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五十二章 倔强的郦正义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五十二章 倔强的郦正义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2:28:30 来源:笔趣阁

子部,范铮选择了农家、算法。

当然,算法的要求,不要太精深,毕竟这里不是国子监算学,用不到高深复杂且烧脑的知识,主要是为了配合珠算而已。

农家的要求,是必须比现在的产出更高。

要是学了还不如现在的技术,笑话就闹大了。

集部那些诗词、笑话、谜语,可以当调剂。

诗部么,范铮认为对联可以将就学一下,好歹过年可以让他们学着给自家写楹联嘛,顺便还可以给范铮写一幅。

当然,别整“福满乾坤爹满门”,不然会挨揍的。

捂脸,一手鸡爪字的弊端啊!

害得范铮到现在都不敢装文化人,毕竟针管没发明出来,喷不出墨汁,想跳大神都办不到。

儒部,范铮犹豫了好久,决定《论语》还是要学的,免得被人骂了都听不懂。

瞎扯一句,孔夫子也是个暴脾气的老师,姬宰予上课睡觉,换现在再正常不过了,老夫子直接开骂:“宰予白天睡觉,烂木头一块,不能够雕琢!”

事实上呢,宰予是孔夫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孔门十哲、孔门十三贤都有他的名。

同时,宰予是极少敢对孔子“三年之丧”礼制表示反对的人,希望改为一年。

当然,孔夫子也没惯着他,又骂了一顿。

有说墨子也在孔子门下,也提出过同样的理由,但那是首现于《淮南子》,是否可靠难考证,倒是墨门也提倡节葬,这一点与宰予不谋而合。

当然,以前的读书人,要找几个没被老师骂过的,就真稀罕了。

当朝太子李承乾,被责骂得更狠。

不过是与内给使戏耍而已,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上书,将他身边的宦者骂成赵高,李承乾自然就是秦二世嬴胡亥了。

易部就算了,那些高大上的易数、八卦,每一个字分开都认识,合在一起不知道在说什么。

艺部就好玩了,君子六艺,琴棋书画、射、御、刻,草木鸟兽鱼虫,好是好,太容易分心了。

而且,靡费不小啊!

范铮抓耳挠腮,咬牙切齿了半天,还是决定都上,不过要控制好时间与投入。

娘哩,光是一个琴,花费就能让范铮心疼,哪怕这钱由坊产出也一样。

御,勉强可以拿自己的小叫驴充数。

射,却稍稍有讲究了。

步兵用的长弓、骑兵用的角弓,以及弩弓,当然不是平民百姓该接触到的。

相应的,弩箭、兵箭,也是禁止百姓拥有。

能够拥有的,是威力相对低一些的猎弓、木箭、竹箭。

木箭与竹箭的区别,就在于箭干的材料不同。

“医部是要教的,但所有医部书籍,必须先由太常寺太医署医正……不,是医监姜茯苓审核。”

这一点,不容辩驳。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其医学标准。

即便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了本朝依旧会进行一些调整。

不是说张仲景他老人家错了,而是病情会产生变异,这东西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至少,现在唐朝的官方最高医学管理机构就是太医署,必须经过他们认同的医学理论才敢教出去。

否则,庸医比屠夫杀人更厉害,锯左脚能把右脚锯了。

不要笑,这是真实的医例。

丛部是杂书,可以与佛道一同束之高阁。

大方向定了吧?

史部,范铮突起心思,要加入《竹书纪年》。

“恕学生不敢苟从。《竹书纪年》从晋朝出土,因为古今字体差异、残篇等原因,版本都有好几个,从禅让到逐前君主都有,采信哪个?有《史记》这种成体系的史料不用,采用尚有争议的《竹书纪年》,会让当年的先生与同窗笑死!”

意外地,郦正义格外坚持,一张脸拧巴得像扭过的抹布,更丑了。

看着范铮气鼓鼓的模样,糜斐赶紧打圆场:“坊正!郦正义不谙世事,给他一个机会,我劝劝他!”

糜斐用力拖着郦正义走向墙角,郦正义高呼:“宁死,不可改!”

这都整出了后世上刑场的戏码了!

范铮无力地挥手:“就这样吧。”

郁闷,想加点私货都不行。

这些教书匠,咋倔头巴脑的呢?

不过,好像这样倔强的先生,用起来才放心,不用担心胡来?

事后,糜斐悄悄向范铮告罪,说这个郦正义,真才实学是有,甚至当初县学还想过招他当助教,可因为倔脾气不肯退让,才沦落到为人代写诉状。

之后,又因为代写诉状抢了司法史的买卖,脾气还死硬死硬的,连一句好话都不会说,当然是遭受了社会的毒打——再也不准他代写诉状。

因为现在并没有专业的讼师行业,诉状一般是司法史额外的财路。

诉师这个行当,虽然早在春秋就有鼻祖了,但此时连写诉状的人都极少,北宋才正式发展,明清才大盛。

唐朝初期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官吏体系严重缺人手,所以一般的读书人,只要稍微有点关系,流外官捞不着,捞个刀笔吏并不是太难。

至不济,混个博士、助教、私塾先生,也比在衙门外写诉状稳定得多。

虽然衙门也没霸道到不许外人写诉状,可你好歹会做人嘛,好处给不了,好话来上两句也行。

啥都不行,还死倔,当然是这下场了。

范铮忍不住哈哈大笑,稍稍郁闷的心情变好了。

之后,范铮听了一堂郦正义的课,讲个三皇五帝的故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得铁小壮都听懂了,确实有两把刷子。

还真是个天生的教书匠!

好吧,一天三十文的价钱还是值了。

另外,郑重提一下,无论是书写于纸上,还是随手的板书,郦正义的风格都端正平稳,有点欧阳询的风采,不像他的性格。

是谁说的字如其人?

怕是赵佶、蔡京能笑活过来。

历史上的奸臣,李林甫也好,李义府也罢,有几个书法不好的?

甚至,人家李义府的诗才还极好!

事实上,如果不是受名声所累,李义府的诗在整个唐朝也是顶尖的那批。

所以,不要拿才华与人的品性划等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