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六百二十四章 东宫之议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六百二十四章 东宫之议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雍州二堂。

范铮巴掌拍得案板咣咣响,指着束苍的鼻子足足骂了一刻钟。

“就知道莽!知不知道,血涌上头的时候,庄户管你是不是官,抡家伙就打!”

还不是危言耸听,打到上头的时候,就是对面站着亲阿耶也止不住势头。

真打了,就算你过后对庄户加以惩治,也只是亡羊补牢。

对李巢敢抗命、对群架敢插手,生死无惧的束苍,乖乖垂手,聆听着范铮的训斥。

这一位不仅是上官,更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别说只是骂两句、来个吐沫淋浴,就是踹上几脚也得生受着。

看着性情刚直的束苍被喷,还频频赔笑点头,骆宾王心里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好像当年,阿耶在世时,也这么喷过胡闹的自己啊!

骆宾王知道,虽说自己行事端正,可心底总有那么一点阴翳,却无师长可以当头棒喝。

莫名其妙地,骆宾王心头酸溜溜的。

待范铮骂得差不多了,王福畤才饮尽茶汤,笑眯眯地打圆场:“别驾也莫太苛责,司户府也是心系黎庶,才贸然插手。”

范铮可以臭骂束苍,却不能对王福畤无礼,师出无名。

“参军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徒不训,不子弟。”

范铮的歪理邪说一套一套的。

王福畤晕了:“这个‘子弟’啥意思?”

范铮才想起,这个时代还没有洋芋。

“这是云南方言,夸俊秀呢。”

束苍咧嘴笑了,没心没肺的,好像鬓角就插了一枝花似的。

“回去好生想想,要怎样才能以最小的风险,控制事态的扩大。”

范铮没好气地瞪了束苍一眼。

朝廷下设的里正、村正、保长是干嘛用的?

一层层揪下去,不是天灾**闹到饿死人,就掀不起大浪!

需要你一个小小的司户府以身犯险?

束苍出了二堂,在天井里吐了吐舌头,扮了一个鬼脸。

“别驾要求高了,束苍虽不谙民曹处理流程,却一片赤子之心,难得。”二堂里飘出王福畤的声音。

束苍乐得蹦了一下,要不是场所不对,他能来上一个空翻。

范铮哼了一声:“参军不必袒护他。若非看他长了两根硬骨头,本官才懒得捞他起来。”

“参军有空,多教导他做事之法、处世之法。”

束苍的眼眶微润。

果然,舅父还是惦记我的。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臭皮袋。

争水之事,并非只是蓝田县独具。

大大小小十八场群架,十一场为官吏适时赶来制止了,六场群殴,好歹没动锐器,就几个轻伤。

唯独一场是两名村正角力,居然搞得在场的官吏都喝彩,这叫什么事?

好吧,只是一较个人武勇,那也不是太过分,毕竟整个大唐都武风昌盛。

但是,官吏喝彩,是不是味道不对?

六名村正各自吃了二十笞,庄户被赶开,引水时间在官府的主持下划分。歪一下嘴,即便官吏秉承公正的原则了,这一碗水依旧端不平,顺了兄意失嫂意。

哎,当家难,范铮终于理会得“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的精髓。

诸县处理争水的群殴,还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按律令,至少得杖数十人的。

可正是农忙时节,杖伤了人,不得误了农时?

蓝田尉薛奉镬代县令至光德坊州衙,上书认错,对岱峪水争水处理不及时表示认罚。

这就是官面文章。

蓝田令也是贼精,知道范铮对薛奉镬观感好,就让他来顶缸。

范铮有气无力地摆手,实在没兴趣装了。

“行了,回去告诉蓝田令,好生安抚黎庶,遇事让衙门官吏跑勤快些,别来本官面前走过场。”

务虚这种事,也不能完全否认其意义,但不能凌驾于务实之上。

别说蓝田县,整个二十县中,有几家不是手忙脚乱?

包括泾阳县在内,哪怕在泾水有郑国渠之类的水利设施,也架不住水位下跌,不少黎庶是一边抹眼泪、一边担水浇自家的薄田。

别问范铮怎么知道的,敦化坊虽然作坊略多了些,也不是没有零星的菜畦。

东宫,显德殿。

太子欲下太子令,招濮王及濮王妃入长安。

左庶子于志宁梗着脖子,面红耳赤地咆哮:“此乱命,不可从也!濮王居均州郧乡县,乃圣命所为,殿下不能以太子令抗诏书!”

道理是绝对没错的,可于志宁说话的态度,却让太子生厌。

这也就是太子并不暴虐了,否则,凭于志宁的恶劣态度,杀了也就杀了。

至少,大唐已不能再换太子了。

左庶子许敬宗抚须:“殿下……兄友弟恭,实乃仁君。然现为多事之秋,陛下圣体欠安,濮王入京,非时也。”

看看,意思差不多,你于志宁自己对比一下许敬宗,是个啥态度,说的是人话吗?

大家都知道太子孺慕之情,却只能生生说成兄友弟恭,也是别扭之极。

少詹事高季辅和稀泥:“殿下情谊,令臣等叹服。唯时下朝中方下诏令,命诸藩、诸牧各守疆域,全力整治民生,无诏不许出界,故不合时宜。”

“依臣所见,殿下可赏赐濮王及濮王妃物件,并手书相慰,异日再重聚长安,可好?”

牧,指州牧、刺史。

太子中舍人李义府沉声道:“殿下,臣以为少詹事之言老成持重,可效之。”

莫看话语各不同,主旨就一个,濮王绝对不能动!

在这风起云涌的时刻,连闲置在长安的彭王都为范铮保举,出任澧州刺史,欢天喜地出门去了。

别说是濮王了,整个雍州范围,没有一个亲王的存在。

原因,自是为了保太子顺利承嗣。

李建成、李承乾两桩事情,让大臣们胆战心惊,万一这传统再上演,可真热闹了。

太子似乎屈服了,让李义府代太子舍人拟太子令,宣慰濮王府,唯赏赐之物多为脂粉、紫熟绵绫。

唯有李义府因角度之故,瞥见太子目中那一丝笑意。

太子并非不知,此时不宜、甚至未来也不宜召李泰入长安城,无非是借此讨价还价,赏赐物件给李泰、阎婉。

同时,也是隐晦地向他们报平安。

至于大位,太子也不可能让李泰染指。

九一八!勿忘国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