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四十二章 陇西王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四十二章 陇西王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万年县,十六王宅。

陇西王府内。

“耶耶救我!我不想嫁西突厥!”

往日趾高气扬的李娇娥披头散发,厚厚的胭脂被泪水冲刷下来,如石灰墙面被猴腚蹭过。

足足涂了一斤铅粉的面容上,被泪水冲击得沟壑纵横,宛如黄土高原的地貌。

肥胖如猪的陇西王李博乂,左手搂着身材曼妙的胡姬,任她水蛇腰在身上缠绕,皮杯儿轻度,好不风流快活。

堂下两侧,靡靡之音响起,胡姬身上的服饰都少得可怜,伴着胡旋舞,轻纱飘扬。

李娇娥只是李景阙的心头肉,并不是李博乂的心头肉,这一节须得分清楚了。

李博乂的手尽享温柔,许久才摆手,示意胡姬、乐舞退下。

“咋?给你嫁个叶护,还委屈你了?要不要嫁个可汗?”李博乂憨态可掬。

“阿耶,娇娥不是这意思……”李景阙趋步上前,小心翼翼地解释。

李博乂拿起一个金樽,饮了一杯葡萄酒,金樽骤扬,狠狠地掷到李景阙额角,金樽“当啷”落地。

李景阙额头被砸破,血渐渐糊了眼睛,却连擦拭都不敢。

李博乂笑容不改:“五郎啊,大人说话,娃儿莫插嘴,小时候我教你的规矩还是忘了啊!”

“皇帝姓李,天下即姓李,我家便能坐享宗亲之利,你老汉我便可以日日声色犬马,即便文不成武不就也在众臣之上。”

“如此大好河山,即便无力襄助朝廷,至少也不能添乱吧?”

“摩罗盟,什么玩意?她们是想沦为当年朱桀的鼎中食么?”

李景阙唯唯诺诺,对阿耶不敢丝毫违逆。

换成谁,有那么一个面上笑容可掬、手上鞭子狂抽的阿耶,都难免有心理阴影。

李娇娥杀猪般的惨嚎声,随着金樽一掷,迅速无声无息,只有面上的沟壑在切割着地貌。

敢肆无忌惮地行恶,还打出摩罗盟的旗号,可不就仗着宗亲的身份,与身后有陇西王这尊大佛么?

没人知道,李博乂对乱世是多么痛恨。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格外珍惜难得的和平。

隋末乱世,虽然他们因太废而未受兵灾,不代表他们看不到外面的兵荒马乱。

人相食,是乱世的标配啊!

那些年,李博乂半夜总是从噩梦中惊醒,梦到要沦为朱桀之食!

自家是养出了什么孽障,作威作福也就算了,还敢明目张胆成立什么摩罗盟,这是想吃人或是被吃吗?

“摩罗那一套,有本事你就在西突厥使,看看阿史那贺鲁会不会纵容你。”

“至于五郎,吏部不适合你,铨选官吏需要的是公正,不是任由你耍性子。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公正,那也是公正。”

“陛下那里,我已经舍了颜面,请求徙你太常寺献陵令,安心在三原县呆着,无事不返京城。”

从五品上吏部郎中徙从五品上献陵令,论品秩是平调,实则从云端一头栽进了泥沼中。

除了一些特例,你以为当官真贪图那点俸禄?

不管怎么说,三原县还是在雍州治下。

三原县武德四年改名池阳,武德六年改为华池,贞观元年改回三原县。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酷爱改地名,仿佛地名一改,穷乡僻壤就能成为人间仙境。

殊不知,改名最得利的,是那些做招牌的、刻印章的。

至于庶民,该没裤子穿的,照样没裤子穿,就算你把地名改叫白玉京也枉然。

李博乂说舍了颜面,那还是真的,至少李景阙的品秩等级是保住了。

“阿耶!我不嫁白狗羌!”

包娥欣涕泗滂沱,面上全是鼻涕眼泪,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包丕无力地瘫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事到如今,由不得包丕与包娥欣拒绝。

母氏抱臂冷笑:“呵呵,吏部主爵司主事亲至,封为县君,多荣光啊!”

封为县君,只是为了方便赐婚白狗羌。

本来白狗羌这种小藩国,无论如何都够不着赐婚的,赐一个县君就很了不得,哪敢奢求一定是宗室女?

“没事,白狗羌省了沐浴之难。年头洗一次,年尾洗一次,多省事。”母氏满满的幸灾乐祸。

宠,让你宠,让你护着短,不让我教训!

白狗羌确实寒冷了点,洗澡的频率相对要低,也没母氏说的那么夸张。

“再说,顿顿有牦牛肉、犏牛肉吃,多少人求之不得。”

包丕的两个监生娃儿阴阳怪气地补了一句。

与生母是谁无关,他们只是单纯看不惯包娥欣作妖,与阿耶无原则的袒护。

这些作妖的人,如果不是一直有人袒护,早被关中汉子、婆娘捶成烂泥了。

去了白狗羌,使劲兴风作浪,看看有没有人护你。

母氏向太极宫方向叉手:“圣天子英明啊!包娥欣出嫁白狗羌,给包氏留下一线生机,不至于沦落为官奴。”

话是有点毒,却也是事实。

再由着包娥欣胡来,即便不沦为官奴,包丕的官身也是保不住的。

李世民还是留了些情面,未如褚遂良所盼,彻查摩罗盟背后的官员。

人至察则无徒,官场的事,不是非黑即白的。

将摩罗盟成员全部赐婚出去,眼不见心不烦,这种馊主意,也就范铮这厮想得出来。

呵呵,连真腊都有赐婚啊!

长安城里,有哭嚎声,更有大呼天子圣明之声。

几家欢乐几家愁,人类的悲欢各自不同。

自然,包丕的司农寺京苑西面监副监是保不住的,徙为从七品下太常寺郊社令,竟成一衙之长,当真难以评说了。

郊社署,令一人,丞一人,门仆八人,斋郎一百一十人。

斋郎在北魏时期是九品官员,在唐朝只是吏员。

掌五郊、社稷之位,祠祀、祈祷之礼。

五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为帝王设祭迎气。

中郊并不是在都城中,而是都城西南五里处。

社稷中的社,是祭土地,上至帝王诸侯、下至黎庶,均可立社,民间的社火也由此而来,朝廷的社便是太社;

稷,指的是五谷之神。

社稷是连在一起的,依《周礼》,太社通常设于皇宫之右,与皇宫之左的太庙相对。

没出现明堂,是因为明堂始建于垂拱三年(687年),名万象神宫,又于695年被毁,次年重建,号通天宫。

值得一提的是,万象神宫是准庶民入内瞻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