泼更健康。

可惜,这是在长安。

太极宫虽热,九月也早就降了温度,李元景这种业余选手被范铮泼到了没脾气。

在鄜州,他就是土皇帝,无论是亲王府、亲事府、帐内府还是地方官吏,都以他为尊,哪怕一肚子道理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想不到,在朝堂,区区一个从三品,就让他无言以对!

热闹看够了的皇帝轻咳一声:“范卿,司徒也是不了解情形。咳咳,司徒,且给华容侯赔个不是,日后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事,尽量不上朝堂了。”

“毕竟,你们不是御史。”

看似和稀泥了,其实是往李元景脸上甩了一耳光。

“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直接将李元景的话堵死,顺带在群臣面前扫了荆王的颜面。

最后一句,更将李元景要说的话堵在了喉咙里。

堂堂司徒,屈尊干御史风闻奏事的活,你还能再不要脸些不?

范铮这一泼,泼出了个新天地——短期内,没有谁想不开非要自找难看了。

今年的五月,收成大致如预期,只得往年九成。

幸而天子诏令,雍州等数州,给复一年,黎庶少了税赋劳役,竟略强于往年。

仓曹督着诸县,将该收的粮入库。

即便免了租庸调,义仓粮是万万不可少的,正仓、常平仓也由官府出钱和籴粮食。

和籴一词,在大唐初期是指官府以合理的价钱向黎庶采买粮食,到唐朝中后期演变成一种带强制性的配额任务。

无论多好的经,歪嘴和尚总能念得荒腔走板,委实让人唏嘘。

司仓参军李景恒四下出击,所到之处,诸仓曹的踢斗都温柔了许多。

踢斗在庄户看来自然可恶之极,却是官吏们在律令之外,可光明正大获取的灰色收入。

故而,李景恒虽看不惯,却只能视而不见。

真要管,这种破事多了去,管得完吗?

真禁止吏目吃这点好处,呵呵,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想啥呢?

李景恒虽出身王府,却不是完全听不进意见,手下的司仓府早给他点明了其中利害,自不会去刻意捅破这块遮羞布。

小麦种子已经种下去了,户曹、士曹又开始在奔波了。

虽然眼见今年雨水足够,但谁能说得准后面呢?

虽有太史局、道佛预测天象,终究不可能百分百准确。

允许预测有误,要不然从此来一声“世间无人能预测”,一个个揣着明白当糊涂,这才是人世间的悲哀。

求全责备,那是在摧毁一个行业。

八水的水位基本恢复,今年的引水灌溉轻松了许多,各塬的小麦芽九成九破土而出了。

十成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可遇不可求。

比如种籽挑选不够精细、比如浇灌不够、比如蝼蚁为害,多多少少需要补种一些。

世事便是如此,从来没有十全十美。

雍州六曹裹行骆宾王为范铮所推荐,吏部司走旨授,委为万年县主簿。

没辙,骆宾王虽然早年在山东飘零,户籍却是在雍州的,县丞、县尉按例不录用本州人氏,从九品下录事一般录本县内勋官五品以上者,唯有从八品上主簿可就职了。

吏部郎中马觊之事,虽说事出有因,范铮的不追究还是人情,马觊乃至于整个吏部司都要领情。

吏部侍郎郝处俊对此不解,同为吏部侍郎的刘祥道淡淡解说了此中缘由。郝处俊性子较刚,生生训斥了马觊半日。

面对李元婴,敢甩乌纱,玩“耶耶不侍候”的主儿,本身就不是什么好脾气。

马觊能怎么办?

他也很绝望啊!

你以为当初那破事,是他区区吏部郎中有胆子做的?

苦哇!

为官人,要么在底下躺平,任由笑骂;

要么在巅峰,唾骂他人;

不上不下的中层,两头受气!

还是检校吏部尚书高季辅出面,制止了郝处俊的斥责。

“贞观旧事,从此切断,但齐心向前,为大唐遴选才俊。”

郝处俊表示,尚书说得对,我最俊!

郝处俊是祖传的脾气,到他孙子那辈都刚烈如斯。

他孙子创造了一个记录,上东市口处刑前,对武则天骂不绝口,导致之后处死人犯都必须先塞口。

高季辅的话有点意思,还在贞观二十三年呢,就“贞观旧事”了。

这话也是在点马觊,欠雍州的账到此为止,接不下该走正常程序了。

若是范铮有意见,就说新朝新气象。

新官尚且不理旧账,何况到了新朝?

马觊虚心受教,解开了身上一具枷锁。

“禀尚书,下官以为,长安县人、左候卫翊府中郎将田仁会,曾于贞观十八年与执失思力大破薛延陀,功绩当升迁。”

“其人文武双全,当可为一州之主。”

“且强力疾恶,守万年县时,颇能镇压歪风邪气。”

嗯?

高季辅在心头想了想,田仁会的种种俱现脑海。

田仁会破薛延陀,干得漂亮,自可因功升迁。

且其人允文允武,并非樊胜之流纯粹的厮杀汉。

田仁会还是武德初年科举登第之人,没想到吧?

当然了,他不是状元,故无孙伏伽出名。

高季辅微微颔首:“压一年。”

不存在打压、嫉贤妒能,高季辅除了从吏部考虑,还得以中书令的身份考虑。

天子初登大宝,长安城最重要的是稳定,田仁会这等人物留于左候卫,对长安城中的稳定是有益的。

更重要的一点,田仁会身处十六卫,由文转武在大唐虽不是什么稀罕事,却须兵部尚书崔敦礼点头。

朝廷当中,除却兵部、皇帝,能影响郎将行止的,还有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

他不同意,谁也动不了田仁会。

嗯?

高季辅心头一动,目光微冷。

好端端地,马觊怎会提起田仁会?

按说,田仁会的升迁,首先是兵部的事。

吏部啊,水也深了。

刘祥道在一旁笑而不语。

堂官,吏部的水,什么时候浅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