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五百六十九章 釜底抽薪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五百六十九章 釜底抽薪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朝堂上,礼部尚书邱一河躬身上表。

“大唐礼仪之邦,当教化四方,令天下景从,唯现礼法之大、邦国之美。”

“今雍州别驾范铮,擅违礼部符令,于长安城南三大道侧农田,公然使用肮脏之物,坏大唐之风貌,臣邱一河请朝廷断之。”

此言一出,无数官员摇头晃脑地举笏,口口声声“华夏之美”,恨不能将粗鄙的范铮分而啖之。

范铮面上的笑容次第绽放,虽无声却似雷霆,渐而让朝堂安静下来。

李治扬眉:“范铮对此,有何辩解?”

范铮出班:“此符甚妙,臣范铮竟无言以对。不过,庶民唯有几分薄田度日,负担不起因此减产之重。”

“故,臣有一两全其美之策,恭请朝廷采纳。”

“方才慷慨陈词的诸公,不妨将名下永业田与此地庶民田地对调,庶民无减产之苦,诸公亦无施政之碍,两全其美。”

谁愿意支持这脑干缺失的符令,拿自家永业田去支持,就是抛荒长草了范铮也没有意见。

满朝堂一片冷哼声,方才出班的官员无声无息地退回了班中。

此等便捷之身手,若是与敌交战,当是上佳刺客。

可见,朝廷用人还是不太精准。

要我献出一片河山可以,要我献出一头牛不行——因为,我正好有头牛。

诸官缩了,唯邱一河无路可退,只能咬牙切齿地瞪着范铮。

他已经准备好与范铮争辩的雄辞千句,奈何这狗贼竟然不吵了,釜底抽薪,直接谈置换田地。

让邱一河站在道德巅峰,睥睨天下、指手画脚,一点问题没有。

庶民田地里没产出,那就喝风好了,反正这里就是西北,西北风来得极其便利。

饿死?

无所谓了,大唐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死几个怎么了?

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对吧?

但是,凭什么让本官将自家的永业田拿来顶缸?

本官第四房媵、第十八个妾、第九子、第十女就不用养了吗?

你不知道,本官有多努力!

“呵呵,范别驾是想官不聊生么?”

邱一河怫然不悦。

你难道不读圣贤书,不知道孟子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至于说邱一河断章取义,呵呵,有几个读书人不断章取义的?

范铮笑了:“懂,邱尚书之意,民不聊生就无所谓了,即便揭竿而起也有府兵镇压。”

这可就不是什么好话了。

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话,说出来多坏气氛,就不能视而不见吗?

好歹也是三品大员、封疆大吏了,不知道和光同尘么?

“本官也没读多少书,唯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不得其解,不知邱尚书可能解惑?”

范铮这一刀,杀得邱一河无法应对。

世人多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真同情庶民的官,不多。

至于勿施于民,邱一河从来没想过。

民部侍郎、范阳开国郡公卢承庆出班举笏:“臣卢承庆以为,大唐雄踞天下中心,靠的是庄户出粮、匠人为器、兵将用命,而不是损民利以自得。”

“犹记前朝之末,为向番邦彰显,酒食任取、绸缎裹树,为天下笑柄,遂国破。”

“不意今在大唐,复睹此况,不由悲从中来,唯感慨涕零,复叹老迈无能,唯乞骸骨还乡,为阿耶娘坟茔前添一土堆。”

唯亲身经历过前朝倒塌之苦,才格外痛恨这些弊端,即便做不到如魏征一般拼命劝谏,也没法同流合污。

有点道德底线的人,就活得那么累。

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亦无限感慨:“臣令狐德棻,犹记当年前朝轰然倒塌,大唐茁壮而生。唯愿大唐以恶隋为鉴,如贞观初年,民生为重。”

老人家说话比较委婉,跟他的品性一样,君子不出恶言。

道德底线比较灵活的黄门侍郎许敬宗,难得地出班:“臣许敬宗,弹劾礼部以所谓颜面,夺民时、减民产,不知里外轻重!大唐强,赖将士用命、工农尽力、臣工尽心、帝王所导,而不是花里胡哨地巴结番邦小国。”

“臣以为,邱一河不顾民生,实不配为礼部尚书。老臣不才,愿取而代之。”

范铮被老奸佞突如其来的整活搞懵了。

听着前面,还以为他今天喝了正气水呢,原来竟是看上了礼部尚书之位!

也对,许敬宗这号人堪称官场油子了,没点好处是不会赤膊上阵的,何况他与范铮还相看两厌。

虽说黄门侍郎的实权不逊于六部尚书,但品秩只是正四品上,未步入三品大员的行列。

向上走,要么补正三品侍中,要么谋六部九卿三监之位。

侍中的职位虽有二人,却不代表一定要满员,还不如看向六部呢。

至于九卿,除了太常卿是正三品,其余八卿都是从三品,看不上。

三监嘛,从三品就不说了,非阎立德之类的专业人才是镇不住的。

没看到前脚将作大匠阎立德迁工部尚书,后脚就将他阿弟阎立本徙将作少匠了么?

哼哼,以秦王府十八学士的资历,不蹭个正三品也委实没颜面啊!

许敬宗虽不是什么好人,至少知道,庶民是要吃饭滴!

一直未出声的皇帝,淡淡地开口:“延族(许敬宗字)以十八学士之身,为黄门侍郎亦委屈了,就去礼部吧。”

“范阳公且宽心,大唐绝不可能二世而亡。”

一锤定音。

邱一河的散官品秩、爵位未变,礼部尚书职司却转到了许敬宗头上,一下从实职悬空,险些一头栽倒。

委屈,我为大唐长门面,我为大唐作贡献,我为大唐流过……汗!

许敬宗谢过天恩,面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神色:“礼部侍郎,回公廨即废除此荒谬政令。”

对邱一河,打倒了,还要重重踏上一脚,让他不得翻身!

即便是范铮,对许敬宗上位也喜闻乐见。

许某的人品遭人诟病,施政方向却无太大功过,唯“稳”字了得。

嗯,范铮的目的,是让那些良田能顺利地用上肥料,许敬宗纯属一个意外。

至于少府监那里,交流得很顺利,少府监说了,雍州冶监就是为雍州服务的,别让下面的匠人没饭吃就成。

看,多么通情达理!

这样的衙门,范铮才不会有事没事捅一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