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七十五章 道理都懂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七十五章 道理都懂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隐太子旧部之后,还是有不少渐渐崛起,但更多的是略受打压。

真以为积怨那么好消?

陈徐隽能得司兵史的流外官身份,多半还是别人守了底线。

底线这东西吧,有时候觉得是个累赘,可一个朝代若丢了底线,恰如一个汉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丢失了犊鼻裈,是会被后人唾弃的。

就是底线越来越低,最后能低到马里亚纳海沟去。

范铮换上官服,骑上驽马,雷七、雷九护持,贺钩雄开道,十五名执刀为仪仗,奔西门而去。

西门甬道内,一名着绛戺衣的短须杏眼流外官,带着几名着皂色服饰的吏员,正验着过往行人、商贾的过所。

皂吏嘛,当然是皂色服饰了。

不时拆开箩筐验一验,偶尔从贩枣子的商贾箩筐里抓一把嚼几口,挥手放行。

在这个时代,真是正常事,靠山吃山。

哪个吃官饭的人,不顺带啃一嘴?

范铮不喜,蹙眉。

这样的行径,与胖翻译何异?

“这便是司兵史陈徐隽。”善于察言观色的贺钩雄一指流外官。“使君也莫求全责备,他们这样,只是蹭一口吃食,已经很清廉了。”

这话让范铮更气了。

人至察则无徒,道理范铮都懂,可看着就是倒胃口!

这样的司兵史,竟然上书让范铮注意粮仓,滑天下之大稽!

范铮黑着脸,打马出西门而去,根本没理睬这些小吏。

陈徐隽摸了一把如刺猬的短须,疑惑地看向范铮远去的背影:“难道使君没看到我的上书?”

“奇怪呀,即便我才不如诸葛、貌不如周郎,也总有他们一成的光芒吧,使君缘何不礼遇?”

可怜的陈徐隽还没意识到,吃枣差点误了前程。

前程这东西,往往掌握于上位者喜恶之间,一掌能抬你上天,一指能摁你入地。

尤其是对没有根基、功名不正的官吏而言,愈发要命。

松柏两行,部田、常田转换角色,不时能看到农夫牵黄牛、扶犁辕,曲辕犁锋利的犁铧轻轻松松破开土壤,将草根尽数翻出。

麻雀三五成群,落于新翻的土地,啄着各种各样的虫豸、虫卵。

范铮停马,静静看了一眼新翻的土地。

太干了,连野草根都显得干燥无比,怕是扔个火头就能引燃一大片。

因范铮定了深度,故耕得较深,翻出的虫卵数量格外多,看得范铮忧心忡忡。

一名健壮的五旬汉子,只身拖着一架曲辕犁破土,扶犁的是一中男。

汉子驻足看向范铮,微不可查地撇嘴:“以官人之显贵,也懂此等贱业?”

范铮指向曲辕犁:“此物本官所创,你说本官懂不懂?”

汉子卸下耕索、置了犁盘,叉手行礼:“竟是使君当面,恕草民郑堼(hèng,地名常用字)眼拙,不识贵人。”

范铮笑了笑,没较真。

这一身紫袍,整个华州也就范铮一人能穿,凭郑堼这名字,就不可能一无所知。

你问问多数庶民,识得“堼”字否?

“土旱,虫卵众多,明年或生蝗灾,族长以为呢?”

范铮下马,捞了一下官服的前襟、后摆,蹲在地头瞅了两眼,果断开口。

郑氏宗族之长的姓名、相貌,贺钩雄可说得一清二楚。

郑堼长叹:“天灾**,无处可躲。生亦多苦,死亦解脱。”

范铮脸子一板:“胡说八道!当真有天灾**,便都不活了?”

“昔大水泛滥,大禹挺身而出,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令大水沿河道入海。”

“今本州引水而蓄,备明年之旱,令改种小麦等物,奏请比州协同。”

“不敢说万无一失,但能多活一人,本官就多安一份心。”

面皮有点厚,敢拿自己跟大禹比了。

在治水的前提,范铮提一提大禹没事,毕竟年代太久远了,不会引起猜忌。

郑堼垂首:“使君有悲天悯人之心,非伪善之辈,郑堼愿以宗族之力相助。石堤水中的碾硙,草民已令人去拆了。”

别说庶民就蒙昧无知,官员是真心为他们好还是在蒙骗他们,人心有秆秤,最多是无力反抗。

范铮虽居高位,却心系黎民,且字字句句是行话,不是空话套话。

郑堼前头的泄气话,不过是试探范铮的态度。

这个郑氏宗族倒是奇怪,堂堂族长自己拖犁,难道连驴骡都没有吗?

郑勿恶身为豪强,居然没能混个族长当当,失败啊!

郑堼咧嘴,一口黄牙尽显:“当年抡横刀,随陈国公在吐谷浑、高昌耍了耍,捞了几个首级,得了点永业田,回族中侍候阿娘。”

就说嘛,这把子力气,不挣军功可惜了。

大唐的府兵,有效征发期为成丁二十一岁至六十岁。

但这是理论,也就是说遇事诸人可急征为府兵。

三年一筒点,也就是新旧更迭之机。

多数人杀伐几年,捞得几亩永业田后,自然还是回家尽享天伦之乐。

除了一些在军中格外有前途的,或者贪图那点职田的,府兵多半还是会轮换回乡土。

以郑堼府兵的资历,加上杀敌之功,便是郑勿恶这等豪强都得让他三分,当个族长也绰绰有余。

郑堼笑道:“若非使君的曲辕犁,就我一人,还真没法拉动。”

好嘛,这是兴趣来了,把牛踹一边,自己上。

“你打高昌,是跟了牛进达将军,所以不敢用牛犁田吗?”

范铮说了句玩笑话。

牛进达在高昌一役虽未出彩,《新唐书》中还是记录了的。

没得功劳,也有苦劳。

郑堼露出黄牙:“使君慧眼如炬,竟知草民是跟随牛将军。”

呵呵,这可是一语中的了。

范铮一拳击到郑堼的肩头,震得拳头疼。

“好家伙!这身板,少说一个队正吧?”

郑堼笑得憨厚:“使君过奖,就是区区队副而已。”

不为侍候阿娘的话,八十亩职田,日子能过得很滋润了。

“使君若不弃,待族中安排便饭。”

人情世故郑堼还是很懂的,只不过看他是否愿意。

范铮摆手:“这几十号人呢,还耽误你们做事。好好干,明年难关过了,请本官一个鸡子,断然不拒。”

“难关未过,本官心虚,不敢受百姓宴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