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五百二十五章 拒亲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五百二十五章 拒亲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朝会上,紫绶朝服,范铮立于班中。

背上的淤已消,肿未尽退,白纱中单衣偶尔摩擦着,还是有一些痛楚。

范铮暗暗发誓,以后一定偷奸耍滑,再也不干这种蠢事了。

李世民今天神采奕奕,不晓得是碰到了什么喜事。

“吐蕃遣人送来国书,为王子贡松贡赞请赐婚。”鸿胪卿阿史那杜尔启奏。

贡松贡赞是吐蕃王储,赞普松赞干布的唯一血脉。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松赞干布娶了诸多赞蒙,却只生了这一根独苗。

别说是高原苦寒缘故,同在高原的噶尔·东赞又怎生子嗣昌盛?

黄门侍郎许敬宗出班:“臣许敬宗以为,当可玉成此事,赐一县主下嫁,也全两邦之谊。”

许敬宗人品不太好是一回事,可他的观点,并不是孤立无援,有许多臣子迅速站到了他这边。

公主都和亲了,还吝惜搭上一个县主么?

皇帝与太子竟有几分意动。

说白了,又不是自家妹娃子,宗室女而已,数量不少,嫁谁不是嫁?

留来留去,万一再出个李娇娥、摩罗盟呢?

还不如放出去祸害人呢。

范铮慢吞吞地出场:“大唐于吐蕃,唯下嫁赞普为赞蒙,未知嫁王子是何身份?闻贡松贡赞早已成婚,尚有一子,不知下嫁宗室女有何意义。”

“倒是听闻许侍郎有爱女一名,正是花样年华,不如且嫁吐蕃?”

范铮无力地阻止了一下。

原因很简单,宗室女李娇娥因范铮建言,嫁给阿史那贺鲁,继续从事摩罗盟扩张的伟大事业,嫁县主之类的先例也开启了。

有一说一,贡松贡赞寿限将至,就莫让好人家的妹娃子去守寡了,积点德吧。

啥,贡松贡赞还很年轻,不可能有娃?

见识少了不是,在一些地区,十三岁当耶娘都不罕见。

许敬宗的言论,不就是指望嫁过去的县主生娃,娃儿能承嗣,然后亲近大唐么?

在贡松贡赞已有一子的情况下,这个想法就是空中楼阁了。

许敬宗幽怨地看了范铮一眼,对他言语间的漏洞听而不闻,只是闭口不言。

倒不是许敬宗舍不得自家妹娃子,为了活命他都跪过,尊严都可以不要,还有什么舍不下?

只要自己的前程在,一切都好商量。

问题是,这位的品秩超越自己且不说,恶名委实令许敬宗敬而远之。

四十笞,不光许敬宗挨得起,绝大多数人都挨得起。

但那是被动的接受,没人愿意跟范铮这疯子似的主动挨笞。

那就不是痛不痛的事好吗?

范铮瞅了一眼宁静的太极殿,颇为诧异,恶名就那么好使,连个抬杠的人都没有么?

就连一向对范铮不友好的侍御史丘神勣,都破天荒地低头垂视地面,不与范铮较一时长短。

御座上的贞观天子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幸灾乐祸:“此事便依范卿,权当是补偿第一个在三品位上被笞的大臣。哈哈!”

满朝文武在这一刻鲜活起来,一个个肆无忌惮地嘲笑范铮。

范铮满面不那:“陛下莫取笑。养不教,父之过,臣身为人父,自应力担大郎之过,亦让他知晓,犯错是要承担后果的,最大的区别是他承担还是家人承担。”

李世民的笑声渐渐低了下去,换成一声感慨:“这一眨眼,朕当年慈旨预封的给事郎,也到了闯祸的年纪。”

“诸公,朕不奢求人人如范卿一般苛责自身,唯愿多管束家眷,邪行、恶行莫为。”

范铮满面愧色:“倒不是臣苛责,就是没料到动真格的,竟能如此疼痛。臣高估自身了。”

李世民大笑:“便是朕当年走马飞鹰,为太原留守的阿耶责打时,也几难承受。”

程咬金洋洋得意:“程家儿郎,打小皮糙肉厚,挨几杖屁事没有。老程家、尉迟家,有事没事都打娃儿玩。”

这个,还真没几个人比得上的。

说到邪行,有几名朝臣眼中掠过一丝不安。

李治眸中光芒闪烁:“范卿家教甚严,想来日后子嗣亦堂堂正正。孤有一女名下玉,不知范卿可有意结秦晋之好?”

范铮举笏:“殿下厚爱,臣感激不尽。然大郎性子未稳,臣出身卑微,不敢耽误郡主未来,若有缘,当待日后他二人相处再决定。”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怒意。

太放肆了,孤的女儿尚不能换得你的支持吗?

殊不知,就是他的女儿,才让范铮敬而远之。

萧良娣之女,大唐日后最悲惨的公主之一,委实招惹不起。

再者,诸多驸马都尉,你看看有几个是长子?

李治这个人,能力是有的,可情感淡漠,说是提起犊鼻裈就不认人也不为过,他的子女、嫔妃,就没几个受他庇佑。

兵部侍郎韩瑗的启奏,打破了尴尬的气氛:“英国公、琅琊开国郡公水陆并进,然进展不大。高句丽据鸭绿水死守,泊灼城亦占据地利,琅琊开国郡公亦只能谨慎地遣小股人马入其后方破敌。”

范铮上过了战场,自然知道这轻描淡写的战绩,背后定有不少人伤亡,便是折损一二将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上一次的天子亲征,稳占优势,尚且免不了左难当、姜行本的殉国。

总而言之,想当个名将,除了武艺、韬略、治军,还得考虑一个幸运光环。

饶你震古烁今,一支冷箭就轻取性命,自然没有以后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辽东早寒,且令李世勣、牛进达回师。命右领军卫翊府中郎将薛仁贵整偏师一支,屯于定州,备齐兵甲粮草,明年开春即自行向高句丽进军,目标自定。”

“诏李世勣外放叠州都督。”

让薛仁贵为主将,所率人马自然远低于李世勣等人,也算是培养卫府新的大将,为新老交替留够充足的时间。

这种低烈度的轮番攻击,能让高句丽喘不过气来,大唐自身的负担却没那么大。

李世勣的外放,也让人诸多猜疑。

叠州下都督府,都督从三品,虽说以国公任从三品也无所谓,可总觉得不对劲。

难道,陛下是怒于李世勣师出无功?

并不单纯如《旧唐书》所言,是留给新君施恩。

叠州的位置很关键,位于大唐、党项羌拓跋氏、吐谷浑的交汇处,为大唐的后背。

李世勣镇守此处,拓跋氏与吐谷浑自然得熄了不该生起的念头。

致敬九十六年来抛洒血汗的无数英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