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五百一十二章 法咒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五百一十二章 法咒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敦化坊第二批学生原本不止四十三名,可他们比甄邦等人多学了几年,功利的自然坐不住,或改换门庭、或索性谋生了。

大唐可没有“童工”一词。

事实上,连侯莫陈羽对自家二郎的未来,也是一片茫然。

第一批坊学生占着天时,凭着算盘打天下,少数九品官、多数流外官,还有几名当账房。

第二批的自然丧失了这个优势,大约能挣个肚儿圆就不错了。

可谁知道,陈利俭竟成功混入万年县衙门,穿上一身皂色公服,横刀、铁尺往腰间一别,看上去竟有几分威风。

“二郎出息咯!”

侯莫陈羽不贪心,能入公门就相当不错了,要啥绛戺衣?

“看人犯能捞一些好处。但是,二郎,不能贪,若是他人过你之手,吃了外面的膳食而亡,而这人犯事关重大,搞不好小命难保。”

侯莫陈羽搜肠刮肚,总算想到关于典狱的话题,立即小心地提醒陈利俭。

多数家长都会这么叮嘱自家初入职场的娃儿,虽然这些叮嘱到最后看来,不合时宜,却也是一片父母心。

“阿耶放心!我陈利俭,势必不能成坊学丢人的学生。”

如每一个初入官场的热血青年似的,陈利俭发出了豪言壮语,却不知道他未来能不能守得住底线。

每一名学生,糜斐与郦正义都循循教诲,入公门的第一要义:保住自身!

诿过于下、甩锅同僚,在公门属于常见事宜,每一个年轻人都要学会对不合理的指令说“不”。

青龙坊独有侯莫陈羽一家乐,敦化坊可是普坊大庆,师兄弟们开始交流,谁跟自己又是一个衙门。

糜斐满眼欣慰,同郦正义、巫桑、蒋乾频频举杯,与这些觅得前程的学生、家长共贺,渌酒干了一杯又一杯,连巫桑的双颊都酡红了。

“诸位,做人呢,要知晓盐打哪儿咸。坊学生顺利入公门,谁的功劳最大?”

郦正义喝多了渌酒,不醉,就是胀得慌,索性转移目标。

一群人老老实实地排队,老少向范铮敬酒。

“敦化坊若非有县侯,娃儿指不定跟我一样,就能卖点力气,有活十五文,没活喂飞蚊。”

一个个的俏皮话陆续出现。

范铮也不客气,渌酒来者不拒。

坊学生读出来,自然是要给个相对好一点的饭碗,而不是让他们跟父辈一样卖苦力。

读书若不能改善生存环境,读了为何?

为了满口大话、胡话么?

“山长,从今年起,坊学却要控制规模了。”

范铮的意思很明显,除了本坊子弟,外坊的且缓一缓。

朝廷、雍州官府不可能有持续不断的位置,专供敦化坊学。

教出海量学生,结果全去扛麻包,这种冷笑话并不好笑。

“宣义郎,啊,宣德郎,劳烦告知坊民,不可能全长安城的流外官、吏员都是敦化坊学生。再往后,大约就得出雍州、关中,渐渐散落各地了。”

陆甲生就喜欢范铮称呼他官衔,虽然还是散官。

“县侯之令,下官领会得!”陆甲生拖腔拖调的开口。

其实,即便范铮不说,多数坊民也隐隐猜测到了。

毕竟,好事不能只是你一家的,要是一个衙门的胥吏都是敦化坊人,那离灭顶之灾已经不远了。

范百里拖着未开锋的短刀,稚嫩的声音高喊:“廉洁、自律、公正、坚强!”

坊学生们本能地呐喊:“廉洁、自律、公正、坚强!”

坊学的八字法咒,飘荡于敦化坊上空。

口号是口号,能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到,可就难说了。

毕竟,人性是这世上最难琢磨的东西,还有人愿意穿贫民装、贪巨额财呢。

但谁也不能说,教学生从善就错了,该有的形式还是得有——哪怕只是形式。

范百里在坊学中年纪最小,可谁敢忽略他?

不提范铮的官爵,范百里自身就是给事郎好么?

论品秩,大约就铁小壮能压他一头。

范百里喜欢老气横秋地在坊学内显摆,却不曾欺压过谁,看到坊学生之间打闹过头了还会劝架,威望竟仅次于巫桑。

范百里接过雷十三递来的杯子,杯中除腥、加糖的羊乳白生生的,仿佛流动的白玉。

“为人生新征程贺!”

范百里举杯,一口喝了大半杯羊乳,一滴乳汁沿嘴角流了下来。

范百里虽少不了顽皮,这方面却恪守范铮的意思。

不喝酒,我喝羊乳没问题吧?

要的就是一个仪式感。

“贺!”

坊学生们乱糟糟的举杯相贺。

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敦化坊喜气洋洋,自有人怒意勃发。

“世无公道乎?区区坊学生,竟可直入公门,我等十年寒窗仿若废物!”

一些咆哮声从诸私学飘荡。

州学、县学的学生,至不济能混到一个吏员。

诸私学生嘛,成绩好的可以去参加科举,这些无能狂怒的,自然是学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够的差生。

“公道,多好笑,你一出生即衣食无忧,别人得努力干活挣钱才能交束脩,那时候伱怎不说公道?”

“诸人寒窗苦读,尔却偷鸡摸狗,科考无望,你又有何颜面说公道?”

“坊学生有县侯为他们遮风蔽雨,你没有。你有天生的家境、豪强的出身,他们没有。”

从兖州瑕丘县辗转回长安、旧衣浆洗得发白的助教骆宾王开口训斥。

骆宾王虽方成丁,少小即名扬海内。

虽非世家出身,亦颇具儒家气息,其名宾王,其字观光,出于易经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其亡父为青州博昌县令,卒于任,致使骆宾王少年贫困。

初入长安的骆宾王,身上的光环早已退去,七岁能诗又如何?

然而,一首《晦日楚国寺宴序》的散文,迅速将他的名声推起。

“人间行乐,共烟霞者几何?”

骆宾王的诗作不少,骈文亦相当,甚至其遗世文章,数《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最为慷慨激昂。

故而虽为助教,其威望甚重。

都是读书人,即便你写不来诗词骈文,没法品鉴其精妙,还是大致能听懂他写的文章,一个字:好!

不服气的学生,被骆宾王骂到服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