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四百三十二章 毋忘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四百三十二章 毋忘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两仪殿内,君臣议事。

这不比在太极殿,能入殿的至少是侍郎、少卿、少监这一等级。

人少,但争执起来更直接、更激烈。

将作大匠、检校工部尚书阎立德怒气冲冲:“浐水、灞水交汇处,今岁因雨泛滥,河流破堤,毁了不少农田。民部不给钱,水部司如何护堤?”

范铮接口:“不仅如此,沣水改道导致昆明池补水困难,水位逐年下降,大约过个数十年,世间再无昆明池。”

范铮这话可真不是危言耸听,昆明池最后的命运可不是如此么?

在这营造手段原始的年代,造人工湖本就是件高成本的事。

范铮也不想多事,可谁让昆明池恰恰归上林署管,上林署偏偏是司农寺所属呢?

至于说上林署具体由唐同人分管,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同僚间关系不是非常恶劣的话,互相帮衬一下也是常有的事。

选择与阎立德同时开口,自然是因为引水之事是工部的职司。

民部侍郎卢承庆摇头:“明年度支,早有安排,工部宜自从他处节俭以修缮浐水、灞水。”

民部尚书杨纂颔首:“诸司用度,自有定数,且民部尚需备钱粮应对不时的天灾。工部当先从其他用度中垫付。”

八个锅盖十口锅的事,屡见不鲜了,你要说够,哪里都没个够。

尚书左丞卢承业补充:“再引沣水入昆明池,靡费极大,朝廷难以负担。沧海桑田,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卢承业还是卢承庆的亲弟弟,再加上任齐州长史的卢承泰,一门三杰。

看看,出身世家的好处

范铮听了一耳,哂笑不语。

杨纂说的垫付,于理无误,可现实啊……

纵然你是大唐第一的身家,承接了垫付之事,大约到你孙儿当家时能拿到垫付的钱粮,本钱。

这笔账,朝廷认,绝对不会赖账,可你要钱就是没有。

运气不好一点,这一家甚至早就破落了。

这破风气不知道是哪朝哪代开始的,反正各种坑。

所以,朝廷的活,都是要有足够到位的钱才干得了,否则雇的民夫扭头就走、车马直接掉头。

成丁岁役二旬是没错,关键你征到工地的民夫,就不能是远处的。

就算雍州人口百万,征岁役没有问题,相应的车马你可以用备运车,材料不要钱咋地?

各有各的难处啊!

昆明池嘛,在唐朝的命运早已注定。

临末,范铮呈上巫马竹撰写的文牒,皇帝、太子、众臣传阅后,表情都一言难尽。

“柴哲威,你意下如何?”李世民目光移向角落。

威严的右屯卫将军、嗣谯国公柴哲威起身叉手:“此事涉及先妣,本不当臣置喙,陛下既见询,臣且斗胆言之。”

“当日先考密赴太原,先妣散鄠县庄园之众,以家资得亡命之徒响应,皆舍生忘死也。”

“胡贼何潘仁盘踞司竹园,先妣遣家将马三宝说服,遂于此起事,号娘子军,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攻下鄠县,掠盩厔、武功、始平,统兵七万,引精兵万余至华阴会先考、渭北迎陛下。”

“臣以为,先妣为大唐奇女子,于社稷有功,当令世人毋忘。”

后人妄议柴绍独奔太原,道是无情无义,有失偏颇。

首先,柴绍是引着追兵走的;

其次,李渊有庄园在鄠县,平阳昭公主身边有名将马三宝护持,即便藏身民间也不难;

最后,战争年代,谁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活下去?

若非不得已,谁愿意妻离子散?

非得夫妻同行,同死于追兵之手才满意?

不要吃着太平年代的饭,胡喷战乱时期的人,不处于这背景,难解其中痛楚。

柴哲威为母表功,是再合适不过了。

柴氏昆仲,唯柴哲威稳重,太仆少卿柴令武则一言难尽。

大唐第一奇女子、第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公主,谥“明德有功曰昭”。

民部尚书杨纂第一个提出异议:“平阳昭公主之功,大唐人尽皆知,自当彰显。然,每年度支,尽于冬月安排妥当,尚有缺口未曾弥补,实在是囊中羞涩啊!”

卢承庆沉吟了一阵,缓缓开口:“若只是修缮道路,倒可以使用鄠县、盩厔的丁役。钱……民部无能为力。”

杨弘礼与唐同人只是笑而不语,是功是过,他们也不想沾染。

李世民叹息:“娘子军叱咤风云,当令世人铭记,不那钱粮不就,如之奈何?”

呵呵,都是一群貔貅!

要从他们手里抠出一文钱,都得跟打仗似的费劲。

民部侍郎高履行却有不同看法:“司农少卿敢交此文牒,当有一些对策吧?”

李世民眉毛一挑,李治心领神会地开口:“范少卿有何建议?”

范铮叉手:“回殿下,臣有一点浅陋愚见,仅凭朝廷参考。民部吃紧,钱粮不就手,已成定局,自不能更改。”

“然,百姓已自发凭吊平阳昭公主,又不能置之不理,几成两难之局。”

“破局之法,臣以为,可令司竹监估算缺口,召民间闲钱,自愿投份子,无论投多少,司竹监皆占一半份子。”

高履行接口:“熙熙攘攘,为利而往。若不能得利,谁愿出钱?”

范铮道:“这却不难,只需朝廷诏准司竹监在足额供应之余,自行经营即可。当然了,地方的过所稍稍宽松一些、朝廷隔个几年在那里搞个活动纪念一下,效果会更好。”

李世民斜睨:“是不是说,敦化坊可以出大头?”

范铮咧嘴一笑,没有说话。

“好,内帑跟敦化坊,共同承担所需。”

李治愕然看向自家阿耶,貔貅转性了?

殊不知,李世民对范铮挣钱的本事深为了解,特别是敦化酒坊,给他的内帑挣了不下万贯——虽然是左手倒右手。

具体的做法,任宰辅们再三追问,范铮也只是顾左右而言他。

呵呵,什么都抖出来,到时候他人利用职司,强行从范铮手里夺过这块肉,哭给谁看去?

节操这个东西,大臣们似乎都有,然而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丢掉。

人性这东西,还是不要高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